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 于孤林 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 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 于身。其阴逾 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 逃暑:避暑,乘凉。 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衽:席子。 濡( r ):沾湿。 逾:通 “愈 ”,更加。(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徙衽以从阴 _ 其阴逾去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 “拙 ”具体表现在: _。(用自己的语

2、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答案】 ( 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 【分析】( 1) 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徙:移动; 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 “拙 ”具体表现在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

3、合理即可。故答案为:( 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是 / 吾剑之所从坠( 3)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 4)答案示例: 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点评】 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

4、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5、内自省也。”(里仁)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6、温故而知新 /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 _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简答。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 ( 1) a(2) c(3)通 “悦 ”,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4)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5)择善而从;温

7、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 【分析】( 1) b 女通 “汝 ”c知 :通 “智 ”d说通 “悦 ”。( 2) a 项:自己。 b 项:了解,知道。 c 项:旧知识;所以。 d 项:反省。(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说、女 ”的通假。( 4)此题考注意 句中 “故 ”“为”的意思, 句中 “罔 ”“殆”的意思。( 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

8、就可以了。故答案为: a; c; 通 “悦 ”,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

9、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10、。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君与家君期日中 / 吾日三省吾身 c. 元方时年七岁 / 学而时习之)b. 公大笑乐

11、/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咏雪中“儿女 ”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 ”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b. 谢太傅 “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c. 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d. 友人由 “怒 ”到“惭 ”,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答案】 ( 1) d( 2)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

12、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 c【解析】 【分析】(1 ) a 项,太阳 / 每天; b 项,通 “悦 ”,高兴的样子/ 喜欢,爱好;c项,当时 / 按时; d 项,信用 / 信用。故选d。( 2) 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 “委 ”和 “去 ”,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 c 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故答案为:

13、 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c【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

14、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

15、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尊君在不? _ 下车引之。 _ 元方入门不顾。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

16、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b. 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c. 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d. 本文选取的是友人 “无信 ”“无礼 ”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答案】 ( 1)同 “否 ”;拉、牵拉;回头看( 2) 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 (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

17、无礼貌。(3) b【解析】 【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不 ”通假字,通 “否 ”;“引 ”,拉、牵拉。( 2)重点字词: “期 ”约定; “委 ”,丢下; “至 ”,到达; “信 ”,诚信。( 3) b 项错误。结合文中元方和友人的对话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故“心理描写 ”错误。故答案为: 同 “否 ”; 拉、牵拉 ; 回头看 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 (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b【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

18、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无方 : “尊君在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目 : “非人战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

19、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 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捉 :检,拾。 尝 :曾经, 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尊君在不 _ 元方入门不顾_ 华捉而掷去之_ 宁读书如故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3)结合 甲 乙 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答

20、案】 ( 1)同 “否 ”;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2) 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3) 以礼相待 志同道合 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解析】 【分析】( 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不 ”:通假字词,同 “否 ”。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句中的 “舍:放弃。去:离开。乃:才。子:指你。 ”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

21、 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故答案为: 同 “否 ”; 回头看 ; 代词,代指金子; 原来,从前 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以礼相待; 志同道合; 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22、。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

23、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4、。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与友期行 _ 相委而去 _ 下车引之 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 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 客人以 “下车引之 ”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d. “尊君 ”“家君 ”,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

25、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答案】 ( 1)约定;离开;拉,牵拉(2)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 b【解析】 【分析】( 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 “期 ”:约定。 “去 ”: “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 “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等字词的翻译。( 3) b 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故答案为: 约定;离开;离开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

26、用。 b【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

27、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楚有祠者 , 赐其舍人 卮酒 。舍人相谓 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 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 “吾

28、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注释】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 zh)酒:一杯酒。 相谓:互相商议。 且:将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数人饮之不足 _ 乃左手持卮 _ 遂饮其酒 _ 终亡其酒 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答案】 ( 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

29、,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解析】 【分析】( 1) “数人饮之不足 ”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 “足”的意思是“够 ”; “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 “丢失,失去 ”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 “固 ”“安 ”“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故答案为: 够;拿,端;于是,就;丢失,

30、失去;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

31、成语积累。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参考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32、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

33、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 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注】 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弛担持刀 _ 一狼洞其中 _ 顾无计可以死之_ 股直不能屈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遂自之以归。( 3 )【乙】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_。(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答案】 ( 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2)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它回家了。(3)一

34、屠暮行,为狼所逼(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于是(屠夫)背着【解析】 【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弛 ”这里是解除,放下的意思,“洞 ”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顾 ”这里是顾虑、考虑的意思。 “股 ”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遂:于是,就。负:背;以:连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根据【甲】文中“ 一

35、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的句子,可知这句话应为: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最开始【甲】文中的屠户的做法是投以骨,【乙】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奔入伏焉 ,【甲】文中屠户最后抓住时机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捉住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据此可知两文中屠户的特点是:先怯懦,后机智勇敢。故答案为: 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先怯懦,后机智勇敢。【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

36、、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即可。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据此再概括答题。【附参考译文】【乙】一个屠夫傍晚走路,被狼追赶。道路旁有农夫夜耕时留下的

37、临时草棚,(屠夫)跑进去趴在里面。狼从草苫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捉住狼爪,让它不能离开。(屠夫)考虑着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于是(用它)割破(狼)爪子下面的皮,用杀猪时吹气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捆起来。(屠夫)出去一看,狼膨胀得像牛一样,大腿挺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舍上。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 “温故而

38、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吾日三省吾身 _ 不亦说乎 _ 思而不学则殆 _ 为人谋而不忠乎_(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 “朋 ”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答案】 ( 1)每天;同 “悦 ”愉快;疑惑;竭尽自己的心力( 2)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 “

39、朋 ”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解析】 【分析】( 1)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说:通假字,同 “悦 ”愉快; 殆:动词,疑惑; 忠:动词,竭尽自己的心力。( 2)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句意是: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0、。( 3)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孔子认为以学习为乐事,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故答案为:( 1) 每天; 同“悦 ”愉快; 疑惑; 竭尽自己的心力。( 2)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 “朋 ”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点评】( 1)本题

41、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42、附参考译文】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43、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节选自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

44、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是宗族奇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节选自世说新语)答”由 太丘舍去 _ 相委而去 _ 下车引之 _ 尝与诸小儿游 _ 取之信然 _ 大人问其故 _(2)下列句子中的“之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诸儿竞走取之(代“李子 ”)b取.之信然(代“李树 ”)c. 人问之(代 “王戎 ”)d. 由是宗族奇之(代“孔融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 / 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b. 看道边李树 / 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c.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d. 看道边

45、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5)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 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 2) b( 3) c( 4) 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 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

46、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 ”与 “孔家的禽鸟 ”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去:动词,离开;委:动词,舍弃;尝:时间副词,曾经。(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平时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取之信然: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之:代指李子,不是李树, b 项错误。(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

47、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句子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所以断句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 “期、无信、无礼、此必的解释。”等字(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

48、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的相同之处:机智聪慧,能言善辩。二人年龄虽小,但是机敏聪慧过人,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立即做出反应,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客人把杨梅果戏说成杨家的水果,杨氏子立即将“孔雀 ”与 “孔家的禽鸟 ”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小孩反映迅速并能用孔雀鸟回应,真是聪明过人。故答案为:( 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2) b;( 3) c;( 4) 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

49、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 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与 “孔家的禽鸟 ”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点评】(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古今异义词:去、委、尝,不要用现代汉语意义解释。(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 项指代李子果实,不是李子树。( 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主谓结构,省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