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_第1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_第2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_第3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_第4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探讨,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与评审是关系到提高勘查质量、降低矿山企业投资风险、为国有资产把关的重要环节。地质工作本身就是在不断继承、总结经验的探索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探讨问题,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一、程序合法,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必须符合法定的权限 (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必须具备法定的资质 (三)评审工作应在法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评审方式合规 (五)评审需要遵守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二、技术符合规定、规范,一)要件审查 1、报告评审申报材料 2、矿业权的有效证明及其时效 3、勘查或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 4、矿业权人

2、对提交送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5、矿业权范围与储量计算范围的平面叠合图 6、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 7、勘查工作和报告编制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二)勘查报告的审查 (三)有关问题的讨论 1.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勘查成果 2.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应详细如实反映 3. 矿床评价的工业指标 4.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5.矿体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加工选冶性能 6.矿床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 7.矿床的控制程度 8.放射性测量 9.多手段综合勘查,提高勘查效果 10.采样和测试 11.特高品位与大厚度工程的处理 12.矿石体重(体积质量) 13. 矿体圈定及外推有关规

3、定和原则 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也是矿床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三、评审意见书内容和要求,结语,一、程序合法,程序合法与技术符合规范,是报告评审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一样重要,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必须符合法定的权限,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国土资发1999205号)规定下列6种情况由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 1.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 2.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矿产资源储量 3.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 4.领海集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矿产资源储量; 5.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矿产资源储量; 6前五项以外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在大型以

4、上的。 上述6种情况以外的矿产资源储量由省级评审认定,另外规定: 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储量和砂、石、黏土等乙类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办法由省级主管部门制定; 乙类矿产的评审认定由市(地)、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 尚不能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的以及矿山企业在合法的采矿权范围内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新增储量,由矿业权人聘请有资质的专家评审,由矿业权人的主管单位认定,无主管单位的由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跨省的由国土资源部认定,2003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136号文对1999205号文做了调整:改“认定”为“备案,国土资发2006166号文对矿业权价款确认(备案)和储量评审备案管理权限进行了调整,规定

5、:“国土资源部负责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矿产储量评审备案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其余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评审机构的评审范围作相应调整”。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谁发证,谁评审”。这项规定实际上是与国土资发2005200号文“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相配套的,国土资发2005200号文规定下列情况由国土资源部发证,1.油、气(包括煤层气)、放射性矿产、海域(含内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产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2.煤炭勘查面积大于30Km2探矿权,煤炭储量规模1亿吨(其中焦煤储量规模5000万吨)及其以上的采矿权; 3.钨、锡、锑、稀土矿产勘查

6、投资大于等于500万元人民币,或区块面积大于等于15Km2探矿权,这四类矿产储量规模为中型及其以上的采矿权; 4. 油页岩、金、银、铂、锰、铁、铬、钴、铜、铝、铅、锌、镍、钼、磷、钾、锶、铌、钽勘查投资大于等于500万元人民币的探矿权,储量规模为大型以上的采矿权; 5.储量规模为大型以上的金刚石采矿权,授权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证的有,1.上述第2、3、4、5四类相应矿种规定以外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2.金刚石、二氧化碳气、地热、硫、石棉、矿泉水的探矿权,外商投资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在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内资发证权限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2010年国土资源部又下

7、发了国土资发2010143号文,对煤炭和煤层气的发证权限在黑龙江、陕西、贵州三个省进行试点调整,压覆资源储量,村镇、重要建筑设施、河流、铁路、公路、22万KV以上的超高压输变电设施、军事国防设施、自然生态保护区、水源地、文物保护区压矿,(以上所谓事实压覆)导致部分矿产不能利用时,应单独估算资源储量。其圈定范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资源储量类别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国土资发200768号文,新建项目需要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目前实行审批制度。按国土资发2010137号文规定:首先要经过论证,由建设单位提出压覆申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建设项目,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压覆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

