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ppt_第1页
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ppt_第2页
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ppt_第3页
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ppt_第4页
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的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质的研究不如量化研究科学? 质的研究比量化研究深刻? 质的研究或量化研究己经过时了? 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能否结合?,一、什么是“质的研究”?,(一)定义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 “质的研究就是一种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自身的洞察力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整个研究过程力图在自然情境下以多种方法收集为途径进行,最终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

2、,形成理论或是描述和呈现出一个情境,达到对教育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的一种研究活动。”(白芸),(二)质的研究的主要特点 1、质的研究强调将自然情境当作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 2、对研究获得的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辅以图表、照片和录像带、私人文件和备忘录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尽可能使分析的资料如同原始记录一样丰富。 3、质的研究者力图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进入被研究者所处的情境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其情绪、情感和态度,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4、研究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极富弹性。 5、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即从研究

3、者自己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中构建的理论。) 6、非常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质的研究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的、描述的、自然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 (一是研究情境的自然性;二是研究视角的整体性;三是研究结果的描述性。 ),(三)质的研究的信度与效度问题 衡量一种研究方法是否有价值, 我们主要采用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指标。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结果的一致性以及能被重复的程度,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内在信度是指同一研究在处理资料、分析问题时,先后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保持一致性。外在信度是指在多大程度上不同的研究人员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中,研究所得出的一致结果,也就是研究结果的普遍性问题。效度是指

4、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可推广性及其适应性。,质的研究的缺点就在于:因为个案研究,所以难以作出精确的统计推论; 在研究数据的信度和研究结果的效度方面有所欠缺;存在研究人员的主观偏见,需要进行专业训练;观察、访谈记录比较复杂,不容易量化,资料解释的主观性较强;由于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情感投入等伦理问题;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有限。,用什么样的方法既可以确保质的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呢?,三角互证法是研究者用来检验质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的主要方法。 三角互证法又叫相关检验,就是尽可能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收集资料,并对不同来源的多种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资料的相互一致性,评

5、估其资料的真实性,这是确保质的研究方法科学性的有效手段。,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提高质的研究的信度与效度:,(1)为确保研究的自然性、真实性, 研究人员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应尽可能地认真仔细, 应秉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 (2)研究的周期要合适,不能太短,至少要在六个月以上, 条件允许的话,应尽可能延长某一具体情境中的研究时间; (3)严格控制资料的来源以及跨越现象范畴的界限取样,克服研究人员对教育现象或问题可能产生的曲解; (4)在研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能限定研究对象,任意和人为地舍弃某些应该进入观察和访谈视野的现象。,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是质的研究收集资料的两种主要方法(技

6、术)。 此外,还有深描法 、实物分析(文本分析)、田野工作等。 个案研究(case study) 、叙事研究(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 (故事研究、教育叙事)、口述史研究(Oral History) (生活史研究)也被归入质的研究。,所谓浅描就是对文化表象的直观描述,停留在外在行为的白描,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深描是浅描的更进一步,是在文化表象直观描述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意义,重点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二、参与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是“质的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参与式观察”是源于人类学家运用描述性、自然生态研究等方法,对生活情

7、景中发生的事件所进行的现场田野工作观察。也就是观察者常年累月地住在当地社区,将自己融入所要观察的社区人们的生活中,尽量地精通人们的语言,在与当地人们的密切接触中通过观察描述、样本记录或系统地作素材笔录,获取各种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以观察他们的生活情境、文化因素、行为方式、观念态度,了解人们的基本信念与观点、喜欢与害怕、期望与失落,从而寻找与其社会、文化、传统等相关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方法。,(一)参与观察法的内涵及特点 参与观察法就是现场研究者在现场场域停留一段时期,参与到师生的教学生活与口常生活中,与师生共同经历教学事件的发生,按照他们的思维体系去观察、思考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参与深入的状况如何

