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2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3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4第五章 避暑城建设用地规划5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9第七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12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15第九章 空间管制规划17第十章 低碳城市建设规划18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9第十二章 综合防灾规划22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24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措施27第十五章 附则28附表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总表(2030年)29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编制背景为促进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城市建设,根据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
2、地实际情况,在对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第2条 本规划是松花江避暑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经哈尔滨市批准后实施,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及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3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防洪标准(GB5020194)(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9)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
3、办法(10)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11)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12)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13)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年)(14)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分近、中、远三期。近期:2011年-2015年,为开发建设近期;中期:2016年-2020年,为开发建设中期;远期:2021年-2030年,为开发建设远期。第5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至松花江;南至北四环;西至滨北铁路;北至呼兰河。规划总用地规划范围3
4、2.82km2。第6条 强制性条文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制定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中以下划线形式标出,在规划实施中必须严格执行。第7条 本规划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第8条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以湿地景观、山水景观、风貌建筑景观为背景,以“避暑度假”为核心理念,突出“山水新区,欧陆风情”的形象特征,创新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东北亚地区知名的避暑、度假、旅游新城,共有以下四个方向的目标。(1)大松北双轴(哈黑路+沿江景观路)发展格局的纽带;(2)万顷松江湿地,百
5、里生态长廊建设的核心区;(3)“北国冰城”真正意义上的高端示范区;(4)哈尔滨新时期城市特色名片。第9条 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升区域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道路和基础设施条件、卫生条件、医疗保健水平等;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广泛建立起社区自豪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第10条 城市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打造具有一定世界知名度的避暑、度假、旅游新城。第11条 环境发展目标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加
6、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保护维持现有的植被覆盖率和绿地率;发展河湖水系,保持原有湿地的整体风貌,将其打造为景观生态示范新城。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12条 城市性质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文化观光、科普教育、会展购物于一体的集现代避暑、度假、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新城,是哈尔滨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第13条 城市规模2015年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人口规模为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5万人,暂住人口4.6万人),规划用地规模为13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40m2/人控制;2020年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人口规模为13.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9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规划用地规模为20km2,
7、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40m2/人控制;2030年松花江避暑城人口规模为20.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0万人,暂住人口10.5万人),规划用地规模为32.82km2,人均建设用地按140m2/人控制。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第14条 空间结构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空间结构为 “一心、九镇、十六岛、三山、五湖、十八湾”。一心在地段中央北京路两侧形成商贸、金融、办公、体育等为主导的中心镇;九镇是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创建九个特色小镇。这九个小镇既是整个新区的特色产业小镇,同时也是对外展示新区风貌的风貌小镇;十六岛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内通过开挖水系,河湖连通,形成十六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岛屿;三山在北
8、部、中部与南部三处较大水面周边的开阔地,利用开挖水面的土方建设三座人工山丘地形和变化创造的人工山地景观;五湖五个水面集中的主题公园;十八湾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环城水系建设,创建十八个特色水岸空间,成为水系景观与绿化景观的有机结合点,也是居民亲水、玩水、乐水的最佳平台。 第15条 功能结构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功能依托十六个特色岛,强调一岛即一镇,一岛一风情,一镇一主业。功能结构分区上共分为疗养、度假、教育、商业服务、公司商务办公、行政、度假与商贸等功能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功能岛。其中中心岛为功能支撑岛,为整个地区行政与服务中心。第16条 发展时序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发展时序为:优先发展东部,平稳推进
9、西部。第17条 发展策略在一期建设用地中,合理选择建设示范区,鼓励多点带动,全面发展,以地中海风情区、中华风采展示区一部、德国风情区一部及北美风情区一部为触媒,带动发展步伐。第五章 避暑城建设用地规划第18条 用地规模松花江避暑城规划面积32.82km2,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以及仓储用地。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第19条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居住用地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二类居住用地为辅。其中一类居住用地占居住用地的比重为55.66%,二类居住用地占居住用地比重为44.34%,居住用地结构按居住片区、居住区、小区进行组织,完善各级配套设施。第20
10、条 居住用地指标规划居住用地792.31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15%。人均居住用地38.65m2/人。第21条 一类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一类居住用地主要布局于内环水系周边,居住形式以多层花园式住宅为主,规划局部在沿河流及公园、游园附近建设低层低密度住区,结合良好的自然条件形成宜人的高级住宅区,进一步体现避暑、旅游、度假、休闲的高端定位。 第22条 二类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布置于避暑城西环路东侧地区,避暑城西侧为发展支撑区,二类居住用地集中于支撑区内,建设强度可以适当提高,整体上以多层住宅为主,局部地区可依据需要设置小高层、高层住宅。第23条 中小学规划规划每所小学按1.52.