8、产,或压覆矿产资源可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所列矿种(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除外)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规模达大型以上的,或矿区查明资源储量规模达到大型并且压覆占三分之一以上的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审批,矿山企业在本矿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不需审批。 炼焦用煤、富铁矿、铬铁矿、富铜矿、钨、锡、锑、稀土、钼、铌钽、钾盐、金刚石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在中型以上的矿区原则上不得压覆,但国务院批准的或国务院组成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批准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除外,重要矿产资源是指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所列34个矿种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本行政区优势矿产、紧缺矿产。 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审批的,应履行的手续有明

9、确的规定,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必须具备法定的资质,1.评审机构必须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必须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的从事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资质; 2.评审报告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评估师资质,或者是能够胜任评审工作的业内专家; 3.报告评审专家组必须满足法定的人数:专家组人数一般为单数。按储量规模的大、中、小,评审专家组人员的数量下限规定分别为;57人,3人,1人。(现行一般指评估师人数) 4.评估师或专家应采取回避制度,三)评审工作应在法定的时间内完成,1.评审机构自收齐资料起15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受理的决定; 2.评审应在自受理之日起60天内完成; 3.评审意见书自签发之日起10天内通知矿

10、业权人,20天内送主管部门备案(认定)。矿业权人对评审意见书有重大异议时,10天内提出书面申请,由主管部门视情况组织复审。 4. 备案(认定)应在收齐规定资料之日起30天内完成,四)评审方式合规,1.评审可以会审,亦可以函审; 2.评估师或专家必须提出本人署名的评审意见; 3.有必要时应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对存在重大问题的,要提出专门的调查报告,五)评审需要遵守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二、技术符合规定、规范,一)要件审查,1、报告评审申报材料,凡需要评审矿产资源储量的单位或企业,须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申报,填写储量评审申报表,并按照有关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主要包括有效矿业权证明复印件、承

11、诺书、正式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合同书及附件等,2、矿业权的有效证明及其时效,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有效证明,是对报告进行执法审查的主要依据之一。没有有效的矿业权证明,或者矿业权人和申报人不是同一个法人单位或同一个法人代表,都不符合报告申报的有关程序,都应在报告审查前予以查清。 其次是探矿范围或采矿范围是否超出矿业权所允许的范围,一是地表范围,二是标高范围,三是矿种范围。 再者是矿业权的时效,矿业权必须在法定的有效期内,逾期的则评审无效,3、勘查或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勘查或报告编制方必须具有经批准授予的相应的勘查资质,4、矿业权人对提交送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矿业权人需提交送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12、这是界定野外工作与评审工作法律责任的界线。也就是说,矿业权人必须对野外工作提交的所有原始资料负责,倘若野外工作有伪造地质资料、弄虚作假或有严重质量问题,均应由矿业权人负完全责任。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报告评审只对矿业权人提交的综合资料进行评审,评审人员不可能也作不到对原始资源和野外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野外工作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能靠层层把关,逐级检查,一级对一级负责,最后由编写报告单位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报告送审。 评审实务中,部评审中心要求矿业权人和勘查报告编制单位均应进行书面承诺(所谓“双承诺”,现在有些领域的技术报告首页,经常可看到一则声明:“本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引用此数据所得

13、出的结论,不负有任何法律责任”。或者是“本报告只对来样负责”。也就是说当事人你要引用这些数据,你就必须请专家审查。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家都遵守信用!你本人或单位不遵守社会信誉,不讲诚信,你在社会上就难以立足。在地质勘查领域以防出现地质规律骤变等意想不到的情况,为避免产生法律纠纷,事先提出一个声明也许是可取的,5、矿业权范围与储量计算范围的平面叠合图,矿业权人必须提交矿业权范围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叠合图.叠合图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矿业权范围的关系:估算必须在矿业权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范围,则应当将矿业权范围以外的资源储量重新切除计算;二是反映矿业权范围内的整体勘查

