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曾影响欧洲文官制_第1页
科举制曾影响欧洲文官制_第2页
科举制曾影响欧洲文官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举制曾影响欧洲文官制吴长庚教授人才科举与中国文化时间:2009年8月22日晚8时主讲人介绍:吴长庚,上饶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西高校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朱子学研究所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委会委员。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兼工诗词书法篆刻,出版有常耕集、延陵堂书法集等。专家荐书:中国科举史话李树/著,中国科举史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王炳照徐勇/主编延绵1300年的科举制本身来说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上饶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吴长庚这样表示。有人把科举制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制不仅影响了日本、韩

2、国、朝鲜,连英国19世纪的文官制,与中国科举制度也很相似。世袭制随士族没落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禅让制。那时的人才政策基本上是通过民主选举,有才能的人经过举荐,然后得到其他部落首领的肯定,就可以继承王位。它的局限性比较明显,举荐的人基本上都属于王族,这只是部落首领之间的民主。到了西周,选才演变成世卿、世禄制度的“世袭制”。这种权利世袭,通过武装方法把权利夺到自己手上,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人才政策也从“王位应能者居之”转为人才应为王服务。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富国强兵,各国都破格提拔起用地位低下人才。社会变乱迫使诸侯打破亲亲之制,寻求更广泛的人才支持。到了两汉时期,汉武帝确

3、立了一套选官制度,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确立了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这是由下而上进行考核和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而征辟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上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察举和征辟是汉代士人的主要入仕途径,察举尤为重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初步确立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也称九品官人法,将官员分为上上、上中到中下、下下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人才的等级由有名望的推荐官员中正评定,评议标准有家世、道德、才能。这一制度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

4、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科举制为寒门开道科举制代替察举制,是当时社会的一大进步,它为古代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一条新途径。科举制是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按成绩选取人才,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文帝大业元年(605)始建至清末(1905)废除,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有三个特点:以知识为选拔标准,普通读书人获得参加考试被选拔做官的机会,完善了各项防弊制度。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备,分常科、制科,每年由尚书省礼

5、部主持,称为省试,再经复试,及格者获授官衔的资格。常科每年举行,试卷不糊名另誊,每次录取20-40人不等。宋代是科举制改革期,扩大了录取范围,分州试、省试、殿试,试卷要糊名、誊录、弥封用印送评阅。录取者分三甲,录取者有400-600人,又增加了殿试,由皇帝对合格者进行策问,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成绩列前等很快可获得高官。而明清是科举的鼎盛时期,学校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预试在学校举行,行三级考试制,自下而上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会试是决定能否等第的考试,殿试只定名序。会试录取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全面转型。科举制度因不能满足时代的需

6、要而开始遭到人们日益猛烈的抨击。因此,科举制度开始面临废除的“命运”。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意旨决然相反的谕令:“(我朝科举)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视为戈取科名之具,抄袭庸滥,于经史大意无所发明宜讲求实学,挽回旧习。”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呈起废科举折,清政府正式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亦即停止”。在1300年间,我国的历朝进士共计104894人。科举制影响曾到达欧洲科举制本身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科举制的消极作用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考试内容是可以随时代要求改变的,八股文形式也是可以改变的,科场作弊主要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

7、题,妇女被排除于选拔范围之外也不能归罪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因时代而失败的制度,并不是因为其本身而失败的制度。科举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联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科举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大大改善了前代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18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19世纪中末期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很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中国科举的优点,故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推动教育发

8、展功不可没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科举不论出身贫富,读书人均可参加。不但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进入官场。千百年来,数以千万的莘莘学子,皓首穷经,寒窗苦读,目的都是希望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它还培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个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科举对教育的发展,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除少数人能入仕途,更多数人成为基层知识分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科举制也选拔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外交家等。唐代的王维、韩愈、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明代的张居正、汤显祖等,清代的纪晓岚、刘墉、蔡元培等,民国总统徐世昌,都是进士出身。对当今选才有借鉴作用当今高考制度的恢复、自考制学位制的建立、职业技术教育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