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化验室2011.ppt_第1页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化验室2011.ppt_第2页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化验室2011.ppt_第3页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化验室2011.ppt_第4页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化验室20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培训,主讲人:张明霞 日期:2011.3.9,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一、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 二、 “四防”措施 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 四、高压易燃气体与钢瓶 五、 “三废”处理 六、中毒与急救 七、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八、灭火器的种类及常见使用方法,一、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危险物质: 1.1 着火性物质 1.2 易燃性物质 1.3 爆炸性物质 1.4 有毒物质,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1.1 着火性物质,1.1 着火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剂,强酸与有机物反应发热而着火如: 浓硝酸、浓硫酸与乙醇; 浓硝酸与纤维织物; 过氧化钠与

2、乙酸、甲醇、丙酮、乙二醇; 溴与磷、锌粉、镁粉混合; 高锰酸锌与有机物; 氧化汞与硫磺 臭氧与有机物,1.2 爆炸性物质,1.2.1 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1.2.1 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1.2.1 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1.2.1 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1.2.2 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1)高氯酸与乙醇及其它有机物 (2)高氯酸盐、氯酸盐与硫酸 (3)氯酸盐与磷化物 (4)铬酐(三氧化铬)与硫酸、甘油或 有机物 (5)高锰酸钾与硫酸、甘油或有机物 (6)过硫酸铵与铝粉遇水 (7)硝酸钾与醋酸钠,1.2.2 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8)硝酸盐与酯类 (9)硝酸盐与氯化亚锡 (10)硝酸与镁

3、、锌或其他活波金属 (11)发烟硝酸与乙醚,1.4 有毒物质,二、“四防”措施,2.1 防火措施 2.2 防爆措施 2.3 防止中毒措施 2.4 防盗措施,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2.1 防火措施,(1)防患于未然。根据不同实验地点,准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包括消火砂,石棉布,毯子,各类灭火器材。消火砂要保持干净,不得有水浸入。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处在良好状态。灭火器要保证每个人会正确使用。 (2)加热试样或实验过程中起火时,应先立即用湿抹布或石棉布熄灭灯火并拔去电炉插头,关闭总电源开关。特别是易燃液体和固体(有机物)着火时,不能用水去浇。因除乙醇、甲醇等少数化合物外

4、,大多数有机物比重小且不溶于水。除小范围可用湿抹布覆盖外,要立即用小火砂、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精密仪器最好用1211灭火器灭火。,2.1 防火措施,(3)电线着火时要立即关闭总电门,切断电流,再用1211灭火器熄灭已燃烧的电线,并及时通知电器装配人员。不许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熄灭燃烧的电线。 (4)衣服着火时应立即以湿毯子裹住身上着火的地方已熄灭燃烧着的衣服,不应慌张跑动。否则会加强气流流向燃烧着的衣服,使火焰加大。 (5) 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见下表。,2.1 防火措施,2.2 防爆措施,(1)挥发性有机药品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冰箱或铁柜内。远离火源。室温过高,启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

5、却试剂瓶。 (2)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钠。 (3)爆炸类物品,如苦味酸,高氯酸和高氯酸盐,过氧化氢,叠氮化钠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得与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2.2 防爆措施,(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安全罩,防护面罩,防护板,预警预报装置,通风橱安装特种玻璃。 (5)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明确所用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工作中的危险控制点。 (6)取用危险物质坚持最小量原则。并且绝对不能直接加热。 (7)不得用带有磨口塞的玻璃瓶盛装爆炸性物质。 (8)干燥爆炸性物质,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2.3 防止中毒措施,(1)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剧毒药品必须实行双人双锁

