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教练机,立川1 式双发高等练习机,立川1 式双发高等练习机,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得到的第一架飞机。 该机是日本立川飞机工厂作为教练机而于1939 年4 月开始设计的双发练习机。1940 年首架飞机制成,1941 年7 月投入批量生产。 由于采用了双发、可收放起落架、变距螺旋桨等当时先进的技术,所以立川式飞行性能比当时发动机功率相当的其他双发运输机更胜一筹。 该机有甲、乙、丙、丁多种改型。甲、乙型分别用于操纵、领航、射击、通信、轰炸等不同训练。丙型设了10 个座椅,用作军用运输机和民用短途联络运输机。立川1 式在二次大战后期还被改造为进行自杀攻击的特攻机。 该机在日本的立川、冈山两飞机工
2、厂一直生产到二战结束前夕,累计生产约1200 架。 侵华日军除自用该型飞机外,还于1943 年8 月至1944 年间,向在南京成立的汪精卫伪政权提供了3 架立川1 式丙型飞机作为其首脑人物的专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 年8 月20 日,其中的“建国”号由周致和等6人驾驶飞往延安,被八路军命名为“ 820 ”号。9 月初,民兵又在山东根据地缴获日军因发动机故障而迫降的1 架该型机,修复后飞往解放区。 1945 年9 月,820 号机从延安运送筹建航校的人员往东北途经张家口时,因者陆时撞障碍物,右起落架折断。 1946 年6 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哈尔滨平房附近的孙家机场又缴获了该型飞机。此后共
3、有5 架“双发高练”在东北老航校作双发运输机和高级教练机使用。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双发高练” 4 架,均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 1951 年这批飞机被用于训练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批女飞行员。 1952 年这4 架飞机退役,国际4 式基本练习机,国际4 式基本练习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建校初期使用的初级练习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英格曼练习机”。 基本练习机兼有初级教练机和中级教练机的功能。该机原型是德国于1935年制成的双翼初级教练机,有双座和单座两种型号。其中双座型称为“英格曼”;单座型则称为“英格曼之星”。该机因造价低廉、动作灵巧、飞行速度与中级教
4、练机相近而大受欢迎,被多个国家作为初级教练、体育运动和特技飞行使用。 1939 年日本从德国购进该机,随后为适应日本军方对新型初级教练机的需要,确定由渡边铁工所以“ 14 试陆上基本练习机(K9W1 )”的型号为日本海军仿制该机,1941 年8 月制成。九洲飞机公司进以九洲2 式基本练习机K9W1 “红叶”的制式型号生产了217 架。后日本陆军也确定采用,由日本国际工业公司以国际4 式基本练习机的制式型号(工厂编号Ki-86 )于1943 年开始批量生产。各型累计生产1037 架。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将该机用于训练从学生中招募的飞行学员。侵华日军除自用国际4 式基本练习机外,还提供给
5、伪满洲国军队使用。 1945 年10 月,东北民主联军先后缴获了10 余架不完整的国际4 式基本练习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初期,经拼凑修复4 架该型飞机。 1946 年6 月7 日、首次使用该机带飞学员时,即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事后检查其余3 架也有故障,遂停止使用,立川99 式高等练习机,立川99 式高等练习机是东北民主联军最早缴获的飞机,也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使用最多的高级教练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 99 高练”。 该机为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的高等练习机,是初级教练机与作战飞机之间的过渡机型。 99 高练是日本立川飞机厂在98 式直协侦察机的基础上于1938 年改型而成的高级教
6、练机。 该型飞机与友协机的机体结构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后座增设了复式操纵系统;拆除了机头的固定机枪和后座的可旋转机枪等武器装备。从外观上看,教练机取消了机轮整流罩;外表漆由绿色改为橙黄色。 99 式高等练习机在立川、川崎两个工厂累计生产了1500 架以上。 99 式高等练习机主要供日本国内的飞行学校使用,也有部分供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作日常训练用。 1945 年底,东北民主联军在东丰机场缴获了30 余架99 高练;在铁岭与开原间的平顶堡缴获了100 余台发动机、汽油与备件,1946 年3 、4 月间拆运回通化机场。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辉南县的朝阳镇又缢获了一批99 高练,经修理拼凑后约
