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 设 方 案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3月18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等)因其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分子材料的品种、产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人均消耗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待进一步发展。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化纤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化纤产品主要是常规品种,像涤纶、腈纶、锦纶、粘胶等,各类优质、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则基本依赖进口。而发达国家的化纤企业则比较注
2、重化纤产品的开发,每年生产品种可达100种以上。像日本、韩国、我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所研发的高性能差别化纤维,目前也已达到超仿真化纤第四代水平。2010年11月9日,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年产2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在锦州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为国家产业鼓励类项目,总投资90.9亿元人民币,项目总体建设周期为5年,每期建设2套年产20万吨聚酯装置和2套年产20万吨的熔体直纺长丝装置及相应的生产和生活辅助配套设施。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各种差别化聚酯纤维240万吨,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利润16.2亿元,税收6.8亿,同时将新增就业人员7189人。该公司建设在锦州经济开发区龙栖湾新区石化轻
3、纺工业园内,已列入我省及锦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品种有全消光、半消光、有光、细旦、超细旦等差别化纤维,以及采取母粒添加方式生产的各种有色纤维、远红外纤维、防菌除臭纤维等差别化纤维。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功能,用途极为广泛,特别是长丝,因其具有许多天然纤维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用其制成的服装和装饰织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人们对各种差别化纤维的需求一直呈增加趋势。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带动10万15万人就业。届时,锦州龙栖湾新区建设东北最大的石化轻纺基地将名符其实。该项目的实施是锦州市的标志性工程,对于实施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辽西和江浙区域的合
4、作,改善辽宁省轻纺材料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亟需高分子材料生产、产品质检等岗位操作工合计约600人。后续二、三期项目一线高技能操作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包括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化纤公司、吴江新民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桐昆集团、江苏常乐集团、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等投资规模均以数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计算。一线主要操作岗位包括:工艺操作、DCS操作、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安全管理等。高分子材料企业的迅速崛起,拉动了高分子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未来510年内,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这为我院高分子应用
5、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现有基础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创办于2002年,原名材料工程专业,2007年更名为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1000余人,目前在校生357人。本专业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程,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二等奖成果,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专业构成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群。学院依托多年开办高分子材料专业的经验,抓住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带来的对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当锦州打造全国最大差别化纤维生产基地的计划提上日程之初,本着为辽
6、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大项目“储蓄”人才的初衷,学院于2010年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共建实训基地、就业服务与指导、兼职教师聘任、科技开发与技术应用、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与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和中国石油北燃(锦州)燃气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协议,重点建设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近年来,本专业紧密跟随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对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成为我院体现行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实施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
7、培养模式开发、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调研和研讨,积极推行“双证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高分子材料企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出发,确定能力结构,将其分解成各个能力要素及知识点,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的实训任务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企业与学校互动良好的产学合作模式。2.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及地区布局,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有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积极推广应
8、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专业高聚物合成技术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满克主讲,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涉及到生产装置内容时,将课堂搬到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带动了专业整体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3.建设“校中厂”实训基地本专业现有高分子合成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实训室以及化工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设备总值300多万元。2008年,锦州石化公司投资建设了集实习实训、仿真、培训、技能考核和科研于一体的化工实训基地,拥有精馏、流体
9、输送、传热、干燥、吸收、管路拆装、釜式反应器等设备,被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由中国石油北燃(锦州)燃气有限公司出资40余万元购置仪器设备,学院提供场地,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锦州市消费者协会参与共建燃气质量评价中心,此“校中厂”的建设,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其结果为锦州市民燃气热值的第三方数据。作为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消费者协会的重要工作依据。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训考核和评价标准、编写化工单元操作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的指导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满足
10、了高分子及相关专业群的实习实训需求,实践教学比例达到50%。4.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16人,包括专任教师9人、企业兼职教师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5 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严谨、业务精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5.开展多方位的社会服务本专业立足于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和高分子材料企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不同的方式为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大连泰瑞海铭化工集团、辽宁西洋特肥有限公司、辽宁振兴生态造纸有限公司、内蒙古乌兰鑫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以及技能鉴定,近年来面向高分子材料
11、、化工企业培训500多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产业为支撑,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及地区布局,主动面向辽宁及周边高分子材料企业,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联合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专业及专业群整体提升。努力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二)专业发展目标依靠与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的合作优势,以产业为支撑,面向辽宁、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途径。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共建实训基地、就业服务与
12、指导、兼职教师聘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实效。(三)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等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并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专家意见,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明确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定位和培养规格。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高分子材料领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爱岗敬业、安全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分析及设
13、备维护等岗位群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分解如下:1.知识目标(1)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操作知识;(2)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3)掌握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及基本实验操作知识;(4)掌握高分子材料制品加工的理论和操作知识;(5)掌握化工设备的机械基础知识;(6)掌握电工、仪表、过程控制的基础知识;(7)掌握化工工艺制图及CAD制图的基本知识; (8)掌握高分子材料所需的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9)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操作;(10)了解企业管理、化工环保、化工防腐、市场营销等基本常识;(11)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行业的方针
14、、政策和法规。2.能力目标(1)能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路线;(2)能按产品的用途合理地选择高聚物的工业实施方法;(3)能进行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运行控制及设备操作与维护;(4)能分析判断与处理异常状况;(5)能进行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工艺运行控制及设备操作与维护;(6)能分析检测常用高分子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性能;(7)能根据要求,借助资料及手册,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8)能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能力;(9)能熟练操作计算机。3.素质目标(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2)有正确的认识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情趣高雅、较高的文化修养
