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反思_第1页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_第2页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_第3页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_第4页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用“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执教比的应用后的教学反思河南省浚县卫溪区西街学校 尚进枝 我在承担的市级课题“生命课堂构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开题会上,尝试运用我县教改成果-“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执教了比的应用一课,教后有许多感悟与思考,想与大家共勉。一、解读教材比的应用属于数与代数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内容,但教材中没有给出这个名称,目的是由于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引入这个名称后,教学时会把这一问题归成一种类型,并很快引入解这类问题的方法,把解决

2、问题变成套用方法。不给出这一名称,学生通过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完全可以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问题的解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1.教材创设了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首先引入一个讨论,怎样分合理,让学生体会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的比去分比较合理。 由于课本没有给出具体的橘子数,所以我让每个小组准备40根小棒代替橘子实际分配,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在分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小组按部就班一直按3根、2根分;有的小组按3根、2根分了后,及时做了调整按6根、4根分;有的小组“大胆”地按30根、20

3、根分,不够了又再做调整。不同的分法都代表了学生对比的理解和数感,也为进一步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积累了经验。鼓励他们进行,并记录分配的过程。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将发现6:4,12:8,30:20-都等于3:2,这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的内容,还使学生体会到大班分到的橘子数扩大为原来的几倍,小班分到的橘子数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根据筐里剩下的橘子数,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这实际上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大班占了3份,小班占了2份,这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了基础。2、小组答疑和展示评价环节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

4、的能力,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小组答疑让问题在“学队”中基本得到解决,通过“兵教兵”,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展示评价让学生以团队的身份去展示、评价、交往, 使学生在表达、倾听、实践、思辨中进行智慧交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生成,提高学生能力。四、思考得失。满意的地方:1、“四字六步教学法”运用顺畅,步步衔接紧凑,过渡自然。2、学习目标定位恰当,符合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3、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4、能运用电子白板教学。5、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态度积极,思维活跃,主动参与率高。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欠佳,前松后紧,总结导

5、预环节进行的有点仓促,学生收获谈的少,能够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策略就更好了。 2、课前课件制作完整,可在课堂上运用时发现少了一张课件,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细心,准备要完善。“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为此我在备课时“先备课标再备教材接着备学生”。课标中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明确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来研究教材,不只是看本节内

6、容,还要看前几册教材,甚至是下册教材.这样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也为下学期的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 在设计教案上确立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是:督预示标,自学梳理,小组答疑,展示评价,联系拓展,总结导预邱学华老师说过:“学在教前”、“尝试在先”、“重在养成习惯”,教学必须基于对学生自主学习(预习)的培养,学才会产生疑问,这时教才会显现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设计了“督预示标”,上课后先督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抽查几个小组,让小组长把本小组的预习情况向全班作简单汇报。对于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给予表扬,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希望达到的学习效果定位本节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养成学生主动学习和会学习的习惯。自学梳理这

7、一环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梳理自己的预习,与教师的指导主动对接,把学习条理化,找到教师对学习重点、关键的指向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要求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把握住度,这节课我深有感触。如:我在设计教学提纲时关于在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问题中,必须出现一个比吗?在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问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比时,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否提出,因为教材内容没有安排,与其他老师交流,他们认为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不要提了。但是我认为如果学生理解了这两个问题,对掌握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帮助,决定安排上比较好,在教学中注意适当引导就行了,结果超出所料,低估了学

8、生的能力,学生回答正确,理解透彻。自学单的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学提纲现有140个橘子,按照3:2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分?方法一: 列表法 大班(个)小班(个)第一次分第二次分第三次分方法二: 画图法140个先求出 再求出 列式 方法三: 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表示 表示 先求出 再求出 列式 在第一次试讲时,方法二、三大部分学生不会填,学生心里清楚,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出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单,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后面的教学,整堂课下来,一塌糊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解决问题时,让学

9、生列出算式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说一说算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重新审视设计的自学提纲,这节课学习目标是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学生理解方法要求,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出来不就完成了学习目标么,何必难为学生。因此,我就修订了第二份自学单: 自学提纲1.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方法一:列表法大班(个)小班(个)第一次分第二次分第三次分大班共分( )个,小班共分( )个。方法二:画图法140个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一份的数量:最后求出大班分的数量:求出小班分的数量:方法三: 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大班分的数量:求出小班分的数量:课堂

10、上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自学单,完成了学习目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体现的。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由于课本没有给出具体的橘子数,所以学生只能进行实际操作,我让每个小组准备40根小棒代替橘子,鼓励他们进行实际分配,并记录分配的过程。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将发现6:4,12:8,30:20-都等于3:2,这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的内容,还使学生体会到大班分到的橘子数扩大为原来的几倍,小班分到的橘子数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根据筐里剩下的橘子数,不断调整一次

11、分配的数量,这实际上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大班占了3份,小班占了2份,这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了基础。2、小组答疑和展示评价环节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小组答疑让问题在“学队”中基本得到解决,通过“兵教兵”,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展示评价让学生以团队的身份去展示、评价、交往, 使学生在表达、倾听、实践、思辨中进行智慧交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生成,提高学生能力。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本节课上,始终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在联

12、系拓展阶段,注意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合理搭配早餐:小明今天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这道题,让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按不同的分配标准去解决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是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和两个数量的和,这一类应用题,学生们基本上是会做的,但如果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还知道两个数量的比求另一个数量,有少部分学生还用上面的做法。为防止这样的错误发生,我设计了我有火眼金睛(小科学家):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现有3千克农药,需要多少千克的水?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最后出现了数学故事:在古代的蒙古草原上,有一个商人拥有11匹价值连城的骏马。商人临死前立下了一个奇怪的遗嘱。 遗嘱写明,他的11匹马全部留给他的三个儿子。可是他的分配方法太奇怪了,遗嘱中说:“11匹马中的一半分给长子,分给次子,分给小儿子。” 想一想,三个儿子各分几匹马?(提示:商人的三个儿子是按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