7、有30 架可以使用,成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主力教练机,1946 年7 月正式开始用于训练新飞行员。 由于东北老航校当时没有初级和中级教练机,所以采用直上99 高练的方法训练新飞行员。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99 高练23 架,均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1953 年最后14 架退役,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都陈列有该型飞机,满飞2 式高等练习机,满飞2 式高等练习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使用的一种高级教练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 2 式高等练习机”。 该机是由97 式战斗机改型而成的。1935 年,日本军方对下一代战斗机提出了牺牲速度而强调格个性能的设
8、计要求。中岛公司于1936 年10 月15 日首飞的Ki-27 ,在与三菱公司的Ki-18 、川崎公司的Ki-28 竞争中获胜,以97 式战个机的制式型号投产,成为日本陆军装备的第一种下单翼战斗机。 1940 年11 月,日本军方提出将已落后的97 式战斗机改型成战斗练习机,最初简单改为教练机的型号称为Ki-27 改乙战斗练习机,然后又交由日军控制下于1938 年6 月18 旧日在中国东北成立的“满洲飞机制造株式会社”作进一步改型。主要是将710 马力的发动机换成515 马力的。此外,为调整重心,将 发动机架加长了0.2 米;取消了风挡的可动部分、机头右侧的7.7 毫米机枪和机轮整流罩。 “满
9、飞”改型设计的教练型以2 式高等练习机的制式型号(工厂编号Ki-79 )于1942 年1 月投入批量生产。该机有多种改型,甲型为单座型;乙型为双座型。丙型也是单座型,机身结构改为钢管骨架外蒙层板。此外还有双座的丁型。97 式战斗机和2 式高等练习机累计生产3710 架。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曾缴获了几架“满飞2 ”式高等练习机,但因备件不足而无法 使用。随着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大城市和飞机工厂,缴获了大量飞机器材,2 式高等练习机才得以恢复使用。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2 式高等练习机3 架,均在第7 航校使用。 1953 年,这3 架
10、飞机退役,中岛1 式战斗机,中岛1 式战斗机“隼”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用于飞行训练的战斗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隼”式战斗机。 该机是日本中岛公司于1937 年作为97 式战斗机的后继机而研制的,1938 年12 月首飞,该机采用可收放起落架、变距螺旋桨和蝶形空战襟翼,速度和机动性均有明显提高。但因该机在装备部队使用时发生了空中解体,被怀疑机体强度不足,所以直到1941 年4 月才投入大批生产。中岛1 式战斗机有多种改型。其中,l 式战斗机 1 型甲、乙、丙是第一代生产型。武器为2 挺固定的机枪,但口径由7.7 毫米改为12.7 毫米。2 型作为主要的生产型于1943 年投产,主要改进是提
11、高了发动机功率;减小了翼展和翼面积;提高了飞行速度。武器为2 挺12.7 毫米机枪和2 枚250 千克炸弹。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将环形沿油散热器改为机头下的蜂巢形散热器。此外还有1 式战斗机2 型甲、2 型乙、2 型改以及3 型甲、3 型乙等。l 式的各种型别在中岛、立川两工厂累计生产了5751 架,戌为日本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占第二位的飞机(仅次于海军型不式战斗机)。 侵华日军于1941 年4 月首先将1 式1 型战斗机装备了驻广东的飞行第64 战队,随后在中国和南亚地区大量使用该机,后又将1 式2 型战斗机用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供伪满空军使用。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缴获了大批1 式飞机。
12、国民党空军曾用1 式战斗机装备了第6 大队的2 个中队,并在山东等地用于内战。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 年4 月在吉林辉南县的朝阳镇、同年6 月在哈尔滨平房附近的孙宜机场,先后缴获了1 式1 型战斗机,在东北老航校用作训练。 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隼”式战斗机5 架,均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 1952 年这5 架飞机退役,中岛2 式重型战斗机,中岛2 式重型战斗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用于飞行训练的战斗机。 该机是日本中岛公司在1938 年与1 式战斗机同时研制的防空用重型高速战斗机。为达到性能目标、选择了用于重型轰炸机的大功率发动机,形成了机头粗大而机身、尾