15、;(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5)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爱好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娱活动,磨炼意志,体魄健壮,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4.职业证书目标聚合工(高级工)证书及相关证书。三、专业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总目标(1)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高分子材料专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期及以后,实现学生高级职业资
16、格证书获取率95%,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带动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发展,建成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主的专业群。(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双证融通、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对应高分子材料专业工艺操作岗位、产品质检岗位等操作规程,构建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其中1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2门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编写特色教材,建立较为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源库。(3)专业与产业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访问工作站,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按照“引、聘、训、评”的思路,请企业专家培训教师,培养校内外专业带头人2名,实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90%的目
17、标,部分专业课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承担。建设一支符合省级标准的优秀教学团队。(4)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根据“双证融通、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设与生产岗位相衔接的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新建实训室1个、扩建2个,建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5个。(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对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与本溪化工学校、锦西工业学校、阜新第一职业中专等学校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6)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对接,搭建终身学习
18、“立交桥”依托企业项目工作室,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2.专业建设内容(1)推进校企对接1)校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辽宁高分子材料行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兼顾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融入聚合生产工等职业资格标准,与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等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将社会主义核心
19、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双证融通、技能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1)基础知识课程岗位基础能力基本技能第1、2学期专业实践技能课程顶岗实习岗位提升能力第6学期岗位核心技能课程仿真操作岗位综合能力岗位单项能力岗位操作技能课程单元操作第3学期第4、5学期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技能递进图1-1 “双证融通、技能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双证融通、技能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如下:第1、2学期:认识岗位与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兼顾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
20、入学教育、企业参观、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了解高分子材料职业领域的基本要求,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程设置有公共课、职业基础素质课、计算机基础、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化工制图等,在校内基础实训室进行职业基础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料的基本性质,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绘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通过专业社会实践、军训及勤工助学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文化功底和初步的职业技能。第3学期:在学习通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学习岗位操作技
21、能课程、职业发展能力课程,根据基于工作过程所构建的课程体系,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具体教学模式,重点进行岗位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岗位单项能力。主要课程设置有高分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仪表及设备实训室、化工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等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及仪表操作等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物料输送、传热等操作能力、典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等。第4、5学期:生产岗位操作技能培养阶段。在进行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初步得到培养的基础上,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校内的专
22、任教师共同授课,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进一步学习岗位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宽课程,如高聚物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装置仿真实训、安全与环保、专业英语等,重构教学内容精选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使课程体系与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尽可能贴近。技能训练利用校内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引入以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生产为导向的、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具备DCS系统操作与维护能力、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分析岗位的操作能力。设置一些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的职业综合素质选修课,作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形成的必
23、要补充。对订单培养的学生引入企业的岗位工艺课程及企业岗前培训课程等。依托学院现有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其获得聚合生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第6学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用半年以上时间到合作企业或“订单”培养企业顶岗实践,学习专业实践课程。以学生就业签约协议单位为主,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高分子材料生产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校企合作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养与考核,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在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实现
24、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2)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围绕辽宁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兼顾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高分子材料行业标准,与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等企业合作共同构建高分子材料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从高分子材料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确定高分子材料产品生产过程按照工序划分的5个主要岗位群:开车前准
25、备、原料预处理与输送、生产过程与控制、产物分离与精制、安全与节能,通过分析,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表1-1所示),从而确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图1-2所示)。课程体系构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包括通用基础知识课程、岗位操作技能课程、岗位核心技能课程以及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对应的行动领域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岗位单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以及岗位提升能力。对
26、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进行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引入课程相关的职业工种标准,将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落实到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中,确定应开的各门课程以及相关实训,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各阶段内容前后衔接,按照“基础技能、单元操作、仿真操作、顶岗实习”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步递进。进一步确定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以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开发与实际生产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案例,设置体现职业活动的教学项目,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利用学院的化工实训基地和高
27、分子材料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仿真工厂情境化环境中学习,化工实训基地集实习实训、仿真、培训、技能考核和科研于一体,拥有精馏、流体输送、传热、干燥、吸收解析、管路拆装、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釜式反应器等设备,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包括高分子材料合成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实训室、高分子材料仿真实训室等,在硬件上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创设模拟的现场实训教学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表1-1 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一览表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开车前的准备原料理化性质认识1.掌握物料的基本性质; 2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3.
