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和答案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4/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1.gif)
![2013年10月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和答案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4/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2.gif)
![2013年10月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和答案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4/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3.gif)
![2013年10月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和答案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4/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4.gif)
![2013年10月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和答案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4/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40ca75f9-b408-4207-baca-b8dd26188f1f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0894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1971年至
2、今出现的大型机被称为A. 第一代计算机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D.第四代计算机2 要删除“回收站”中的全部文件,应使用的命令是A. 还原B .彻底删除C.完全删除D .清空回收站3 .一个IP地址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网络ID和A. 子网IDB .主机IDC.网关IDD .传输ID4 .流量控制是在传输介质负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控制A. 发送站以不超过接收站的能力发送数据B. 改变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来达到数据发送的要求C. 提高接收站的数据接收能力来满足发送端的要求D. 通过延长时间来达到数据发送的要求5. 应用层中提供基本的电子邮件功能的协议是A.简单邮件传输协议B .互联网协议C.
3、传输控制协议D .用户数据报协议6. MAC层的全称是A.介质访问控制层B .网络层C.逻辑链路控制层7 .IPv4的地址长度是A. 32bitC. 128bit8.D 运输层B . 64bitD. 256bit网络内部处理由源结点送上的“包”系列的方法有两种,即数据报和A.令牌C.报文9 物理层中继系统是A.网桥C.转发器10. 以下网络操作系统中,由A. Win dows Server 2003C. NFSB 分组D .虚电路B .网关D .路由器Banyan System公司开发的是B. Net WareD. VINES11.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安装后,预设的两
4、个帐户是Administrator和A. WindowsB . NtfsC. GuestD . Servers12. Linux系统中,可以按页显示文件,且允许用户前后翻阅文件的命令是A. mkdirB . lessC. moreD. find13.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缺点不包括A. 密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更换B. 无法满足互不相识的人进行私人谈话时的保密C. 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不同D. 难于解决数字签名验证的问题14. 在网络管理中,为实现某个特定功能或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的是B.配置管理D.计费管理B .文件传输协议D .浏览器A.故障管理C.安全管理15. FTP客户端程序不包括A.
5、FTP命令行C. FTP下载工具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 0小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 B”。16. 信息是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是信息所表达的含义。17. 城域网的作用范围比局域网大。18.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是指当介质的有效带宽超过被传输的信号带宽时,可以把多个信号调制在不同的载波频率 上,从而在同一介质上实现同时传送多路信号。19. ATM信元有两种不同的首部,分别对应于用户-网络接口和网络节点接口。20. 局域网不能进行广播。21. 信息由IMP到IMP是以分组为单位传送的。22.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
6、安全配置向导 SCW组件安装需要在成功安装SP1补丁包的前提下才能完成。23. 如果在客户与真实服务器之间存在IP级连通,那么客户可以绕过代理系统。24. 电子邮件程序向邮件服务器中发送邮件时使用的是POP协议。25. 几乎所有的匿名 FTP服务既允许用户下载文件,又允许用户上传文件。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6. 中央处理器中的运算器能够执行的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 运算。27. 按网络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可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分布式和 两种网络。28. 在windows XP中,“开始
7、”菜单上的 命令可以关闭窗口和程序。29 时分多路复用是将多路信号按一定的 相间传送的方法,实现在一条传输线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30.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 是每发送一个字符其开头都带一位起始位,以便在每一个字符开始时接收端 和发送端同步一次。31.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层提供的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分别被称为数据报服务和服务。32.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33. 路径选择是指报文分组交换网中,每个结点具有自动选择 的能力。34. Win dows Server 2003 对共享数据有三类权限:共享权限、目录权限和 权限。35. Internet中的用户
8、远程登录是指使用 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 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36. 将二进制数(11010111)2转换为八进制数是多少?(结果用八进制表示)37. 简要回答链路复用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38. 简要回答TELNET的功能。39. 路由服务器的作用是什么?40. 列举出网络操作系统的 7个特征。五、应用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 试述目前提高局域网媒体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42. WWW (World Wide Web)称为万维网,是目前 In ternet 上最方便和最受用户欢迎的信息服务类型。请结合自 己的实践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人事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 初一学生寒假学习计划
- 社交媒体用户行为分析与精准营销策略
- 知识付费内容在行业会议中的有效推广
- 美容院消费众筹股东协议书范本
- 网络运营服务协议书(2篇)
- 社区健康生活超市构建健康消费新生态
- 贷记卡保证合约范本
- 艺人演出代理合同范本
-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寂静法师
- 《游戏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7000字》
- 《工程电磁场》配套教学课件
- 病原生物学-绪论课件
- 希尔顿度假酒店样板房精装修前期策划方案(共71)
- 血液循环医学知识科普内容完整动态PPT
- 常见的脊椎动物课件
- 辽宁省锦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改革开放的历程(终稿)课件
- 职位管理手册
- “基层减负年”座谈会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