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2012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农业经济学2012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农业经济学2012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农业经济学2012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农业经济学2012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业经济学2012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 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

2、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农产品供给: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市场: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农产品占有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及其意志行为。农产品流通: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农村消费市场:指在农村的地域范围

3、内产生的各种消费关系的总和。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地、活动之所,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垦殖指数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地总面积中已开垦耕地面积所占的比重、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农业劳动力:指能够参加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农业剩余劳动力:指在既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

4、水平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实现其劳动与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在既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实现其劳动力与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劳动者在一定时同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农业资本: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销供、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引导分散的农户由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

5、的组织形式,是市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立发展的基本运转机制和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农业产业结构:指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个经济部门及其所属各门类、各个生产项目的组成和所占比例关系等。林业: 林业指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畜牧业: 是利用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饲养繁育取得产品,提供役用畜的生产部门。渔业: 通过养殖捕捞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物以获取水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科技进步: 在农业发展中,不断地用效率更高的先进科技替代效率较低的落后

6、技术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包括硬的科技进步和软的科技进步。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硬的科技进步。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兼业经营是指农户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进行日常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外,又兼营其他事业的现象。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生产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家庭经营: 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也称作农业合作制,是指

7、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它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农业宏观调控: 指政府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调控措施和干预手段,以实现农产品总量供求平衡、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为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通过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集中投入,对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

8、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广义贫困: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素,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应该享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简答题 1、农业的特点和地位? 特点: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

9、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农业是人们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农业现代化的特征、目标、内容和实现道路? 特征:农业运行市场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组织管理科学化。 目标: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特征:1.以机械为生产工具2,以石油电力为动力3,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是开放式转化4,技术体系建立在科学

10、技术基础上,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实践 内容: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实现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生物技术创新;实行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注重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强调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相结合;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 农业生产力要素的分类,各类别分别指什么?(一)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与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生存和生活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自然资源被人类利用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

11、的物质与能量部分。(二)劳动力 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农业劳动力资源:一般是指总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而且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它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三)资本 农业资本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农业中的资本按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如下的几类:1、按资本存在的形态划分,可分为货币形态的资本和实物形态的资本。2、按资本的来源划分,可分为生产单位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3、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可分为生产领域的资本

12、和流通领域的资本。4、按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四)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4、农产品需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普通性和大量性 连续性和多样性 可变性 需求弹性小 影响因素:消费者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5、农业集约经营的必要性及途径?必要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中实行集约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及其肥力的无限性所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为农业

13、集约经营提供了现实基础。途径: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集约提供各种必需的条件;4,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水平;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 6、农业土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特点:面积的有限性与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与收益的级差性效用的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提

14、高农民素质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集约提供各种必须的条件4,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水平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各种土地的增产潜力 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和途径是什么?(刘雯雯)意义:1、增加农业产出 2、解放劳动力3、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4、增加社会财富5、提高生活质量途径:1,不断改进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3,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8、林业的含义及特点?

15、 林业指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特点:1,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2,单位劳动力的需求量低3,生产周期长4,无明显的生产成熟期5,不便于机械作业6,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在生产 9、畜牧业的含义及特点?畜牧业是利用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饲养繁育取得产品,提供役用畜的生产部门。特点: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农畜生产力低而不平衡 同时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双重属性 自身脆弱性 牲畜结构必须合理 规模生产可进行集约经营 10、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目标和发展思路?农业可持续发展: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

16、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目标:战略目标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态要改善1、 吃饱穿暖的温饱目标:妥善解决粮食问题,保障食物安全2、致富目标: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其它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综合发展以便增加收入,增加就业面,脱贫致富3、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续良性循环目标 发展思路:(一)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1、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减轻需求压力2、制定和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缓解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3、建立和完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制度4、完善市场经济制度5、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6、

17、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合作贸易政策及方略,保证农业走上国际化的轨道(二)全方位的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加强农业资源管理、保护及农业基本建设,力争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从生产环境方面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1、政府要加强资源的管理工作2、政府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工作3、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11、农业科技进步的意义、内容、途径和条件?意义:1,拓展经济盈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2,替代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农产品质量;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革;5,提高农业的效益内容: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