8、,不仅关系到预设问题的真假和深度访谈的效果,关系到研究者是否能够搜集到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关系到后期现场人种志文本的可信度。,通过参与,研究者可以发现现场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感受到书本上不可能看到和嗅到的教学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文化状态,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无法给予的宝贵经验和感受,也是教学理论得以发展的智慧源泉。换句话来说,这种研究法使得现场研究者可以深入到现场内部去观察现场文化是如何被加以使用,从而把目光聚焦在对其文化有意义的行为模式上,寻找那些有规律的行为特征的先后次序,注意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参与观察法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现场研究者是“参与的观察者”而不是“观察的参与者”。 根

9、据研究者在观察现场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研究者分为“观察的参与者”和“参与的观察者”。 “观察的参与者” :就是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于现场研究对象群体之外进行的观察。 “参与的观察者”:就是研究者参与到现场活动以及在与师生互相交往活动中进行观察,并从被观察者的视角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其二,观察的目的在于从资料中衍生问题。现场人种志观察并不预先设定问题,而是在观察搜集的资料中衍生问题。因此,观察的具体目的就是搜集资料。,其三,观察过程是从全面观察到聚焦观察的过程。全面观察往往没有特定的焦点,它是研究者在用眼、耳自动收集资料的同时,往往将现场观察的资料全部接受下来,然后逐步选择,缩小

10、观察的范围。也就是说,在初步分析现场所呈现的各种现象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预设问题,确定所要观察的现象和对象,并展开聚焦观察。,其四,参与观察法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真实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采用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长期接触,不仅可以取得被研究者的信赖,而使研究工作获得他们的认同、支持甚至协助。同时,对于非言语行为如动作、姿态、情绪的表达、信仰等,只有通过参与观察才可能了解与掌握。,(二)参与观察法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1、研究者先与所要研究的对象互相熟悉一段时间,彼此建立一定的良好关系之后才进入的研究场域进行观察。,2、研究者不仅要善于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他

11、们的帮助和支持,也要学会与现场研究场域的其他人员,包括教育行政人员、园长、其他教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求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要注意研究中他们可能由于过于热情或好心所产生的对研究的干扰,一般在进入现场研究场域后,研究者应该坦诚布公的告诉他们参与观察研究的基本要求,避免他们的干扰,对他们提出的陪同要求,原则上可以给予婉言谢绝。,3、研究者除了观察主要的现场(如角色游戏现场)外,还应参与到其他班级活动,甚至幼儿园活动中去,如班级早操、升旗仪式、进餐、各领域教育活动、其他游戏活动等。在民族地区,还可以参与观察当地民族的民俗活动,如传统节日,宗教的活动来考察传统文化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施与教

12、化的,以及文化是怎样潜移默化地传承的。 4、学习当地的语言(如方言)。,5、在观察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 观察记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追记。 当场记录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当场记录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工记录。手工记录的主要工具是根据研究目的事先设计的观察记录表或记录卡。当场记录除了手工记录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照相、摄像等等。 事后追记一定要及时,并且一定要记有把握的东西。这种方法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其真实性和说服力都不如当场记录,但追记比不追记毕竟要好,在有些特殊场合,只能使用这种方法。,观察记录要求,时间:观察的时间与随后的时间顺序(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13、地点:观察现场的物理位置、场所地点等(在学校里的什么地方); 物体:现场所呈现的物质(现场摆放着什么东西、摆放的位置、物品名称); 人物:现场的人(儿童有多少、年龄如何、成人有多少、他们是什么关系); 活动:人物的行为(现场的人们正进行着什么活动); 行动:个别人的行动(现场中每个人的具体行为); 事件:人们所做的相关活动(现场发生了什么事情); 结果:人们尝试着完成的任务(现场人们的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感情:人们感觉和表达的情绪(现场人们活动时的情绪情感表现如何)。,观察提纲至少应该回答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1)谁(who)?有谁在场?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的角色、地位和身

