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相关试题_第1页
传统节日相关试题_第2页
传统节日相关试题_第3页
传统节日相关试题_第4页
传统节日相关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统节日相关试题(2016北京中考真题)一、基础运用(共20分)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16分)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2分)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商量和下联分别是()(2分)4.为影响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

2、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把你找出来。(3分)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艰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字:_词:_句:_5.今年是农历“猴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整(1)-(3)题。(共6分)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十二属相之说在东汉时已有记载。在十二属相中,猴位列第九,即“申猴”。由于“猴”与“候”同音,人们就通过创作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的吉祥画、玉雕、木刻、剪纸等艺术作品寓意“马上封侯”。猴子的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童话里有“猴子捞月”,寓

3、言里有“朝三暮四”,_。有关猴的成语也不少,如“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可见,“猴”在我国文化领域留下了诸多痕迹。(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生肖(xio)记载(zi) B生肖(xio)记载(zi)C.生肖(xio)记载(zi) D.生肖(xio)记载(zi)(2) 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甲】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一只石猴【乙】“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丙】原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6.春节将至,

4、小明编辑了一条拜年短信准备发给李老师,但其中有一处用语不够得体,还有一处存在语病,帮他找出来并修改。(4分)敬爱的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我给您送上新春的祝福,在心里由衷地感谢您三年来对 我的帮助与关怀。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想念您。最后,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您的 学生:王小明(1) 不得体的是第_处修改:_(2) 有语病的是第_处修改:_(3) 自从学习了六书造字法,月月便对字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上面这首诗后,她眼前一亮,谜自心中来。下面是她字谜的谜面,请你依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和造字法知识猜一猜,谜底指的是诗中的哪两个字并将答案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谜面:雨落横山 ,岁到除夕 谜

5、底:一、 (石景山)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在经历了三月的乍暖还寒, 四月杏花春雨的飘飘洒洒、淅淅沥沥后,夏季里的节日端午便如期而至了。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早在先秦时期,这一天被认为是“恶月恶日”。生于这一天的人,认为是会给父母和国家带来灾难的。有的人侥幸长大做了官,仕途也会因此遭遇坎坷。大约到秦汉之后,人们才想了一些办法,如在这一日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以驱五毒、祛瘟疫、除厄运。唐玄宗时,每年端午节都会发给百官“百

6、索”,“百索”是五彩丝线拧成的绳子,可以佩di在脖子上、腕上,一如今天的项链、手链。不知如今的shu饰是否由此而来?这种彩索,据说是用以捆缚“五毒”的。所有这些求祥祈福的活动,都使我们的端午充满了古老的色彩。大约到了明、清之后,“恶日”慢慢变成“善日”。女孩儿在这天头簪火红的榴花,出了嫁的女子回娘家。端午节也成了迎接夏日、亲人团聚的欢乐节。人们期盼端午到来,也是想念那香糯的粽子了。 ,吃上一口,犒劳一下寡淡的舌尖,满身疲惫顿时烟消云散。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项目,古往今来描写龙舟竞渡的作品不计其数,最为生动的当推中唐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

7、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让人 !如今,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人们在端午节的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品味着传统文化的韵味。注释:棹(zho):船桨。 斡(w):转,运转。斡波,划水。瞬:目动,眨眼。1下列词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坎坷(k) 佩戴 首饰 祈福(q) B坎坷(k) 佩带 手饰 祈福(q)C坎坷(k) 佩带 手饰 祈福(q) D坎坷(k) 佩戴 首饰 祈福(q)2阅读竞渡歌片段,对诗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棹影斡波飞万剑”,形容船桨上下翻飞迅捷,溅起

8、的水花犹如万把利剑飞向两边。B “鼓声劈浪鸣千雷”,运用夸张极言击鼓之声震天动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声势浩大。C“两龙望标目如瞬”,赋予龙舟以人的神态,将两舟争先恐后驶向目标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D“坡上人呼霹雳惊”,“霹雳”指“迅猛的雷声”,这里用“霹雳”来形容坡上观众的呐喊声骤起且惊天动地。3根据语意,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慢慢剥开粽叶,露出色泽雪白的粽子,用筷子戳起,滚着白糖 流连忘返B慢慢剥开粽叶,露出色泽雪白的粽子,用筷子戳起,滚着白糖 身临其境C色泽雪白的粽子被慢慢剥开,用竹筷戳起,滚着白糖 流连忘返D色泽雪白的粽子被慢慢剥开,用竹筷戳起,滚着白糖 身临其

9、境4龙舟竞渡的一支参赛队要在彩旗上印一“龙”字,同时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下列最适合印在彩旗上的一项是(2分) A B C D5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的,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谷雨雨后禾享雨 B立春春日客游春C小雪雪中郎堆雪 D中秋秋夜晚悲秋6学校开设了以“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诗词晨诵课程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学期末,老师请大家用一句话谈谈诵读的收获,下列回答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诵读活动让我更加优雅、诗意地生活。B诵读活动让我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内涵。C诵读活动让我敏锐地感受物候的变化。D诵读活动让我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