18、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途径: 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条件: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农力度2,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稳定基层农业科技队伍3.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12、规模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专业化,从亚当斯密的著作开始,人们认识到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 2、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增加,提供效率; 3、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 4、运输、等购原材

19、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 5、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1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关键有哪些?1、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支撑提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2、为农业服务的配套产业发展3、自然条件相似4、技术力量保证。熟练劳动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5、农民所需的农产品供应保障 14、农业生产社会化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专业化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农业社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

20、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形成原因:1,是人类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2,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3,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4,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5、什么叫嫁接?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为植物在园艺中所使用的其中一种繁殖方法,即将植物体的一部分固定在l另外一个植物体上,使其组织相互愈合,培养为独立个体。1、 亲和力大小;2、 嫁接时间;3、 砧木与接穗的物候期;4、 形成层对准密接;5、 温、湿度要适宜;6、嫁接技术。1、要选准嫁接季节;2要优选砧木树种;3、要妥善若到外地采集穗条,则要切实做好穗条的保鲜保湿工作;4

21、、要把握嫁接时机。三、理解分析题 1、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所谓农业家庭经营,就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存在的原因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以及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性,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低4,家庭成员能自觉根据各自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实行有效的分工,使得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5,家庭经营具有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弹性容量 存在问题;1,农业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到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

22、小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遭到障碍 完善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客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深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通常有3种表现形式:农业地区专业化或农业生产区域化、农业企业专业化或农场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或农艺过程专业化。实现农业生

23、产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各企业的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但应注意与多种经营正确结合起来,防止过于单一化、片面化。 四、论述题 1、农业宏观调控的的概念、必要性、目标、手段和内容 政府作在农业经济管理重的职能1,政府作为社火管理者的职能2,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农业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调控措施和干预手段,以实现农产品总量供求平衡,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必然性一,农业产业特性弱质产业1,强烈依赖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波动大2,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交织3,农业比较利益低(竞争,科技成果转化

24、)4,具有强烈的外部性5,农业生产的分散性 二,农业产品特性生产必需品和必要的工业原料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四,市场机制的局限性1,市场的不完全性2,经济活动的“外部性”3,公共物品的存在4,市场机制具有造成某些不良社会后果的可能性合理性1,主观和客观的不一致2,政府机构具有垄断3,宏观调控带来的利益矛盾4,宏观调控决策的滞后性目标:培育农业的市场机制,引导宁民进入市场经济2,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保证主要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3,提供农业所需的公共物品4,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5,保护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内容:1,制定合理的农村产业政策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

25、,建立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5,健全农产品储备调节制度和农产品风险 基金制度6,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7,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手段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点、制约因素、转移模式及途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由于农业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配合不当而造成的,是指在既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其劳动力与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特点:季节性剩余,常年性剩余中西部地区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剩余呈现出以农兼工或农兼商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则呈现出以工兼农或商兼农的特点。制约因素:1,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2.乡镇企业增长乏

26、力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4,第三产业发育滞后5,城市化滞后6,劳动力市场不完全7,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途径:1,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2,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3,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4,消除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 措施;1,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规划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3,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四种转移模式:“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民变工人”和“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农民变市民”。不离土离乡 不离土不离乡 “离土不离乡”的弊端:农村工业分散发展,村村冒烟,家家办厂。弊端:容易造成工业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小城镇数量多,经济功能差,是放大的村落;弊端:容易造成重复占地和兼业经营;每年春节前后出现大量流动的民工潮 ;弊端:一,青壮进城留下老弱病残,农村居住人口减少,但承包土地的农户数量并无明显减少 ,造成土地依然难以集中,经营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经营效益不升反降。二,青壮进城留下老弱病残,也会带来了一系列教育、治安等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养老等 。三,青壮进城一般得不到合理安置,农民工大多缺乏归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