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试卷开发_第1页
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试卷开发_第2页
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试卷开发_第3页
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试卷开发_第4页
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试卷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试卷开发,命制试题要注意的原则 地理考试常见的题型 地理试题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病误试题的分析及对策,命制试题要注意的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命制试题时要注意:命题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命题标准要尽可能涵盖“三维目标”的要求;命题设计要尽可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要求如下: 1、组题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顺序。 2、难易要适度,建议命题时难易度比例为2:7:1或2:6: 3、试题考查点分布要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要广。要考虑适度向前面已学过的内容渗透综合,以实现循环学习、训练,滚动提高。 4、题量要适中,题型要与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保持一致。第卷和第卷题

2、量和分值都要合理,地理考试常见的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地理考试中的必有题型,一般情况下,在地理考试中的分值占40%或50 %左右。这种题型知识覆盖面广,测试功能非常全面。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境和思路,它有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几部分,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项和干扰项。一般而言,一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项(故称单项选择题),其他三个选项起干扰迷惑作用,迷惑性越强,误选率就越高,难度也越大,选择题通常又分为几下几种类型: 1、正误选择题:题干中往往有“正确是”、“错误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2、最

3、佳选择题: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3、因果选择题:一种是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另一种是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4、组合型选择题: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5、时空顺序型选择题: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二、读图分析题 读图分析题是地理考试的特有题型,该题型通过读图、用图及分析图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读图分析题一般有一幅或

4、几幅地图(图表、景观图等)及其提出的条件,在此后面要求填充、回答一系列问题。填图内容一般以填注地理名称为主,有的要求填写路线、界线和各种物产、工农业部门及地理特征等。读图分析题考查的内容广度更大些,并有一定深度。通过读图分析,能够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其他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掌握情况,三、填图、绘图题 地理填图题是地理考试中具有学科特色的题型。填图题既可能是单独的填图题,也可能既有读图又有填图的要求,有时还把绘图、改错等要求也包括在内,而且一个题目下面往往又分成若干个小题设问。总之,这种题型是比较灵活多变的,一个题中常常是既有客观性的题目,又有非客观性的论述、分析性题目。此类题目一般要求

5、将图中字母和序号所指处的地理名称,填写在图外题中相应字母和序号后的横线上(必要时也可要求在图上直接填注地理名称,四、材料分析题 该类试题以纯文字形式或文字材料和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有关地理信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解答地理试题的有关信息,并且把所获得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推断地理结论。根据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把材料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引入式材料,材料一般是试题的背景,如一些重大新闻材料,它一般只提供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对试题解答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另一类是涵盖式材料,即试题的答案隐含在材料中,解答试题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

6、,地理试题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一、找准切入点 贴近生活 选材(切入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充分突出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展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例1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京真大啊!玲玲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畅去日照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日照市地形图”;兰兰去“沂水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沂水风景区导游图”。回答13题。 1.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 (B) A.小明B.小畅C.玲玲D.兰兰 2.

7、假如上面提到的4幅地图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 (D) A.世界政治地图B.北京城市图 C.日照市地形图D.沂水风景区导游图 应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是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事情。教会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并会选用相关、适用的地图,是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本例从学生选用不同地图的情境入题,让他们有如身临其境,从而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试题的切入点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点、独特的风俗民情、灵秀的山川、著名的特产、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等等,都是切入试题情境的好“材料”;二是要紧密联系国内各地工农业生产的实际,从生产到

8、科学,从科学到实践,展示地理知识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用,在生产中也非常有用,例2娄底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5、9、4、2。同时从气象部门获得了次日“娄底市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1.娄底某中学当天的平均气温是。 2.大熊山:小雨转小雪,52;新化 ;娄底;双峰。 3.大熊山森林公园的气温明显比新化、冷水江等地低,主要原因是:地形方面;纬度位置方面。 4.据当地气象部门观测,大熊山东南坡的年降水量明显比西北坡多,原因是。 5.娄底某中学当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8 B.10 C.11 D.13 6.是真是假 家住娄底的小明兄弟俩放寒假

9、后,小明要去海南省三亚市,哥哥要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一把太阳伞、几件夏天穿的短袜T恤;给哥哥准备了毛衣、毛裤、羽绒服等一大包衣服。这会是真的吗?请说明原因,本题从“测定学校某天的气温”和“天气预报图”切入,试题立意和考查内容取向在“熟悉天气预报图、气温的日变化、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重要的知识点。试题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让学生倍感亲切,产生深厚的兴趣,贴近时代 地理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自然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是试题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切入点。如“神舟7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民党主席连战