14、程度:同一个矿业权按照地质规律可以分期分段勘查,分期分段提交报告,但最终整个矿业权内的所有矿体、全部资源储量必须正确地估算、反映出来,申请勘查许可范围与资源量估算范围叠合图,本次报告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量估算范围关系图,6、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最近一次报告关系图主要是为登记、统计服务,重点是对原已提交的资源储量进行处置和分割,说明资源储量的变化及原因:当前后两次报告范围完全一样时,两次报告资源储量的差异实际反映了矿体的厚度、视密度和有效面积随勘查工作的增减;当前后两次报告范围不一样,本次报告仅是前次报告的一部分,或者跨以前几个报告时,关系图反映

15、了前后报告的分割关系以及勘查、重算过程中资源储量的增减,7、勘查工作和报告编制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报告编写除了必须遵守现行的标准、规范外(2个国标,19个行标),还应当遵守目前仍然有效的的有关填图规范,采样规范,加工化验规范,选冶试验有关规定,原始地质编录规范、综合整理规范、图式图例有关规定等等,二)勘查报告的审查,勘查报告的评审必须以现行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关键抓住4个方面、16个字。即:“数量”、“质量”、“加工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这4个方面包含了什么是矿产资源?什么是资源储量?价款评估,资产评估,融资、抵押,流通转让、矿山建设无不与这4个方面密切相关。勘查工作本身,也是为这4个方

16、面。尽可能接近实际地将这4个方面反映出来,是地质勘查工作者的任务,是评审者的职责,三)有关问题的讨论,所谓问题,有的是对标准和规范的强调,有的是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和大家交流,1.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勘查成果,勘查报告是对埋藏于地下的矿产资源经过勘查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客观反映,客观如实地根据勘查的实际资料编写勘查报告是每一个地质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作为勘查单位,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应该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客观如实地编写勘查报告。 几十年来,我国提交了数万份矿产勘查报告,其中许多报告经过全国和省级两级机构审查批准(评审认定、评审备案)后,用于矿山建设,至今未发现重大问题。一线的广大地质

17、工作者作为矿产资源的发现者和评价人,评估师和评审机构作为鉴定者和国有资产的守护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应详细如实反映,勘查报告作为投资人建设矿山和估算经济效益的依据,在勘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件,尤其是对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会造成影响的事件,以及勘查过程中的政策改变、法规规章的改变,都应在勘查报告中详细说明,使矿山事先早有准备,或采取措施,避免给矿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应详细说明的如:矿体连接方面的问题及设想、建议;特高品位、特大厚度处理中的问题;局部地段矿体控制不足的具体情况;资源储量估算参数选择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事故处理后遗留的问题;采样及分

18、析测试中的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等应进行详细说明。例如:某批分析结果有问题,不仅要指出,而且还有详细说明这些样品发布在什么位置,是哪个矿体的,将会造成什么影响?一些钻孔矿心采取率低或不合格,补救后仍然有问题的,将可能造成多大影响?工程名称及具体层段应详细列表。 总之,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为投资人施工,勘查报告都应实事求是反映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保证勘查资料的真实性,3. 矿床评价的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理应是动态的,随矿床、矿石特征不同,随矿山建设内、外部条件的差异,随矿产品市场的波动而变化。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的

19、矿床其地质特征及矿山建设的内、外部条件亦可能有明显的不同。但对国家来说,矿床工业指标作为衡量矿产资源的标尺不可能随各种因素而随时变动,再加上矿业活动周期较长,因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应有相对稳定的工业指标,反映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经济、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并以此衡量国家的资源家底和矿山企业占用的矿产资源,矿床评价的工业指标,目前,矿床工业指标管理办法和新的“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已经立项,并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沿用了几十年的矿产工业要求一般标准和矿产工业用途参考手册面临全面修订、完善。但在新的工业指标没有发布之前,原有的指标在矿业权出让、矿业权价款评估时依然是必须执行的指标。 在勘查过程中,目前认

