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2培养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明确诗歌和散文的区别。3把握散文中艺术形象的特征,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诗歌与散文都可以创造形象,但诗文有别。一是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强,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的形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二是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文通过翔实具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
2、文那样交代得那样具体,而是有许多跳跃和省略。三是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散文应注意:一、分析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二、分析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
3、线。三、分析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四、分析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
4、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五、分析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
5、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六、分析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过小孤山大孤山 说作者陆游(见第一单元书愤) 寻背景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陆游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
6、),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澎浪矶相对,俗讹作小姑山。大孤山,在江西九江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链常识游记就是记游,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本文通过描绘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
7、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破败、故园风雨如磐的痛绝,也流露出作者对军幕生活的渴望以及爱国忠君之情。 赏技巧1灵活运用传闻轶事、前人诗句在写景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也为景物添彩生色。2.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物的特征更为鲜明。3记述景物融合抒情和议论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入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语段细解赏析诵读第1、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过烽火矶过:经过(2)突兀而已突兀:高耸的样子(3)及抛江过其下及:等到
8、其:代词,指代小孤山(4)杰然特起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5)如宝装屏风宝:名词用作状语,用宝石(6)此山当是其一也是:动词,表判断,同现代汉语是日风静是:指示代词,这(7)二山东西相望相:相互(8)皆名天下名:名词用作动词,闻名(9)上干云霄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干:冲、插(10)信造化之尤物也造化:指天地、自然界尤物: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特异之物,今义是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11)愈近愈秀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12)与江山相发挥江山: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水光山色,这里指长江与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政权发挥: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衬托、辉映,今义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13)盖以此得
9、名也以:因(14)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然:然而实不然也然:这样(15)掠江东南去东南: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南2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译文: _(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 _(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译文: _答案:(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
10、(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文理赏析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烽火矶“突兀”特点的一组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ABC D解析:选C是点明烽火矶的位置,是交代能看清烽火矶的原因。4下列各句子中正面描写小孤山“峭拔秀丽”的一句是()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B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
11、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D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解析:选CA项是交代小孤山的位置,B项是侧面衬托小孤山的峭拔秀丽,D项以金山作比,说小孤山庙宇荒凉残破。5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B第2自然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C第2自然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
12、大等特点。D文章第2自然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解析:选AA项“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错,应该为“先远望,再近观,最后特写”。诵读第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俄复开霁俄:一会儿(2)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乃:才知:领会、感悟(3)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观(4)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5)盖江西路也江西:古今异义词,古义指长江的西边,今义是省名(6)南唐为奉化军节度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
13、7)岸土赤而壁立壁:名词用作状语,像墙壁一样(8)其间一日阻风不行不行: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没走路,今义是不可以(9)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流行:古今异义词,古义,流,流水;行,行走。今义是传播很广或盛行7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译文: _(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译文: _(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译文: _答案:(1)大孤山的样子很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
14、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判断句)(2)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判断句)(3)其中有一天因为被风阻(船)不能行。(省略句、被动句,应为“阻于风”)文理赏析8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大孤山风景之“奇”的一组是()泛彭蠡口,四望无际望之如浮水面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岸土赤而壁立A BC D解析:选C是彭蠡口的特点,是江州的特点。9对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写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B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突出在自然景观中渗透了人文景观。诗文传说与名胜相
15、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C作者为了体现大孤山的特点先用小孤山与之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然后以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D作者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在文中写江水清浊明显,隐喻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解析:选CC项错,应为“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缩(lo)宿松县(s)上干云霄(n)B葭苇(ji) 载其事(zi) 楼观亭榭(un)C渺弥(n) 泊湓浦(b) 徙倚久之(y)D溯流(s) 烽火矶(j) 鸥鹭灭没(m)解析:选DA项,“干
16、”应读“n”;B项,“载”应读“zi”,“观”应读“un”;C项,“弥”应读“m”。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A项,尽情欣赏/全,都;B项,都是经过;C项,闻名/名字;D项,像,好像/种类,类型。3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转折连词,然而。B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C项,副词,的确,诚然;真实。D项,都是副词,才。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解析:选D
17、A项,尤物:特异之物,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B项,江山: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发挥:衬托,辉映;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C项,节度:管辖;今义多指节制,约束。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如宝装屏风 B岸土赤而壁立C掠江东南去 D皆名天下解析:选D“名”,名词作动词,闻名;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宝”,用宝石;B项“壁”,像墙壁一样;C项“东南”,向东南。6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18、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解析:选B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为判断句。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描写小孤山时,文章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小孤山的“峭拔秀丽”。B描写小孤庙时插入传说,增强了文章的游记色彩。C描写老鹰捉水鸟一景,流露出作者对抗金将士和抗金事业的美好期望。D作者登游小孤庙,徘徊很久,原因是小孤山周围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解析:选DD项,作者逗留很久的原因是触景生情,面对半壁河山,百感交集。8课内语句翻译。(1)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译文: _(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译文: _(3)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
19、乱。译文: _答案:(1)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2)(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3)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游千山记程启充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
20、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
21、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注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瓯脱:泛指边界。浮白:满饮。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
22、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解析:选B上文写该路段极其难行,这句话写行路时的情形。“以匹布缚胸”是帮助行路的方式,“使人”必须和下文“从后挽之”连起来,否则“挽”的动作就不知是谁发出的了。“盘跚而步”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盘跚”是“步”的状语,不可拆分。“刘子先之”中的“先之”是“在前面,先走”的意思,文言文中常见。综上,只有B项最为合理。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
23、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B丙申:是中国传统纪年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干支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C迁:古代指升官,而左迁则指降职;另外,谪、黜也表示贬官降职。 D京国:指国都,又称京师、京城等,如本文中“顾瞻京国”中的“京国”。解析:选C“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有时是平调,不一定全是升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解析:选CA项,徐、刘二人非作者“下属”。B项,万佛阁在“祖越寺”而不是“龙泉寺”。D项,本文抒发的并非豪情壮志。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板车出售合同范例
- 公司注销业务合同范本
- 中医诊所招聘合同范本
- 单位出售土地合同范本
- 公司车定维修合同范本
- 共享出租场地合同范本
- 劳务联营合同范例
- 加油站出租合同范本
- 企业赋能合同范本
- 二手房房东出租合同范例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课件
- 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百亿产业详细介绍
- 2023年高考真题-地理(天津卷) 含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02160流体力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 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历史试卷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孙权劝学(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 高速公路日常清扫与养护方案
- 风电epc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