14、份是什么?有多少人在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场的这些人在群体中各自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谁是群体的负责人?谁是追随者? (2)什么(What)?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场的人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说/做了什么?他们说话/做事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调和形体动作?他们相互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开始的?哪些行为是生活中的常规?哪些是特殊表现?不同参与者之间在行为上有什么差异?他们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3)何时(when)?有关行为或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持续了多久?频率如何?,(4)何地(Where)?有关行为或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这个地点有什么特色? (5)如何(How)?有关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事情的各个方

15、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明显的规范或运作机制? (6)为什么(why)?促使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关人员对此有什么看法?有关人员的目的、动机和态度是什么?可通过外部观察、现场询问以及一定的推论来回答。 (7)受谁影响(whom)?,例一位美国博士生的论文研究题目是“从中国的幼儿教育看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她计划在北京一个中国家庭里住一年,对这个家庭以及其他20个家庭进行观察,了解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家庭按经济收入分成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的年龄在6-10岁不等。她提出的观察问题有: 有关“谁”的问题:这些家庭里各有多少人?他们是谁?家中有几个孩子?孩子多大年龄?父母、

16、祖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玩耍? 有关“什么”的问题:孩子平时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品?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读什么课外书?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孩子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有关“何时”的问题:孩子什么时候穿新衣服?什么年龄时玩什么玩具?什么时候上麦当劳?平均一个月去几次?家长在什么情况下给孩子零花钱? 有关“何地”的问题:孩子在哪里上学?在哪里娱乐?在哪里消费? 有关“如何”的问题:孩子是如何从事上述活动的?孩子的活动选择是如何作出来的?谁决定他们可以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孩子自己有多大的自主权? 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而不那么做?家长对此有何看法?孩子自己呢

17、?家长为什么要孩子这么做?他们有什么具体的考虑和长远的打算?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6、研究者必须使用理性思考,才可能“观察”到自己所看见的东西。要避免自己的情绪影响被研究者,从而造成研究缺乏足够的信度。 7、形成每天写日志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参与式的观察中,研究者应把收集到的资料 一方面是外部的被研究者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内部的研究者自己的内心思考、感受一一进行记录和整理,日志就是一种最常见的资料整理方式。 日志还可以使研究者更加熟悉所观察到的一切,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促使研究者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为日后校对提供原始资料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反映出研究者

18、的成长历程。,8、观察者每次从现场观察后,应详细的写下现场观察中的一切,并且也记下自己的想法、反省、情感等。 观察记录的行为活动应该具有连续性。行为之间不仅是时间上的先后发生,而且彼此之间要有必然逻辑关系。即使是间断的进行观察、记录,也必须分时段进行观察,不能遗漏重要的行为特征和忽视细节的观察,。,9、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应呈现前后衔接的逻辑联系 。 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导致另一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于研究者而言,质的研究是一个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问题预设相互交织的综合过程,研究者正是在资料收集和分析中,不断反省并调整自己的视角预设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9、,(三)参与观察法的基本步骤,参与观察可以根据研究者时空变化分为三个步骤: 准备工作 走进研究现场 资料的整理和诠释。,1、走进研究现场前的准备 在进入研究现场时,研究者应当事先征得被研究者的同意,并尽快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建立一种友善的氛围,这是进行参与观察的前提条件。 制定观察提纲。观察提纲应该包括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观察的具体时间、地点、次数等。尤其在参与观察中衍生问题后,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对象制定一个更为详细的观察提纲。,详细的观察提纲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我计划观察什么? 我想对什么人进行观察? 我打算对什么现象进行观察? 为什么这些人、现象、内容值得观察

20、,他们彼此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通过观察这些事情我可以回答什么问题? 我打算在哪里进行观察? 我与被观察的对象之间是否存在信任感? 我观察的结果对被研究者有什么影响等等?,准备相应的工具。为了保证观察记录的详细、全面、迅速,研究者需要准备标准的观察表或卡片等。 例如准备一个按年龄、性别、班级等分类的观察表,也可以准备一些速记符号以便加快记录速度。同时,研究者也可以在征得被研究者的同意下,可以使用录音机和照相机对现场进行记录,但必须在使用前给予检查,确保万无一失。,2、走进研究现场 介绍自己。 确定观察点。 即确定研究者在观察现场的空间位置 研究者要尽量保持自然,在观察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引人注目。