10、大陆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等全球都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要巧用这些时政热点材料,找到与教材主要内容紧密相关的连接点,例3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开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解、对话、和平和双赢开启了历史性的契机台湾风景迷人,物产丰富,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大陆送给连战的三项大礼中就有“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和18种台湾水果零关税”。据此和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文中提到的“海峡两岸”中的海峡是指_,在图中正确位置填注海峡名称。 2.台湾物产丰富,有“水果之乡”的美称,你还知道台湾省的什么物产及因此而得的美称? 3.台湾风景迷人,小明想去台湾旅游。你能为他设计一个观

11、光游览的方案吗? 4.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流,其流向是_。 5.如图,台湾岛上的铁路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6.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请你从血缘和文化渊源的角度写出两条资料加以说明,本题以“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的重大时政事件为切入点,立意(连接点)是考查我国宝岛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资源、主要的自然特点、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等重要知识。把重大时政事件和地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一举两得,二、抓住关键点 其一是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对知识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这些内容往往也就是课程标准倡导要重点学习的“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设计试题必须从“重点”处入手,“难

12、点”处落笔,“疑点”处着眼,以求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解释疑点,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切不可出偏题、怪题、过难题,刁难学生,例4一位航天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 2.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_(运动),“八万里”指的是地球_的周长。 3.你认为航天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4.你知道航天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5.当地球公转到位置时,这一

13、天是北半球的_(节气),太阳光直射在_。 6.地球从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临沂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 7.某日下午5点多钟,在临沂某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地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_。 A.B.C.D,地球的运动是重点、难点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本例的技巧是用航天员爸爸绕太阳转了60圈的趣事和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切入提问、设计练习,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思考,深化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等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其二是知识的连接点、转折点 其往往

14、也是学生思维产生转向或思维受阻的地方。试题内容和设问取向也要关注这些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开辟思维的新通道、接通新的联系处,产生领悟和突破,例5读下图,回答14题,1.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山脉,你能找出属于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吗? () A.B.C.D. 2.图中某山脉,其南边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它是() A.B.C.D. 3.关于山脉两侧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南侧是青藏高原B.的东侧是华北平原 C.的南侧是云贵高原D.的北侧是四川盆地 4.山区发展经济优势最明显的是种植业采矿业畜牧业旅游业() A.B.C.D. 1.B2.A3.B4.C,本题是根据地图设计的组合型选择题,要求学生仔细读图

15、,从地图上获取足够的信息,同时运用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答题。如“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特点,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扬长避短发展山区经济”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本题的设计巧妙,考“山”但不直接涉及,而是指向相关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2小题情境限定在“山脉”上,但立意前者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后者在“0等温线”上。又如,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旅游业、畜牧业、采矿业、林业等,但具体到不同的山区又有不同的特色,第4小题在这方面找到连接点,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与具体的山区(天山)结合起来考查,训练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迁移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三、激活情感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

16、程标准“三维目标”之一,这说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各类试题的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要求,成了情感教育的“盲区”。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设计试题要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激活学生情感,锻造他们的品格,充满亲和力 设计试题一是要使用亲切、友好、准确的指导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馨、细致的关爱之情;二是情境材料、试题内容的行文要仔细推敲、斟酌,力求生动活泼、流畅,表达地理事物的思路简捷,条理性强,环环紧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三是使用的图像清晰、简洁、美观,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图像上切忌有过多的与试题无关的干扰因素;四是充分挖掘知识内容的价值观

17、因素,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如试题设计时融合反映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家乡巨变的实际事例,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颖、别致、活泼的试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设计趣味性强的“试题情境”能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创设带有情感色彩的试题情境,很好地扣击学生的心弦,感染他们的情绪,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此类方法有趣闻轶事激情、漫画和图像载情、地理故事引情、诗歌和谚语等文学语言“表情”等多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6歌曲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

18、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的歌词,从这几句歌词中,你能体会到长江的一些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学习知识,无疑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发源地海拔很高(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春季开始水位上升,流入东海,落差大、水流急、水量丰富,河道宽广,例7在2005年热门贴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最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该帖子同时配