13、翼细小的独特外形;采用了蝶形空战襟翼以改善高翼载飞机的机动性;还解决了起飞着陆时的滑跑距离和安定性问题。 1940 年8 月,中岛2 式战斗机首飞。该机有多种改型,累计生产1225 架。 日军于1941 年11 月将中岛2 式战斗机编入部队试用,12月25日在太平洋战场首次出现。 1944 年,侵华日军装备使用了中岛2 式战斗机2 型乙。其第85战队在广东用该机与驻华美军P-51 战斗机进行过空战。而大部分中岛2 式战斗机被用于日本国内,主要在东京、大阪、神户等要地进行防空。 1944 年7 月,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美军B-29 轰炸机开始轰炸中国东北鞍山等地的日军目标。日军飞行第70 战队携中
14、岛2 式战斗机2 型乙(丙),从日本关东地区转驻马鞍山。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缴获了一批中岛2 式战斗机。国民党空军曾用该机装备了第6 大队18 分队。 东北民主联军在1946 年也缴获了3 架中岛2 式战斗机2 型乙,在航校用于飞行训练。 到1949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2 架中岛2 式重型战斗机,均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川崎99 式双发轻轰炸机,川崎99 式双发轻轰炸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用于飞行训练的双发轻轰炸机。 该机是日本川崎航空机公司于1937 年12 月,与双发战斗机Ki-45 同步研制的。目的是接替93 式轻轰炸机,在对苏作战时,从中国东北的基地出发
15、,对国境线附近的目标反复轰炸,因而特别强调速度和机动性。该机1939 年7 月首飞,经修改后于1940 年7 月以99 式双发轻轰炸机的制式型号投产,工厂编号Ki-48 ,后改称99 式双发轻轰炸机1 型。1942 年4 月开始生产性能提高的2 型甲,发动机也由Ha-25 换成,Ha-115 。2 型乙是俯冲轰炸机,在发动机舱外的机翼下表面加装了减速板,可作60 度俯冲轰炸。99 式双发轻轰炸机各型累计生产2000 架。 侵华日军在1940 年秋即将99 式双发轻轰炸机用于中国战场,装备飞行第16 、第90 战队,轰炸过重庆、赣州、桂林等城市,还被用于夜间轰炸和俯冲轰炸。1945 年4 月日军
16、将部分该型机调回国内,用于轰炸占领冲绳的美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缴获了一批99 式双发轻轰炸机。 国民党空军曾于1945 年10 月用该机装备了第6 大队5 中队。东北民主联军也缴获有该机。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唯一的1 架99 式轻空炸机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 1952 年该机退役,三菱99 式乙型袭击机,三菱99 式乙型袭击机是东北民主联军用于飞行训练的袭击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 99 式袭击机”。 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的袭击机,是一种性能介于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之间的机型。1938 年2 月,日本三菱公司按军方提出的要我 开始研制用于 袭击地面目标的
17、袭击机。同年12 月,日本军方又要求该机能够变更机上设备和武器,执行袭击和军事侦察两种任务。作为军用侦察机为避开对方战斗机攻击,要求盘旋性能好;而作为袭击机又强调俯冲轰炸所需的强度和机动性。三菱公司这以97 式轻轰炸机为基础,减小尺寸、减轻重量,设计了一种战场侦察机兼袭击机。首架飞机于1939 年制成,被赋予99 式甲型军侦察机(Ki-5l 甲)的制式型号,当年投入批量生产。99 式乙型为袭击机,机身下下部增设了装甲板,左右机翼各增装了1 挺12.7 毫米机枪;外翼下可挂4 枚小型炸弹。99 式甲、乙型在三菱工厂生产到1944 年,累计生产1472 架,然后转到立川工厂继续生产改进型。由日军控
18、制的中国东北“满州飞机制造株式会社”也曾试制过与该机类似的飞机。 侵华日军从99 式飞机刚投产即将其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其中包括军侦察机和袭击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曾缴获了99 式乙型袭击机。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该机型均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 1953年最后4 架退役,三菱97 式司今部侦察机,三菱97 式司今部侦察机是东北民主联军用于飞行训练的侦察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军用飞机中,军侦察机主要用于对近距离目标的目视侦察,相当于现代的战术侦察机;司令部侦察机主要用于战略性的远程照相侦察、相当于现代的战略侦察机。 该机是日本陆军受到海军下单翼战斗机优