11、0万人设置,服务半径300500m控制,每所中学按2.53万人设置,服务半径5001000m控制。鼓励小学与中学集中设置,规划在避暑城西部支撑区西环路东侧,设置中小学混合制学校三处,满足避暑城居民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第24条 幼儿园规划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要求,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内部解决幼托需求,规划不单独设置幼托用地。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25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形成一心、多点的布局模式,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采用散点的布局结构,结合16个特色岛屿,在每个岛屿满足基本公共设施需求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发展特色功能,主要承担疗养、度假、教育、商业服务、公司商务办公、行政、度假
12、与商贸等职能。第26条 公共设施用地指标规划避暑城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城市公共设施总用地面积813.68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80%,人均面积39.69m2/人。第27条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将瑞士风情岛作为行政办公岛,并在北京路与西一路交叉口周边地块建设行政办公中心,打造以北京路为依托的行政办公服务组群,此外,在各特色岛的主干道交汇处的核心区域设置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01.06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08%。第28条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按城区级、镇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三级配套。规划北
13、京路与中心南北路交口的周边地块的商业设施形成全区的商业中心,布置城区级商业设施。在各特色岛屿设置公共中心,镇区级商业设施主要依托各岛屿公共中心设置。加强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建设的同时,结合居住区的开发配套建设居住小区级商业金融设施。整体上形成城区中心、镇区中心、居住小区级中心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规划商业金融用地520.77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5.88%。第29条 文化娱乐用地文化娱乐设施按城区级和镇区级二级配套。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与商业用地结合,并分级布置。完善区级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规划北京路与东环路交口的周边地块的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全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加强居住区内文化娱乐设施
14、的建设。规划文化娱乐用地45.34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38%。第30条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4.5万人体育场1座,位于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南部,靠近松花江和四环路的交叉口。可以举办世界级赛事和大型文艺演出。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应按人均0.5m2配置体育健身设施用地。规划体育设施用地39.39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20%。第31条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主要设置于景观环境优良的滨水地区,重点设置在濒临大水面的地段,充分利用景观资源优势,发展以度假疗养为主要功能的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二级以上医院每床建筑面积4560m2,每床净使用面积6m2以上,一级医院每床建筑面积45m2,每床净使
15、用净面积不少于5m2。逐步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诊疗中心、区县综合医院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组织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增加养老公共服务设施、老年康复保健机构等。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安全保障。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20.14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1%。第32条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5所寄宿式国际学校。利用教育产业进一步拉动城区的全面快速发展。规划教育科研设计设施用地86.98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65%。第三节 对外交通用地第33条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有铁路用地、公路用地和港口用地。规划扩建徐家火车站,打造对外铁路连接;在城区西
