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写作——学会观察知识精讲_第1页
七年级语文写作——学会观察知识精讲_第2页
七年级语文写作——学会观察知识精讲_第3页
七年级语文写作——学会观察知识精讲_第4页
七年级语文写作——学会观察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写作学会观察 【本讲主要内容】写作学会观察【知识总结归纳】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较好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对它有比较细致比较深刻的了解。这就靠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础。什么是观察?“观”是“观看”的意思,“察”除了“仔细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的意思。所以,无论是通过仔细观看,还是通过一定的调查,凡是对客观事物做出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都可称之为观察。用眼睛看,是观察的主要方法,但光看还不够,还要用耳听,用鼻嗅,用舌辨,用身(皮肤)触,用口问,用心(脑)想。也就是说要综合运用眼、耳、鼻、舌、身这些感觉器官和大脑这个思维器官。当然,观察的对象不同,所用的主要器官也会有所不同

2、。鲁迅先生说:“为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以上。”大人物如此重视观察,何况“扶床学步”的中学生呢。法国大作家莫泊桑说:“必须详细地观察你所要表达的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其中发现迄今还没有看到与说过的那个方面。”观察,必须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观察,还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思考就是对事物做些分析,把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写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了。应该提醒同学们的是,观察的含义既然不只是看,还是想,还是亲身去实践(做),因此,同学们要以生活积极参与者的态度

3、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观察要重视以下几个原则:一. 观察要广,视野要大。要有意识地关心生活,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事、物都要留意观察。例如观察一个人,应关注他的身材长相、衣饰打扮、生活习惯、性格特点,进而了解他的出身经历及其一生中较突出的事迹。对于一个地方,应观察它的地理位置、历史风俗、地域特点、名人轶事等。做到对周围的事物事事关心,时时关注。二. 观察要深,由表及里。观察时不仅要观察事物的表象,还要透过表象理解客观事物所蕴藏的本质意义。如一个同学本来成绩一般,一不留神还会成绩下滑,因此常挨父母老师的批评。后来他的成绩显著提高,常排在全班10名以内。对这种现象我们这就要由表及里进

4、行深入的思考:他成绩提高的原因在哪里,实际行动是怎样表现的。对于其他事物也一样,要分别去进行深层的、由表及里的思索,多问一些“为什么”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才能发现积累鲜活而有生气的材料来。三. 观察要细,以小见大。画家画竹,主竿旁必画有细枝,主叶间必画有细叶,用以点染布局,使画面粗细交错相间,真切生动。所以,学习观察,以琢磨大自然造化的心志,人物活动的灵性,就要做到观察入微。例如学校的各个活动,都是我们学习观察的好时机。四. 观察要伴之以研究、分析、比较。学习观察时,一定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表述,以理解事物的实质意义和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借以进行思维训练。以观赏一幅有人物

5、情节的名画为例,可分析研究的问题有:画中有哪些人?中心人物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人在做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画面所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画中最小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画;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同学们平时要多用此种方法去观察分析,以从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习观察,我们还要讲究观察的方法。(一)一般的观察,静态事物应先于动态事物,单一事物应先于多种而较复杂的事物,画面上的事物应先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时要繁中挑简,采撷单一事物为先。现实生活往往是众多的事件在同一环境中的众多的人中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繁中取简的方式,在观察中去捕捉众多事

6、件中的某一件事深入探究,这对于提高同学们截取生活片断去进行选材与组材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二)学习观察要掌握一般的观察顺序。观察建筑物的顺序,一般是由远到近,由上而下,由外到内,从左到右,先中间后左右等。观察自然景物的顺序,一般是先声后形,先近后远,先明后暗等。对人物的观察,一般离不开从肖像、神情、语言、动作到内心活动。成功的观察都离不开查究它的发生原因和发展结果,因此同学们应力求深入了解。(三)学习观察要认真把握事物的特征。无论人、事、物,在特定环境中,总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部分,观察时要用力去寻找。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巍峨”“雄伟”“庄严”便是作者抓住特征的一例。(四)学习观察要有重点

7、。学会抓住重点很重要,我们每天所见很多,抓不住重点就会让这些观察因平淡而流逝。抓住重点就容易捕捉事物特征。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如大象的鼻子长,呈圆筒形,能蜷曲,这就是大象这种动物的一个特征。通俗地说,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征象。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捕捉观察对象的特征开始。捕捉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直接观察事物的颜色、形态等是捕捉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此外,事物的特点总是通过相互比较而显现,因此,“比较”是发现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这好比我们面对一对孪生姐妹,尽管她们极其相似,但仔细观看,总能找到她们不相同的地方一样。要想学会

