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ppt_第1页
心肺复苏.ppt_第2页
心肺复苏.ppt_第3页
心肺复苏.ppt_第4页
心肺复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义:是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采取的抢救措施(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快速除颤等),使其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得于控制或部分恢复。 随着技术的进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的可能性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但长时间心脏停搏后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却成为影响预后的严重障碍。故学者提出心肺脑复苏,旨在强调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脏停搏原因,6个“H” 低血容量 低氧血症 酸中毒 高钾/低钾血症 低血糖 低体温,5个“T” 中毒 心脏压塞 张力性气胸 冠状动脉或肺动脉栓塞 创伤,心脏骤停心电图类型,根据是否需要进行电除颤及电除颤是否能够恢复灌注性心律,分为可电击性心律和非可电击性心律。 可电击性心律:心室颤

2、动(VF)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非可电击性心律:心室停顿和无脉搏电活动。 前者电除颤有效,而后者电除颤无益。,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1.体表除颤 2.呼吸管理 3.建立复苏用药途径 4.复苏药物,除颤,电除颤是治疗室颤(可电击心律)有效手段,除颤成功率随时间推移而迅速下降(从患者倒地至首次电击的时间延迟1分钟,死亡率增加7-10%)。 没有证据表明电除颤对治疗心室停顿(非可电击心律)有益,相反重复电击可能导致心肌损害。,除颤位置为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左第5肋腋中线。 除颤能量:双相使用120-200J,其后选用相同或更大。单相采用360J。 对所有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首选考虑除颤,若无

3、除颤设备,可先行CPR,但应尽早除颤。,呼吸管理,1.基本气道开放: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将后坠的舌根等软组织推开,解除梗阻,但怀疑颅底骨折,应避免鼻咽通气道。 2.高级通气道:通常所说的气管内插管。放置高级气道后便可连接呼吸机或呼吸囊,频率为10次/分,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不重要。,复苏用药途径,1.静脉: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中心静脉用药血浆药物峰浓度高,循环时间短,故在使用外周静脉时,为促进药物尽快进入中心循环,用药后须再推20ml生理盐水,并抬高肢体10-20秒。 2.骨髓:骨髓腔用药达到充分血浆浓度的时间与中心静脉相当,且可用于抽取静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血红蛋白浓度等。 3.气管:目

4、前证明气管内应用肾上腺素的剂量是静脉用药的3-10倍,故单次剂量至少为3mg,用至少10ml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复苏药物,1.肾上腺素:为心脏停搏的标准缩血管首选药物。其a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导致体循环血管收缩,从而提高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增加心脑血流量,有利于自主循环恢复和保护脑功能。有时自主循环恢复后仍需要用肾上腺素输注维持血压,当应避免剂量过大,以防导致心动过速和加重心肌损害,诱发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用法:1mg/每3-5分钟。 2.血管加压素:大剂量是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上的V1受体,产生强效缩血管作用。但2015年AHA指南不建议CPR时常规使用。,3.胺碘酮:应用于3次电击后仍持续室颤的患

5、者,可提高存活出院率。用于对CPR、电击除颤和缩血管药等治疗无反应的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初始计量300mg,用5%葡萄糖稀释到20ml,随后可追加150mg。 4.利多卡因:顽固性室颤/无脉性室速而无胺碘酮时可使用,剂量为100mg(1-1.5mg/kg)。若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持续存在,每隔5-10分钟追加0.5-0.75mg/kg,第一小时总剂量不超过3mg/kg。 5.硫酸镁:指征:1)对电击无效的顽固性室颤合并低镁血症;2)室速合并低镁血症;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4)洋地黄中毒。对电击无效的室颤,静脉注射硫酸镁初始剂量为2g,1-2分钟用完,10-15分钟后可酌情重复。,6.阿托品:为

6、M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迷走神经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作用,增加窦房结自主节律,促进房室结传导。应用指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窦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缓。但目前指南不建议用于无脉性心电活动/心跳停止。 7.碳酸氢钠:仅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才进行纠酸治疗,而在心脏停搏和CPR期间,或自主循环恢复后阶段,均不建议常规应用碳酸氢钠。复苏后动脉血气分析PH1(BE-10mmol/L以下)时才考虑应用碳酸氢钠。但以下情况积极应用:1)存在危及生命的高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引起的停跳;2)原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3)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复苏成功后处理,1.体温管理:心脏停搏后最初24小时内发生高热很常见。研究表

7、明,体温在37以上时,每升高1,不良神经学结局的风险便增加,目标温度为32-36,至少维持24小时;降温方式:降温毯、降温头盔、静脉输注冰液体、降温药;降温期间应表面体温波动;低温治疗期达到后,应逐渐升温,每小时回升0.25-0.5。 2.呼吸管理:维持PaCO2在40-45mmHg,并同时调节吸氧浓度使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94%,避免低碳酸血症导致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加重脑缺血。避免高浓度氧增加对神经元损伤。,3.循环管理:1)及时处理引起心脏停搏的各种心脏原因;2)收缩压维持于90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Hg,资料证明,自主循环恢复后最初2小时,平均动脉压高于100mmHg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故应适当提高血压 4.控制抽搐/肌阵挛:抽搐及肌阵挛可加重脑损伤,故应积极控制,可选苯二氮卓类、苯妥英、异丙酚或巴比妥类,难以控制可使用肌肉松弛剂。 5.血糖:控制于8-10mmol/L。 6.若复苏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考虑同步电复律,能量为50-100J。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可静推腺苷6mg,无效可再次使用12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