20、可的做法是:普查阶段可以类比,或采用一般工业指标;详查以上阶段应进行论证,矿床评价的工业指标,评审执行的原则是:凡是符合矿产工业要求一般标准的或沿用现有矿山矿山实际应用工业指标,可以不经有关部门论证、评审;凡是不符合矿产工业要求一般标准的矿床工业指标,则应当由矿业权人委托相关部门进行论证,择优选取最佳方案,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后,作为资源储量估算和矿床评价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广应用计算机软件后,矿产工业指标的管理变得更方便、易行,与市场波动关系更紧密,修订的周期可大为缩短。可以随时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吨/品位曲线,供矿业权人依据市场经济行情,及时调整矿山生产工业指标,4.综合勘查、

21、综合评价,品位低,贫矿多,共伴生组分多是我国矿床的重要特点。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充分合理利用共、伴生组分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政策。虽然如此,但目前仍有一些勘查单位和矿业权人在综合评价方面不够重视,仍然存在勘查时单打一的情况。如:煤、硫铁矿、铝土矿、稀散元素或其他非金属矿产,在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均存在共、伴生情况,但近几年的勘查报告多数没有做到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而在矿山生产中,即使以前审批过的报告或评审备案(认定)过的报告中包括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也因生产工艺落后以及对其不重视而常常不回收,致使共、伴生组分流失。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矿产勘查和评审时要重视综合评价。 一个地

22、区进行勘查时,无论是预查还是普查,在技术路线上应树立综合找矿的思路,在工作区内发现的矿产都要做出相应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主矿产中的共、伴生矿产,也要勘查和评价异体共生矿产。详查和勘探时,更要进行全面勘查、全面评价。 预查、普查时,对金属矿产采集的样品,应据通常的元素组合关系,进行多元素分析,了解各组分的含量。详查和勘探时,对于共生矿产应在基本分析样中列项测试;对于伴生组分,应在组合分析样中列项测试。 提交勘查成果时,共、伴生矿产都应做出评价,包括数量和质量,共、伴生矿产的概念,同一矿床或矿区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用组分(矿石、矿物、元素),分别达到工业品位,或虽未达到工业品位,但已达到边界品位

23、以上,经论证后可以制定综合工业指标的一组矿产,即为共生矿产。 其中经济社会价值较高或资源储量规模较大的矿产可确定为主矿产,其他则为共生矿产。共生矿产又分为同体共生矿产和异体共生矿产。 在主矿产矿体中赋存的未达到工业品位但已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或虽未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但可在加工选冶过程中单独出产品或可在主矿产的精矿及某一产品中富集且达到计价标准,通过开采主矿产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其他有用组分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在目前的评审实务中的原则是:评价必须与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或矿山生产实际相结合,如无法回收,即使达到综合评价指标,亦可不提交其数量;如果能够回收,即使没有达到综合评价指标,亦应估算

24、资源储量。伴生矿产在评价时首先应确定是否能够回收?并且确定其在生产流程中的走向。某些伴生组分只能从精矿中回收,则需要依据精矿中该伴生组分的含量和精矿的产率,用精矿法估算资源储量。 近年来,随着勘查、开采深度不断增加,以及清洁能源和环保理念的强化,原来属于开采技术条件上有害的一些方面,如:煤矿瓦斯,高地温等已经构成了新的能源矿产。前者为煤层气,后者为地热资源。勘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评价,5.矿体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矿体的外部形态影响矿山开拓方案和开采方法的选择,因此,对矿体的总体形态和空间位置的控制和研究尤为重要。而矿体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矿体内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

25、、矿石品级的种类、比例、分布、夹石和无矿地段情况以及“三带”划分等。矿体的内部结构和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是确定所找到的矿能否利用?如何利用的问题?现在的技术尚不能解决所有矿产资源的利用问题,为了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在发现矿体之后,就应开始进行相应的矿体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且随着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加深。在勘查过程中,若发现现有技术和工艺流程无法进行加工和选冶,或无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则就无需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避免投资浪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对任何矿种都十分重要。1987年,我国对金属矿产的选冶试验做出了规定。 选冶试验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可

