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东高考语文及答案_第1页
2013广东高考语文及答案_第2页
2013广东高考语文及答案_第3页
2013广东高考语文及答案_第4页
2013广东高考语文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答案以官方公布的为准,本卷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李达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2、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崇高作祟 殷红赝品 调适调和b傍晚滂沱 赈灾诤言 湖泊停泊c韬略滔天 砧板嗔怪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d瞥见蹩脚 悚然耸立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本题

3、命题形式与命题思路与2012年广东卷一脉相承,仍延续从2008年开始的考查形式:即仍采用分类组对的形式考查字音的识记,每一选项设计3组词,四个选项共列举24个字的读音,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第一组是形近字,第二组基本是形异字,第三组是多音多义字(cd两项为成语)。a项chngsu、ynyn、tio;b项bngpng、zhnzhng、pb;c项to、zhnchn、popo;d项pibi、sng、iy.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

4、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2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考查的词语为两个成语、两个词语,符合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实际。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通常

5、”意为一般,惯常。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而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

6、、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正确辨析病句是高考的必考点,与往年大致相同,考查的是“没有语病的一项”,保持了考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考试大纲列举的六种病句类型是学生语言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毛病类型,也是高考的考查点。本题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项。a项成分残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难的问题)”。c项语意赘余,“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内难以恢复”;另,“神木县属过渡地带”也不太规范,改为“神木县地处过渡地带”为好。d项语序不当,改为“颁布了一项关于禁止现象的禁令”。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

7、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的观念科学技术的发达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d。“语言连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

8、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从08年开始以选择题的方式将这一考点放在试卷的第一大题考查,今年继续保持广东题这一考点的稳定性。(2009年是句序排列与语句复位相结合,2010-2012年都是句序排列,今年是语句复位与句序排列相结合)本题的选文仍是一个议论语段,阐述的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生存权的破坏与干预的辩证关系。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同时要关注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 “产生了过度欲望”,与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可知第一空应接。排除a、b;接着,可

9、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三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空应填。结尾应是总说“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正面作用,故应放在最后。所以,d项正确。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

10、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

11、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 推:追究c不痛绳之 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对文言实词的理 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高中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

12、有两层意思:一是 积累与记忆文言实词,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读实词。这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与前提。这道试题挑选了包含四个常见实词的句子,并分别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 误,编题方式与近八年基本一致,稍有变化之处在于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难度略有下降。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 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用此义。由于第5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应选项。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b咏引

13、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这一道题的命制原则与形式,已连续7年保持一致,采用从选文中摘取四组8个例句、每组两两比较,考查其异同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考查形式既兼顾考查的公平性,也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虚词的辨析能力。a项,把/因为;b项,作为/被;c项,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

14、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这是广东题今年的一个小变化,也可看成是对前几年主观断句题的继承与创新。标点如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

15、饯行。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此题继续延续近几年高考的编题方式将传主主要事迹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切分为四部分进行概括,并对应拟设了四个选项,从阅读材料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在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上出错。题目的设问方式与2012年相同,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设问难度比“选出正确的一项”略小。解答这类试题的 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往往是选项内容在文中都有,但它们

16、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却是不正确的,这 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 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考生读懂文章又起着帮助理解的作用。c项依原文“俟秋成,当仍旧法”(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可知,张咏“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与之是不相符的。a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结尾处。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均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无误。9根据具体要求分

17、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答案】(民众)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釀成大患了。(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解析】本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要求考生直接翻 译文言句子,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又能区分出考生的文言阅读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对促进中学

18、文言文教学水平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文言翻译虽然是主观 题,但客观成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办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兼顾词法、句法要求。当 然,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在对考生的要求上,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广东试题要求考生翻译句子 时注意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大意”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场上,通常都会落实到个别实词、虚词或句式上。关于“大意”的点该如何给分,阅卷场各有明确的评 分细则来规定。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掌握句中的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

19、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分析】本小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老李评注】文言文阅读文段节选自元脱脱丞相等主持修撰的宋史中人物列传的有关内容。宋史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高考所选文段是从宋史列传第五十二中删节而成(原文合田锡、王禹偁、张咏三人为一卷),仅传张咏的

20、文字共约2000字,根据命题的需要,删减连缀为588字 的文段。选文基本保持原文风貌,摘录了最能体现张咏个性及功绩的六件事,特别是他惜才的三件事,使人对张咏留有深刻的印象。由于文本为元代作品,又经过删 节,文中已基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也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阅读难度不大,适应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经删改后的文段是一篇典型 的人物传记,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各校在备考中也大量训练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 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

21、选,众人都 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 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 “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 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出任益州知州, 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

22、,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 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宋真宗)咸平 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 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

23、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 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民众)如果不靠盐来救命,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釀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

24、名!”(李达均译)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答案】(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

25、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寓居临安,曾北游元都谋宫,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其早年生活优裕,日以文酒自误,词作多欢愉明畅。宋亡后,家道中落,多追怀往昔之作,格调悲凉凄婉。其词意度超远,语言清丽,善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堪为姜夔后劲。试题所选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上片侧重写景, 景中含情。起

26、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 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 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劳”,忙碌 貌。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 “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

27、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下片侧重抒情, 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 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寒食节 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

28、临近的 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 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 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

