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_第1页
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_第2页
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_第3页
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_第4页
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姓名:吴淑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统计学导教师:朱建平20090401abstractwhether regional economic is convergent is always a hot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but there has been no definite view. after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oved at a fast pace. due to the

2、huge disparit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zone, chinas economic were hindered. does regional convergence exist in china? are the carried out strategies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at measures are needed to be take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isparit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zone? this paper wi

3、ll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 in a theoretical approach.literatures about economic convergence are very rich. but literature rarely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dispar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based on chinese economic

4、 reform,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this paper has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meaning of researching on provincial economic convergence. the second chapters contents are based on neo-class

5、ical theory. then it also summarizes documents that are related to economic convergence inside the country. there are also introductions of some important concept.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and general theory of spatial economic.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c

6、onvergence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issue.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vincial economic has a weak absolute convergence between 1952 and 2007. the coastal and non-coastal region has significant club convergence. from a strategic view, there is signif

7、icant absolute convergence and club convergence amongst provincial economic in our country. however, western development did not quicken the speed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but the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augment significantly the speed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vergence.

8、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key words: economic convergence; spatial econometrics: western development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

9、生学 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声明人(签名):年t月 日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

10、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 年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v ”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笔叙許年_1月 日第一章绪论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一直表现良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着“和 谐发展、共同富

11、裕”的发展理念,1988年邓小平同志针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的特点,提出了 “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其中一个大局,就是要拿出更多的 力量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城乡经济协调 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2003年中共中央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 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民情的深刻变革,使得国民经 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取得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 的好成绩。全国gdp总量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100. 0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

12、为9. 7%。全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7年 的18934元,年均增长率约为8.63%。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 1978年的1. 8%提高到2007年的6%。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的 gdp总量超过了 24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四位。从社会角度看,世界上还没有 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带领规模如此庞大的人口,创 造如此迅速的经济发展奇迹,经历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然而,经济快速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是在促进经济平稳快 速发展的同时力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力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共 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伴随经济的长足发

13、展,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距日益 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我国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第一,地区之间。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 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 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由于受历史、自 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 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1998年东西部 地区的绝对差距为29490. 75亿元;到了 2001年,扩大

14、到40287. 33亿元;到了 2003年,东部地区的生产总值与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达到53156. 6561 亿元。另外在东西部小康农村建设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截止2005年,东部地 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实现程度为47. 6%,而西部仅为1. 3%。第二,省域之间。2007年,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为上海,人均gdp 为66110元(根据最新汇率折算,约为9259美元),接近于世界排名第52位的 智利;人均gdp最低的地区为贵州,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相当于世界排 名第133位的尼加拉瓜。另外,1952-2007年间,山东省的gdp总量年均增长 率最快,达到7. 7338%,比

15、年均增长率最低的黑龙江省(其年均增长率为4. 327%) 髙出3. 4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整个国家 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资料显示,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 扩大到2007年的0.3361,增幅过快,且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2008年,农业 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 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 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 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 33: 1,绝对差距达到9646

16、元(其中: 农村居民收入为4140元,城市居民收入为1378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 最大的一年。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区域差距是一种普遍的现 象。但是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严重阻碍国家的整体发展,而且可能 会引发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第一,区域差距过大会造成落后地区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 向发达地区,形成极化效应”。一个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需要充足的生产要素 作为基础,如果地区经济之间存在悬殊差距,那么在利益驱动下,生产要素一 定会从资本收益率低的地区流向资本收益率高的地区,从而形成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的存在会使得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发达地区越来越

17、发达,使得 地区差距进一步护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导致中西第一章绪论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向东部沿海城市,使得东西部的经济差 距进一步扩大,形成恶性循环。第二,区域差距过大会造成落后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位。市场经济体制为所有的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更为公平、开放、自由的发展 平台。由于落后地区承受竞争压力的能力差、商品经济的起点低,物质资本和 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短缺等原因,造成落后地区在国内外两大市场竞争中处于 不利地位,不利于落后地区培育和建立稳定的微观经济基础。第三,区域差距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地方割据现象。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 背景下,受地方利

18、益的驱使,各级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 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 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全;相互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措 施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这不仅造成了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 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 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 共同障碍是行政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代替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 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融合。第四,区域差距过大会造成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改革开放初 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

19、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 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日益凸显。区域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全国经 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产生了 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 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产生了冲突,使国 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第五,区域差距过大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落后地区由于长期落后,发展 缓慢,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能力,与发达地区的强烈反差势必影响到我国国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并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总之,区域差距过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正常运

