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物理)分析报告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1.gif)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物理)分析报告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2.gif)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物理)分析报告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3.gif)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物理)分析报告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4.gif)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物理)分析报告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ff7344ab-0749-43c1-b631-5f7c0ffba75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理综(物理)分析报告一、试题编制背景及指导思想分析(一)背景及分析经过了一月份的调研测试和三月份的“一模”,暴露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各次教研行动中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所以这一次测试的试题编制思想主要是从“查漏补缺”的角度来考虑,即从知识点、题型及设问要求等角度进行互补,如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公式、理想变压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原子核的组成、衰变、半衰期等属知识点的互补;第36题要学生通过分析与计算,最后作图线(即写出数学表达式后,又用图象来反映物理规律),这个属于题型及设问方式的互补。在试题难度控制方面没有象“一模”这样要求
2、那么高(当然设想还是大广州65分左)。(二)试题编制的依据、考试的内容、试题编制的指导思想都与综合测试(一)相同。二、试卷分析(一)试题涉的知识点(见附表:2010广东高考、2011“一、二”模及调研测试知识点对照表)(二)数据分析(1)各题均分及难度2011广州综合测试(二)数据题号131415161718192021343536总卷(1)(2)3.623.573.652.962.944.483.184.874.016.546.3811.25.1162.53P0.910.890.910.740.490.750.530.810.670.820.640.620.280.6250.8630.649
3、0.720.450.6250.7230.540.6252011广州综合测试(一)数据题号131415161718192021343536总卷1.83.73.53.45.64.85.13.84.16.26.38.35.963P0.460.920.880.850.940.80.850.630.680.780.630.460.330.630.7750.780.6950.3950.630.780.50.63二模34(1)第一问均分3.79难度0.95;第二问均分2.75难度0.69。34(2)第一问均分0.88难度0.44;第二问均分3.81难度0.95;第三问均分1.32难度0.66。第四问0.37
4、难度为0.1835第一问均分4.65难度0.77;第二问均分1.51难度0.75;第三问均分5.07难度0.5136第一问均分3.11难度0.52;第二问均分1.12难度0.12;第三问均分0.88难度0.29。说明:以上统计的人数为13242人,占考生人数的一半多一点,统计数据没有“一模”的准确和全面,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大致反映目前的教学现状。选择题难度约为0.723、非选择题的难度约为0.54;总卷难度约为0.62;这与开始设计的0.63难度相吻合,符合开始的设计要求。本次考试非计算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所加强,如单选题16通过图形变形来增加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双选题20、21都是半定性和
5、半定量的分析;实验题的误差分析也是不容易的。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选择题的难度明显比“一模”的难,高考前进行适当的这种训练也是比较必要的。实验题的难度控制在0.5左右是比较好的。单刀双掷开关的使用和零刻度在中间的电表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基本仪器的使用应该包括这些。最后一空的误关分析,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与平时的思维定势有关,这是一道好题来的。计算题的难度明显比“一模”要容易。36题的作图情况不是很理想。作图实际上就是数学上的分段函数,要帮助学生把握应对的方法。对照广州的调研测试和“一模”,可以肯定本次在考试难度、情境设置、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从数据上看调整到位且合理;相信这份试题在指导教
6、学和复习方向方面也同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2)学生得分分布曲线整体情况是比较理想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是10-20分这段的人数明显过多,这有点怪怪的,如果这段人数减小,分别在50-60和80-90两段人数增多就非常漂亮了。对照“一、二模”的考试结果来看,试题的难度就这样可以了,均分好、区分度好。建议在接下来的复习阶段,控制好这个难度。(三)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3.氢原子的光谱不连续,是由于氢原子内部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在能级之间跃迁时,原子辐射或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不满足这个关系的不发生跃迁。本题要求从基态跃迁到n=2的能级,即吸收:=10.2eV的能量。初步了解量子现象及应用于有关物理现
7、象的解释。14电容器的电容、电压和电荷量之间的关系:是高考的一个考点。对这个问题,学生有两个难点,一是由于不够重视而忘了公式;二是不知道什么叫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课本上有介绍:每一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称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另外,电容器是由其本身的因素决定,与电荷量及两板电压无关。15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和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之比,等于原、副线圈匝数n1、n2之比,即:。如果,就有,变压器就使电压降低,这种变压器就叫降压变压器;如果,就有,变压器就使电压升高,这种变压器就叫升压变压器。试题考查了对理想变压器的最基本的了解。16这是一个有关力与物体平衡的问题,以三角滑块为研究对象,滑块受