19、秀性能的启发,为对战略目标进行强制性侦察,于1935 年由三菱公司在“ 9 试舰载战斗机”基础上开始研制的。1936 年11 月制成首架样机,1937 年该机成为日本陆军第一种司令部侦察机。1938 年6 月,用增大功率的”一26 I 型发动机替代了原来的,、8 型发动机,新的生产型称为97 司协2 型,1939 年装备日本陆军。日本海军在1938 年也以98 式陆上侦察机11 型(C5M1 )的制式型号,生产装备了20 架Ki-15 。该型与陆军型机体相同,但换装了海军型发动机和设备,1940 年又生产装备了30 架98 陆侦12 型(C5M2 )。日本民间一些新闻社也以“雁型通信联络机”的
20、名称采用该机。其中朝日新闻社的“神风号”曾以94小时17 分56 秒飞完东京至伦敦间15357 公里航程,创造了世界纪录。Ki-15 各型累计生产437 架。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曾大量使用97 式司令部侦在机对中国战略后方的目标进行侦察,远达兰州等地。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 年6 月在哈尔滨平房附近的孙家机场缴获了该型飞机,1948 年下半年在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修复后用于飞行训练。1949 年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还有97 式司令部侦察机2 架,均在第7 航校使用。 1951 年这2 架飞机退役,立川98 式联络机,立川98 式联络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用于飞行训练的联络
21、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 98 式联络机”。 该机是日军将98 式直协侦察机改变用途而成的联络机。98 式直协侦察机于1937 年5 月由立州飞机厂开始研制。直协侦察机为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特别强调飞行员视界、机动性、出着陆性能,要求飞行速度范围宽,因而该型机翼载荷小、升降舵面积特别大、机应设有罕见的大型观察窗。98 式直协侦察机于1938 年4 月20 日首飞,同年11 月投入批量生产。1942 年以后因性能落后,已不适于担任作战任务。但由于该机飞行员视界开阔,机腹观察方便,低空性能较好,可在野外起飞着陆,因此日军将该机转用与地面部队联络。98 式飞机到1944 年停产,累计生产1333
22、 架。 侵华日军曾在中国战场大量使用98 式直协侦察机,以后又将部分该机转为联络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缴获了该型机。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98 式联络机2 架,均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三菱100 式运输机,三菱100 式运输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用于飞行训练的双发运输机。该机的日本民用型号是MC-20 ,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 MC-20 运输机”。 该机是日本三菱公司于1939 年8 月在97 式重轰炸机基础上研制的人员运输机,采用了与97 式重轰炸机相同的主机翼、动力装置、着陆装置。1940 年9 月,首架100 式运输机制成。投入批量生产的主要
23、是该机的II 型,因换装了增大功率而直径较小的发动机,故性能有所提高。该机的性能在当时的中型运输机中是比较优秀的,为二次大战后期日本陆军的主力运输机。100 式运输机主要用于运送人员、伞兵和物资,也曾用于牵引滑翔机,到1944 年停产时,累计生产507 架。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了100 式运输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曾缴获了该机。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唯一的一架MC-20 运输机在第7 航空学校使用。1952 年该机退役,三菱97 式攻击机,三菱97 式攻击机(原名97 式轻爆击机)是日本陆军航空队的第一种单翼全金属攻击机是原三菱93 式的后继机,193
24、6 年5 月由三菱飞机厂河野文彦工程师主管设计,该机除翼下装有炸弹挂架外机身腹部也设有开放式的炸弹舱,采用带有半整流罩的舱盖;1938 年后由 三菱飞机厂及日本陆军航空工厂联合生产,至1940 年止共出厂686 架。 1938 年1 月首次配属陆军航空队第9 飞行队在中国华北战场出现曾参加徐州会战和在华南战线上使用,亦参加初期的太平洋战斗;在中国东北则驻有第32 飞行队,中共在东北搜集日本飞机时曾获得3 架,曾提供其航校训练用,三菱100式3型乙防空战斗机,1936 年日本三菱飞机厂生产的97 式侦察机以其速度快、续航运的优点为轰炸机开道而横行一时;为了再提高侦察机的性能,军方向三菱再提出设计