28、培养识图绘图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原料贮运产品理化性质认识PID、PED流程图学习产品贮运预处理与输送预处理1.具备物料分析检验能力;2.具备物料输送操作能力;3.具备传热操作能力;原料换热原料输送原料的出入库验收岗位操作原始记录、操作控制生产过程与控制物料配比、操作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时间控制1. 具备生产过程控制能力;2.具备高分子材料典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3.具备仪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仪表);4.具备DCS系统操作与维护能力;5.具备高分子合成等生产操作综合能力;设备的使用维护仪表的使用、维护及DCS系统控制操作合成等岗
29、位生产操作产品分离与精制产品纯化1.具备精馏、吸收、过滤、干燥、萃取等化工单元操作能力;2.具备高分子材料产品分离与提纯能力;3.具备高分子材料产品的分析与检验能力;4.具备高分子材料产品回收能力;分析测试产品回收与利用精制分离与提纯副产品回收安全与节能环境保护1.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2.具备安全生产意识;3.具备生产节能减排意识与能力。危化品安全防护化工生产节能工艺DCS控制;生产装置操作;正确使用仪表;制备最终产品粗液;生产运行管理。粗产品分离、精制到成品;产品检验;产品送至成品区。包装设备使用及维护;产品包装、贮存、输送。化工单元操作 原料提纯操作生产常用设备操作现场仪表使用产品生产
30、过程分析与实施流程图识图异常波动分析与处理安全及环保产品筛分及包装学习领域原料准备工序生产工序产品包装、贮存工序产物后处理工序原料验收、贮存及管理;提供符合生产条件原料。.生产过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生产过程认识实习工艺流程图识图与绘图产品小型生产模拟实训单元操作实训生产工段式模拟实训电路分析及仪表使用仿真操作设备结构及操作产品生产过程分析与实施岗位操作规范与实施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的使用清洁生产及环保设施的使用生产过程设计及实施图1-2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推进校企对接投入见表1-2。表1-2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推进校企对接投入一览
31、表建设计划负责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社会需求、企业调研,张立新、康伟(企业)0.500.5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张立新、康伟(企业)0.50.51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张立新、康伟(企业)0.50.51合计1.51.02.53)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依托合作企业,通过调研,明确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凝练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并按企业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采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
32、练交替进行的方式,根据企业需要的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和在学院参加理论学习及实训的时间。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前置,把问题解决在校园里。开办企业员工短训班利用寒暑假为合作企业员工进行业务与理论培训,按照企业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结束后经企业考核合格后到企业工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到企业参观和实训,毕业直接到企业就业。4)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制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方案、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
33、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投入见表1-3。表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投入一览表项 目 名 称负责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齐向阳、康伟(企业)0.50.51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齐向阳、康伟(企业)0.50.51合计112(2)探索系统培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和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以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为主线,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
34、证,确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基础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聚物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等5门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建设。1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2门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由课程负责人、课程任课老师和企业专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课程定位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基于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实际工作岗位和主要职业活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高分子材料生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文化基础知识,体现教、学、做结合,强化学生的专业
35、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配合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明确教学要求和课程教学条件,提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建议,确立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从考核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进行考核。校企合作组织完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基础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化纤生产技术5门课程特色教材的编写。调整公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构建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制定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进入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学习的办法。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系统培养投入一览表
36、见表1-4。表1-4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系统培养投入一览表建设计划负责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中、高职教学内容整合张立新、康伟(企业)112核心课程确定张立新、康伟(企业)0.50.51课程体系论证张立新、康伟(企业)0.50.51合计224(3)强化实践育人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整合资源,并进行升级,基于“双证融通、
37、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的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建高分子材料合成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实训室等,聘请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做到与企业要求零距离的对接。建设规划见表1-5。表1-5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一览表实训室名称仪器设备名称负责人数量(台/套)单价(万元)小计(万元)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室螺杆挤出生产线(管材、造粒)石红锦11515注射机11313模具(注射用)50.42高分子材料合成实训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实训装置一套6060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实训室DPC凝胶渗透色谱14040合计130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