16、北部结合西环路设置对外公路客运交通首末站,强化公路客运交通。在北二路、南二路与超级堤交汇处设置客运码头,进一步丰富避暑城对外交通方式。第34条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指标规划松花江避暑城对外交通用地13.73万m2,占总用地的0.42%,其中铁路用地1.01万m2,公路用地4.62万m2,港口用地8.10万m2。第四节 道路广场用地第35条 道路广场用地布局避暑城形成方格网与环路相结合的道路体系,城市广场用地主要设置与城区主干道的交汇处,利用街道的转角设置广场,形成丰富的城区空间,局部广场用地结合重要的景观轴线设置,作为轴线的端点设置。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结合各公共中心设置,是城区集中停车设施的主体。第
17、36条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指标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总面积565.86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17.24%,其中,道路用地面积511.19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比重15.58%;广场用地面积47.09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1.4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7.58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0.23%。第五节 市政设施用地第37条 市政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将避暑城市政设施布置于城区西侧的支撑区内,其中供应设施用地与交通设施用地分布于西环路两侧,依据功能需求并结合东西向干道与西环路的交口布置。环境卫生设施用地设置于城区东北部,其与避暑城其他用地被三电厂高压走廊绿带分隔,减少对城区其他用地的影响。第38条 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8、指标松花江避暑城市政设施用地面积25.01万m2,占避暑城总用地面积的0.76%。第六节 绿地第39条 公共绿地布局松花江避暑城公共绿地氛围三个层次,分别为公园、游园和滨水景观绿带,其中共设置公园九处,较为均衡的分布在城区内;游园12处,主要为各特色岛屿的核心景观,结合岛屿风情定位进行特色发展;滨水绿带围绕避暑城内环水系分布,其宽度在3080m之间,是重要的线性景观公共空间。第40条 防护绿地布局避暑城防护绿地主要设置于两处,一处为滨北铁路沿线(在研究范围内,未列入用地范围),对铁路的防护,其宽度不等,建议其内部可结合实际需要设置苗圃和和以绿化防护林地为主的活动场地,提高防护绿地的使用效能。另
19、一处防护绿地为呼兰三电厂输电高压走廊,宽度340m,长度2400m,在避暑城的西北部,其内部禁止设置设施。第41条 绿地规划指标避暑城规划绿地面积989.10万m2,占总建设用地的30.14%,其中公共绿地859.35万m2,公共绿地占总用地面积的26.19%,防护绿地面积129.75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3.95%。第七节 仓储用地第42条 仓储用地布局仓储用地应尽量靠近铁路、公路等主要对外联系通道,方便产品的对外运输。规划于避暑城东北部设置抗洪储备物资仓库一处,用于储备抗洪物资。第43条 仓储用地规划指标规划仓储用地10.00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30%。 第八节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20、第44条 建设强度分区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强度基本分为三个梯度,其中西环路以东至内环水系的部分为支撑区,其建设强度应为全区最高,建筑以多层为主,局部高层为辅;中心服务岛与瑞士风情总部经济岛应为建设强度第二梯度,其强度低于支撑区,局部设置标志性高层以外,公共建筑应以多层为主;其余城区为第三梯度,严格控制高层建设,公共建筑以多层为主,居住建筑为花园住宅和底层建筑。第45条 建设强度控制为了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通过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密度和人口容量4项指标对城市土地使用强度进行控制。具体建设控制指标需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第46条 整体容积率控制规划预期松花江避
21、暑城整体建设容积率在0.5左右(其中包含公共绿地与水系面积),各特色岛建设容积率应满足容积率1的要求。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第47条 发展目标以按照建设组团型低碳城市的要求,建设以联系组团间主干路为骨架的客货分流的城市路网结构。建设以公交走廊为依托,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交通网络。从而形成以人为本、快速、高效、安全、绿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第48条 规划原则(1)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规划。(2)系统性原则,合理确定道路功能、等级,确定合理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宽度,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建立通畅的城市路网系统,解决好动态交通和
22、静态交通的关系。(3)开放性原则,从整体上充分考虑道路系统与江北地区及哈尔滨市区的道路功能与等级的匹配衔接。(4)近远期结合原则,既要考虑近期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远期甚至远景发展的要求,做到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交通建设的重复和浪费。第49条 铁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用地1.01万m2。扩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徐家车站规模,在徐家车站原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将其打造为三级车站,并在规划上与码头发展联为一体,带动整个地区的交通体系全面发展。第50条 公路交通体系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南部紧邻城市四环路,避暑城中心路与城市四环相连,中心路北部通过呼口大桥与呼兰河北岸的广大地区相接,是与外部连接的重要公