8、力及分解如图,由于滑块没被推动,所以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合外力分别为零,可知。事实上,本题与如图所示用力推方物块是一样的。通过在陈题的基础上对图形进行变形从而增加试题的难度,也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用方式。面对这类问题,我们要做的事,仍然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FNF1F2GfF17原子核的组成和半衰期的内容在考纲中一直有要求,但近几年都没有出考题。试题只考了最基本的要求,(1)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课本上写到:发现中子后,科学家很快达成共识: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与质子的质量几乎相等。);(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率是由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衰变及核反应方程应遵
9、循的规律,估计学生把握得不错,只设计了两个错误的选项。这类试题的出现,目的还是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知识点去认真看看书。只要提到看教材(即课本),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 18物体是做直线运动还是做曲线运动是有条件的,这个问题在物理必修2有详细的介绍,即:物体所受合外力与运动速度的方向一致时,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与运动速度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做曲线运动,且运动轨迹弯向合力方向(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细线烧断后瞬间,小球受重力和弹簧对它的一个水平变力作用,其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当小球与弹簧脱离后,小球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所以小球作曲线运动;另外,弹簧对小球作功,使小球获得一定动能
10、,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能大于起初的重力势能。事实上,本题与拉弹弓类似。19本题也明显是知识点互补的一道题。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几个知识点在2010年高考及调研测试和“一模”中均没有涉及到。另外,同样希望能引导学生去看看相关章节的教材。 20本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道试题。要求掌握:电场力做功W=qUAB;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力对正、负电荷做正、负功与电场方向的关系;电场方向与电势高低的关系。试题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比较全面地考查了电场的有关性质。21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和动能变化量的简单计算。学生可能存在两个问题:(1)不理解
11、动量是矢量,在直线动动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时,应按一直线上矢量运算的方法,先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凡与这一规定方向相反的动量(或速度)均应以负值代入公式运算。(2)将碰撞前后动能变化量之比,看成了碰撞前后动能之比。34(1)本题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一些基本实验能力。一方面考虑到这个实验多年来高考都没有考查以及调研测试和“一模”也没涉及,从互补知识点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这个实验虽然思维要求不高,但操作要求较高,很能检查学生平时是否认真做过该实验。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如图丙中的c),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第一
12、空是考查实验原理(即为什么要把结点O拉到同一位置?这是等效的需要);第二空是考查基本仪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包括读数)。如图丙,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F1、F2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a的要求显然是照葫芦画瓢,即按要求作出力F的图示;b的要求是要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力两个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结点O作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这问一方面是一个实操性的作图。同时也是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实验的数据处理不同,它不是通过加减乘除来计算,也不是通过图线来求解,而是作图进行比较,即用几何的方法来处理实验数
13、据。从物理方法来看,这是高中物理非常特别的一种方法。(2)本题以测未知电阻为背景,考查电学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实验原理的分析、电路的连接、电阻箱的读数、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本实验的本质就是用电压表分别测已知电阻和未知电阻的电压,利于串联电路电流等的特点求得未知电阻(原理如甲乙两图)甲EVRRxS1EVRRxS1乙本题的电路连接主要考查是否会把“单刀双掷开关”正确接入电路中,这也是考查学生平时是否接触过实验基本仪器的一个方面。本题的误差分析很特别,如果不认真分析,凭经验,就会认为肯定有偏差,不是偏大就是偏小,而这道题在电源内阻不计(如接恒压源)的情况下电压表的内阻不会带来系统误差。这一空是有
