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_第1页
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_第2页
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_第3页
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_第4页
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 x年,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并借安理会改革的机会正式提出了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动议。虽然四国联盟的提案最终因多国反对而胎死腹中,但却让巴西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简单的“足球王国”第一次以竞技体育以外的新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事实上,作为拉美地区传统“abc”(阿根廷、巴西、智利)三强之一,巴西自立国以来便将建设一个“伟大的巴西”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为此,除大力发展经济外,包括航天和核工业在内的军工产业也成为了巴西重点投入的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拥有7400多公里长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海军和造船工业自然同样成为了巴西重点关注的领域。从上世纪60年

2、代起,巴西便将海军主战舰艇的国产化列为了军队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其最新成果便是2002年12月20日下水的“巴罗索”号轻型护卫舰。然而,和之前巴西进行的其他自制舰艇计划一样,“巴罗索”级自计划启动之初便饱受技术基础薄弱、经费不足乃至国策变动等种种因素困扰,并正逐步沦为一款让巴西海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源起“尼泰罗伊” 作为和阿根廷、智利并列的拉美地区传统海军强国,巴西海军独立研发现代驱护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之前的1963年。进入上世纪60年代,巴西逐渐感到二战以来作为国防基石的美、巴军事同盟与其独立的国防战略之间已是渐行渐远。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美国对巴西的军援逐渐无

3、法满足巴西军方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巴西海军开始尝试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来实现海军主战舰艇的国产化。1963年,巴西海军 军事学院在马托斯海军上将主持下,正式启动了巴西海军下一代主战舰艇的需求研究。海军军事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和推演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巴西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国家存亡休戚相关的主要海上航线”,即保护对国家发展而言性命攸关的南大西洋海运线;其次,巴西海军未来的主要假想敌将是承担南大西洋破交作战的敌国潜艇,因此其最主要作战模式是远洋反潜;第三,根据南大西洋航线的总里程和维系国家生存的海运量数据判断,巴西海军要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至少要维持一支30艘规模

4、的反潜护卫舰队。而当时巴西海军水面舰队的主力还只是14艘按照反潜作战要求进行部分改造的二战美制驱逐舰,无论是性能还是规模均无法满足海军的实际需求,为此应尽快发展独立建造中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但上世纪60年代的巴西造船工业,已不是二战前夕那个可以自主建造驱护舰的军工产业了,因此,按照海军军事学院的预案,引进外援就成了巴西海军和造船工业顺理成章的选择。在反复遴选后,巴西海军最终从争夺这份预算总额高达2.5亿克鲁赛罗的多家外国船厂的设计案中,选择了英国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船厂以21型“女将”级护卫舰为基型发展的mk10a型护卫舰方案,并最终演化为至今仍是巴西海军护卫舰队基干力量的“尼泰罗伊”级护卫舰。

5、1976年11月20日,该级首舰“尼泰罗伊”号正式进入巴西海军服役。 “尼泰罗伊”级的引进对于巴西海军的意义是多重的:巴西海军不但得以第一次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反潜护卫舰,还首次接触到了包括新型燃气轮机、减震浮筏技术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系统的作战指挥中心概念。更为重要的是,产能不足的沃斯珀为保证足够的船台利用率,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将2艘“尼泰罗伊”级的建造合同转给了巴西国内的海军造船厂,从而使其达成了最为关键的引进技术的目的事实上,巴西在其后独立发展的两型护卫舰都带有鲜明的“尼泰罗伊”基因。虽然巴西海军为此付出了每艘舰造价激增50的代价,但仍说的上是物超所值。最后,“尼泰罗伊”级的引进也为巴西海

6、军的兵力结构调整和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契机在“尼泰罗伊”级入役后,巴西海军正式启动了新一代轻型护卫舰的建造计划。根据巴西海军的设想,这种排水量在2000吨左右的轻型舰艇将和吨位更大、续航力更强的“尼泰罗伊”级搭配,分别承担近海护航和南大西洋远洋反潜的任务。这便是战后巴西海军第一型真正意义上自主研制的中型战舰“伊尼亚乌马”级轻型护卫舰,该舰也正是“巴罗索”的前身。 继承“伊尼亚乌马” “伊尼亚乌马”级的建造计划于1981年10月1日提出,首舰和2号舰在1982年2月15日正式订购,而3、4号舰的合同则于1986年1月9日签订。因受到多种因素困扰,此后再无后续舰计划。由于之前的技术积累几近于无,因此巴

7、西国内船厂在设计“伊尼亚乌马”级时,选择德国海洋技术集团来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并最大程度地应用其在引进建造“尼泰罗伊”级过程中取得的一切技术、经验和部分子系统。由此而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伊尼亚乌马”级在技术特征上有鲜明的“英德混血”特色。 “伊尼亚乌马”级的基础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德国霍瓦兹船厂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建造的fs1500型轻型护卫舰,采用与之相同的中长桥楼船型,桥楼前后舰体干舷很低,舰长95.8米,型宽11.4米,吃水3.7米(包括声呐5.3米),标准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量1970吨。但和采用全柴动力机组的fs1500不同,“伊尼亚乌马”级动力方式采用典型英式风格的柴燃交替方

8、式,主机为l台27500马力(约20212千瓦)的lm2500燃气轮机,副机为两台mtu16v396tb94柴油机,持续功率5800马力(4263千瓦),传动方式采用德国伦克公司的技术,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15节4000海里。 “伊尼亚乌马”级的上层建筑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是舰桥加前主桅和其后的烟囱直升机库一体化建筑。其前主桅杆采用半封闭半格子桅结构,最顶端上是ipqm slq-1racal-decca cygnus b1电子支援系统、普莱西aws-4水面搜索雷达,之前还有凯尔文休斯1007导航雷达。指挥室顶端为rtn10x火力控制雷达。雷达装置之前为光学指挥系统,烟囱之后还有一部