8、捕捉事物的特征就必须有认真仔细的态度,马虎潦草是无法深入全面地进行观察的。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才能在观察时有意识地发现、思考、探究一些问题,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冰心的文章每逢佳节,开头一段,冰心就写道:唐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每逢佳节,在异乡的游子,谁不在心里低徊地背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在秋高气爽的风光里,在满眼黄花红叶的山头,饮着菊花酒,插着茱萸的兄弟们,也更会忆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王维,他们并肩站在山上遥望天涯,也会不约而同地怅忆着异乡的游子,恨不得这时也有他在内,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欢乐的时光。

9、在这段文章中,我们读到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到家乡兄弟们的“遥望”“怅忆”的感人景象。冰心自己体察内心观察过自己、他人读诗时的情绪,仔细观察过海外游子思乡的具体情态,然后将这种观察记忆心里,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顺利提取。对于我们同学来说也是如此,就举观察他人读诗为例。听别人在朗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该敛声静气,全身心投入,听听诗的语调,品品诗的韵味,注意一下朗诵者的眼神,留神一下朗诵者的动作。这样,留在我们脑海中就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留待将来写作时提取。再说每逢佳节,文章开篇,作者即用很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国庆大典的盛况,抒写出参加国庆大典的欢乐心情。但她不是为了写佳节而写佳节

10、,而是写由佳节引起“倍思亲”的情思。于是,作者在观礼台上看到的是眼前的盛况,想到的却是远在世界各地的游子。她从“观礼台前涌过浩荡的彩旗的海”中,从“像雄壮波涛般的起落”的“欢呼的声音”中,很自然地联想到在印度的孟买、英国的利物浦、缅甸的仰光、日本的镰仓等地华侨开的饭店里和主人一起,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干杯的情景,在仰光看到欢迎祖国亲人的华侨儿童纯真秀丽的神态和呼唤“亲人”的话音,在镰仓的“茶室”里与华侨青年围炉促膝倾谈不忍分离的情景这一切,无不是作者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事事留心,处处在意,认真观察真情体味的结果;如果没有多年的观察积累,定然不能在作家提笔写作时一下子都涌到作者的笔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平

11、日观察积累的极其重要性。观察例文观赏昙花今天我刚放学回家,弟弟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哥哥,爷爷说咱家的昙花今天晚上就能开了。”“真的吗?”我兴冲冲地跑进里屋一看,可不是吗,花苞已经抬起来了,花瓣也微微地张开了。晚上,全家人坐在里屋,等待着昙花的开放。晚上八点半钟,昙花的花骨朵张开,随着花瓣的张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便飘了出来,飘得满屋都是。花开得极快,九点钟时,花已经完全开了。花盘有碗口大小,花是浅黄色的,显得淡雅而素洁。花瓣的形状是棒槌形上面大,下面小。一瓣一瓣合起来宛如玉簪似的,整齐地排列着,向外伸延,内部紧凑,外部疏松,构成了一个“玉碗”。花瓣的颜色也是由深入浅:尖端最深,越往内越浅。在

12、“玉碗”中间,有一簇花蕊,其中一根又粗又长,是雌蕊,周围的都是雄蕊。全家人欣赏着昙花,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把鼻子凑近昙花,闻了闻。啊!真香啊!真使人心神爽快。爸爸说“昙花是生长在热带沙漠中的一种植物,它的花瓣又大又娇嫩,需要有一定的气温条件才能开花,白天温度过高,空气干燥,深夜气温又较低,对昙花的开放都不利,只有夏天晚上九、十点钟左右的气温最为适宜,所以它总是在晚上开放,而且只开两、三小时,这样就可以避免低温和高温的伤害。”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昙花一现。它比喻稀有的或美好的事物出现了一下,便立刻消失了。虽然昙花的生命短促,但它却把香和美献给了人们。评析这是一篇观察实物的实例。作者记叙了观赏昙花开放的全过程。作者能紧紧抓住昙花的特点对其进行描写。昙花的特点之一是“香”。小作者用鼻嗅,随着花瓣的张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便飘了出来,满屋都是。昙花的特点之二是花的色彩和形状与众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