14、点难,但考查了学生是否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论分析:(1)若电源的内阻可以忽略,则S2打向1时:S2打向2时:则:得:结果跟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时一样,即单是电压表的内阻不会带来系统误差。以下分析学生不用涉及,仅供教师参考:(2)若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则S2打向1时:S2打向2时:有: 令:若,测量结果偏大;若,测量结果偏小。35本题以金属直棒在磁场中切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动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安培定则、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试题明显是一个组合问题,试
15、题情境简明、过程清晰,ab棒从圆弧顶端滑下进入磁场、在安培力作用下cd棒向右运动、cd棒离开磁场后ab棒在磁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试题的难点在于cd棒离开磁场前后速度不会发生突变,cd离开磁场前,ab、cd两棒动量守恒;cd离开磁场后,ab作减速直线运动。36本题属典型的滑块木板模型试题,涉及到滑块和木板的相对滑动,从而要作出图形并确定其中的几何关系。第(1)问是传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式、寻找几何关系。第(2)是分类讨论问题,有三种可能情况:系统没有被拉动之前,受的是静摩擦力,而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满足f=F;滑块与木
16、板没有相对滑动之前,滑块受到的仍是静摩擦力,但不成正比亲系了,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本题的难点就在这里);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受的是滑动摩擦力:f=mg。这类试题的特点是:要有分类思想、条件控制的意识。即:有哪几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类似数学里面的分段函数)。本试题的难度并不大,只是要求掌握并领会这类试题的解决方法,分析、计算与作图结合在一起也是高考物理试题经常出现的一类试题,在高考前有必要熟悉熟悉这些。三、复习建议:1查漏补缺要抓落实。“查漏补缺”是所有学科在高考复习中必定提到的一种复习策略,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口号”,而要成为一种“行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抓落实
17、、做到位。现把2010年广东高考和2011广州调研、“一模”、“二模”所考查到的知识点对照表印发给大家,就是为方便“查缺”,“补漏”,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老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这件事。(1)从知识点方面参考“对照表”,选编一些试题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方面,试题一定不要太难,因为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在几次考试中涉及到,现在只是针对相对次要一点的知识回顾一遍就行了;另一方面,选编试题的事,一定得有老师来完成,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做这件事,学生只要带着知识点去翻阅一些课本即可,在翻阅课本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复习。(2)从题型和设问方式方面考虑,如2010年广高考的物理、这几次的考试在连接
18、电路时都没有涉及电流表的“内接”、“外接”的要求;滑线变阻器的连接也没有涉及“限流”、“分压”的要求;还有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有好几年没有考过了。2一定要走“回头路”。现在这个阶段不在乎往前冲多远,而更在乎往回走多少。学生做过的练习、考过的试都留下了学生学习的痕迹,其中暴露的问题或薄弱的环节一览无遗,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做这个“回头”工作,老师不用太多的讲解,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老师有引导、给时间就行了。走“回头路”是一个不错的复习策略。3认真“重做”四套题。现阶段,无论是老师或学生都不缺套题练习,各地试题满天飞,学生应付不了,也没有必要,就应试来讲,“万变
19、不离其宗”,所以建议认真“重做”四套题,即:2010广东高考物理试题、2011广州调研、“一模”和“二模”四套题,巩固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领悟其中的物理方法、掌握高考物理的解题套路。在“重做”的过程中,包括核对计算题的答案、抄答案,然后整理解题思路。市教研室 陈信余执笔2011年4月28日附:2010广东省高考及2011广州“调研、一、二模”考查知识点对照表考试说明所列内容要求10高考11 “一模”11“二模”调研测试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心现象功和功率续表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物质结构、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点电荷 库仑定律静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现代企业如何依赖云平台优化数据审核流程
- 游戏类直播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 现代舞台背景屏技术革新与发展
- 环保材料在办公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 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化解
- 未来十年电动汽车市场预测与展望
- 生态系统服务在商业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 现代网络技术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撑
- 18《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幻灯片
-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班会PPT雷锋精神我传承争当时代好少年PPT课件(带内容)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查房
- 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第八章体育赛事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课件
- 专题7阅读理解之文化艺术类-备战205高考英语6年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
- 《生物资源评估》剩余产量模型
- 2022年广东省10月自考艺术概论00504试题及答案
- 隧道二衬承包合同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