6、,领用审批制度。 (2)剧毒药品撒落应立即全部收起,并把落过读物的地方洗净。 (3)严禁试剂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吸烟,进食。严禁食具与实验用器具代用。 (4)如需以嗅觉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严禁一鼻子接近瓶口鉴别。 (5)对于某些有毒的气体和蒸气,如氮的氧化物、氯、硫化氢、汞、氢氰酸、吡啶、二硫化碳等,,2.3 防止中毒措施,必须在抽毒罩和通风橱中进行处理,头部在通风橱外面。凡有必要使用防毒面具的工作地点应悬挂一个防毒面具,以备急用。 (6)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代替有毒试剂。 (7)防护口罩与防毒面具中所用的过滤性防毒物质 酸性气体(氯气、硫化氢、三氧化硫、光气)

7、氢氧化钠、弱酸盐,加活性炭。 氨气硼酸、柠檬酸或酸性盐类,与氨络合的重金属氧化物和盐类(氧化铜,硫酸铜等) 有机芳香烃类蒸气活性炭 醛、酮、卤代烃类蒸气氢氧化钠、碳酸钠加活性炭,2.3 防止中毒措施,氰化物蒸气氢氧化铝、硫酸铜 一氧化碳二氧化锰加氧化铜 砷、锑化合物蒸气二氧化锰、次氯酸盐 重金属蒸气氧化剂(次氯酸盐)加用活性炭 (8)防止汞中毒 不要在敞开的容器中使用; 汞旁不要放置发热体; 滴汞必须用水封;洒落的汞用20%三氯化铁喷潵并让其自行干燥(硫磺粉);房间用硫化氢熏蒸; 极谱室必须先排风半小时再工作,2.3 防止中毒措施,(9)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 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它有毒气

8、体、蒸气,应立即把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呕吐以排除胃中的毒物,立即送医院。并尽可能告知吞食的毒物,以利于针对性治疗,使中毒者早日康复。,2.4 防盗措施,(1)安装必要的防盗门窗 (2)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3)原则上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如进入实验室(实验区)必须经过允许并由相关人员陪同; (4)加强剧毒、易燃、易爆药品的管理; (5)明确岗位责任。,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一)高氯酸的性质 高氯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分析试剂,在卫生检验中常用在湿法消化中,用于消化含有矿物质比较多的样品。如果使用不当,常会引起爆炸。 市售高氯酸

9、相对密度1.67-1.70,含量70%-72%,沸点203 度。在一大气压下蒸馏稀高氯酸时,最初蒸出的是水,然后是稀酸,最后可得一恒沸物72.4%的高氯酸。 热的高氯酸(60%-72%)是强氧化剂和脱水剂,热的浓高氯酸的氧化能力强于硫酸,与硫酸-三氧化铬混合物相似,遇易氧化物质如有机物,则常易发生猛烈的爆炸。冷的高氯酸没有氧化性,只是强酸。 所有的有关高氯酸爆炸的纪录都和无水高氯酸、它的有机衍生物或有机物被高氯酸迅速氧化有关。如浓高氯酸与浓硫酸混合,由于浓硫酸使浓高氯酸脱水,产生无水高氯酸而引起爆炸。曾有高氯酸和醋酸酐混合发生及其猛烈爆炸的报道。,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把测定家的溶液加热(含乙

10、醇和高氯酸)也会引起爆炸,是因为形成了高氯酸酯。 用高氯酸消化样品时,若反应物颜色变浅黄,并随之变黄、浅棕、暗棕,随之就会爆炸。* 通常消化样品时,应先用硝酸消化,再加高氯酸完成氧化作用,并保持高氯酸过量,过量的高氯酸起稀释作用,从而避免爆炸的可能性。 对于样品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脂肪酸),最好用硝酸-硫酸-高氯酸消化。此时先用硝酸处理试样,再加入硫酸并加热至160-180度,最后分批加入高氯酸或高氯酸-硝酸混合液。与高氯酸不混合的有机试样会发生猛烈爆炸,因为氧化作用集中于接触的表面。,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温度对高氯酸氧化是十分重要的。迅速冷却或用冷水稀释,可停止氧化作用。氧化反应过快时将发生