9、,同时还装备了萨伯eos400火力控制系统(用于40毫米火炮),声呐为stn阿特拉斯aso 84-2船壳声呐。作战数据系统是caais 450战术图像处理系统、wsa421武器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另外,还有英国制造的普莱西shield战术诱饵系统、卡特拉斯b1电子支援系统。在武器装备上,“伊尼亚乌马”级所采用的mk-8型114毫米主炮和“飞鱼”mm-40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超山猫”多用途直升机等,均带有鲜明的英式风格。其中,主炮布置于舰艏a炮位,在后部上层建筑两面各有一门40毫米70倍口径“博福斯”mk-2型速射 炮,2部“飞鱼”mm-40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系统则布置在前后上层建筑之间,另在

10、烟囱两边安装了2部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舰体后部的大型机库内部可以容纳1架“超山猫”多用途直升机。 作为巴西海军自制主战舰艇计划中划时代的第一步,“伊尼亚乌马”级在体现出进步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几乎所有借助技术引进实现国防自主化的国家在这条道路上共同遭遇的水土不服的桎梏。首先,德国海洋技术集团为“伊尼亚乌马”所选择的中央桥楼船型和随之而来的前后甲板干舷高度不足的问题,直接限制了该舰的适航性。和主要作战海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国不同,在海况较高的大洋上,“伊尼亚乌马”级的抑波性明显不足,其前甲板上浪问题突出,导致严重的埋首,直接损害舰艇的远航能力,也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灵活性虽然巴西海

11、军将其定位为负责近海巡航的轻型护卫舰,却也有让其在必要时临时加入远洋护航的初衷,但其糟糕的远洋航海能力却使得这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 其次,在整个轻型护卫舰计划中,糟糕的工业基础和不断超支的预算一直制约着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经验匮乏的巴西造船厂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不足,不断拖延着工程进度,就是这样一型排水量不足2000吨级的轻型护卫舰,巴西造船厂所需要的工期竟达到了惊人的33个月和36个月。而进度的拖延和大量采用进口零部件,又使得预算进一步超支。总体设计上的先天不足、预算上的恶性膨胀和工期的拖延,使得巴西海军不得不放弃最初建造16艘“伊尼亚乌马”级的计划。在完成了14号舰后,巴西海军终止了“伊尼亚乌

12、马”级的后续舰计划。但巴西海军实现主战舰艇自主建造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停止,在“伊尼亚乌马”级的建造计划终止后不久,一型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针对性改造的新型护卫舰“巴罗索”级的研制计划即宣告启动。 “巴罗索”素描 作为“伊尼亚乌马”级的改进版,“巴罗索”级首先将改进重点放在了前者问题最大的适航性上。“巴罗索”级在“伊尼亚乌马”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了舰体尺寸,在舰宽(11.4米)和吃水(5.3米)都与前者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巴罗索”级将舰长由“伊尼亚乌马”级的95.77米增加到103.4米,标准满载排水量也相应地由“伊尼亚乌马”级的16701970吨增大到17852350吨。 针对“伊尼亚乌马”级

13、原有的舰体设计远洋航海能力不佳的弱点,“巴罗索”级对军舰的舰型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原有的中央桥楼型设计得到保留,但舰体前部改用大飞剪艏设计,且前甲板明显上扬,有效改善了军舰的耐波性和远航性能。此外,“巴罗索”级在延续了与“伊尼亚乌马”级相同的上层建筑布局的同时,更加强调了舰体隐身的特点该舰上的上层建筑各个侧壁均向内倾斜,各斜面结合处则圆滑过渡,副炮也采用隐身炮塔设计。虽然不能和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那样采用全隐身设计的舰艇相比,但体现了巴西造船工业努力追赶世界军舰发展潮流的努力。动力系统方面,“巴罗索”级基本沿袭了“伊尼亚乌马”级的配置,即1台lm2500燃气轮机和2台mtu柴油机,双轴推进,最

14、大航速27节,续航力15节4000海里。 在舰载武备方面,“巴罗索”级基本沿袭了巴西海军自“尼泰罗伊”级以来的英式配置传统,即舰艏a炮位布置1门mk-8型114毫米舰炮,副炮则减为1门“博福斯”40毫米速射炮,安装在机库正上方,烟囱左右两侧各有1具mk-32型三联装324毫米轻型鱼雷发射管,反舰导弹还是“飞鱼”系列中的mm-40型在23型护卫舰装备“捕鲸叉”反舰导弹之前,“飞鱼”一直是英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标准配置。电子设备方面,“巴罗索”将装备1部阿莱尼亚ran-20s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1部特玛导航雷达、1部“猎户座”rtn-30x火控雷达及1部萨伯eos-40010b光电跟踪系统。电子战方面

15、则是etslq1a电子对抗系统和2座edo-997干扰发射装置的组合。 和原型“伊尼亚乌马”级相比,“巴罗索”级有效改善了前者倍遭诟病的远洋航海性能,并保持了其火力相对强大的特点,同时也注意了在能力范围内对全舰隐身等技术的采用。然而,和“伊尼亚乌马”一样,“巴罗索”级自计划启动之日同样也饱受国内船厂积累不足和经费匮乏之苦。该舰于2002年12月下水后,所耗费的工期竟达到了惊人的60多个月且还未能服役,这对于一直致力于主战舰艇国产化的巴西海军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与重挫。 冷战结束后的巴西海军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都对自己的总体战略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原本立足于南大西洋保交作战的建军路线,逐渐开始让位于极富后冷战时代特征的“常规威慑”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