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我用残存的手掌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我用残存的手掌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我用残存的手掌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我用残存的手掌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诗歌。2.学习品味诗歌中的具体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手法(意象)来抒情的特点。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形象化手法来抒情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戴望舒图片)戴望舒与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才子 ”,可见其卓尔不群的才气。戴望舒之才在于其天才的印象派现代诗,他的一首雨巷广为传颂,曾经醉倒过亿万中国人的心,成为现代诗坛上不朽的力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19

2、42 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 诗人被毒刑拷打致残,他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的寸寸国土,满怀着无限的忧愤与对新中国的热望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师板书)。问:作者是谁?生:戴望舒。(找一生写在黑板上,其余的同学写两遍)二、预习展示师:老师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屏)(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残损 灰烬 锦幛 荇藻 蓬蒿 蝼蚁 憔悴 蘸着 掠过将自己认为还不会写的字写几遍。(二)、解释下列词语1、残损:2、灰烬:3、蓬蒿:4、憔悴:(三)、这是一首(表达方式)诗,作者是现代诗人。(四)、通过预习你有什么疑问或是能提出什么有价

3、值的问题?分小组讨论问题。生:提问题。师相机板书,并在后面打一个问号,以提醒不忘。(预设:可能是有关于写作背景,有关于诗句的问题)大家提的这些问题不错,说明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三、读诗歌要学习诗歌, 第一步是要朗读好。朗读诗歌就要把握诗歌的节奏、语气、语调、 重音等,(当然关于这些,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都研究好)。一般来说, 在诗句中起主要作用的词语要重读;要通过恰切的语气、语调来读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古人云:“诗言志。 ”白居易说: “诗,根情。 ”都是说诗歌是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通过你的预习, 你发现本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预习任务四)

4、生:对日寇极端的痛恨,对国土沦陷,沦为殖民地的忧愤。 痛楚忧愤。生:对祖国(中国)真挚炽热的爱,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热烈盼望祖国和平统一。师:相机板书忧愤 挚爱 (或其它相近的词语)因此我们在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一遍课文。 (配乐大漠敦煌伴奏)生自由朗读诗歌。下面我找一名同学来读课文。(可推荐一名同学来读,配乐朗读)。生评价朗读情况。四、悟诗意为了更好地读好本诗,首先要理解全诗的大意。思考:(结合预习任务三)1.作者用残损的手掌“摸索 ”到哪些地方?(整体感知)生答:这一角那一角( 1)这一片湖 我的家乡 ( 2)长白山的雪峰( 3)黄河( 4)江南( 5)岭南( 6)南海(

5、7)那辽远的一角2.师:通过读诗歌的这些语句,你有什么发现吗?除了先写了自己的家乡以外,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的土地由北向南的顺序来写的。师:你知道 “那辽远的一角 ”是指哪里吗?生:未被日寇侵略的地区或者指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解放的地区,即解放区。师:那么,前面所写到的这些“这一角,那一角”指什么?生:沦陷区。(生记下来)师:请大家快速把本诗划分为两部分。生:一类写沦陷区,另一类写解放区。3.师:作者写这些富有代表性的地域各是通过哪种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感情的?生:师:诗人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 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抽象心绪的具体形象,

6、在诗歌中叫意象。诗人就是通过在一连串的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的。五、品诗情为了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我们还要抓住诗歌的语言文字, 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师:刚才我们明确了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两种情感, 理解了诗歌的大意。 下面请大家仔细研读诗歌,找出最能体现作者 “忧愤、义愤、愤慨 ”的诗句, 并说一说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情感的?生找出。生说:(预设)( 1)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灰烬 ”、 “血和泥 ”是对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 遭受深重苦难的写照。这里是总写, 重点与生商量这句话该如何读出忧愤之情, 教师可以做个示范,让生反复读)( 2)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