38、建”的建设方式,结合近年毕业生就业和顶岗实习运行状况,新增5个校外实训基地(见表1-6)。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及生产环境实施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不低于半年。校企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岗位标准、编写实习指导书,健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及质量评价体系,将教学工作延伸到企业,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指导、考核和培养。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投入见表1-7。表1-6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新增校外实训基地序 号实习基地名称实习基地性质1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认识实习2辽宁华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认识实习3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认识实习4盘锦晟田化工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及就业基地5大连博
39、融新材料有限公司顶岗实习表1-7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投入一览表建设内容负责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杨连成、韩燕来(企业)0.50.51合计0.50.51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监控;完善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各种标准,整合专业群实训平台及专业方向实训,提升和完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和层次,围绕此目标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扩大社会服务功能。A实训基地环境、管理模式和制度
40、建设营造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入校如入厂、上课如上岗”的观念。建立健全教学工厂管理制度和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实行校企共建、共管的体系。B加强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教学的同时,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人员、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紧密合作生产加工产品,学生实现生产性实训,企业取得了效益。C加强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建设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双方人员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明确专业与企业双方的权限和职责。联合进行生产性实训环境规划和实训项目开发,制定运行规则、考核办法和保障措施,完善实训教学、
41、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制度,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强化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定实训教学管理文件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严格考核,不断改进与完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适合校内外实训(习)基地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及保障制度。校企合作制定专业实训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实训项目内容、项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编写专业实训、实习指导材料,包括指导手册、培训教材等,提高教学效果。完善实训教学质量督导监控体系完善学院实训教学督导、专业实训日常检查、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互评三级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记录表、教学评价和建议表、业务考评表等,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保
42、证实训教学效果。优化实训教学评价标准校企合作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使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更具有科学合理性。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情况,与企业共同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见表1-8。表1-8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一览表建设计划负责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实训教学评价标准杨连成、韩燕来(企业)0.10.10.2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安全等相关制度杨连成、韩燕来(企业)0.10.10.2校外顶岗实习工作流程杨连成、韩燕来(企业)0.10.10.2顶
43、岗实习学生考核办法杨连成、韩燕来(企业)0.10.10.2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杨连成、韩燕来(企业)0.10.10.2合计0.50.514)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开办创新能力培养培训班,让学生学习创新理论,建立创新思维,实践创新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职业技能大赛,并选拔优秀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科技开发,将创新思维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活动中。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建设投入见表1-13。表1-13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建设一览表项目建设计划责任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每年至少开展科技创新项目1个张立新1
44、12职业技能大赛每年组织技能大赛1次112合计224(4)转变培养模式突出高分子材料特色,围绕培养目标,强化技能训练。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相关企业专家论证,确定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等子目标,其中基本能力包括化学实验技能、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是专项技能的基础。专项能力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生产单元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技能。综合能力包括原料的制备、产品质量控制及多岗位化工设备运行等技能,是学生在工作中直接应用的技能。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 50。为确
45、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 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生产的相关理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中实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地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学会装置开停车、巡回检查、资料录取、填写生产报表、维护管理以及动态分析等技能,并考取高级聚合生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进行铁人精神教育,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进而获得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方法以开车前的准备、预处理与输送、生产过程与控制、产品分离与精制等生产工序能力为目标,结合高分子材料生产特点进行课
46、程开发。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小组讨论、仿真操作、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学手段通过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兼职教师提供车间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等音像资料,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并且通过多媒体设备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创设工作情境,注重专业案例的积累与开发,以多媒体、录像与光盘、案例分析、在线答疑、仿真操作等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结合高分子材料生产实际,考虑学校与企业的时空障碍。与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等企业合作
47、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结合高分子材料企业生产的特点,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改变传统的按固定地点、固定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分组教学、灵活授课、弹性教学,对专业课程选择典型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对于不具备现场教学条件的,在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师中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由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掌握专业技能。在生产实习、顶