26、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预查和普查阶段,预查时不进行;普查时,通常情况下是与同矿种的同类型矿石进行类比确定。这种类比必须是矿石类型、性质、内部结构、嵌布特征(粒度、赋存状态等)、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等相同,或类似。实际工作中,常见同类型矿石只是粒度差别或载体矿物不同,选冶性能就能差别很大,甚至不可选。无可类比或新类型矿石,须作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和勘探阶段,详查阶段:易选的矿石可与同类型矿山进行类比,一般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作为开发利用的依据时

27、,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设计的要求。 勘探阶段:可类比的易选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石在实验室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矿石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进行半工业试验,非金属矿产的加工技术试验,非金属矿产的加工技术试验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物理的技术工艺性能或特殊要求。由于非金属种类繁多等多种原因,目前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尚无统一的规定,老矿山深部或外围勘查区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目前有大批的已有矿山深部或外围的勘查报告或核实报告,其提交的资源储量往往是生产矿山的开采矿体沿走向或倾向的延伸,或者是同一个矿体的分割。这类报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应灵活掌握:首先

28、应对矿石特征与现有矿山进行详细地对比研究,矿石特征相同时,可用生产矿山的实际选冶成果,有差别时应按相应的要求进行试验,矿石加工选冶技术试验常见问题,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研究和评价常见的主要问题在采样上,选矿样的品位高出平均品位很多,不具有代表性。加工技术试验样品的采取,一定要考虑矿石类型、特征及代表性,能分采的应分类型采集。采样时要考虑到开采时矿石的贫化。样品主要组份含量应低于所代表的矿石类型的平均品位。当矿石中有共、伴生有用组份时,采样时应一并考虑,6.矿床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划分勘查类型一般依照五个因素:即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份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有

29、些矿种将岩(盐)溶淋滤带发育程度、矿体连续性、含矿率、脉岩、夹石、基岩起伏等作为主要因素之一。砂矿将矿体宽度作为主要因素。有的受后期剥蚀影响比较大的矿床,如山西的铝土矿,将矿体的边界形态作为主要因素之一等等。 勘查类型的划分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圈定,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及工程间距选择应注意的问题,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结构一个矿区一个样,没有模式。项目的承担者应根据实际资料合理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同一个矿区不同的矿体可以有不同的勘查类型,同一个矿体不同的地段亦可以有不同的勘查类型。应灵活对待,切忌生搬硬套。 按勘查类型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一般

30、以主矿体为主,相邻或上、下盘的小矿体,随主矿体一并勘查,必要时可适当加密。 工程间距是指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勘查工作应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与矿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应从需要、可能、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但并非越密越好,7.矿床的控制程度,勘查工作最终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勘探阶段勘查工作的部署必须充分考虑矿体特征和矿山设计建设的需要。 首先应控制勘查区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相互关系。对出露地表的矿体边界应用工程控制。对基底起伏较大的矿体、无矿带、氧化带、破坏矿体或影响开采的构造、岩脉、岩溶、盐溶、老窿划分井田的构造等的产状和规模要控制;对与主矿体同

31、时开采的周围小矿体应适当加密控制。对地下开采的矿床,要控制主要矿体的两端、上下界面和延深情况。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要系统控制矿体的四周边界和采场底部矿体边界。对主要盲矿体应控制其顶部边界;对矿石质量稳定、埋藏较浅的沉积矿产,应以地表取样工程为主,深部施工少量工程以验证矿石质量,矿床的控制程度,对于作为矿山建设设计利用依据的勘查报告,按照国土资发200768号文件的规定:“大中型煤矿应达到勘探程度;非煤矿山原则上应达到勘探程度,简单矿床应达到详查并符合开采设计要求;已设采矿权的矿山利用原有生产系统在其深部和外围扩大开采的,扩区范围内勘查程度原则上应达到详查”。无论是什么报告,凡是作为矿山设计利用依据