25、一种高度在6000 公尺以上,速度达到600 公里埘,能续航6 小时以上的快速侦察机。 1937 年12 月27 日由久保富夫工程师负责设计,1939 年11 月制出原型机,1940 年又继续制出8 架作试验,随后小批量生产26 架试用,等到量产时该机共有4 个修改型,除设备上有所改进外,主要是机头型状作了修改,其中的III 型曾改作防空战斗机而称为“ III 乙”型,共改造过75 架并曾于1944 年11 月至1945 年2 月间在东北地区击落过14 架B-29 重型轰炸机。 其I 型于1941 年8 月首先在中国战线使用,配属于第16 独立飞行中队,为日本轰炸机攻击目标前作先导侦察,随后又
26、参加太平洋战区作战,在东北也驻有3 个飞行队。 其后的II 型曾编入在华的第18 、关独立飞行中队,在东北也驻有38 独立中队;作为防空战斗机的III 乙型则配用驻东北基地的第28 飞行队;中共在东北曾接收过两架III 乙型,其中一架编入1949 年3 月组成的“战斗机飞行大队”第1 中队使用,川崎2 式双座重型战斗机“屠龙”改型丁,川崎2 式是一种装有重武器的双座重型战斗攻击机,1940 年由该厂从45 号试制战斗机发展而来,由井武夫工程师主管设计,1941 年9 月完成第1 号原型机;除3 架为试验机外,各型共生产1687 架。 该机根据作战任务而有5 种修改型,也供夜间作战之用,能作攻击
27、、轰炸、导航多种用途其中II 、III 型曾配用于东北和华中战场基地:当1944 年秋美国驻成都基地的B-29 空袭东北鞍山的日本军事经济要地时,“屠龙”所属的第28 战斗飞行队和第16 独立航空队曾多次参加对B-29 的截击战斗:后来,当苏军进攻东北时,“屠龙”丙型曾在机头安装37mm 的机炮对苏联坦克进行低空攻击。 中共在东北接收的3 架”屠龙”是属于”改丁型,后曾调入1949 年3 月组成的共军战斗飞行大队第1 中队使用,PT-17,PT-17 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起义和缴获而得到并使用的美制活塞式初级教练机。 1933 年12 月,美国斯梯曼飞机公司(1939 年并入波音公司
28、)研制成“西点军校生”系列的原型机斯梯曼70 型。1935-1936 年间,美国海军以NS-l 的军用型号订购了61 架;1940 年开始生产波音斯梯曼75 系列。美国海军航空兵以N2S-l 等军用型号购买了250 架,美国陆军航空队使用的则称为PT-17 。海军型与陆军型的机体相同,不同点在发动机:海军N2S-l 采用大陆公司的R-670-l 发动机;陆军PT-17 采用R-670-5 发动机。 二战在欧洲爆发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准备战争,开始利用民间飞行学校大量培养飞行员。陆军和海军分别以PT-13 、PT-17 、PT-18 、PT-27 和N2S 等型号,大批采购“西点军
29、校生”,该系列飞机累计生产达8584 架,按部件计算则达10346 架。“西点军校生”初级教练机与北美公司的AT-6 “德克萨斯人” 高级教练机共同构成新的飞行员训练系统。 1942 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了约150 架PT-17 初级教练机,供已迁到印度旁遮普邦腊河机场的国民党空军航校作训练用。 1946 年该批飞机编队飞越“驼峰航线”返回国内。 国民党空军第三飞机厂于1947 年开始在台湾的台中仿制PT-17 ,称为初教-l 型。计划制造100 架,首架于1948 年2 月制成。 1949 年1 月27 日,国民党空军航校1 架PT-17 教练机起义,安全降落安徽合肥机场。以后又有
30、3 架起义。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良好的PT-17 初级教练机2 架,待修理的20 架。 1952 年最后4 架退役,PT-19A,PT-19A 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并使用的美制活塞式初级教练机。 30 年代后期,美国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了M-62 型初级教练机。1939 年3 月试飞成功后即得到军方订货,命名为PT-19 ,后又取消封闭式座舱盖,改为开敞式座舱,累计生产270 架。 1941 年转为生产改进型PT-19A ,累计生产3672 架。 1942 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了127 架PT-19A 初级教练机,供已迁到印度旁遮普省腊河