23、路纽带。第51条 公路枢纽站场规划规划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客运站1处,规划用地面积5万m2,位于避暑城东北部西环路东侧,是公路客运的换乘枢纽。第52条 水运交通按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对松花江水路交通运输的要求,松花江避暑城应充分利用松花水路交通资源,发展水路交通,进一步深化新城与哈尔滨市区在交通上的衔接,丰富交通方式。 第53条 码头规划依托松花江水域优势,在松花江新堤外规划二处游船码头,打通水路交通与哈尔滨中心城区的联系,同时丰富新城度假休闲活动,服务于新城及万顷松江湿地旅游。 其选址分别为南二路东部尽头与超级堤交汇处,北二路东部尽头与超级堤交汇处。码头的设置应
24、考虑松花江的行洪要求和一定的景观标识性。第二节 城区道路交通规划第54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发展目标按照中央关于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有关精神,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特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建立一个引导城市空间拓展、支撑用地布局、内外交通衔接便捷、道路网络级配合理的道路体系。第55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发展原则(1) 节约用地,合理控制道路交通用地的比重;(2) 构建结构清晰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应做到等级分明,结构合理。第56条 道路分级标准根据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布局特点和道路交通特点,将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城市道路的功能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和2种功能。4个等级分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
25、路和支路。2种功能包括联系组团的交通性主干路和组团内的生活性道路。第57条 道路网布局(1)快速路快速路是连接各组团及对外放射的重要道路,要求快速通过,与道路相交一般采用立体交叉或右进右出方式,设计机动车道8条,绿地率30,进入机动车道的开口间距控制在300m以上,规划包括北京路、西环路二条快速路,其中北京路规划道路红线80m,西环路规划红线60m。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km/km2,断面形式为二块板,设计车速60km/h,80km/h。(2)主干路主干路连接各组团主要交通源,承担区内主要客货交通,构成城市道路主骨架,设计机动车道双向4-8车道,绿地率30。主干路应尽量利用平行道路或创造其他道
26、路条件,实行机非分流。道路横断面为三幅路或者四幅路。行人过街应有人行横道线,设置过街信号灯、行人地道或天桥;路幅较宽时,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在交通量大的平交路口应进行渠化设计。主干路沿街两侧用地出入口的严格控制,出入口宜开在支路和次干路或支路上,减少人流跨越城市主干道。松花江避暑城的主干路主要包括中心路、东环路、南一路、南二路、北一路、北二路和堤顶路。主干路路网密度为1.2km/km2,红线宽度控制在4570m之间,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与四块板,设计车速50km/h。(3)次干路规划次干道系统是完善道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道路正常使用的基本要素。设计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绿地率30,
27、主要解决生活性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车流。两侧可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行人过街应有人行横道线,设置过街信号灯、行人地道或天桥;路幅较宽时,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次干路路网密度为1.8km/km2,红线宽度控制在4045m之间,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和两块板,设计车速40km/h。(4)支路支路是居民区、商业区的内部道路,是集散干道系统交通流的道路,规划城市支路设计车速在30km/h,机动车道双向2车道,绿地率20,规划路网在下一步的规划用地中应进一步加密。第58条 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据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和等级划分,交叉口相交道路通行的优先次序是:快速路、主
28、干路、次干路、支路。在平面交叉口布置时,为了畅通交通,应考虑道口拓宽。第59条 道路交叉口形式松花江避暑城内部道路设计车速按照避暑度假的基本功能要求,整体设计车速较低,道路交叉口形式多为平交,利用信号灯进行控制,其中在中心路与北二路、北京东路、南二路的交口处设置环岛交通,降低中心路行车速度;北京东路、南二路与铁路相交采用下穿的方式。第60条 主要桥梁规划松花江避暑城设置的内环水系主航道与城区道路共有15个交叉点,规划设置15座大型桥梁,要求桥梁净跨宽度不小于70m,其水面至桥体主梁的距离不小于4.5m,保证主航道的通航顺畅。第61条 桥梁形式按照避暑城避暑、休闲、度假新城的发展总体要求,要求桥