48、岗实习的组织安排上,适应高分子材料企业工作的特殊性,采用倒班顶岗分阶段实习,由企业学校共同考核评价。课程内容更新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进行调整和滚动修订,保持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教学内容要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每年进行更新,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同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资金投入见表1-9。表1-9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投入一览表课程名称建设计划负责人资金投入(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基础化学)调研,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马 超、满克(企业)0.50.5课程教学设计0.50.5课程教材建设
49、2.52.5课程资源库建设1.51.5合计5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高分子化学)调研,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张立新、满克(企业)0.50.5课程教学设计0.50.5课程教材建设2.52.5课程资源库建设1.51.5合计5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调研,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石红锦、郭士刚(企业)0.50.5课程教学设计0.50.5课程教材建设2.52.5课程资源库建设1.51.5合计5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技术调研,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付丽丽、修宏惠(企业)0.50.5课程教学设计0.50.5课程教材建设2.52.5课程资源库建设1.51.5合计5化纤生产技术调研,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赵若东、韩燕来(企业)0.50.5课
50、程教学设计0.50.5课程教材建设2.52.5课程资源库建设1.51.5合计5总计17.57.52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目标是以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公司橡胶车间、聚丙烯车间等企业为模板,建设高分子材料模拟工厂。体现源于企业实际,高于企业实际的设计理念。面向化工行业,建设代表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水平的、体现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性和共享型的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并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具有共享性、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库。高分子材料模拟工厂包括生产工艺仿真系统DCS、三维虚拟工厂、设备内部结构。各系统能够有机的结
51、合为一个整体来完成整个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可通过操作鼠标和键盘行走于虚拟工厂中,并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操作。提供更贴近现场的效果。补充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素材库、影像资料、案例、试题库、实验实训、教学指导等网络资源,收集优秀毕业综合实训报告等各种专业参考文献和专业电子数据资料;23门课程能够实现学生网上在线学习和网上在线自我考核;引进仿真综合考试平台系统等,使专业群各专业生产性装置仿真教学实训项目均达到5个以上。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投入见表1-10。表1-10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览表建设任务责任人资金(万元)2012年2013年小计专业教学资源建
52、设张立新、李静(企业)16.519.536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张立新、魏永刚(企业)5510合计21.524.546(5)建设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专业课教学任务。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校内重点培养张立新老师,另外1名从企业聘任。安排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大型高分子材料企业学习实践,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53、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体培养措施是:到国内外进修学习与学术交流;到高分子材料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主持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服务、新技术推广及课题研究等;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通过以上培养途径,使专业带头人掌握国内外先进职教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教学管理理论,吸收高分子材料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掌握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提高专业建设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及管理能力,力争培养成省级或行业教学名师。2)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肩负着双重任务,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骨干力量。二是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
54、高。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引领教研,在课程改革和技术服务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重点培养45名骨干教师,其中校内重点培养付丽丽等教师。另外23名从企业聘任或引进。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其他教师开展培训。具体培养措施是:国内进修学习或参加学术和技术交流;到企业主要生产技术岗位挂职锻炼累计不少于3个月;参加精品课程的建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参加实训基地建设;对企业人员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承担本专业课程建设、教研教改、实习实训等任务,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并带领青年教师完成教学任务。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通过教师访问工作站、企业项目工作室,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重点培养赵若东、石红锦等教师,确保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具体培养措施: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进行专业技能考评员的培训,取得考评员资格证书;参加教育部组织师资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使其具备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能力;3年后专业教师全部取得本专业技师证书。参加课程建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参加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训项目的开发;参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等项目。4)企业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景德镇货运上岗证考试题答案
- 七年级 下学期 地理 商务星球版《澳大利亚》优教学案(第2课时)
- 儿童友好的家庭餐饮菜单设计
- 创新思维的培育与产品设计实践
- 从个人到社会看学生健康体能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 企业内部知识产杈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 从课堂到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全解析
- 企业内部团队协作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关系
- 不同领域企业家的家庭火灾应对指南
- 从功能到艺术-家居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
- 小升初个人简历表
- 政府采购验收报告表
- 混凝土电缆沟典型施工及方法x
- 脑梗死标准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文本
- 星巴克案例分析
- 挖金湾矿梯子间及管路安装措施要点
- 工业区位和区位因素的变化(以首钢为例)
- 电大管理英语2单元自测6答案
- 2022年度设备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5篇
- GB∕T 39757-2021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泵和泵车安全使用规程
- 儿童保健档案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