31、机场的国民党空军航校作训练用。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批飞机飞返国内使用。 1948 年辽沈战役胜利时,人民解放军在沈阳缴获了PT-19A 初级教练机,文东北老航校使用。 1949 年8 月15 日,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组成,装备了PT-19A 初级教练机2 架。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良好的PT-19A 初级教练机6 架,待修理的7 架。 1953 年最后8 架退役,AT-6,AT-6 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结束后通过起义而获得并使用的美制活塞式高级教练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称为“北美”式飞机。 1936 年,美国北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
32、美军生产了第一种单翼基础教练机。公司内部型号是NA-16-1A ,海军型号是NJ-l ,陆军型号是BT-9 。该机的起落架为固定式,机翼为全金属结构,机身为钢管骨架结构外表蒙布。 1938 年,北美公司将NA-16 发展成NA-26 “德克萨斯人”,改为收放式起落架,机身外表采用金属蒙皮,还可选装武器;海军型号为SNJ-l ,陆军型号为BC-1A ,后改称AT-6 。以后又发展了多种改型。AT-6 系列教练机一直生产到50 年代初期,累计生产15117 架,使用国家超过40 个。除作为高级教练机用作操纵训练外,还被用作攻击机、联络指挥机和照相侦察机。 1938 年,国民党开始从美国进口AT-6
33、 ,作为空军航校的高级教练机,通常称为“大北美”。 1946 年,又以购买战后剩余物资的名义从美国成批进口AT-6 。 除用作空军航校的高级教练机外,还用于P-51 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以节省器材及油料。后座飞行员还可执行观测。通信等任务。AT-6 可在机翼上装2 挺机枪,还可挂2000 千克炸弹,也曾被用于对地攻击。 1947 年,在昆明的国民党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曾仿制过AT-6 。 1949 年10 月17 日,国民党空军航校1 架AT-6 自台湾起义,安全降落福州。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有良好的AT-6 高级教练机1 架。以后陆续又有7 架起义。 1953
34、 年最后7 架退役,BT-13,BT-13 “勇士”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地面缴获井使用的美制活塞式基础教练机。在人民空军中通常按译音称为“来弗特”飞机 1939 年3 月双日,美国伏尔梯公司(后称联合伏尔梯公司,又再改称康维尔公司)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研制的基础教练机BT-13 首飞。 BT-13 与北美公司先前研制并已投产的AT-6 “德克萨斯人”外形相似,尺寸基本相同,但发动机功率略小,起落架不可收放。 BT-13 试飞顺利,美军在1939 年即采购了300 架。以后还发展了BT-13A 、BT-13B 、BT-15 等改型。1940 年,美国海军也确定采用BT-13A 和BT-13B
35、 ,并分别赋于SNV-l 、SNV-2 的型号。 BT-13 及其改型累计生产了11000 架。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地面缴获了BT-13 基础教练机。 到1949 年11 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后,才修复投入使用。 1952 年最后1 架退役,波-2,玻-2,初期称乌-2,是苏联波利卡波夫设计局设计的的一种多用途双翼机。 该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作为多种用途,如农用机、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等。 该机是历史上产量第二多的飞机,也是产量最多的双翼机,总产量达40,000架以上。 1951年,我国进口了21架波-2。 1959年,最后9架波-2退役,雅克-18,雅克-18是苏联雅
36、科夫列夫设计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生产的一种双座初级教练机。 雅克-18原型机生产于1946年,同年亦量产出厂。 该型教练机为苏俄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生产的Yak型一系列飞机之一,主要建造目的为用来取代早先Yak-5教练机。除了红军空军使用外,Ya1-18也曾于中国空军、波兰空军大量生产使用。除此,在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孟加拉、保加利亚、柬埔寨、捷克、东德、埃及、几内亚、匈牙利、伊拉克及北朝鲜等国空军,Yak-18亦曾是主力教练机。其中,从1957年开始于阿富汗空军服役使用的Yak-18甚至到2001年才正式退役。 Yak-18至今仍现存约有40架左右,分布于不同的空军博物馆中,据称