21、注意角色转换。研究者要在研究中始终保持双重的角色,并在不同情境中注意角色的转变 (“局内人” 与“局外人 ”)。,观察既要全面,又要细致深入。 观察记录既要包括观察,又要包括理解。,3、资料的整理和诠释 资料的整理 研究者应根据观察到的资料状况及时对其分类、归档、统计。档案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几大类: 背景档案,主要包括课堂现象、事件、行为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主要人物;人物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人物的材料。 直观档案,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课堂场域情景的描述与听到话语的描述。 同时,为了确保所搜集资料的准确性,研究者还要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对缺漏、错误记录进行及时的修正与追补,

22、使之系统化。,资料的诠释 具体而言,研究者对资料的诠释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研究者应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内容置于一个大的背景之中,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纵向比较指研究者把资料的内容与以前的内容相比较,而横向比较则指研究者把被研究者或某一课堂现象、事件和行为与他人或其他课堂现象、事件和行为相比较。 第二步,研究者就资料内容进行诠释,试图对资料赋予适当的社会和教育意义。 第三步,研究者将资料与自己的观念、认识联系在一起,全面的把握课堂现象、事件和行为发生的情况以及它们所展示的关系和意义。,资料分析的一般思路: 一是自下而上的分析和提取逐层地翻阅资料,找出关键点,把对研究有用的东西摘录下来,并进行初

23、步的解释,一直到自己需要的意义、主题找出来为止。 二是自上而下把与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关键词等列出来,再从资料中找出能体现重要概念、关键词的具体事物,进行分析。 三是交叉式的互动分析和提取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地把各种具体的、零碎的资料进行相互的、有意义的、关联性的联系和分析。,为了避免参与观察中衍生伪命题,研究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主观偏见。研究者可能会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面来解释观察对象的行为,使研究结论缺乏客观性。 其二,分类误差。研究者可能仅仅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类就作出结论,因此应当仔细检查度量尺度的正确性。 其三,原因误差。研究者可能会简单地把某单一个因素作为另一个因素产生的原

24、因,忽略了可能还有其他多种原因的思考,导致结论的简单化。,三、深度访谈法(in-depth-interview ),(一)深度访谈法的概念及其内涵 深度访谈法也被称为半结构访谈法,它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它在质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深度”,就是了解某一现象、事件或行为的目的乃是要获得关于它的更多的细节知识。,深度访谈方法涉及的问题和模式都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访谈的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无论是研究者所提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顺序,还是被访者的回答内容、回答的真实准确性,以及谈话的外部客观环境等,都是不统一的。研究者事先只是确定了简略的访问提纲,大致明确研究目的以及访谈所希

25、望得到的结果。在访谈的过程中,研究者只是给被访者一个研究主题,研究者和被访者就这个主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交谈,被访者可以随便谈出自己真实的意见和感受,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访谈的过程中生成和提出的,是研究者和被访者共同创造的,并没有特定的范围和严格的标准。,深度访谈不仅仅能充分发挥研究者和被访者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研究者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讨论,作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研究者可以深入被访者的日常生活环境,获得和被访者共同的生活交流平台,考虑被访者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逐步使自己和被访问者站在同一立场上思考和观察问题,获得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生动的社会背景材料,而这些看似不起

26、眼的研究背景,常常会给整个研究带来重大的突破。最为重要的,深度访谈能够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在各种研究方法中,只有深度访谈能够对同一研究对象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讨论以及口常生活环境下的一些细节,这些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客体,更能从较深层面反映研究主体。,同时,在深度访谈中,访问者和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深度访谈的环境是可以自行控制的。研究者向被访者提问,既要引导被访者对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合理的解释,又需要在被访者回答不完全的时候,通过追问等方式把回答补充完整,还需要随时保持反思性的观察,以便能够在访谈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在这种

