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T52282005水力发电厂110KV500KV电力电缆施工设计规范ICS27140P59备案号J48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L/T52282005水力发电厂交流110KV500KV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CODEFORDESIGNOFAC110KV500KVPOWERCABLESYSTEMSFORHYDROPOWERSTATION20051128发布2006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章、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总则34术语和定义45使用条件66电缆绝缘水平97电缆型式和导体截面选择118电缆结构选择129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2010自容式充油电缆的供油装置2411电缆金属套接地方式与金属套绝缘的过电压保护2612电缆敷设32页码,1/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4CN13电缆的支架与夹具3514电缆防火37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的计算方法38附录B(规范性附录)按短路热稳定计算电缆截面的方法39附录C(规范性附录)SF6终端与GIS的接口设计及供货范围划分40参考文献42条文说明43页码,2/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三章、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安排制定的。本标准的制定是总结已有的110KV500KV电力电缆工程的设计经验,更好地适应水利水电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本标准的实施,使电力电缆工程的设计有章可循,规范设计工作,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有利于水力发电厂电缆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定中、余国铨、吴嘉泰、杨瑞棠、李宁君。本标准由中国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页码,3/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四章、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力发电厂电力电缆工程的设计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水电厂)电压为110KV500KV、频率为50HZ的电力电缆工程的选择与敷设设计。对于扩建或改建的电力电缆工程可参照执行。页码,4/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五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椐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521295241989电缆外护层DL/T4012002高压电缆选用导则IEC620672001额定电压150KV(UM170KV)至500KV(UM55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方法及要求页码,5/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3第六章、3总则交流110KV500KV电力电缆工程设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根据工程的电力系统、自然环境、枢纽布置、安装、敷设、运行、检修等要求,合理选定设计方案。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与维护方便。页码,6/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七章、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01电缆和其附件的电压值VOLTAGESPERTAININGTOTHECABLEANDITSACCESSORTIES表示电缆和其附件的电压值一般分为1U0设计电缆及其附件每一导体与金属套(或导体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2U设计电缆及其附件任何两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3UM设计电缆及其附件任何两导体之间的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UM是电缆所在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任何时间、任何点上持续的最高工频电压,它不包括因故障条件和突然甩负荷所造成的暂时电压变化。4UP设计电缆及其附件每一导体与金属套(或导体屏蔽)之间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402电压标示VOLTAGEDESIGNATIONS电缆和其附件的额定电压采用U0、U和UM来表征,为U0/U(UM)。