19、以形态各异的娃娃头图片,给人以非同一般的感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北京人笑了”,你能帮他列出几处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他一起笑一笑吗? 2.“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3.相信你能在下列各组春联中找出它所描述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A.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B.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 C.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起 D.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1.故宫、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2.C3.A.湖南和湖北B.安徽和江西C.云南和海南,本例用一个非常有趣的网络热帖设计试题情境,同时引用富有美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对联,别具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0、在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另外,试题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四、挖掘创新点 创新要求试题立意新颖、独到,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首先,试题的呈现形式要新,力求多样化。以文变图、以图载文、图文结合、图图结合趣闻轶事、诗词对联、谚语歌谣、图片漫画灵活运用让试题活起来,以“活”求“变”,以“变”求“新”。 其次,在试题的“开放性”上有突破。试题的开放性就是问题本身不确定,需要解答者将其明确。一般来说,试题的开放性表现在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适当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进

21、行多端思维和求异思维,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例8我的家乡在湘中一个美丽的山村,隶属“湄江镇”。那里林木茂密,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村庄坐落在山坡下,背北向南而建,村前是清澈见底湄水河,总是不知疲倦地流淌着。村前河中一片沙洲,是我和儿时伙伴经常嬉戏的地方 根据材料和“湄江镇地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地形名称:A是_,B是_。 2.作者文中描绘的村庄最有可能是图中4个村庄中的_,判断的理由是_。 3.修建村对村的公路,可利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 4.村前河中那片沙洲,近几年来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_。 5.湄江镇准备发展旅游业,拟开发“温泉疗养”、“漂流探险”、“山顶观日出”等项

22、目,这些项目中有可能效果不佳的是_,理由_。 6.如何使湄江镇进一步发展,大家纷纷向镇政府进言献策:引进人才,发展教育和科技;多修公路,发展交通;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发展煤化工工业;扩大果树种植面积 假如你是湄江镇的镇长,你将把哪一条建议放在第一位?为什么?(或许你另有自己新的举措,请说出来,并陈述简要的理由。,本例设置的情境非常亲切,富有感染力。寻找作者文中描绘的村庄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地理之谜;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地理事物就是和作者一起回忆美丽、可爱的家乡;“河中那片沙洲扩大的原因”、“效果可能不佳的旅游项目”、“湄江镇经济发展的策略”等问题,属开放性创意题,只要答案合理,都可认为是正确的。让学

23、生学习身边的、生产中的地理知识,倍感有趣,例9在发展与环境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可以不卷入战争,你可以不从事生产,但你不能不关心环境,除非你拒绝生存。”这句话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列举几种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2.选择上述环境问题之一设计一幅漫画,并写出漫画的名称。 本题把社会焦点问题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条件和结论都开放,立意新颖、独到。 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声污染2.略,再次,试题内容立意要有创新。同样的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加以审视。或以不同层次求变,或从不同角度求活,或用不同方法求新如在试题内容的梯

24、度设计上,层次分明。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先是基础题,再是变式题,最后是综合应用题。 第四,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有创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教给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有多种途径。通过习题的训练、指导,能获得一些经验和方法。重要的是试题的设计者要有心“栽花”,把学习方法、技巧等融合到习题中,例10下图是我国4个省的轮廓图。据此回答13题,1.你能找出4个省中黄河未流经的一个吗? () A.B.C.D. 2.小明想在假期去看海,4个省中有一个能满足他的要求,这个省区是() A.B.C.D. 3.要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可采用“联想记忆法”。请发挥

25、你的想象力:这些省区的轮廓像什么?选一个你认为最像的。 A.像一只美丽的天鹅B.像一个秦陵兵马俑 C.像一只爬行的乌龟D.像一头奔走的熊 1.A2.C3.ABCD任意一个,本题的关键是识别省区轮廓图。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形状、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要求学生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这是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地理知识。用联想法来记忆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关键是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多想、敢想,想像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只要能帮助记忆就行。可见,3小题属开放性创意题,答案可选择自己认为最像的,总而言之,试题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说一千、道一万,其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让学

26、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病误试题的分析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学业考试题应尽可能融合地理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既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有机地整合考查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增强试题的生活性、探究性、开放性、人文性和时代性,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新课改理念下试题的命制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所以,各地命制的学业试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情景失真,不合情理 目前,地理学业考试重视渗透

27、“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设计试题时注意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尝试从生活中发现简单的地理问题,使试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体验有机融合,让学生感觉地理很亲近、很真实、很有用,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综观各地的地理学业考试试题,出现了一些很精彩的“生活化”试题,值得提倡和发扬,但也发现了一些“病误题”,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试题设计或切入的情景失真,不合情理。此类“病误题”一般不影响学生答题,其弊病易被忽视,有泛滥之势,试题因此减色不少,例1下列关于各少数民族同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朝鲜族同胞说:冬不拉是我们的民族乐器 B.藏族同胞说:摔跤是藏族男子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C.回族同胞说:长鼓