10、魂。(顺义)一、基础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在古代,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此月是阴阳两气相互争夺的时期,即万物进入生死分界的关键时段,故五月又称“恶月”。古时农历五月初一为端一,依次下数到端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五之日为九毒日之首。昔日五月端五那天人们“结五色丝为索,索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这一古风起源于汉代,其用意是“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辟”通“避”),即所谓“五彩辟兵”。五彩为青、赤、白、黑、黄,以代表五方。女子们在制作彩丝中暗自比才斗技,将充满压抑的避邪躲灾,通过指尖和彩线幻化出充满生活机趣的智慧和

11、对生命憧憬的q( )丽遐思,让有点沉闷和 的五月在女性纯cu( )的笑声、明净的眸子、 的双手中,点染出一层初春嫩柳般的生命亮色。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q( )丽 纯 cu( )下列各词语中的“端”与“端一”“端五”的“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变化多端 B.中国人物画的发端早于汉代,盛于隋唐。 C.无端生事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分别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多彩 勤劳 B.明媚 细腻 C.燥热 温柔 D.不安 灵巧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

12、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s神佛、祭din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1)语段中画线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嗣 典 q y B嗣 典 q yC祀 奠 q y D祀 奠 q y(2)结合文段语境,下面组词和对应的义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组词:享福、造福。 福:一切顺利,各事幸运。 B组词:祝福、祝寿。 祝: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祝愿。 C组词:祈福、祈求。 祈:要求,命令。D组词:千禧、新禧。 禧:吉祥,幸福。(西城)(二)阅读清明时节话秋千,完成第1719题。(共11分) 清明时节话

13、秋千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先是流行于皇宫内院,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民间,唐代以后大为盛行。“秋千”的得名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中原女子学得这一游戏后,采用树立特制木架、悬挂彩绳的方式,身着绚丽的服装,或坐或立,“揪”绳推引“迁”移,故名“秋千”;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出现在唐人高无际的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里,其中提到:“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 南北朝时,戏秋千主要集中在立春之日。此后,戏秋千的时间向后推延,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期间。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二天,其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后来又用

14、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割自己的肉为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归国做了国君以后,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躲藏不见,晋文公手下人放火焚山,原想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百姓们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清明在古代都是国家性的法定节日,唐宋时期两节相加最长有7天的假期。官方的倡导与民众的参与使得这两节期间有了众多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民俗活动,如扫墓、禁烟、祭祖、吃冷食、插柳、踏青、蹴鞠(中国古代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类似今天的足球运动

15、)、赏花、咏诗等,戏秋千也是其中之一。 戏秋千的时间在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期间,可以在唐诗中找到依据,如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其中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的诗句,可见唐代寒食节京城长安蹴鞠、戏秋千的热闹情景;而由杜甫清明二首中“万里秋千习俗同”一句,我们同样也可读出清明节期间戏秋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节日风俗往往会成为关涉节日的古诗的重要题材,作为寒食、清明节期间颇具代表性的风俗,秋千在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说明它的确是此类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而这一意象给人带来的联想感受又是十分丰富的。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乐、青春相关联的。首先,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一样,是明媚

16、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如“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其次,戏秋千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娱乐: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竞戏秋千,这是何等的热闹快活!其三,秋千虽然老少皆宜,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青春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然而,秋千又与悲伤、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如:“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景不堪看

17、。 秋千是中国古代寒食、清明节的代表性游戏之一,由此也成为寒食、清明诗歌的典型意象,它一方面联结着【甲】春景的美好和青春的欢乐,另一方面又引发出【乙】人生的感伤和悲愁情怀。了解秋千和与之相关的诗词,既可以帮我们增加古代寒食、清明节的民俗知识,又有助于我们感受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7期,有删改)17文章段从、 、秋千作为诗词的意象带给人的感受三个方面对秋千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说明。(3分) 18联系第段,具体说说第段中画线的【甲】【乙】两句不能调换的理由。(4分) 答:19下面这首诗印证了第段中有关秋千的说明,请引用相关诗句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和春深 【唐】白居易何处春

18、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答:(一)选择(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1-5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元宵节是_节日。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总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物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

19、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1. 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字“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怒发冲冠(gun) “上”字的笔顺是:丨 _ B.怒发冲冠(gu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_C.怒发冲冠(gu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_ D.怒发冲冠(gun) “上”字的笔顺是:丨 _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

20、旦 九霄云外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传统 中华民族 重要的 A. B. C. D.4. 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_ A. 山野万里香 B . 秋高半月明 C. 笙歌万户春 D. 一街太平歌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

21、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寒食也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禁(j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B禁(j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C禁(j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D禁(j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

22、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BC D5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A B C D4节令联是指有特定应时性或纪念性的对联,内容多为咏物、抒情、议论或祝愿。如:清明节联“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重阳节联“糕含登高意,菊呈晚节情”等。下列与其它三副所纪念传统节日不同的一副节令联是(1分)A千古诤臣罹祸 B喜得天开清旷域 尔今屈子开颜 宛然人在广寒宫C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D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12阅读材料,完成(1)(2)题。(4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祭奠先人、缅怀先烈,思考生命的意义。因此,清明节有其重大的人文内涵。 (1)某校在网站民俗专栏里,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话,阐释清明节的意义,请选出借用恰当的一项( )(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