29、梁设计在解决基本交通功能的同时,进行形象设计,其风貌化的形象应满足其所在环境的具体风格要求。第62条 自行车交通规划松花江避暑城鼓励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城区的主、次干道应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并且保证自行车道在单独设置的情况下其宽度不小于5m,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结合设置时,可适当降低宽度到3m。第63条 慢行系统规划避暑城应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规划慢行系统应贯穿整个避暑城,并独立的形成环路系统,使游人便利的到达各目的地。第64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目标实施公交优先,提高常规公共交通的综合运输能力,到远期承担城区80%以上的区内出行。第65条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规划公共
30、交通线网覆盖城区100,线网密度达34km/km2,覆盖全部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2030年公共汽车拥有量按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计算,公交车辆达到208260辆,但由于松花江避暑城可能存在的客流量高低峰差异,建议远期客流高峰时公交车保有量上调20%。公交场站建设用地指标应控制在200m2/标准车,松花江避暑城2030年需要公交场站用地4.25.2万m2。城区规划大型公交总站1座。第66条 城区公共交通方式避暑城内部公共交通采用绿色环保的电动车,并大型车辆与小型电瓶车相结合,大型公交车主要在主要景点之间的循环往返,小型电瓶车作为有益的补充,增加公共交通的灵活性。第67条 社会停车场规划规划社
31、会停车场主要分布于各公共中心或主次干道的交口处,至2030年停车场总面积2.6万m2,其中机动车停车泊位数为1300个;非机动车停车场面积0.65万m2。第68条 城市广场规划规划城市广场主要位于重要的交通节点,积极创建“3+1”的路口模式,其中“3”为建筑,“1”为广场。第69条 加油(气)站规划城市公共加油(气)站按服务半径0.91.2km布置。公共加油(气)站宜设置在次干路上,并附设车辆等候加油的停车道。规划加油站主要分布于西环路沿线,临近主要公路出城口,便于使用。第70条 道路广场用地指标至2030年,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565.86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7.24%,人均道路广
32、场用地27.60m2/人。第71条 水陆交通规划规划利用环城水系打造内环航线,规划内环水系主航道全部通航,需满足大型游船的使用,水系支流主要服务于小型游船及浆式游船。打造亲水度假游憩空间,区域内沿水系形成内河游船环线,通过大型船闸,使内环水系与松花江水域相连通,同时在各主要功能区设置内部游船停靠站,丰富内部交通方式,形成内外通畅的水路交通系统。第72条 水陆交通码头规划规划要求16个特色岛屿至少具有一个交通性码头,对于规模较大的岛屿应在不同的方向上设置多个游船码头,解决水上交通的停泊需求,景观性、休闲性码头数量不限。第73条 码头形式大型码头可结合水面条件采用前出式,小型码头建议采取驳岸式。并
33、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行洪要求对码头进行设计。第七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第74条 发展目标至2030年,形成“环状楔形放射格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避暑城绿地率达到34%以上,形成生态化、品牌化的绿地发展格局。第75条 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绿地由生态绿地和城市绿地两大系统组成。(1)生态绿地系统:以环城水系和生态绿地为背景,主轴水系和城市道路形成绿地系统,由街头绿地、防护绿地串连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形成主轴+环网网络状绿化格局,绿地率达34.02%。(2)公共绿地系统:形成以绿色廊道为骨架,道路、滨水绿化为网络,新城公园、小游园为节点的城市绿地系统。规
34、划绿地结构以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部松花江水系等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线状绿地为骨架,各级公共绿地为基础,点、线、面、环、网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点状绿地:以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为主构成的点状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不同主题的绿地,为避暑新城居民提供不同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线状绿地:以城市道路绿带、滨北铁路防护绿带、滨水防护绿带等绿带为主线,形成带形绿地与新城自然水体、生态环境相连,有机组织城区内各绿地,形成“环状”伸展的绿地网络。 面状绿地:结合商业中心、道路主要交叉点设置的绿地与局部绿化开放空间成为新城最重要的面状绿地。第76条 绿地布局(1)世界
35、寒地园艺博览会通过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建设,将松花江新区整体打造为开放式的世界寒地园艺博览会,实现“新区既是园区,园区既是新区”的总体目标,将具有寒地风韵特色的园艺设计展示在世人面前,进一步丰富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景观体系的同时,增加了新区整体的文化艺术氛围。(2)滨江绿化景观带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部沿江的9km地带,设置宽度约为150m的滨江绿化景观带,结合超级堤、码头等设施打造集景观、休闲、交通与一体的景观风貌带。(3)城市公园公园是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公共绿地的主体,既是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闪亮点,还将有机的缓解热岛效应。规划依据分布均衡、生态保护的原则,结合环城水系优美的湖渠沟杈,在哈尔滨松