7、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 那里,永恒的中国! ”(商量怎样读,要读出义愤,同时要读出内心对新中国无限地希望与向往、憧憬之情)找两位同学反复朗读,力求读出情感、读出情味。那么作者的这种忧愤之情是怎样表现出的?生:通过两个恰切的比喻句。 “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师:我们不难想到日寇铁蹄下沦陷区的人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啊?生:“牲口一样, 蝼蚁一样 ”,人如动物一样,生命没有尊严, 任人践踏, 地位低贱,被奴役,被驱使。师:所以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内心极度的愤慨,对没有奴役与压迫的生活的向往。( 3)、还有哪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生: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师:这句话该怎样读?如果换

8、成“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好不好,为什么?生:不好。 “该”字表现了作者不敢相信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这个破败的样子,要读出“吃惊,失望和对敌人的愤慨”之情来。找几名同学反复试着读,力求读出情感。( 4)、师:那么,日寇没有入侵时,我的家乡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生: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 几句 写得好不好啊?好在哪里?生:通 写家 的繁花似 ,折断的柳枝 出的芬芳,运用 、嗅 表 了作者 家 的 之情, 种 也正是作者 祖国的 。指 学生朗 , 要 得温柔,突出一种美感, 自己的家 而自豪。西湖自古被誉 人 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 杭”。北宋的 曾 写西湖“水光 晴方

9、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 抹 相宜。” : 段描写非常 ,就像是 描写一 , 能打 我 的心扉,作者一定 家 的“折断的嫩柳枝的芬芳”,有了 种切身的体 ,才能写出如此的神来之笔。老 到 句 想到 游的 卜算子咏梅中的一句: “零落成泥 作 ,只有香如故。 ” 然所写的事物有所不同,情感不同,但是 歌在写法上却有着相似之 。同 里也用两个形象化的事物,即意象表 了作者 于家 的 之情。(5)、后面 有一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你 得 句 好 ?生:好。 运用 人手法写出了遭受蹂 、侵略的国土岭南的苦 与不幸,人 在 种情况下当然无心来 花,花儿只能寂寞地憔悴。 : “寂寞

10、”与“憔悴 ”都是运用的 人手法, 里通 花儿的憔悴写出了人民所遭受的不幸,写出了日寇 蹄下 陷区的荒凉与衰 ,。 到此 ,内心会 然生起一 痛楚。要把 种痛楚表 出来。找生 着 一 。 (如有 可以反复来 )( 6)、看后一部分内容。 你找出表达内心充 希望, 祖国 的 句, 有感情地 一 。生: “只有那 的一角 - 那里,永恒的中国! ” :同学 了 , 了表 祖国的 之情, 里面的用 例如“温暖,明朗, 固,蓬勃生春,太阳,春- ”有什么特点?生:是 极的、暖色 的,有很多是褒 。 :那么在前一部分中写 陷区 的那些用 有什么特点?生:是消极的、冷色 的。 : 写有什么作用?生:更好地

11、表达了 人内心的 与恨。六、知 人(屏)雨巷使他一夜成名。1928 年 8 月, 23 的戴望舒 作的格律 雨巷在小 月 表。 中写道:“撑着油 ,独自/彷徨在悠 、悠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 地 / 着愁怨的姑娘 ”叶圣陶在 首 ,称 他替新 的音 “开了一个新的 元 ”。洋溢着革命气息的留学生涯。1935 年春天, 30 的戴望舒在法国留学。他用心 作,力求思想的 步, 国人翻 了俄 斯革命中的 人 。戴望舒 极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无私无畏 持抗日宣 。抗日 争爆 后,戴望舒 至香港主 大公 文 副刊,并且 了耕耘 志。1938 年春主 星 日 副刊。1939 年和艾青主 点 。1941年底因宣 革命被捕入 。在 中我 的 人面 人的拷打依然毫不屈服,依然拿起笔来 行不屈不 的斗争,表 了中国人的民族气 。在 中戴望舒 写 一首 中 壁:如果我死在 里,朋友啊,不要悲 ,我会永 地生存在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