20、行,不利于经济资源的优化 配置,不利于国家战略的贯彻实施。1988年,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 平衡的特点,提出了 “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 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面向新世纪 新形式新任务而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建设的要求,进一 步指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

21、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 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努力缓解地区 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1.2研究意义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距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无论是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个客观事实,只是不同 发展程度的国家或地区区域经济差距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如同效率与公平,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一直是经济学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文献表明, 从不同的角度釆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得到的

22、结论也往往 不同。对区域经济差距是收敛还是发散至今仍无统一的结论。以往关于经济收敛的研究文献多数是建立在以索洛和斯旺为代表的新古典 增长理论基础之上的。模型假设生产函数具有要素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认为 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人均资本的增加。如果技术进步停止, 则增长就会结束。它将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归结为外生的技术进步,因此认为 经济的绝对收敛肯定会发生。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拥 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长期来看,各国经济的增长率将趋于一致。因此,经 济收敛分析反过来也能验证新古典增长理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 标。逐步

23、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 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虽然自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区经济发展都得 到了实质性的改变,人们牛活水平跃卜了一个新台阶,伯地经济发展差距却 越来越大。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鉴于目前关于我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 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 济研究组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 中国(大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 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

24、大西北地区。本 文在研究我国整体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探索了 “改革开放”、“西部大幵发”和解决“三农问题”对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具有 何种影响。这对于提出更为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文章结构与创新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改革开放在带来卓越成就的同时也使得区域经济差距扩大 化问题日益突显,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了研究经 济收敛问题的必要性。并梳理了行文结构,点出了创新所在。第二章为经济收敛的理论渊源及发展概述。本文从以索洛和斯旺为代表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推导出了经济收敛的数学模型。然后按照经济收敛研究

25、 方法的不同,依次从横截面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和 统计指标描述法四个方面回顾了相关的经典文献,紧跟其后引出了经济收敛分 析的最新趋势。此外,本章节对几个重要的收敛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第三章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剖析。该章节承上启下,分析了在经济研 究中考虑空间因素的意义,总结了空间计量经济学在经济收敛、fdi区域分布、 区域科技创新、空间集聚效应、居民收入等方面的经典文献,阐述了空间计量 经济模型、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和空间自相关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第四章为我国省域间经济收敛的实证分析。该章节利用我国自1952-2007 年各省域间人均gdp的横截面数据对我国省域间经济

26、增长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分析。从理论方面证明了在研究区域经济收敛问题时考虑空间因素是非 常有必要的;从现实角度说明了我国自1952-2007年各省域间经济增长总体上 呈现较弱的绝对收敛趋势,并且沿海和内陆两大区域之间呈现显著的“俱乐部 收敛”;并且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省域间经济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和“俱乐部 收敛”,而“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没有加快k域经济收敛的速度,即并没有缩小 或加快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之后提出的“三农问题”却显著加快了区域经济收 敛的速度,可以认为“三农问题”的提出是有效的。最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 的目标和实证分析所得,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27、:一是首次从政策角度出发,分别以 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三项重大战略决策为断点,分析战略实施 前后,我国省域间经济增长的收敛趋势,以此评价这些战略对于协调区域经济 发展的作用。为实现“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提供有效政策建议。 二是本文选择滚动样本方法分析收敛系数的具体变化情况,这样可以看出缩小 或扩大经济差距的具体年份,而不是考虑总体发展阶段内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第二章经济收敛的理论渊源及发展概述2.1经济收敛的理论背景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obert m. solow和英国著名经 济学家swan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是由于技术变革引

28、起人均资本的增加,如果技术进步停止,则增长就会结束。它将人均产出的长 期增长归结为外生的技术进步,因此认为经济的绝对收敛肯定会发生。下面通 过模型推导来说明这个分析过程及理论依据。采用标准概念,本文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产出记为is三 种要素投入分别记为:资本(ii:)、劳动力(丄)和技术进步(j),并且假 定规模报酬不变。相关的生产函数表述如下:y(t) = ktrat)lt)t (01)(2.1)并进一步假设劳动力和技术按照外生不变速率增长,即:lt) = m)eat) = aq)e(2.2)其中,是劳动力的增长速率,s为技术进步增长速率。i(0)是劳动力的初始存量,成0)为技术的初始存量。如果我们定义:; 0(,,并对 相应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ccin/ =(-+ g + 在公式(2.4)的两边同时除以单位有效劳动资本;得到:(2.8)am经变形并将式子(2.6)带入方程(2.8),得到參h) ?,.、-。-m(2.9) k若经济处于稳定状态附近,则公式(2.9)可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