36、花江避暑城内建设五个水面集中的主题公园,主题选择为水文化雕塑艺术园、水主题运动园区、湿地公园和棋类文化公园,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结合服务极核、城市主要街道、滨水地块建设城区绿化公园,在发生渠两侧,在北京路沿线,在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将建设多个大型绿地公园。(4)街头绿地将街头绿地分为沿街绿地和滨河绿地两部分。街头绿地服务半径为200500m。街头块状及带状绿地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市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商业服务中心、主要新区广场及其他区域的小块空地布置块状街头绿地。沿主要城市道路布置带状街头绿地,在新区中心地区结合城市广场布置块状、条带状街头绿地。
37、规划结合环城水系的建设,对滨水地区进行重点绿化,形成滨河绿地,滨河绿地宽度每侧不小于30m。(5)生产防护绿地进一步完善铁路东侧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宽度不小于150m;高压走廊规划绿化隔离带宽度符合规范要求,并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当加宽。(6)广场绿化广场绿地具有美化城市、改善局部气候和紧急疏散等功能。规划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内城市广场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40%。(7)居住区绿化新建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2m2,绿地率不低于35%。第77条 绿地指标到2030年,规划松花江避暑城绿地总面积989.10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0.14%,人均绿地48.25m2/人。其中公共绿地859.35万m2
38、,人均公共绿地41.92m2/人,生产防护绿地面积129.75万m2。第二节 景观风貌规划第78条 发展目标依托现有景观资源,建设环城水系,突出大环境绿化,建设山水园林新区,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营造“山、水、岛、城”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系统。第79条 总体结构规划将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景观结构确定为:“一心、九镇、十六岛、三山、五湖、十八湾”的景观格局。一心:在地段中央北京路两侧形成商贸、金融、办公、体育等为主导的中心镇;九镇:是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创建九个特色小镇。这九个小镇既是整个新区的特色产业小镇,同时也是对外展示新区风貌的风貌小镇;十六岛: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内通过开挖水系,河湖联通,形
39、成十六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岛屿;三山:是在北部、中部与南部三处较大水面周边的开阔地,利用开挖水面的土方建设三座人工山丘地形和创造的人工山地景观;五湖:是五个水面集中的主题公园:主题选择为水文化雕塑艺术园、水主题运动园区、湿地公园、棋类文化公园和世界面具艺术公园;十八湾:是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环城水系建设,创建十八个特色水岸空间,成为水系景观与绿化景观的有机结合点,也是居民亲水、戏水、乐水的最佳平台。第80条 景观节点及标志控制城区景观节点包括地标节点和门户节点,城市地标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能集中体现城市特色,包括城市广场、标志性建筑及建筑群等。结合各类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地形成三类景
40、观节点:(1)主要道路交汇点: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道路系统建设,在主要道路交汇点处采用绿化、景观标志、标志性建筑物相结合的手段创造景观节点,提高新区标志性。(2)新区各功能中心:在商业中心、办公中心、服务中心、各主导产业中心设置与功能之体相适应的标志性景观节点。(3)城区主要交通换乘地:在火车站舍、码头、公交总站、新区主要入城口建设景观节点,创建新区窗口式景观节点。第81条 城市空间轮廓按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分五个层次进行控制。形成高低错落富有韵律的景观。北京路两侧核心商务区为主要高层区,其它地区以低、多层为主。以控制建设沿江、内河水系及各岛屿中心区低层建筑为重点,形成错落有致
41、,层次丰富的天际线。第82条 滨水景观带控制沿环城水系,结合岸线设计、水体设计,形成岸线绿带与景观水体一体化的新区主要绿色廊道。(1)水岸景观设计:冬夏皆宜 水映清风。(2)不同河道断面:以人工式、自然式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九大类沿河断面;(3)生态驳岸的选择:主航道沿岸生态驳岸坡度达到1:4以上;(4)台阶式人工驳岸的选择为各类活动提供丰富的空间变化;(5)景观小品等多角度规划优美的水岸空间。第83条 特色景观区控制景观区包括中心景观区、滨水景观区、生态修复景观区和沿山景观区。(1) 中心景观区:结合城市中心区规划9片中心景观区。具体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9个特色小镇。(2) 规划的
42、湿地公园和湿地穿越公园为生态修复景观区。(3)滨水景观区:松花江西岸的超级堤及环城水系两侧的重要滨水界面,是展示滨水城市风貌的特色景观区。(4)沿山景观区:为规划确定的三座山体周边的景观区。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84条 规划目标(1)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要求;2030年各水体水质不得低于IV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2)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90以上。(3)声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
