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技术实验报告[苍松参考]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0/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1.gif)
![密封技术实验报告[苍松参考]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0/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2.gif)
![密封技术实验报告[苍松参考]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0/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3.gif)
![密封技术实验报告[苍松参考]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0/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4.gif)
![密封技术实验报告[苍松参考]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10/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9b55ff44-aa95-4f4e-ad6a-095e8e667c7c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体润滑与密封技术试验为了让密封件得最终用户对产品持有高度的信赖,相信所提供的特定型号的密封的性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每个密封或系统在投放市场之前,须由密封件制造商进行适当的试验。包括拆装试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运行试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釜用双端面密封的拆装,了解双端面密封的结构。2.了解机械密封水压试验的步骤。3.了解机械密封气压试验的步骤。4.了解机械密封运转试验的步骤和有关的判定方法。通过以上4个部分对API 682规定的实验程序有个大致的了解。二、实验设备拆装试验:釜用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水压试验:釜用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人工打压泵运行试验:连接电机的双端面机械密封,气源等
2、。气压试验:平衡储罐,阀门,压力表,单端面机械密封。三、实验步骤1)拆装试验本次实验所用的是集装式釜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如图1所示,分别为轴承座部分和双端面机械密封部分。集装式的优点是在只要确定轴尺寸和釜的连接尺寸就可以在外面直接将机械密封组装好,省去了现场安装机械密封的麻烦。 图11.先看图纸分析拆卸次序,并将橡胶垫在地上铺好,以盛放零件2.将轴承座与机封整体的连接螺钉拧下,然后将整个轴承座直接拿下来,整齐地放到橡胶垫上,在拿下轴承座的过程中要防止静环掉落。3.拆除上面一组动静环和下动环以及弹簧、动静环、O型圈和挡圈,然后将固定在轴套上的动环座上的顶丝拧下,拆下动环座。过程中注意不要触碰密封面
3、,并将密封面朝上摆放。4.然后将下静环座上的静环用两个内六角拿出。5.仔细用丝绵擦拭拆卸下的各个部件,并用酒精加擦镜纸擦拭动静环的密封面,在O型圈上涂抹硅脂。6.全部擦拭好之后,先将动环座用顶丝固定到轴套上,然后安装上弹簧、动环、O型圈和挡圈,并注意卡口位置对齐。7.在地上将两块木板相间20cm左右竖放,在轴承座上的空螺栓孔内对称地插入两个拆下的长螺钉,然后将轴承座反转后放到竖立的木板上,过程中保证两根长螺钉不从螺栓孔中掉出。8.在反转后的轴承座上放入对准防转转螺放入静环,然后将6步中组装好的轴套对准键装入。过程中要保持整个设备竖直。9. 将下静环装入静环座,对照图纸摆正安装角度,将整个静环座
4、倒扣在轴承座上,台阶嵌入后,从底部用两个长螺钉将静环座(基座)与轴承座把紧。10.将整个装置反转回安装方向,将其他的长螺钉对角地拧紧即可。2)水压试验1将打压泵中装满清水,注意水中应没有杂质,与密封连接,注意O型圈的使用。2. 将水泵的单向阀拧紧后,向密封腔中注水,直到上侧泄漏口有水流出,将丝堵逆着拧入方向缠上生料带,拧入上出口,把紧后开始打压。3. 缓慢提升密封腔的压力,打压泵上的压力表数值升到4.9MPa时停止打压,观察压力的变化和泄漏情况,并等待15min后记录压力表的数值,为4.7MPa4.将单向阀拧松,并将顶丝和打压管拧下,将水放完后用气管从下口深入,将内部吹干,防止锈蚀。3)气压试
5、验图21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将管路接好,压力表装于管路中,由于压力早已充好,将平衡罐中压力缓慢降至0.2MPa;2将试验密封组装好,弹簧调至工作高度18mm(压缩量为37mm),密封腔入进气口与带压力表和开关阀的平衡罐连接,记下当时室温T1;3打开管路开关阀门,将平衡罐中气体与密封腔连通,待压力稳定且降到0.167MPa(1.7bar)后开始计时,每隔5min后记下压力表读数P1=1.6542bar、P2=1.6258bar、P3=1.6000bar;4.整理试验装置。4)运行试验图31.运行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从打压口中充满清水,然后将打压水管换成气源管。2.从气源给定一定的压力,观察水的泄
6、露情况和位置。3.打开电机使转动,观察不同转速下泄露量的大小和泄露位置。4.整理实验装置。四、注意事项1.密封端面已研磨好,要严格保护;2.API 682 标准中规定平衡罐的容积最大为28L,试验压力为1.7bar,5min最大压降为0.14bar。本次试验平衡罐容积为9.7L,试验压力为1.7bar,时间为5min,压降为1.7bar与P1的差值。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实际泄漏量。若P0.148bar,则表示密封合格。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运行试验:实验中随运转速度的增加泄漏量增大,也可以通过泄漏速率的周期性变化判断密封端面不平,通过外壳泄漏的位置判断密封泄漏的位置。2.气密性试验:P0=1.
7、7000bar、P1=1.6542bar、P2=1.6258bar、P3=1.6000bar,放置时间15min,容器体积V=9.7L根据过程装备密封技术LS=TS(P1-P2)VTPSt=273170000-1600007*10-3289.5*101325*15*60=7.23*10-6m3s六、思考题1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的区别是什么?水压试验的实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做气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气密性试验是主要为了检验设备的严密性,特别是微小穿透性缺陷;而水压试验侧重于设备的整体强度。2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能检测哪些内容?气压试验能检测设备的强度和密封性,主要检查泄漏
8、。水压试验也能检测设备的强度和密封性,主要检查强度。3通过水压试验测验和气压试验的密封就能保证密封是良好的吗?不一定,还和密封现场安装和实际工作的介质以及密封工作条件(温度、压力)有关。4在气密性试验中具体哪些因素会影响泄漏?答:介质压力、温度,压紧力5为什么辅助密封和主密封都会泄漏?辅助密封:O型圈因老化而变形率不够,温度太高使O型圈软化,温度太低使O型圈弹性下降从而密封能力下降。主密封:密封端面磨损严重,压紧力不足,加工、安装精度不足,密封面有杂质。6为什么水压试验要放在气压试验之前?因为水压试验的安全性较高,先做水压试验确定设备强度达到要求,再做气密试验检查有无微小泄漏,以防做气密性试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战略品牌传播》课件
- 《CI操作常用》课件
- 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制作技术
- 感受情节背后的性格逻辑
- 游学项目介绍会模板
- 游戏产品与服务介绍模板
- 银行业RPA实践报告模板
- 市场营销模式的实效性探析论文
- 家庭医生签约与非签约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
- 车速鉴定申请书
- 绿化养护工作计划15篇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答题 (含答案)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学习目标的分解、叙写与评价 课件
-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 制作拉线课件
- 2019统编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课件
- 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方案(空气源热泵)
- 即兴口语(姜燕)-课件-即兴口语第五章PPT-中国传媒大学
- 高等无机化学理论—原子参数及元素周期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