例如127/220(252)KV。403标称值NOMINALVOLUE常在表格中采用的表示量的数值。404工作油压WORKINGOILPRESSURE充油电缆及其附件正常运行时实际承受的油压值,单位MPA。405最大设计油压MAXIMUMDESIGNOILPRESSURE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设计所需的最大油压值,未作规定时取最大设计油压等于最高工作油压,单位MPA。406暂态油压TRANSIENTOILPRESSURE充油电缆在热暂态过程中,油在电缆油道中流动而产生的压力差。407回流线AUXILIARYGROUNDWIRE配置平行于高压单芯电缆线路,具有两端接地的绝缘导线(或电缆),供电网单相短路电流经回流线流回电源,以降低电缆金属套上的感应过电压,保护外护套绝缘。408均压线EQUIPOTENTIALWIRE配置平行于高压单芯电缆线路,敷设在地面上具有两端接地的裸导体。避免单相短路电流在地网接地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加到电缆金属套上,以降低金属套上的感应过电压,保护外护套绝缘。409挠性固定SLIPFIXING页码,7/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使电缆随热胀冷缩可沿固定处轴向角度变化或稍有横移的固定方式。4010刚性固定RIGIDFIXING使电缆不随热胀冷缩发生位移的夹紧固定方式。4011蛇形敷设SNAKING按定量参数要求使电缆轴向热应力减少或需保留预留量而使电缆呈波浪状的敷设方式。页码,8/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八章、5使用条件工程设计选用电缆时,应考虑以下使用条件51第1节、51运行条件511系统标称电压与系统最高电压。见表511。表511系统标称电压和系统最高电压KV512雷电冲击电压与操作冲击电压。由系统基本绝缘水平及绝缘配合的要求确定。513系统频率。50HZ。514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均为有效接地(包括直接接地和经小阻抗接地)。515电缆终端的环境条件。如要求制造厂同时提供电缆终端,需提出如下资料1电缆终端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地震烈度、风速、覆冰厚度。2户内或户外安装、水平或垂直安装。3大气污秽等级,按污秽水平从表515选取电缆终端外绝缘最小公称爬电比距。4电缆终端与其他电气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置(包括电气安全净距和绝缘介质)。5机械荷载要求。表515电缆终端外绝缘最小公称爬电比距MM/KV516最大工作电流。电缆最大工作电流应计及两种情况1持续运行。2事故紧急运行和过负荷运行。517短路电流。按工程所在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计算在电缆首端相间及相对地短路时流过电缆的对称和不对称的短路电流。518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持续时间。110KV电力电缆可取4S,220KV及以上电力电缆可取2S。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按不小于继电保护第一级后备保护动作时间确定。系统标称电压110220330500系统最高电压126(245)252363550污秽水平最小公称爬电比距16202531注电缆外绝缘的爬电比距计算时取系统最高电压。页码,9/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2节、52敷设条件521521一般资料,包括1电缆线路长度、走向、地形、高差和断面图。2电缆回路数与排列方式(即水平、垂直或三角排列)及间距。3金属套接地方式。4电缆防火设施布置方式。5特殊敷设方式及个别路段的特殊要求(如有的话)。522522地下敷设,应考虑以下条件1安装条件(如直埋、排管中等)的详细资料,以确定金属套结构、铠装型式(若需要时)和外护套材料(如防腐、防小动物、防潮等)所需的敷设资料。2埋设深度(包括冻土层厚度)。3沿电缆线路的土壤种类(即沙土、黏土、人工土等)及其热阻系数,且说明上述资料是实测值还是假设值。4埋设深度处土壤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5靠近其他热源或已运行电缆的详细资料。6电缆沟或排管的长度,若有工井,则包括工井之间的距离。7排管的数量、内径和构成材料。8排管之间距离。523523空气中敷设,应考虑以下条件1周围空气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对户外空气中敷设,最高平均温度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对户内或洞内空气中敷设,如无良好通风,按户内空气最高温度加5;如有良好通风,按通风设计温度选取。2敷设方式(即直接敷设于墙上、支架上、隧道与沟道、水平悬吊等)。3通风装置的详细资料(对敷设在户内、隧道中的电缆)。4是否受日光直射。5特殊条件,如防火措施等。页码,10/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九章、6电缆绝缘水平61601概述电缆绝缘水平的确定,应以系统的特性和要求为依据,通常以U0、UM、UP作为主要指标来表示。602U0的选择U0应按表602的规定选用。603UM的选择UM值应按等于或大于电缆所在系统的最高电压选择,见表602。