11、爆炸,而爆炸的程度取决于有机物的量,用尽可能少的试样作分析也是安全措施之一。 (二)、通风橱和通风管道的要求 消化样品用通风橱和通风管道一般应采用聚氯乙烯材质。若采用木框玻璃通风橱时,应注意: (1)采用质地致密的木料; (2)充分通风; (3)常用水冲洗通风橱内部; (4)平时注意观察木料是否变质,发现腐朽应及时更换; 消化外排通风管道与有机蒸馏外排通风管道不能共用,否则极有可能引起爆炸。,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三)高氯酸的安全处理规则 高氯酸属于强氧化性、强酸性的着火性危险物质,使用高氯酸消化样品时应注意: (1)使用高氯酸应带一次性橡胶手套和面罩,以防不测; (2)高氯酸应盛放于带有玻

12、璃塞的玻璃瓶中,并把玻璃瓶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之上,以防溢漏。 (3)高氯酸附近不可放有机药品或还原性物质,如乙醇、甘油,次磷酸盐等。 (4)高氯酸万一泻落在桌面上,应迅速用水冲去,不能用棉布擦拭。 (对应浓硫酸),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5)对基质不明的试样用高氯酸消化时,最好先取微量试样作预试验,观察有无爆炸的危险。 (6)对高蛋白、高油脂的物质,尽量避免用高氯酸消化,最好采用干法消化。 (7)如果对高蛋白、高油脂的物质必须采用高氯酸消化,应减少取样量,一次消化样品数量以能从容处理为宜。 (8)高氯酸接触脱水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醋酸酐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砷检测时严格按标准操作) (9)乙醇

13、、甘油或其他能与酸形成酯的物质,绝对不能与高氯酸共热,否则会猛烈爆炸。,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10)某些无机物如次磷酸盐、三氧化二锑或铋的化合物,遇热的高氯酸会引起爆炸。 (11)不论高氯酸用于消化无机物还是有机物,高氯酸一定要过量,多余的高氯酸除起稀释作用外,还防止溶液蒸干引起爆炸(高氯酸盐直接加热和撞击会引起爆炸)。 (12)高氯酸具有强烈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或吸入。 (13)加热高氯酸应用电热器、水浴或砂浴,禁止使用油浴或直接加热。 (14)废弃的高氯酸应在玻璃器皿内加入10倍水稀释排入酸沟,然后用水冲走。,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四)高氯酸盐 高氯酸盐可粗略分为两类:一类对

14、热和震动敏感度较大,其中包括重金属高氯酸盐、有机高氯酸、高氯酸酯以及任何高氯酸盐和有机物质、金属粉末或硫的混合物;另一类对热和震动敏感度较小,其中包括纯粹的高氯酸铵。 许多重金属和有机碱高氯酸盐对热和震动十分敏感,应看作起爆药一样加以处理,必须避免摩擦、加热、火花、震动和重金属沾污。,四、高压易燃气体钢瓶,(一)乙炔:乙炔是将颗粒活性炭、木炭、石棉或硅藻土等多孔物质充填在气瓶内,再将丙酮掺入,通入乙炔使之溶于丙酮中,直至15度压力达到15.5 kg/cm2。乙炔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2.50%-80.00),含有7%-13%乙炔的乙炔空气混合气和含有大约30%的乙炔-氧气混合气最易爆炸。乙炔和铜

15、、银长期接触易生成易爆的乙炔铜和乙炔银。因此,凡供乙炔用的管路、零件都不能用银和含量在70%以上的铜合金。乙炔和氯、次氯酸盐等化和会发生燃烧和爆炸,乙炔燃烧是绝对禁止用四氯化碳来灭火。 存放乙炔气瓶处要通风良好,温度要保持在35度以下。充灌后的乙炔气瓶要静置24小时后再使用以免使用时受丙酮的影响(火焰不稳,噪音增大)。为防止气体回缩,在管路中应该加装回闪阻止器。 应当注意,当气瓶内还有一个表压时,就要更换新的乙炔气瓶,以免空气进入气瓶,影响下次使用。使用乙炔气时,要注意乙炔气瓶身的温度。,四、高压易燃气体钢瓶,(二)氢气:氢气无毒、无腐蚀性,极易燃烧,单独存在比较稳定。因其密度小,易从微孔漏出

