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第32讲_第1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第32讲_第2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第32讲_第3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第32讲_第4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第32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2讲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2.群落演替()。3.群落的主要类型()。考点一群落的结构与类型1群落的结构(1)空间结构水平结构(2)时间结构概念: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类型特性:周期性、季节性。2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图: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3群落的主要类型(1)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热带雨林(2)草原(3)荒漠(4)苔原思维诊断(1)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2012广东,4A)()(2)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012大纲,4D)()(3)池塘中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4)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度()题组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答案D解析

3、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2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答案D解析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区域中,a的数量

4、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有温度、光照等,D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

5、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考点二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中止。(2)实例:湖泊演替过程: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3)类型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类型内容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环境原有群落毁灭,但仍保留了被毁灭群落基质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

6、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4顶极群落(1)含义:一个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最终所达到的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的状态。(2)决定因素: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3)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思维诊断(1)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原生演替(2013福建,3D)()(2)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2012海南,17B)()(3)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12海南,17A)()(4)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

7、壤和火等()(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6)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题组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A正确;由于弃耕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

8、,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错误。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判断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原生演替。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原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

9、律3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比较项目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 t/(hm2a)15.9392.73124.80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提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

10、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答案C解析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植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所以与水平结构有关,A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有关,B错误;由于该地区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群落应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正确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错误。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

11、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1)群落演替的方向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2)群落演替的结果能量:总生产量

12、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题组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规范审答案例5(2013江苏,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

13、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规范答案B网络构建要语强记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4江苏,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

14、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A项,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B项,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项,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但并非不再变化。D项,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因水分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类,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2011江苏,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

15、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 (m)1 0001 0002 0002 0002 5002 5003 0003 0003 500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种差异不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不属于群落的演替,A项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

16、异反映了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的不同,某一区域中植物类群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B项错误;蝶类的生存离不开绿色植物,且与生存地的气候条件有关,表中显示不同海拔区域内的植被类型不同,蝶类的种数也不同,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也与不同植被类型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3(2012广东,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度答案C解析任何植物或动物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A项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

17、系主要为竞争关系,B项错误;土壤盐碱度不同,其中的生物种类也有差异,故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项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D项错误。4(2014新课标,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原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

18、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原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解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快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

19、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练出高分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答案A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2.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

20、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度的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3如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甜槠两种植物的年龄结构,V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种群密度时要用样方法B该山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增多D三个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属于衰退型答案D解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

21、确;该山地的群落演替是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甜槠的年龄结构都属于增长型,其种群密度将会增大,C正确;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D错误。4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

22、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C解析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林和针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5如图是某海洋中大黄鱼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处于bc阶段的大黄鱼种群的出生率为0,种群数量不增加B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为bC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

23、层,构成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类活动会影响海洋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选项A,种群数量处于bc阶段的大黄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不是出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仍在增加;选项B,为了能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捕捞后种群的数量稳定在K/2,即b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强。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逻辑斯谛增长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退耕还林初期,退耕地中多是杂草,高度差不多,因此此时群落没有

24、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逻辑斯谛增长后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退耕还林初期,退耕地中多是杂草,群落仍然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这种优势取代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D正确。7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甲地属

25、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原生演替,二者的类型不同,A错误;地衣首先在火山岩上定居,分泌的有机酸可加快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C正确。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B红松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9下列有关顶极群落的

26、说法,正确的是()A极度缺水的环境不能形成顶极群落B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不是顶极群落C北温带的落叶阔叶林,虽然一年四季季相不同,但它是顶极群落D弃耕的农田第一年长出许多杂草,是顶极群落答案C解析极度缺水的环境也可以形成顶极群落,如沙漠;苔原植被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都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是顶极群落;弃耕农田的演替要经过禾草、灌木、乔木、森林的阶段,最终演变成顶极群落;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为顶极群落,如落叶阔叶林。10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年)物种数量(种)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原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延长,植物的种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灌木和乔木的数量增加,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