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3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重难点聚焦,考点1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几种微生物的比较,重难点聚焦,考点2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1)酵母菌:有氧时大量繁殖,无氧时产生酒精。 (2)醋酸菌:糖源充足时:糖醋酸; 缺少糖源时:乙醇乙醛醋酸。 (3)应注意的问题 发酵温度的控制:果酒制作时,温度控制在1825;而果醋制作时,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对氧气的控制:果酒制作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果醋制作时,一直需氧。 防止污染:所有发酵瓶都要洗干净,且进行消毒。,制作果酒的发酵瓶需要1/3的空间,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同时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发酵过程中产生CO2,需设置

2、排气口,为了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排气后应该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 为了取样即检测发酵情况,需设置出料口。,特别提醒,考点3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乳酸菌、亚硝酸盐的变化,2.实验流程,例1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A.B.C.D.,典例分析,解析:果醋制作的基本过程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获得果醋。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溶于水后形成碳酸(酸性较弱),pH会下降,但不会急剧下降;当接入醋酸菌后,

3、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醋酸,酸性物质持续增加,pH持续下降,图乙中曲线是比较符合此过程pH变化的。,答案:B,1.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 (1)食醋可以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 (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糊精呈红色。 第二步:用 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 。 第三步:用 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 氧气。,课堂达标,(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 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 色化合物。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 。,解析:大米经过蒸熟以杀灭杂菌,在淀粉酶作用下,淀粉先被分解为糊精,然后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这一过程可以用碘液检测,原因是淀粉遇到碘会显蓝色。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如果玻璃发酵瓶完全密闭,则可能引起爆裂。泡菜发酵过程中,主要是乳酸菌活动,其中产生的乳酸最多,还有亚硝酸、醋酸等。,答案:(1)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