27、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访谈将不再是单纯搜集资料的过程,而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度访谈”的实质: 它是对被访者在访谈时赋予自己的话语的意义以及被访者赋予访谈场景(包括被访者当时的衣着、神情、行动和访谈场地)的意义的探究。一旦研究者明确了这一点,便可以一种积极能动的态度和立场去实现这样的探究;而这种态度和立场的标志就是在访谈当时和现场就开始这样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深度访谈既是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二)深度访谈法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1、在访谈开始之前研究者需要充分了解被研究地区的风俗和文化,包括被访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况。 2、在深度访谈的始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友好的气氛。

28、3、研究者要对自身的日常生活知识体系,以及社会科学的体系、知识和判断进行悬置 。 当研究者进入访谈现场开始工作的时候,应该在抛掉“成见”的前提下全神贯注地去感受访谈对象的各个侧面(包括外貌、衣着、神情、语言,也包括访谈进行中的环境)。,4、确定受访者是否“愿意”或者“能够”把真相告诉你。 一般而言,被访者能不能够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主要受到这样几个因素的影响: 记得不记得? 是不是人人都能感觉到或者分辨出来? 如果需要受访者自己来总结或计算,是否人人都具有相应的能力? 尤其是,被访者有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述能力? “愿不愿意”与“能不能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愿不愿意”却更容易受到研究

29、者的忽视。如果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与被访者有切身的利益关系,被访者往往会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而伪造现场、提供虚假信息。,5、访谈者在访谈期间要作仔细的访谈日记和“录音式”的记录,而不应主观地压缩话语或小结,以免丢失信息或误解等,以保证能以富有启发的、自然的方式来实施访谈和诱发互动性谈话。 6、在访谈现场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尤其要善于通过细节深入被访者的内心。在深度访谈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并善于从细节发现受访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属性。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研究的主题和与被访者沟通的访谈内容,还要注意被访者的细节问题(如被访者的衣着、神情以及居住环境、装饰 ,被访者的身份、地位、经济条

30、件等 )。,7、除深度访谈外,研究者应该注意大量非正式场合的谈话记录。 8、研究者要善于掌握时间,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结束访谈。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结束访谈,应该在访谈者允许的条件下,另行约定时间,避免由于时间过长导致被访者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的产生。,(三)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访谈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研究者只有在社会互动中与被访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才能使被访者愿意积极提供资料。被访者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的人,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向“陌生人”提供资料,这就需要研究者认真地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与被访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1、事先尽可能详细的的了解被访者的有关情况。 如

31、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专长、经历、性格、兴趣、习惯等,特别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已有的资料和他人的访谈等多方面的途径对被访者的思想状况和精神概貌等做尽可能多的了解。 另外,研究者的穿戴要自然、整洁,给受访者亲近感,避免过分讲究而引起受访者的不适感。,2、选定部分主题,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访谈提纲,并提前一天将访谈提纲送达被访谈人以便于其准备,提纲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相关的主题,对于需要被访者思考的重点问题,用符号标明,提醒被访者重点准备。事先准备的访谈主题必须要具有开放性。 访谈者要就访谈的内容、程序,以及访谈可能发生问题要加以提前预计。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不能试图去确定和提出每一

32、个事先安排好的具体问题,甚至也不能够事先确定每一个具体的问题。,3、确定访谈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合。为了保证被访者能够自由、准确地回答问题,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应该由被访者自己来确定。当被访者由于种种原因而自己不能确定时,研究者应该根据访谈的主题自行确定,并获得被访者的同意。 为了访谈的顺利进行,保证访谈的质量和效率,研究者必须正确的选择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一般地说,访谈的最佳时间是被访者工作、家务不太繁忙,而且心情比较舒畅的时候。访谈地点和场合的选择,要以有利于被访者准确回答问题和畅所欲言为原则。一般说来,有关个人的问题则以在家里访谈为宜,有关工作方面的问题,以在工作地点访谈为宜,这样