28、舞是我们回族传统的舞蹈艺术 D.傣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分析:作为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经典艺术、传统节日等,如果你是其中一员,相信你是不会说错的。因此,试题描述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情,失去了它可能存在的真实性。 策略:该题命题立意可取,切入点是败笔,可转换角度切入。例如,修改题干为:某电视台播出的“民族大家庭”的节目,有“是真是假”的竞猜游戏,请根据4个“真假”少数民族同胞的叙述,判断谁是真的,例2小明的爸爸是某农贸公司的经理,该公司的下列行为合理的是 () A.去安徽采购荔枝B.去广西采购葡萄 C.去福建采购乌龙茶D.将湖南的苹果销往山东,分析:如

29、果该农贸公司经常有这样不合常理的商业行为,一定会很快破产。允许试题设计的情境是虚拟的,但事情有可能是真实的才行。本题描述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发生,严重失真。 策略:转换角度,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小明的爸爸是某农贸公司的经理,为了考考小明地理知识学得怎样,列出了真真假假的几项商贸活动,要小明判断哪项可能是真实的。(变换题干,选项可不变,例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经度_,纬度_。 在图中A、B、C3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点,位于西半球的是_点。 C点位于B点的_方向。 某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炎热,几乎天天下雨”该同学最在可能居

30、住在图中A、B、C3点中的_地(填字母,分析:小题“该同学最在可能居住在图中A、B、C3点中的_地。”答案是B,但B地位于大西洋几内亚湾的汪洋大海中,显然人类是无法在那里生活和居住的,创设的情景失真,悖于常理。 策略:将B地定位于赤道附近适宜人类居住生息的陆地上,例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敌军指挥部在我军指挥部的_方向。 我军指挥部的海拔为_米,与敌军指挥部的相对高度是_米。 在图上量得我军阵地与敌军阵地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在我军阵地内有最远射程为30千米的大炮。问敌军阵地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在我军进攻的A、B两条线路中,经过陡崖的是_路线,分析:本题立意较新颖,体现地理知识在

31、军事上的有用性,学生感兴趣,从地理知识层面考试无任何错误,也不影响学生答题。值得商榷的是敌我双方的阵地设置违背了军事常识。一般来说,军事阵地总是扼守着居高临下的山地制高点,或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然天险、关隘,等等。可见,本题忽视了这一基本的常识,出现了“图示情境”失真的病误。 策略:这一类题的设计要避免出现类似的科学常识性错误。如本题可以设想把我军阵地布置在山地制高点(山顶),阻击来犯之敌,再以此情境为切入口展开试题内容,二、思考欠周,缺乏严谨 为了确保学业考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要力求试题立意独到、情境合理,设问巧妙、科学准确等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许多试题中,由于命题者缺少认真细致的思

32、考,出现了诸如“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应用地理事实或材料不合理”等问题,使命制的试题显得粗糙,准确性、缜密性欠缺,例5世界流传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B.阿拉伯语 C.英语 D.拉丁语,分析:本题脱离语义背景,随意截取教材中的文字命制试题。虽然教材上(湘教版)有“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的说法(人教版的说法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但却是有一定的语义背景的。单独从教材中选这句话命题,可能引起歧义,如理解为“流传的地域最广”或“流传的人数最多”,应该都是可以的,但显然两者的答案是不同的。 策略:命题可基于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杜绝脱离语义背景,随意截取教材中的文字

33、命制试题。要认识到教材本身也可能存在局限性,命题过程要客观审视教材,融入命题者的理性思考,例6贝贝今年10岁,可他在家乡从未见过下雪,他的家乡在 () A.哈尔滨 B.北京 C.长沙 D.海南,分析:贝贝的家乡有可能是世界上10年内未下过雪的任何一个地方。题设的“他的家乡在海南(正确选项)”,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属以偏概全。另外,前面3个选项为城市,最后的选项是省区,也有不严谨之嫌。 策略:修改题干的限制语和调整选项内容。例如:10岁的贝贝,在家乡从未见过下雪。据此信息判断下列4个城市中有可能是他家乡所在地的是:A.哈尔滨B.北京C.长沙D.海口。这样设计就没有排除其他可能的地方,显得合理