16、,且扩散速度极快,易和其他气体混合。因此在安装好氢气管路后,一定要检查表头等连接处是否漏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仅次于乙炔气,为4.00%-74.20%。存放氢气的气瓶处,一定要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盒热源,处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应与氧气、氧化剂分间存放,严禁混储混运。,四、高压易燃气体与高压钢瓶,(三)高压气瓶使用规则 (1)禁止敲击、碰撞;气瓶应可靠地固定在支架上,以防滑到。 (2)开启高压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出气口的侧面,气瓶应直立,然后缓慢旋开。气体必须经减压阀减压后使用,不得直接放气。 (3)高压气瓶上选用的减压阀要专用,安装时螺口要上紧并试漏。 (4)开启高压气瓶阀时,应用手或专门扳手

17、。 (5)氧气瓶及其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氧气瓶附近也不得有油类存在,操作者必须将手洗净。,四、高压易燃气体与高压钢瓶,(6)可燃气瓶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有困难,应有可靠的隔热防护措施,但不得小于5米。 (7)高压气瓶应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 (8)使用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气瓶工作地点,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 (9)气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剩余压力一般应为2 kg/cm2,至少不得低于0.5 kg/cm2。,五、“三废”处理,(1) 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避免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爆炸性气体造成伤害; (2) 用次氯酸钠处理含有氰化物的废液,首先在pH10下加入次氯酸钠,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调解

18、pH为8左右,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3) 对于废酸和废碱可混合后排放; (4) 对于大量有机溶剂,最好回收利用。 (5)详细处理细则请参照手册有关章节。,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六、中毒与急救,中毒与急救 一般认为凡是某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 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药品,少量能起治疗作用,但用量大时可以致死。化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迅速中毒,引起全身症状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如系小量毒物,逐渐侵入人体,日积月累,慢慢

19、引起中毒者则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影响中毒的因素很多,与毒物的理化性质,侵入人体的数量、作用的时间,以及侵入的部位等均有关系,与受害者本身生理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六、中毒与急救,毒物的侵入途径 化学毒物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 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大部分中毒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的,如各种挥发性大的有机溶剂,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烟雾、或粉尘等。 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除误食外,主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烟或进食时咽入而中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机农药等。 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毒物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

20、而中毒,如汞剂、苯胺、硝基苯等。 毒物无论从呼吸道、消化道,还是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肤侵入通过毛囊吸收,比较缓慢。消化道侵入者通过门脉系统经肝脏入于血液,及从呼吸道侵入者在肺泡中吸收,两者都比较迅速。,六、中毒与急救,急救措施 在化验室里,遇到有人急性中毒,原则上应尽快送医院或请医生来诊治,并报告领导或上级组织。 在送医院之前,应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急性呼吸系统中毒应使中毒者迅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如有休克,虚脱或心肺机能不全,必须先作抗休克处理。如人工呼吸,给予氧气,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 经由

21、口服而中毒需立即用25%小苏打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时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办法是用手指或筷子压舌根,或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 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使之迅速将毒物吐出。洗胃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吐出物中基本无毒物为止。再服解毒剂,一般解毒剂有鸡蛋清,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另外有些特殊解毒剂专对某种中毒而用。如磷中毒时用硫酸铜,钡中毒时用硫酸钠,氰化物中毒时用硫代硫酸钠等。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应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然后送医院请各专科医生处理。,六、中毒与急救,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的精神,尽量减少化学毒

22、物引起中毒的事故,化验人员必须对常见的一些化学毒物的性质有所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急救常识。 有毒气体 这里主要介绍化验分析中最常遇到的有毒气体。比较少见的剧毒气体如光气等不作介绍。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0.967,毒性很大。它是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较氧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运输氧的能力,以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发生中毒。,六、中毒与急救,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要根据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呼吸时间的长短,人的体质强弱而定。轻度中毒时,表现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