33、有利于营造一种较为融洽的访谈气氛,也有利于被访者寻找或核查回答,得到准确的信息。,4、准备好相关的技术工具。为了使被访者专注于谈话和获得完整的谈话资料,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的前提下,研究者可使用录音的方法。 为了保证录音的效果以及避免临时出现故障,研究者应该提前对相关的录音设备给予检查。,(四)提出话题的技巧 在访谈中,话题的引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如果话题引出的方式不太恰当,就会引起访谈的不畅,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访谈不仅难以继续下去,随后的工作也难以开展,即使双方出于一种相互的尊重而使访谈勉强下去,访谈也缺乏真实性。,1、对于不太熟悉这一方式的研究者来说,就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话题的展开应

34、该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最普通的方面入手。 研究者可以从一般化的兴趣领域入手,逐渐发现被访者的兴趣点,然后再集中展开。被访者所“得心应手”的日常生活,是达至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访谈研究得以更进一步的基础。,2、研究者可以根据前面对受访者了解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工作经历、学习情况、特长、兴趣等,或访谈时的穿戴、神色,或双方共同的爱好或关心的问题,引出话题,如今天的天气确实很热啊;你今天穿着的衣服真漂亮;昨天晚上的球赛真精彩等,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受访者兴趣,积极主动的展开话题。,3、被访者的个人生活史是话题展开的最佳切入点。 这不仅因为生活史一般都是被访者的兴趣所在,更重要的是,生活史的叙述有助于我们

35、达到对被访者行动的理解,达到深度访谈之“深度”。从研究者的个人生活史出发,我们能对研究者赋予访谈内容和访谈场景的意义给出一个合乎逻辑和情理的解释;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获得对被访者在访谈中就访谈内容所主观建构的意义的逻辑的理解和解释。,(五)话题展开的技巧 1、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被访者所感兴趣或关注的话题。 2、当被访人在回答问题时,必须有礼貌地耐心听,做到边问、边听、边记。 3、不要给研究对象以任何暗示。研究者对所提出的问题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提问题的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4、注意访谈中的非语言交流。 除语言外,语气、眼神

36、、表情、手势等都能表达某种含义。如在访问过程中,被访者东张西望说明注意力已经转移;频频看钟表,说明希望加快速度,尽快结束谈话等。 5、在访谈中,要尽力鼓励受访者自由发挥,但避免受访者过于发挥而出现偏题的现象。 如果是被访者的回答离题太远,就应寻找适当时机,采取适当方式,有礼貌地把话题引向正题,引导受访者回到所要了解的主题。例如,“你刚才谈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很好,现在请你再谈谈另外一个问题。”,6、给予合理的引导。当被访问者没有听清所提的问题,或对问题理解不正确,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时候;当被访问者存在思想顾虑,避而不谈或一带而过的时候;当被访问者一时语塞,对所提问题想不起来的时候总之,当

37、交谈中遇到障碍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时,就应及时加以引导。,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 如果是被访者没有听清所提问题,就应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将问题再次复述一遍。例如,“我想你可能没有听清楚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我再说一遍。”如果是被访者对问题的理解不正确,则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问题作出具体解释或说明。如果是被访者一时遗忘了某些具体情况,就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帮助对方进行回忆。如果遇到一些研究对象不善于交谈,调查员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并让对方有充分思考的余地。,7、在访谈中,要善于追问。 通常在遇到下列情况的时候需要追问。当被访者的回答前后矛后,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当被访者的回答残缺不齐、不够完整的时候;当被访者的回答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时候;当被访者的回答过于笼统、很不准确的时候;当研究者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回答没有听清楚的时候,都应适当地加以追问。 追问包括直接追问与迂回追问。直接追问就是直截了当的请被访者对未回答或回答不具体、不完整的问题再作补充回答。迂回追问即通过询问其他相关联的问题或换一个角度询问来获得未回答或未答完的问题的当场追问与集中追答案。,(六)结束话题的技巧 首先,研究者要掌握访谈活动的时间。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两个小时为宜,以不妨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原则。 其次,研究者要关注访谈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