表602电缆的额定电压和最高电压KV604UP的选择UP应根据线路的冲击绝缘水平、系统保护水平、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波阻抗、电缆长度及雷击点离终端的距离等因素通过计算后确定。也可参照表604规定选取。电缆的绝缘水平宜比相连接的电器设备的绝缘水平提高一级。表6041电缆及其附件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为了检验电缆系统在安装地点的绝缘配合,对190/33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缆,应考虑操作冲击绝缘水平。表6042列出电缆及附件的操作冲击耐受电压,供选用。表6042电缆及其附件的操作冲击耐受电压KV605外护套绝缘水平选择对于高压单芯电缆,当采用金属套一端互联接地或三相金属套交叉互联接地时,在不接地一端需装设保护器。作用在外护套上的过电压主要取决于保护器的残压。外护套绝缘水平应按表605选择,必要时可参照标准DL/T4012002附录A进行验算。表605电缆外护套绝缘耐受电压值KV系统标称电压电缆最高电压UM电缆额定电压U011012664220252127330363190500550300电缆额定电压U0/U(UM)64/110(126)127/220(252)190/330(363)300/500(550)雷电冲击耐受电压UP55010501175130015501675电缆额定电压U0/U(UM)190/330(363)300/500(550)操作冲击耐受电压UP9501175电缆额定电压额定短时工频雷电冲击耐受电页码,11/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U0/U(UM)直流耐压耐受电压(有效值)压(峰值)64/110(126)3025375127/220(252)3025475190/330(363)3025625300/500(550)3025725页码,12/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章、7电缆型式和导体截面选择701概述110KV500KV电力电缆分自容式充油电缆(以下简称充油电缆)和挤包绝缘电缆两大类,挤包绝缘电缆又有交联聚乙烯电缆(以下简称XLPE电缆)和低密度聚乙烯电缆(以下简称LDPE电缆)两种型式。本规范仅对上述三种型式的选择作出规定。702电缆型式选择电缆型式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及敷设条件、运行维护经验、防火及环保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地下工程、高落差场所等宜优先采用交联聚乙烯电缆。703导体截面选择1导体材质宜选用铜材。2导体截面应满足电缆最大工作电流的要求,并从标准截面系列中选取或向制造厂提出特殊订货。电缆载流量的校验可根据附录A所示的方法进行,热稳定计算按附录B所示的计算公式进行。页码,13/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一章、8电缆结构选择第1节、81充油电缆充油电缆由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金属套和外护套等构成。811811导体导体应是中心具有金属螺旋管作支撑的油道或由型线绞合构成的油道的中空圆形导体。油道的直径应不小于12MM。导体截面为1000MM2及以上宜采用分割导体结构。导体允许最高温度额定负荷时为85,短路时为200。812绝缘层充油电缆绝缘材料为油浸渍纸,其绝缘层的厚度,应根据其工频耐受电压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确定,宜不小于表812规定的数值。表812充油电缆最小绝缘厚度813屏蔽层电缆的屏蔽层包括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两种,多由半导体屏蔽纸带组成。814金属套金属套宜采用铅合金套或皱纹铝套。除了承受机械应力和用作电缆密封等功能外,金属套(包括加强层)还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承受正常运行时由于接地所产生的环流和故障情况下流通短路电流而不产生损伤或破坏。8141铅合金套铅合金套适用于中、低油压的充油电缆。铅合金套外宜有一径向加强层以提高其耐受内部油压的能力。对于落差大于30M的充油电缆,除了径向加强层外,还需有纵向加强层。铅合金套与加强层之间应采用金属编织布带作为衬垫,铅合金应涂敷一层防蚀涂料。铅合金套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与01MM加5标称厚度的差值,即TMINTN(01005TN)(8141)式中系统标称电压KV最小绝缘厚度MM1101052201933025500305注如制造商有预鉴定试验报告和成功运行经验,也可采用较表中规定值略小的厚度。页码,14/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TN标称厚度,MM;TMIN最小厚度,MM。8142皱纹铝套皱纹铝套宜采用精炼铝为材料,纯度不应低于996,适用油压2MPA及以下充油电缆。采用皱纹铝套的电缆能承受较大内压力和外部拉力,一般不需设径向加强层和纵向加强层。皱纹铝套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与01MM标称厚度的差值,即TMINTN(01015TN)(8142)式中TMIN最小厚度,MM;TN标称厚度,MM。815外护套1外护套采用绝缘型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其绝缘水平应符合表605的规定。2外护套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与02MM加20标称厚度的差值,即TMINTN(0202TN)(815)式中TMIN最小厚度,MM;TN标称厚度,MM。