23、全身疲乏无力等。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较弱无力。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呼吸微弱而浅表,有时呈潮式呼吸,很快因呼吸停止而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时,全身皮肤常呈鲜红色。中毒时间长者,也可有发绀,心机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有出现各种皮疹现象。 急救措施: 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但需保暖,不使中毒者受害。 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 输入5%葡萄糖盐水15002000毫升。如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应同时注射山梗菜素、可拉明、樟脑等强心剂。这些均由医生处理。,六、中毒与急救,氯气(C12) 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有窒息臭,是强氧化剂,溶

24、于水。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含量不得超过0.002毫克/升。如空气中氯含量达3毫克/升时,则会由于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化学性灼伤而迅速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 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100毫升。 如眼受刺激,可用2%苏打水洗眼。 重患者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处理。禁用吗啡。,六、中毒与急救,硫化氢(H2S)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比重为1.19。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质结合使酶活动性减弱。硫化氢浓度低时,中毒者感到头晕、恶心、呕吐等。硫化氢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

25、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 进行人工呼吸,吸氧。 注射可拉明、山梗菜素等强心剂。 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毫升及维生素C 500毫克。,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六、中毒与急救,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1.037,在空气中很快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1.539。 氮氧化物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 静脉注射

26、50%葡萄糖2060毫升。 发绀并有静脉充血时,为防止发生肺水肿,可放血200300毫升。禁用吗啡。,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六、中毒与急救,二氧化硫(SO2与三氧化硫(SO3) 二氧化硫为无色刺激性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2.264,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点是44.8,在常温下是液体,高温时冒白烟。 这两种气体急性中毒较少见,但对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 眼受刺激时,应用2%苏打水洗眼。 在接触以上几种有毒气体工作时,一般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上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等。同时准备一些急救药品。

27、,六、中毒与急救,硫酸、硝酸和盐酸 这三种酸是化验分析中最常用的强酸。中毒症状以呼吸道吸入这类酸的蒸汽和侵害皮肤粘膜为多见。如触及皮肤,轻者局部发红肿痛,重者烧成水疱,周围大量充血,以至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似烫伤症状。烧伤后期结成痂皮。三种酸中以硫酸为最烈,硝酸次之,盐酸腐蚀性最小。硫酸侵害的皮肤结褐色痂,硝酸则结黄色痂,盐酸侵害皮肤仅仅有些发红,很少形成水疱或破溃。眼粘膜、鼻粘膜等受酸蒸汽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症。但表现多不太严重。如误食以上酸类,会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强烈灼伤。尤以硫酸为最剧烈。 急救措施: 皮肤、眼、鼻、咽喉受伤可用大量温清水或2%小苏打溶液冲洗或含之漱口。

28、如误服酸类,立即洗胃。可用温水710升,每次少量多次灌洗,或用2%小苏打水洗胃,洗胃后急送医院。,六、中毒与急救,高氯酸和氢氟酸(HF) 浓度为70%的高氯酸沸腾(沸点202)时没有任何爆炸危险,但遇有机物或易氧化的无机物时可发生爆炸。应先用浓硝酸破坏有机物后再加入高氯酸。在使用高氯酸工作时不应使用橡皮手套。热、浓的高氯酸所致的烫伤,很痛苦,好得也慢。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氢氟酸是无色液体,沸点19.4,毒性很大。它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主要是损害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及皮肤粘膜。当皮肤接触到氢氟酸时,则局部有烧灼感和蚁走感,并迅速坏死面向内部深入形成溃疡。此种损害不甚疼痛,故

29、起初不易察觉,甚至能深及骨及软骨。虽用各种方法治疗,愈合也很缓慢。因此使用氢氟酸时必须戴橡皮手套。在接触以上这些酸时,必须谨慎小心,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等。经常接触大量强酸工作的工作服,应该是丝绸或毛织品做的。化验室中应备有急救用的2%小苏打水。,六、中毒与急救,碱类 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 这两种强碱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总称为苛性碱。 苛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而腐蚀皮肤或误服。皮肤或粘膜接触碱后局部变白,周围红肿,有刺痛感,起水疱。重者可引起糜烂,呈化学性烧伤现象。如误服,可使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以后结痂,形成食道、胃狭窄。皮肤被苛性碱烧伤,

