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模块一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_第1页
第二部分模块一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_第2页
第二部分模块一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_第3页
第二部分模块一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_第4页
第二部分模块一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四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可知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三大岩石的形成和类型,以地质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形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地质构造和流水地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今后,以区域图、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一步:学前自检查漏拾遗,1.,内力作用,2.,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1(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

2、是() AB C D (2)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获取信息 1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岩层的埋藏深度”获取“根据岩层的埋藏深度可以恢复岩层的 ,地形剖面图上某地岩层海拔就是该地对应的地面海拔与埋藏深度之差”等信息。,形态,2从图中获取信息,解析第(1)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而题目所给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两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在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深

3、度可以明显看出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运动。 我的答案(1)D(2)C,第二步:重点强化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3个重难点 1板块运动与地貌,东非大裂谷、红海,海岭、大裂谷、大洋中脊,生 长 边 界,实例,形成地貌,示意图,边界类型,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陆缘岛弧、海沟,俯冲角大,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海沟,海岸山脉、海沟,俯冲角小,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俯冲边界,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高大山脉、高原,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碰撞边界,消亡边界,实例,形成地貌,示意图,边界类型,2地质构造的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中心

4、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态,判断方法,向斜,背斜,断层,褶皱,地质构造,向斜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侵蚀后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常形成山岭,未侵蚀地貌,构造地貌,向斜,背斜,断层,褶皱,地质构造,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地带适宜建

5、采石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隧道的良好选址,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石油、天然气埋藏区,背斜,原因或依据,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岩层中含有的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物质坚实,基础牢固,水库坝址选择点,底部低洼,易汇集地下水,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向斜,原因或依据,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

6、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原因或依据,实践意义,构造名称,二、必须辨明的1个易误点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构造地貌是指与地质构造有关的地貌类型,如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 三、必须弄懂的1个重要图示,地质剖面图,解读程序: 第一步,看图例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第二步,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对应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

7、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第三步,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 第四步,看岩层弯曲状况和连续状况 若岩层出现不连续且岩层有明显错动则为断层;若岩层连续呈现弯曲状态则为褶皱,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 第五步,看地表起伏状况 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结合地质构造分析地貌 成因。,第六步,综合分析判应用 (1)分析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

8、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2)指导人们的找矿、找水行为: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利用背斜构造找油。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3)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褶皱水平运动。 断层升降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第三步:活学活用演练提能,1(2013孝感质检)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

9、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解析:(1) (2) 第(1)题,由图示知,库区位于背斜顶部,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第(2)题,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内力作用的表现。,C,A,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一步:学前自检查漏拾遗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2.,3.,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2(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

10、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 (1)(2)题。,(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 B C D,获取信息,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主要沿河分布,且分布在易沉积的河流凸岸;再根据右下角堆积物的棱角并不分明可知,其成因属于流水沉积。第(2)题,本题考查金刚石矿的成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金刚石矿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能在地的岩浆岩中找到。 我的答案(1)B(2)B,第

11、二步:重点强化认知清障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

12、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一般原因 (1)自然原因:上游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下游和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沉积。 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流速更加缓慢,泥沙大量沉积。 (2)人为原因: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开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二、必须掌握的2个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

13、法,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第三步:活学活用演练提能 2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回答问题。,地质灾害(选修5,供选用),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3(2013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获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甲地的地形坡度较乙地大,水流较急,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乙地大。第(2)题,图中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联系教材上关于泥石流危害的描述作答即可。 我的答案(1)甲地。地

14、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第二步:重点强化认知清障,一、必须突破的4个重难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的比较,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分布广泛、 危害巨 大、 伤亡严 重、 突发性强,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地震,防御,基本特点,分布

15、,危害,成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分布广泛、危害巨大、 伤亡严重、突发性强,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火山喷发,防御,基本 特点,分布,危害,成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

16、识,分布广泛、危害巨大、 伤亡严 重、突发性强,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稀少、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多与地震带分布一致,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滑坡,防御,基本特点,分布,危害,成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分布广泛、危害巨大、 伤亡严 重、突发性强,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稀少、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多与地震带分布一致,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

17、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防御,基本特点,分布,危害,成因,2.滑坡和泥石流,时间上: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重灾区),时空规分布律,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特点,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概念,泥石流,滑坡,(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泥石流

18、;(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因素,如陡坡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发生条件,泥石流,滑坡,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4地震构造示意图,(1)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2)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3)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 (4)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

19、程度越大。 (5)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二、必须掌握的3个方法技巧 1分析某地地质灾害多发的方法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而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2泥石流的发生机制,3滑坡的发生机制,第三步:活学活用演练提能,3(2013河南六市5月)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2月20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看出沉降幅度分布特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过量。第(2)题,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是根本措施;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要实现减少地下水开采,必须合理开发地表水或减少用水量。,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