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1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2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3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分配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并在短期内无好转趋势。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性的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共同努力。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又增加了一定难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毕业生和家长,也是学校和整个社会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制约

2、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研究学生就业途径,提高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就业问题,减少国家的人才资源浪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当前就业形势 据统计,2009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其中包括2009年611万应届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可谓压力空前,而出路却相对有限。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日益萎缩的投资欲望以及居民日益减少消费需求也大大制约了各类企业招聘动力。曾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海绵”的民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困境中。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后,劳动力市场的恢复平均

3、需8年左右。去年,由于国家4万亿刺激计划大多投向铁路、高速公路和各项基础设施,增加的就业岗位有限,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有可能出现“慢就业复苏”现象。 2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经济结构和政府的调控政策以及高校教育的问题,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这里着重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2.1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1)据测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3%,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约增长2%。按照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率9%左右的水平估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年增长率不宜超过2%。但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27%的速度增加,这说明知识型劳动力增加的供给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需求。 (2

4、)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造成知识型劳动力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看,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并存。传统经济部门难以吸纳知识劳动者,这些传统经济型企业多数是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结构。这些行业需要的劳动力是低薪工人,而不是大学生。且大学生也不愿低就作为一名普通劳动力受聘。因此,高学历者只能挤在现代经济部门寻找就业机会。但我国现代经济部门还不够发达,尤其是现代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能力有限。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型劳动者人数越来越大于现代经济部门能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结果造成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者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为我们

5、证实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大学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产生供需错位关系。 从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凸显。今后恐怕亦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根源在于,与高等教育因较宽“入口”而获得规模上的突破相比,与就业这一“出口”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却要缓慢且艰难的多。正如经济学校郎咸平教授所指出的,在整个“6+1”的产业链中,最需要大学生的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等6大软环节,而我国目前却基本处于最低端的生产制造这一环节。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窻教授关于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的研究亦作证了这一点。初中和高中以下约占89%、大专生不到8%

6、、本科生研究生不到4%,这也许有助于解释这些“热门专业”的大学生严重“滞销”而技校毕业却颇为走俏,乃至出现大学生“四大户”读技校现象。 (3)国家管理机构的“公务员”竞争激烈所需人才甚少。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机构的人员也在进人。但整个国家的管理机构编制相对稳定,所需人才甚少,尤其是2003年规定凡进必考的来报考“公务员”堪比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在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即先赋性社会资本不是对多数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不愿涉及,然而,先赋性社会资本在现实社会中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先赋性社会资本包括性别、父母的资源、家庭的资源,这些先赋性资源与生俱来的,社会资

7、本的作为。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诠释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过程中,社会资本理论将我们过去笼统的“关系”“人情”等概念纳入“资本”概念范畴,引起人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重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2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2.2.1 对自身分析以及社会就业现状了解不足。 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他们一度认为,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高中学习,伴着辛勤的汗水,怀揣着绚丽多姿的梦想,终于“越过龙门”来到了大学殿堂,大学生活理应是浪漫潇洒轻松的结合体,而进了大学就好比给自己工作买了“保险”何须担忧!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保持高中的思

8、维模式,一味地认为只要把书本学好就可以,大学生涯规划,还没有想过,认为求职是很遥远的事情,没有必要这么早“自寻烦恼”。多数的大学生了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深感惶恐,有愿意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乃至职业生涯,无奈“才疏学浅”不知从何下手? 2.2.2 就业的心理不成熟。 据“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学生比例高达52%,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不到9%。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必将遇到多种困难,导致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盲目被动的依赖心理。 这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不是等国家优惠政策,就是等学校帮扶或者想要

9、依靠家长为他们找门路,甚至继续供养他们主要原因是这些毕业生长期依靠父母,缺少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是物质追求强烈的实惠心理。 因受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新时期生活观念改变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让更多的倾斜到他们身上,他们享受着相对优越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物质产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追求时间,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攀比心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以及明确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这些物质是的他们比以前大学生更加注重物质财富的获取,比较早的形成理财观念,对于择业也更加注重于物质因素吗,多数毕业生在择业时,薪资要求方面比较高,薪水低的不

10、去,结果导致“有也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双重矛盾加剧给大学生们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三是期望太高的唯美心理。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条件评价太高,但已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投入大量的成本,自视高人一等,盲目自信,目空一切,不能理智克服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劣势和就业困难估计不足。因而把择业目标定的过高,造成择业变得狭窄,有的这山望的那山高,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待遇好的单位工作,成为他们的不二之选,自我否定了很多机会,最后反而失去了更多的大好机会,影响其正常就业。 四是求职技巧不够。 很多大学生在应聘表现不够自信,不敢主动向任何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

11、境之中,或者面试的时候表现过于紧张,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不知从何说起。没有表现自己真正的实力,从而又产生了自卑心理,不敢继续面试,更有一些求职者为表现自己,面试时弄虚作假,夸大其实,企图蒙骗过关,因此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了信心。 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关怀爱护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缺乏独立生存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就表现焦虑不安的心理,对社会一种畏惧感,厌烦感,从而有种不想融入社会的心理。 3对策探讨 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必须面对现实,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3.1制定自己明确的目标

1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平常心面对和冷静沉着的态度对待生活的重大选择,保持良好的心境理性分析自身多方面的素质。要正确定职业目标,客观的自我评价是求职择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适合性。自我评价方面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包括自己自我职业特征方面的认识,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权衡,才能正确选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使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 3.2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 高校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上将面临本专业应届竞争

13、者、其他专业竞争者、已就业竞争者,用人单位讨价还价能力以及高校非应届学生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会基于自身岗位职责需要,其关注的重点往往不单纯是毕业生的学历、学位等硬性指标,而是综合考虑应聘者的就业能力,这就存在一个就业竞争力问题,就业竞争力直接决定了毕业生是否能达到就业单位就业岗位规定的相关要求,从而顺利就业。 就业竞争包括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敬业精神等多个内容。 高校是哺育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摇篮,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科学文化只是,还必须以未来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制定完善的竞争力培养体系,使大

14、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能力,广阔的交际圈子,扎实的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竞争力。 3.3学会驾驭压力,树立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社会就业形式不断变化,人文制度的改革,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等成为普遍现象,就业竞争也是自始自终存在的现象,这形成一种就业压力。因此,毕业生就业求职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压力的,需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采取主动的压力应对模式,自身调整自己,积极主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调节自我,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职业选择中的多种矛盾冲突,为成功求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针对求职过程中出现迷茫与困惑,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调整就业心态,改变消极认识。 3.4全面推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应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理念,针对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大一学生可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心理测试、专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与专业,明确学习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二、三年级学生注重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教育,通过职业学习,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而进行必要的文化技能储备,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毕业班的同学重点放在提升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模拟面试训练等就业指导。高校要调整办学理念,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出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