30、宜迅速用水冲洗,再用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涤烧伤处。如误服苛性碱中毒,避免洗胃和用催吐剂,应服用稀醋酸,酸果汁或柠檬酸等以中和苛性碱。,六、中毒与急救,氨水 氨水为无色液体,化验室常用的浓氨水的浓度为28%。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臭味。 氨水的中毒,多为浓氨水挥发出的气体氨刺激皮肤粘膜、呼吸道,眼、鼻等。氨气刺激眼睛使人不断流泪。长期接触氨水可使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皮肤接触氨水可引起化学烧伤,使皮肤红肿,起疱,发生糜烂。皮肤被氨水烧伤,可用水或2%醋酸冲洗。如误服,可谨慎洗胃,并给以蛋白水,牛奶等口服解毒剂。操作碱类工作时,应穿橡皮衣服,戴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并准备好急救用的稀醋酸或硼酸溶液。,

31、六、中毒与急救,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盐 氰化物、砷化物和汞盐是无机剧毒品。 氰化钾或氰化钠为最剧毒药物,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遇酸产生的氰化氢气体,也是剧毒物质。 氰化物即使侵入人体很少量,中毒也很严重。除误服外,蒸汽、粉尘吸入也会严重中毒。 急性中毒时,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压迫感,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大。重者则呼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肤粘膜出现鲜红色,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急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还可能发生许多神经系统后遗症。,六、中毒与急救,急救措施: 抬出现场,脱掉工作服,解开

32、衣领,施以人工呼吸,或给予氧气。 注射可拉明等强心剂。 给予高铁血色素形成剂,如吸入亚硝酸戊酯或亚硝酸丙酯0.5毫升(浸湿棉花放在患者鼻口上)。 如内服此毒物时,除以上急救方法外,还需用2%小苏打水洗胃。 如氰化物侵入皮肤、粘膜,应速用2%小苏打水冲洗。 操作氰化物工作时,要戴手套,穿橡皮工作服和套鞋,戴防毒面具。下班后,必须洗澡,更换衬衣,以防毒物侵入皮肤。,六、中毒与急救,砷化物 常见的砷化物有三氧化二砷和砷酸氢二钠,均匀白色固体物质。砷化氢(又称胂)和三氯化砷,均为气体物质,都有强烈的毒性。 砷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但皮肤粘膜刺激后也能引起全身中毒。 砷的中毒剂量为0.010

33、.05克,致死量为0.060.2克。 吸入砷化物的蒸汽后,会引起黄疸,肝硬变,肝脾肿大。砷化物侵入皮肤时出现各种皮疹和皮炎现象。严重者表现皮肤脱落成溃疡,且不易愈合。 急性中毒,常于内服毒物1小时后,即发生咽干,口渴、流涎、持续呕吐并混有血液,腹泻,使出米汤状粪汁,剧烈头痛,很快心力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需立即用炭粉,硫酸铁或氧化镁洗胃。 消化道和呼吸道中毒时,服用大量食糖也有效。 吸入砷化物蒸汽而中毒者须立即离开现场,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 操作砷化物的工作时,要戴口罩或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橡皮衣裤手套和套鞋。耳、鼻塞上棉花,面部涂上甘油或凡士林保护剂。工作后要洗澡换衣。患有严重湿

34、疹、皮炎、贫血、肝脾肾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严禁操作有砷化物的工作。,六、中毒与急救,汞和汞盐 生产温度计,日光灯和汞盐的工人常接触汞。汞比重为13.6,在常温下可挥发出微量汞蒸汽,汞蒸汽比空气重一倍,汞蒸汽是通过呼吸道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常用汞盐有升汞(HgCl2)、甘汞(Hg2Cl2)、硝酸汞(Hg(NO3)2)等,其中以升汞毒性最大。 汞及汞酸中毒后,在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泌尿生殖系统都出现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时要用炭粉彻底洗胃,或给予牛奶、蛋清解毒,并使之呕吐。 预防汞中毒是很重要的,极谱分析工作者经常接触汞,更应重视这个问题。一旦汞流失要及时清除,难以收集起来的微细汞珠,