29、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知者不惑,。”(论语)(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李密陈情表)(3),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2)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3)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a。今年本题的命题形式是前几年的延续,这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普遍重视背诵和默写的广东考生来说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最好体现。“浅易”是本题的最大特点。其一,试题内容完全没有超

30、出考试大纲所列出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要求,四小题都出自2013年 指定的高中课内必背的篇目,古诗古文内容各半,所填写的句子也都是考生们应该较为熟悉的。其二,这些名句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背诵和默写过的,而且句子 本身不存在艰深难写的字,考生写出错字和别字的可能性较小。其三,四题中有两题的空格前都有句子作提示,这有助于考生思路的连接和贯通。其四,本年的题目 依然是四选三,有利于考生弃难从易,而题干依然有明确的计分标准,在体现选择性原则的同时又作出了适当的规范和限制,对考生和评卷老师都是一个明确的指 引。总体而言,难度不大。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思想

31、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 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 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 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

32、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 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 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 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33、”“沉潜玩索”,都是体验 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 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 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

34、 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 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 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 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 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

35、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 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d

36、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第二自然段说:“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项符合文意。第三自然段说:“体验法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b项不符合文意。第三自然段说:“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可知,“赞同作者的观点”不合文章。因此c错。第三自然段说:“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

37、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虽然说的是“体验的方法”,属于“思想的方法”。d项说“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与之相吻合。第四自然段说:“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之后举例“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推知e项“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是符合立意的。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

38、,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项的设题点在第自然段。不过原文并没有这样的文字表述 , 需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 加以概括或转述。文段中有这样的表述:“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 a 项概括转述为“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这样的概括转述是符合文意的。b项的设题点在第2自然段。文段中有这样的表述:“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

39、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b项转述为“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表述是符合文意的。c项的设题点在第3自然段。文段中有这样的表述:“体验法要虚心忘我”,“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c项转述为“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这样的表述是符合文意的。d项的设题点在第4自然段。文段中有这样的表述:“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

40、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由此可知,不是“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d项不合文意。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答案】(1)都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2)共同求证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3)都要求扫除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用种种理智的活动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或精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考查现代文阅读中的词语(概念),一般不会是词典义(在词典中能找到的意义),而应

41、是它的语境义。既然考查的是词语的语境义,那么答案自然就应从文本中找。所以,要答好本题,考生只需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2段即可。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答案】(1)体验的方法:陈寅恪解读白居易的诗并由此考察唐代“宫市”弊政,即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2)玄思的方法:即之法。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就是“由全体观部分”,即“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 他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

42、宫市”弊政,就是“由部分观全体”,就是“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观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层级为。本题以文本外的材料设题, 来考查对文中内容(本题是文中观点) 的理解把握。这种设题方式,在2008年和2010-2012年中都出现过。如果准确理解命题意图,并且真正读懂了文章,这道题的难度应该不算大,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代入选文比对理解。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

43、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过 岭师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 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马似乎又 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

44、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 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 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马摆了摆

45、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

46、这样不通人意。呜呼!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 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师”的。不得 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 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

47、,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 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选白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6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作者这里其实是正话反说。“云端”实是悬崖深谷中腾起的云雾,马脚踏实地,感觉到了危险,“知道云端不能驰骋”而及时停步,把主人带回现实,打断了“我”驰云端骋的美梦。我的“抱怨”,正写出作者对马的赞赏。17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

48、5分)【答案】(1)清高斯文。脾气不大,性子也不烈,安稳地把“我”送到山顶。(2)稳重聪明。路上石块虽是异常滑溜,但马却能避开危险,谨慎前行。(3)倔强坚忍。有时任“我”责罚,只是不理。18“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案】(1)上马之前:我因不曾骑过马,对“马性”不大了解而犹疑;以为倘不留神即有性命之虞而害怕,却对骑马上山又有少许向往与期待。(2)刚骑上马:因马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甚至还很斯文,山石虽滑,马却安稳,竟觉“快意”了。(3)来到山顶:暮色垂垂,山景荒凉,不免惆怅;远处迷茫,山路遥远,引发担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49、字,完成19-21小题。山水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垛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 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 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

50、,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 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 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 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

51、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 蚀特别厉害的沙岩。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 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 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 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

52、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 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 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 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 的观察,发

53、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19第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画家崇尚以自然为师,用皴法创作的山水画,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描摹山水的风貌;但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经过画家的艺术加工并加入了主观体验,因而不是山水风貌的客观再现。20简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答案】(1)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皴法作进一步的解说,同时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中地质学中的不

54、同区域的话题;(2)在内容上,运用举例的方法,说明山水画的皴法来源于画家对山水风貌的“精确的观察”,进而引出下文这种皴法“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的提问与进一步分析;(3)说明认识事物要不断地丰富、创新,今天的山水画家要学习一些地质知识的必要性。21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答案】(1)大自然是千番模样、万种风姿的,已有的技法还远远不能表现它们的多种风貌,必须不断丰富、创新;(2)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因而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

55、回答后面的问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答案】(1)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能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2)异:小年龄段(1825岁)志愿者更认同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某些技能,而大年龄段(2640岁)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23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点明主题;语意连贯;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答案】磨盘兄,别生气,听我解释。你虽然围着我转,而我却要承担着重大的压力,还要忍受不断磨损的痛苦,但这都是我们各自的职责所在,我们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完成我们的工作。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