32、的,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都必须是查明的,矿床的控制程度,对于一些矿床规模大,矿山服务年限长的矿区(井田),在控制了总体规模的情况下,勘探的重点应放在首采区或先期开采地段。1992年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所倡导的“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应该坚持。避免过早的投入,造成资金呆滞。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几十年以后的事应由几十年以后的人用几十年以后的技术来做,可能会更经济、合理、有效,小而零星的矿体的勘查程度,矿体规模较小、零星分散小矿的勘查控制程度,应视矿山开发的预期经济效益而定,可适当放宽,工程量和信息量关系图,X处所对应工程量为最优方案,8.放射性测量,一般矿产勘查

33、应做放射性测量工作。由于地质背景或成矿地质条件相似,许多矿产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其中有的构成共、伴生矿产。另一方面,放射性元素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对人身健康有影响。因此,矿床勘查评价过程中,应重视放射性检查、测量。一是是否够矿?二是对人体是否构成危害,9.多手段综合勘查,提高勘查效果,勘查工作强调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重砂、探矿工程等综合手段,防止单打一。对于一个勘查区而言,应根据地形、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以有效、合理、经济为原则,灵活地选择勘查手段和勘查手段组合。尤其是勘查的初期阶段,应重视物探的有效性试验。“物探先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床和现代风化壳矿床,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和

34、地质测量亦是一项重要的勘查手段,10.采样和测试,矿与非矿需要靠采样测试来确定,无论何种工程,其施工的主要目的是采样、测试,了解是不是矿?矿石质量优劣。因此,采样、测试是勘查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各矿种的勘查规范都对采样、测试做了严格规定,矿体的采样及采样规格,正规的勘查要求必须是连续刻槽或连续劈心采样。采样必须有代表性,在有充分代表性的情况下同时还要考虑经费节约。采样的规格对于新区或新矿种应根据矿石物质组分的均匀程度、粒度试验确定。在详查和勘探阶段,采样的长度还应与矿体的厚度、均匀程度以及工业指标、采矿工艺水平相匹配。在达到目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样品数量,围岩及夹石的采样,采样必须揭

35、全矿体。矿化带、不能分采的矿体夹石亦应连续采样,矿体围岩一般要求采样长度不得小于夹石剔除厚度。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避免漏矿,二是便于计算贫化率和采出矿石的品位。目前的勘查工作大多对此重视不够,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样的采集,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样的采集同样要重视代表性,包括不同氧化程度、不同结构矿石类型、品位,凡是能分别开采的,则应分别采集试验样,分别试验。不能分开开采的应按比例采集混合样,样品的加工,样品测试前的加工也十分重要,应严格执行加工流程。对于新区、新矿种,缩分系数(K值)及加工流程应通过实验确定,基本分析的内、外检,基本分析应进行内、外检。内检样从副样中选取,用以检查分析过程中的

36、偶然误差;外检样从正样中抽取,连同基本分析的试验方法说明等外送检查,主要检查基本分析的分析方法及有无系统误差。 内、外检应分批次送样,预查、普查阶段每批样品数量少,难以分批送内、外检,可适当放宽。凡是基本分析样累计超过30个,应抽取内检样,基本分析样超过60个,应送外检样。 内、外检样品应按批次抽取。包括所有时间段和分析方法、分析师的检查,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分析师的分析样,不能合批。 多年来这项规定执行的不好,请大家重视,化验测试质量问题的处理,基本分析内检超差处理原则:基本分析内检超差属于偶然误差,可以做第二次分析,无论第二次分析结果高低,应以第二次分析结果为准。若平均偶然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37、,但合格率小于70,则应加倍进行内外检,若合格率仍然小于70,则应检查原因,慎重考虑返工重做,11.特高品位与大厚度工程的处理,1)特高品位处理原则,在单工程矿体中存在特高品位样品时,必须进行处理,以确保储量估算的合理性。处理方法是:首先对副样作第二次(内验)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结果。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厚度大于平均厚度3倍以上时)平均品位代替。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特高品位的衡量标准,特高品位的确定目前国内尚无公认的标