35、要撒上硫磺粉,使之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以便于清除。极谱分析室要通风良好,墙壁刷以油漆,地面光洁,使室内壁及地面不吸附汞蒸汽。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决不可认为量少无关,日子一久形成慢性汞中毒,危害健康。,七、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包括: 1、化学品名称 2、成分/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露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1、毒理学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一、乙醚MSDS,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36、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对水生物有毒,可对水体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燃爆危险:高度易燃,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

37、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避免呕吐,立即就医。,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形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理化一注意通风)在火场,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自给式(呼吸)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 尽可能

38、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 。,第六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不要吸入受污染空气。保持空气流通。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吸收措施: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储存注意事项:密封,保持室内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光源。避免与空气接触。温度保持在15度到25度之间。勿使用铝、锡、锌作容器。 (在化验室使用时,在通风

39、厨内操作,使用完毕,拧紧瓶盖,以防泄露,通风间注意通风),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液体,无色,特殊气味。 PH值:无资料 熔点(度):-116.3 密度:0。71g/cm3 (20度) 沸点(度):34.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6 闪点(度):-40 引燃温度(度):170 爆炸上限%(v/v):36 爆炸下限%(v/v):1.7 燃烧热(k j /m o l ):2748.4 饱和蒸气压(h p a ):587(20度) 临界温度(度):194 临界压力(m p a ):3.6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77 粘度(mpa*s):0.23(20度) 水 69 g /

40、l (20度),第十部份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卤素,卤化物,强氧化剂,氯化铬,松节油,硝化物,金属卤化物。 避免接触条件:加热,空气。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危险分解产物:过氧化物。,二、三氯甲烷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chloromethane 中文名称2: 氯仿 英文名称2: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836 CAS No.: 67-66-3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119.3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氯甲烷 99.0 67-66-3,第三部分:危险

41、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

42、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

43、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44、: 工业级 一级99.0;二级97.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pH: 熔点(): -63.5 沸点(): 61.3 相对密度(水=1): 1.5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12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0.4)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263.4 临界压力(MPa): 5.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97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45、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碱类、铝。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三、硫酸,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

46、、肺气肿和肺硬化。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涂抹碳酸氢铵(俗名小苏打)。就医。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

47、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硫。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

48、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沸点(): 330.0 相对密度(水=1): 1.83,四、硝酸,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

49、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

50、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熔点(): -42(无水) 沸点(): 86(无水) 相对密度(水=1): 1.50(无水),五、盐酸,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

51、可造成污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酸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 急性中毒: 慢性影响:鼻血、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

52、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极限(V/V):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硫化物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发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可用水或砂土灭火。,6、异丙醇,异丙醇化学品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propanol 中文

53、名称2: 异丙醇 英文名称2: isoprop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9 CAS No.: 67-63-0 分子式: C3H8O 分子量: 60.1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

54、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55、。 沸点(): 80.3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沸点(): 80.3,7、甲醇,化学品中文名: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lcohol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

56、,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第五部分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57、。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九部分理 化 特 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pH值:无意义熔点():-97.8相对密度(水1):0.79沸点():64.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1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

58、.66闪点():11引燃温度():385爆炸上限(V/V):44.0爆炸下限(V/V):5.5燃烧热(kJ/mol):727.0临界温度():240临界压力(MPa):7.95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八、乙腈,【健康危害】:乙腈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主要症

59、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可有尿频、蛋白尿等。,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闪点,电力学概念,是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闪点】:2 【燃爆下限】:3.0 【引燃温度】:524 【爆炸上限】:16.0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有发光火焰。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储运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