37、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破裂后,毛主席曾经下令将雅克-18全部烧毁,接到命令后贺龙元帅和前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恳求毛主席把01号飞机(第一架援华的该型飞机,刘亚楼曾经驾驶该机进行训练飞行)留下,并支援给东北地方航校。毛主席经过考虑后同意并作了指示,只保留了这一架雅克-18。其它所有的雅克-18都按毛主席的指示集中烧毁。八十年代末,东北齐齐哈尔航校解散后,该机被私人收藏,初教-5,初教-5教练机,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初级教练机,原型为苏联雅克-18。 1949年10月15日我国从苏联首批进口雅克-18二十架,由满洲里铁路运至中国。 1950年1月,雅克18开始在空军歼击机航校和轰炸机航校用于飞行训练。 至1
38、954年雅克-18共进口了256架。 中国航空工业部门从1952年起,结合飞机修理开始试制部分零组件。 1953年开始试制大部件,年底试制成功全部主要部件。 1954年2月,苏联全套图纸资料送至320厂,4月1日国家航空工业局批准南昌飞机制造厂提前成批生产雅克-18。 1954年7月,南昌厂仿制成功首架雅克-18教练机,命名为初教-5。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初教-5首飞成功。与之配套的株洲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也正式成立。 初教-5飞机在当年生产10架,次年交付部队60架,到1958年共生产了379架,初教-6,初教-6串列双座螺旋桨教练机,长期服役于我国空军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国
39、初级教练机的主力。 初教-6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57年7月开始设计,次年8月原型机首飞,62年1月定型并生产5架原型机,半年后批量生产。 初教-6的改型有初教-6甲、初教-6乙和“海燕”型农业飞机。 初教-6甲型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原型机发动机、螺旋桨有不匹配的现象,机动飞行性能低下,为此部分科研人员曾有过改为仿制雅克-18A的意见,但最终以研究甲型解决了上述问题。 初教-6乙是加装武器的改型,装两挺7.62毫米口径的机枪,备弹120180发;可挂1025千克的炸弹2枚;增加相应的瞄准具与照相枪。该型号在19641966年由南昌飞机厂改装了10架。 “海燕”农业飞机是南昌飞机公司在初教-6基
40、础上研制的农业多用途专业飞机。1958年8月首次试飞,1962年1月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1979年荣获国家质量金奖,自六十年代以来己生产二千余架。 进口初教-6的国家有:阿尔巴尼亚、孟加拉、柬埔寨、朝鲜、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到1996年年底止,共生产各型飞机2000余架,其中出口200架左右,初教-7,初教-7是洪都飞机公司与俄罗斯雅克设计局联合研制生产的联合研制生产的新型初级教练机。自筹3000万资金与俄罗斯雅克设计局联合研制生产的雅克-152K, 雅克-152K飞机是在雅克-152飞机基础上为了满足我方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后确定的新型初级教练机;而雅克-152飞机是雅克设计局根据1998年
41、1月27日俄罗斯空军技术任务书而进行研制的, 初教-7将用于替代服役多年的初教-6初级教练机,歼教-1,歼教-1飞机是我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飞机。不过因为空军的试验体制改变,该机型最终只生产了3架。 1956年8月,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内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该室由航空工业局直接领导,徐舜寿同志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和叶正大同志任副主任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任主管设计师。设计人员共92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 1956年10月,设计工作正式开始,飞机当时被命名为“红专-503”。同时,与其配套的“
42、喷发-1A”发动机也开始研制。1958年3月,生产图纸绘制完毕,4月开始试制飞机。 1958年7月,歼教-1完成了试飞前的一切准备工作。7月26日,飞行员于振武首次试飞歼教-1。 歼教-1的设计博采国外成功的经验,而没有沿袭苏制米格飞机的模式。从飞机研发到飞机上天,只用了100天时间。歼教-1的首飞时间比捷克生产同类型飞机L-29早了8个半月,主要性能指标超过了后者。 1958年国庆节后,2架歼教-1飞机在北京进行飞行汇报表演。在11月中旬飞回沈阳时,其中1架的发动机出现故障。此后,因空军的试验体制改变,歼教-1的研制工作没有继续进行,歼教-1,歼教-5,歼教-5型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歼5甲的
