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一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

2、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

3、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表述。 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 创设“辩斗”的对话形式,指导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做到准确断词断句。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活用文本语言进行“辩斗”,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激发欲望 1.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在早上,

4、还是中午、傍晚,太阳离我们都是一样远。就是这样一个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科学知识,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争论太阳远近的这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以前我们讲过,要读好文言文,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大屏幕展示原文以及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句中的停顿,尽量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设计意图:在本篇文言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文言文,掌握了一些读文言文的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充分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在停顿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5、确保目标的落实。 三、二读课文,理解字词,感知内容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读好,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实在不会的可以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教学的生成点: (1)“车盖”和“盘盂”谁大,能否用手势比画?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2)“沧沧凉凉”和“探汤”是形容什么的?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夏天的天气,用一个词语形容秋天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指导中差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讲了什么。(不要求按照白话文一句一译地说。)

6、设计意图:抓住四个词语进行检查,使得字词教学扎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带动关键句子意思的疏通与检查,让学生明白“远近”与这四个词语的关系。 四、三读课文,聚焦“辩斗”,读懂内容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你们说说,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 2.分别指名读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说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根据回答先后板书“近、远”和“远、近”) 3.两个小孩都有道理吗?(分别指名读出孩子的理由) 4.虽然都是一个太阳,但是两个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样。两个小孩谁也不肯认输,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辩斗。 5.“辩斗”是什么意思?请问这里的“斗”

7、是含有“打斗”的意思,还是含有“斗嘴”的意思? 6.请同学们将小孩的观点与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此处可以采用引读法,一部分学生读前半部分,一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7.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辩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教师扮演小孩和学生一起“辩斗”。 预设教学过程: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摇头动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汝错

8、矣!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动) 生:汝错矣!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同桌“辩斗”。 设计意图:紧扣“辩斗”一词,和学生读中辨,辩中读,读读辨辩,亦读亦辩。学生不仅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精练,还能背诵这篇古文中的主要句段了。 五、续补话语,领悟中心 1.两个小孩争论不止,孔子赞成谁呢?(读: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当时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小孩是怎么说的?(读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两个小孩的笑声中含有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5.你们觉得孔子听了后会生气吗?他会怎么说?(可以用孔

9、子的话,也可以用现代语言来续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学而时习之 设计意图:领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教师要少灌输,多让学生领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 六、文白对读,短文推荐,感知语言魅力 1.教师一段一段地读白话课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或背课文。学生尝试相互对读。 2.你发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吗?(简要感知) 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三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0、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 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二、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 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

11、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初读课文。 1、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 3、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 4、 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 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

12、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6、 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 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沧

13、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 强调:知=智 读音 zh 9、教师:让我们学着课件里那样在同桌那里读一读。认为读得好的,就给他在书上画一棵五角星。 学生:同桌互相读,评价、画五角星。 10、 教师: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学生举手人数)看来效果不错。 教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学生一齐读课文。)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困难,其实也就抓住了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再让学生在美妙的动画和音乐中欣赏范读,不但对朗读指导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

14、言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画五角星的办法,肯定了学生的进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五、深入理解: 1、 教师: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机强调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1)辩斗:辩论,争论。(2)故:原因,缘故。(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

15、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富有智慧啊? 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

16、、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 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的意思。) 5、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词语、句子,让学生抢答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师:谁能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巩固句子意思) 学生:先同桌互相讲,再抽学生在班上讲。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注释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教学中重在进行方法总结和指导,并采用说一说,帮一帮,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加以了巩固。 六、品读课文。 1、 教师:过渡: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生动。而这么生动的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悍的语言表

17、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中国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2、 教师: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样读课文的呢?(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样把课文味道读出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 3、 评价:教师:他像吗?哪些地方像?哪里还不像,味道还不够?你 认为应该怎样读?(请点评的学生读一读,老师还可以适当点拨)。 4、 教师:谁还愿意读一读(抽学生读,观察学生表情,信心足不足。) 教师:老师再帮帮你,给你配上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5、 教师:美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全班配乐齐读。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并配上音乐。创设这样的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

18、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的文化中,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喜爱和对文言文的兴趣。 七、升华拓展。 1、教师: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2、教师: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教师板书)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索) 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是读书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质给自己的启示等)。 5、教师:对呀,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