34、、严谨些,例7此题是有关等高线的问题,请认真读题,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图中数值为海拔高度(单位:米),请用平滑的曲线把剩余的等高线描出来。 图中AB和BC的直线距离相等,从A、C同时出发的两支登山队,最先到达B地的是_,原因是_。 假如测得AB的水平直线距离为4000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00B.1:200000 C.1/2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 学校地理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当地气象部门查找资料时发现,C地的年降水量为1600毫米,而A地的年降水量仅为60毫米。这是为什么呢,分析:题干指导语生涩、拗口;小题欠严谨,地形不是影响登山队速度的惟一因素;小题“C地

35、年降水量为1600毫米,而A地的年降水量仅为60毫米”对设定的地理事实“极端化”处理。如果是这种降水分布状况,则迎风坡的C地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背风坡的A地是黄沙滚滚的沙漠。通过简单分析,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存在。从题设的内容可知,这是沿海小范围区域,山地的高度最高不越过1100米,因此,它对海洋湿润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不是很明显,C、A两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不会是这么悬殊,策略:设计亲切、友好,准确、简洁的题干指导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小题从比较两条路线攀登的困难程度切入较好,如果修改原题,应说明是“仅考虑地形因素对登山速度的影响”为好。类似小题对地理事实设定的情况,应避免极端化,讲究科学性

36、、真实性。如本题A地的年降水量假设为1200毫米左右比较合理,三、牵强附会,逻辑混乱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各种地理因素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地理学业考试命题必然会经常考查和涉及到这些内容。在命制试题时,如果命题者没有很好地理清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脉络和规律,往往造成因果关系模糊不清,使试题显得牵强附会,逻辑混乱,例8人们的饮食习惯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列各种因素中与欧洲人喜食牛排、奶油等无关的是 () A.全年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B.中纬度大陆西岸的位置 C.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D.发达的内河航运,分析:影响欧洲人饮食习惯的各种因素中存在着

37、复杂的因果关系(如图)。命题者脱离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随意割裂各因素设计试题选项,逻辑关系非常混乱,如果单独从各选项内容看都是无关因素,策略:此类多因素的“链条式”的因果关系,利用类似上图的关联框图设计试题较佳,这样能很好地理顺各因素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方法是将框图“留出一二处空白”,把其中应填的内容设计成选择项,例92006年元旦前后,上海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据此完成题。 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 A.雨伞B.御寒衣物C.摄像机D.地图 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A.棉花、小麦B.橡胶、椰子 C.蔬菜、牛奶D.黄麻、棕油 以下是代表团某

38、成员在东南亚期间的见闻,你认为可信的是() A.当地居民是黑皮肤、卷头发 B.居民生活用品中锡器很多 C.每天下午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D.居民主食为面包、牛肉,分析:这组题存在两处病误:因为不能仅根据情境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所有问题,所以指导语“据此完成题”中的“据此”二字用得不妥,应删除;试题(小题)描述的“代表团某成员在东南亚期间的见闻”,是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应该都是真实的,但A、C、D3种情形是不可能看得到的,两者互相矛盾,出现了逻辑上的错误,策略:该题的设计紧密联系了生产、生活实际,切入巧妙合理,稍加修改就是一组好题:对问题采取模糊处理法,即如果不能完全根据“材料情境”提供的信息回答问

39、题,题干指导语应避免使用“据此”、“据此材料”等字眼,只能采用“回答或完成”等模糊形式。对问题修改题干的描述语和选项内容,使之符合情理和逻辑。例如:考察期间,下列自然或人文现象,代表团成员无论在东南亚的哪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见到的是:A.每天午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B.碧海蓝天装点的海滨沙滩上游人如织;C.常见当地居民生活中使用“锡器”用品;D.常见当地居民喜食牛肉面包,以其为主食,四、词不达意,描述不当 试题内容(包括情境材料)的行文要仔细推敲、斟酌,力求生动活泼、流畅,表达地理事物的思路简捷,条理性强,体现试题的行文美。令人遗憾的是,在各类试题的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这方面的要求,诸如“关键

40、词使用不当”、“内容描述欠妥”、“语句出现语病”等问题时有出现,使试题逊色不少。试举几例分析如下,例10关于法国的经济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法国种植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 B.法国是欧洲三大旅游大国之一 C.法国的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 场竞争力 D.巴黎著名的艺术景观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 分析:题干的关键限制词是“经济”,但选项A讲的是法国农作物(葡萄)的分布,选项D讲的是巴黎的“艺术景观”。关键词使用不当,与选项内容互相矛盾。(试题的参考答案是选项A) 策略:删除“经济”一词,例1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可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地理现象() A.农业生产B.泥石流 C.城市建设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分析: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