38、准。国储(1991)164号文据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统计,建议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当矿体吕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也可以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作为衡量标准,特高品位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以含有特高品位的工程所影响到的块段中,所有工程的参加储量估算的样品的算术平均值,代替特高品位;当矿体厚大时(矿体平均厚度3倍以上)可用该工程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算术平均值代替,当处理后仍为特高品位时,应再次处理。需要强调的是代替特高品位的是用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算术平均值,而不是加权平均值,2)大厚度工程的处理原则,矿块的

39、划分应遵循最小块段原则,以工程控制的最小块段作为单元;见矿工程圈连矿块应以使用最少次数为原则。见矿工程圈连矿块,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超过4次以上。尤其是大厚度工程(矿体厚度大于矿区或矿段平均厚度3倍)应避免被多次使用造成资源储量的虚假扩大。有些矿产,如铝土矿等规范规定:大厚度工程的厚度应作处理后再用。其处理办法是用矿区或块段平均厚度代替大厚度工程的厚度参与资源储量估算,12.矿石体重(体积质量,由于体重值在储量估算中影响的权数比较大,一般体重误差0.1t/m3,其对矿石储量的影响则可达到3以上,像铜矿这样的大型矿床,矿石量一般都在1亿吨以上,3则是300万吨。因此,近年来比较重视对矿石体重的审查

40、。 小体重的采取应当有代表性。均匀性,全区分布。而且应当按照不同的自然类型、不同品级采取。每一种类型、品级都 不应少于30件。并同时进行化学分析、岩矿分析。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实测的每1个矿石体重值都不应当大于其理论密度。每个矿块都应当有自己的体重值。 松散型的矿石应测大体重;对近地表的,受风氧化作用影响较大,或裂隙、孔隙发育的矿石,应测定大体重检验或修正小体重。湿度大于3%时,应进行湿度校正,13. 矿体圈定及外推有关规定和原则,单工程矿体圈定原则,先资源量,后工业储量的原则 即先圈定矿体边界,然后,在矿体边界内再区分资源储量。按国储1991164号文的要求,矿体边缘在满足工业储量要求

41、的前提下,可以“穿鞋戴帽”地带进“一个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的样品,参加工业储量的估算。矿体内部可以带进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的样品,参加工业储量的估算。 按矿石类型、品级相同圈定原则 即在单工程矿体圈定中应按不同矿石类型、不同矿石品级圈定矿体或矿层,多工程矿体圈连原则,在编制报告和评审时要注意研究矿体的连接是否符合地质规律。如沉积矿床在地层中有固定的层位,应考虑其褶曲、成矿后断裂对其影响与破坏。内生矿床更加复杂,应综合考虑地层、岩性、成矿前断裂对矿体的控制与影响,近矿围岩蚀变与矿化的关系,成矿后断裂对矿体的破坏,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等。不能不考虑地质控矿因素,而简单地以工程见矿连矿。 层

42、位控矿原则 一般情况下,工程间的矿体连接应当在同一层位内进行。 构造控矿原则 一般情况下,工程间的矿体连接应当在同一构造部位上进行。 矿石类型、品级相同原则 一般情况下,工程间的矿体连接应当在同一矿石类型、或品级上进行,否则不可连为一个矿体。但当产出部位对应。层位、构造部位、蚀变情况等条件基本一致时,也可以作互为尖灭点处理。 蚀变带分布相同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工程间的矿体连接应当在同一蚀变带内进行,平面上矿体内推、外推原则,矿体内、外推的基本原理是大家熟知的:第一,“在见矿工程和不见矿工程之间,先取1/2处作为0点,再在0点与见矿工程间内插最低可采厚度点作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第二,“任一个探矿工程,其周边任意方向相同距离内,该工程的影响(控制)程度是相同的”。为了简便,原国储局储委工作简报1989年第2期(简称“全国储委1989年2号简报”)提出了“1/2尖推或1/4平推”的原则,并由国储1991164号文最终确认。2000年修编规范时,部分规范将这项原则引入了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的划分,平面图,零点边界线,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无矿工程,2,3,1,剖面图,见矿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