43、大于80%。(4)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含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第85条 水环境功能区划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地表水水域按照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二类,各类水域水质不得低于IV类。(1)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2)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景观用水区。第86条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完善规划区内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将污水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2)加强污水治理工程的运行监管,依托网络技术发展建立在线监测系
44、统,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所有排放的污水进入城市管网前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3)城区内河应维护得当,加强绿化,保证水体的循环流通,增强水系的自净能力,保持和提高水环境的质量。(4)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5)促进污水的循环利用,适时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并作为生态用水水源。 (6)杜绝填湖现象发生,引江入湖形成动态水网结合滨水环境建设,对水体进行水生植物重建,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第87条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通过调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布局,提高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等候时间,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和化学污染。(2)严格控制餐饮、采暖等产生空气污染的项目审
45、批,要求有达标的油烟、废气处理装置,达标排放。(3)加强新城管理,建立和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减少建筑施工扬尘;提高城市绿地率,降低裸露地面,及时清理地面垃圾,控制二次污染。第88条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 逐步限制货运交通和外部交通穿越主城区。(2)在城市功能片区应采用铺设低噪音路面、禁鸣喇叭、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等措施,减少道路交通产生的噪音污染。(3)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起到隔音降噪作用,尤其在西侧滨北铁路沿线应着重发展减噪防护绿带,减少滨北铁路对区域东部的环境影响。(4)加强中心区机动车辆运行管理,控制交通干线噪声污染;加强对机动车辆的年检,保证车辆状况良好,从而达到降低交通噪音的目
46、的。(5)倡导文明施工、降低建筑噪音对人民生活、工作的影响。(6)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对居民生活区,公路沿线区进行噪音控制。严格按照噪音区划进行管理,对违反者,可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予以制裁。第89条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完善环保设施和垃圾收集网络建设,保证日常垃圾能及时处理。(2)积极发展循环再利用工程。不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应统一送往垃圾填埋场。(3)逐步废除垃圾与地面接触式的垃圾收集设施,建立相对集中、洁净、高效的垃圾收集设施;(4)设备较为先进的垃圾运输车辆,按照垃圾转运流程配建不同规格的自动装卸垃圾运输车;(5)建立中型规模现代化垃圾转运站,减少城区垃圾转运污染源;切实保
47、障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提高垃圾转运作业效率和环境质量。第90条 环境管理措施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加大环保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建立环境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理系统,提升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能力。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排放废水和废气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测第九章 空间管制规划第91条 禁止建设区山体、湖泊、水系、林地植被和湿地保护区等是维持生态安全格局与景观品质的关键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必须避让该区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线:包括街头绿地、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等。但是
48、对于大型湿地公园,在能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在适宜的位置进行适量供休闲度假等功能的低密度建设,这类用地不包含在绿线范围之类。(2)蓝线:包括环城水系、五个开阔湖泊和连通渠道,是严格控制禁止建设的区域。(3)生态保护用地:湖泊周边的湿地保护区等。第92条 限制建设区即生态保育区,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引导少量开发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土壤生态环境较敏感的地区,限制建设区的建设活动必须满足严格的建设限制条件。基于规划的弹性要求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在限制建设区内保留少量的特许发展区和弹性发展区。(1)特许发展区确保自然生态功能发挥