43、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喷气教练机。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初,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4月出厂并进行了静力载荷实验。第二架原型机于1966年5月进行了首次试飞。1966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定型投产,到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除装备空军、海军之外,还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歼教5曾经作为我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 机载武器: 装一门23-1航空机炮,备弹40发,比歼5甲减少了两门机炮和260发炮弹。翼下外挂梁上可挂两枚250千克的炸弹,歼教-5,翼展9.6米 机长11.5米 机高3.8米 机翼面积22.6平方米 主轮距3.8米 纵向轮距3.4米 最大起飞重量6087千克 正常起飞
44、重量5401千克 空重4089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533千克 机内载油量1085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050千米/小时(高度4000米) 巡航速度650750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实用升限14300米 最大爬升率39.8米/秒(海平面) 续航时间2小时04分 最大航程1230千米(带副油箱) 起飞滑跑距离780830米 着陆滑跑距离1000米(放减速伞,歼教-6(歼-6L,该型机是歼-6的双座教练型,于1970年11月6日首飞成功。 1、采用双座布局 2、空速管安装于机首正下方能够向上方折叠 3、只在机身右前下方安装有一门炮,两侧翼下装有1个挂架,可挂载火箭发
45、射器 4、后机身下加装了双腹鳍 5、减速伞舱位于垂尾根部,歼教-7,识别特征:双座,K-8,K-8是中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1982年成立研究方案组,开始研究,87年7月开始具体设计。1989年5架原型机制造成功,于90年试飞。2001年,K8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K8是中国仅有的几个能赚钱的外销机种之一,成功出口到巴基斯坦,赞比亚,缅甸等国家。 中新社南昌2008年7月电,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11日透露,该集团生产的八架K-8P高级教练机目前已全部完成出厂试飞任务,即将于八月份交付巴基斯坦。K-8P飞机是K八系列机进行重大改进的新型外销机,K-8,翼展:9.63米 机长:11.60米(含机头空速管) 机高:4.21米 机翼面积:17.02平方米 空重:2687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780千克(机内) 最大外挂戴荷:9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33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海平面) 进场速度:200千米/小时 着陆速度:165千米/小时(襟翼放下) 最大爬升率:30米/秒(海平面) 实用升限:13000米 起飞滑跑距离:410米 着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成都市龙泉驿区城市供水工程合同
- 《膜性肾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益气固精方的干预研究》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工业用地使用权买卖与开发
- 2024机械设备维修合同模板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电气系统安装合同2篇
- 《澳大利亚之旅》课件
- 04版山塘水文监测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打桩施工专业分包合同2篇
- 2024出口合同设备包装要求
- 《不同结构钢筋混凝土靶的抗侵彻性能研究》
- 施工区域交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措施
- 新版幼儿园安全用电课件ppt
-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客舱服务与的管理》课程标准.doc
- 材料成型概论 第四章 挤压成型
- 三峡教学案例
- 【公开课课件】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12课 轮子的故事_苏教版 (共17张PPT)
- 四宫格-儿童数独-练习60题 可打印
- APQP项目开发进度表
- 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