49、的前提下,满足规定要求的规模和开发强度条件时,可适量安排旅游度假、休闲等功能设施。在保证该区域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适当进行低密度的开发建设。(2)弹性发展区本规划根据群力新区、松北新区、哈西新区的规划建设实践,提出了“X”类用地的概念,只对用地不允许建设的类别进行了控制,增加规划的灵活性和弹性。第93条 适宜建设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建设的地区。是鼓励和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的地区。该区建设应充分尊重自然条件,科学引导开发。做好前期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该区域又分为三种类型:(1)强度一区以公共设施用地中的商业、金融为主,容积率控制在23之间,主要分布在基地北京路、规划南北向
50、大道两侧。(2)强度二区以公共设施用地中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教育用地为主,容积率控制在12之间。(3)强度三区 以居住用地为主,容积率控制在0.81之间。第十章 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第94条 低碳发展目标以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模式、生态保护等方面为视角,以空间布局调整为手段,构建适合科教创新区发展的低排放与高汇集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模式。第95条 方式低碳建设“紧凑型”城镇(1)以人的活动特征分析为核心,通过组团用地的紧凑、混合布局引导关联性活动在慢行尺度集聚,引导居民使用步行出行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2)以公共交通引导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强
51、度控制,围绕公交枢纽构建高强度开发的公共中心,增加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有效减少交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第96条 环境生态建设“深绿型”城镇(1)通过保障合理的绿地总量、推广立体绿化、提高乔木覆盖率等手段,有效提升碳汇能力。(2)将绿地布局与维护生态保育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相结合,有效改善微气候。第97条 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城镇以“减量、循环、增效”为出发点,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目标。(1)土地资源合理控制土地资源利用总量,提高土地复合使用的比例,增加其利用的整体效率。(2)新能源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提高节能标准,降低建筑能耗;开发利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利用的污染排放。(3)水
52、资源利用全面推进雨水利用,优化供水结构。(4)废物资源利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构建废物资源利用体系。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一节 给水工程第98条 需水量预测2015年人均综合用水标准为240L/d,规划最高日用水量2.18万t/d。2030年人均综合用水标准为260L/d,规划最高日用水量5.33万t/d。第99条 水源规划城区给水供应近期由呼兰利民开发区从北京路DN500的给水管道供给,远期从哈尔滨市江南供给磨盘山优质水,供水总管径为DN1000。第100条 给水泵站规划近期在北京路以南,滨北铁路以东的位置设置一加压给水泵站,泵站占地1200m2,用于近期给水管道增压,远期作为备用及应急给水泵站;远期在规划区东南角设置一加压给水泵站,占地1500m2,保障规划区域内远期的给水供应。第101条 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更新、改造用水设施,使用节水型设备。2015年,节水设施普及率达到80%。第102条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规划松花江水源与地下水水源为应急备用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打孔工程材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餐饮店废水处理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餐馆特许经营合同
- 2024年版度假区场地租赁协议
- 2024年度甲方乙方融资租赁合同
- 2024年度消防安全评估与培训服务合同
- 日用化学产品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考核试卷
- 卫生材料的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考核试卷
- 2024年度崇明岛至长三角危化品运输合同
- 化学纤维在虚拟现实游戏中的应用与创新考核试卷
- 国学经典-诚信的课件
- 气象站点分布信息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6 My e-friend第三课时|译林版(三起) (共28张PPT)
- 劳保用品发放记录表
- Unit 3 Lesson 3 The Road To Destruction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消除不良征信申请书(适用于已结清)
- 2023年海尔各季度财务报表分析
- 高一(17)家长会 (共32张PPT)
-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演示文稿
- DG-TJ 08-2358-2021 人造山工程技术标准
- 人工工日单价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