3外护套除应符合GB/T29521295241989的规定外,其表面应涂以有均匀牢固的导电层。4外护套应能防止白蚁和霉菌的伤害,其预防添加剂不应是环境保护禁用的材料。5整根外护套上应印刷或压制下列标记制造厂名称、额定电压、导体截面和材料、绝缘材料、制造年份,连续记米印刷。第2节、82挤包绝缘电缆821电缆结构XLPE电缆由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缓冲层、金属屏蔽层和(或)金属套、外护套等构成。LDPE电缆由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外护套等构成。在需要特殊防水的场合,电缆导体应有纵向阻水结构,金属套内应有纵向阻水层。822导体导体截面为630MM2及以下采用紧压绞合圆形导体;截面为1000MM2及以上宜采用分割导体结构。截面为800MM2可任选其中一种结构型式。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允许最高温度见表822。表822挤包绝缘电缆导体允许最高温度页码,15/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823绝缘层1绝缘应为单一、均匀的超净化交联聚乙烯(XL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XLPE绝缘应由干式交联工艺生产。电缆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必须三层一次共挤成型。2绝缘层的厚度应根据工频耐压和雷电冲击耐压水平确定,宜不小于表8231规定的数值。3绝缘厚度的确定还应考虑使电缆的工频电场强度与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的电场强度相一致。表8231挤包绝缘电缆最小绝缘厚度4绝缘层最薄点的厚度不少于标称厚度的90,即TMIN09TN(8231)此外,绝缘的偏心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TMAXTMIN)/TMAX010(8232)式中TN标称绝缘厚度TMIN、TMAX分别为绝缘层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小和最大厚度5影响绝缘材料质量主要是杂质、凸起、微孔的尺寸及水分的含量等。表8232列出对绝缘材料缺陷质量控制限值。表8232绝缘层及绝缘层界面的微孔、杂质与凸起的限值电缆型式导体最高温度正常运行短路(最长持续时间5S)LDPE电缆70130XLPE电缆90250U0/U(UM)KV绝缘厚度MM64/110(126)16127/220(252)24190/330(363)27300/500(550)30注1如制造商有预鉴定试验报告和成功运行经验,也可采用较上表规定值略小的厚度。注2半导电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的厚度应不计入绝缘厚度。项目额定电压KV64/110(126)127/220(252)190/330(363)300/500(550)微孔尺寸D1MMD17550D175D15025D150D13015D130D12010D120最页码,16/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824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对XLPE电缆,当额定电压为110KV、截面为500MM2以下时,导体屏蔽层为挤包的半导电层;截面为500MM2及以上或额定电压为220KV及以上时,导体屏蔽层应由半导电包带和挤包半导电层组成。绝缘屏蔽则为挤包半导电层。对LDPE电缆,绝缘屏蔽层和导体屏蔽层均为一层挤包半导电层。825缓冲层XLPE电缆在绝缘屏蔽层外应有缓冲层,缓冲层由半导电弹性材料或具有纵向阻水功能的半导电阻水膨胀带绕包而成。826纵向阻水层对电缆的金属套内间隙有纵向阻水要求时,绝缘屏蔽与电缆金属套间应有纵向阻水层。纵向阻水层由半导电阻水膨胀带绕包而成。如对电缆导体亦有纵向阻水要求时,导体绞合时应绞入阻水绳材料。空气中敷设的电缆一般不需采用纵向阻水结构,土壤中敷设的电缆宜采用纵向阻水层,土壤中直埋并易受水淹的电缆应采用具有纵向阻水层与导体纵向阻水的结构。827金属屏蔽层和金属套1金属屏蔽层由疏绕铜(铝)丝或铜编织丝带构成。采用皱纹铝和复合套的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2电缆的金属套应根据通过的短路电流大小、径向防水与承受机械拉力和压力的要求来选择。3金属套有铅套、皱纹铝套、铝(铜)塑复合套、不锈钢套和铜套。1)铅套耐腐蚀性较强,主要用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例如酸性土壤中直埋的电缆等。2)皱纹铝套重量轻、强度高、安装性能好,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和压力,各种敷设条件均适用。3)铝(铜)塑复合套重量最轻,适合于高落差敷设的电缆,但不能承受过大拉力和压力,防潮性能较差,选用时应慎重。4)当电缆载流量特别大,为减少金属套的损耗可采用不锈钢套或铜套。4金属屏蔽层的截面应满足在单相接地故障或不同地点两相同时发生接地故障时短路容量的要求金属套的截面应满足单相或三相短路故障时短路容量的要求。电缆订货时应要求制造厂提供相应计算书。5铅套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与01MM加5标称厚度的差值,即TMINTN(01005TN)(8271)绝缘多个数个/10CM2018018018018杂质不透明尺寸D2MMD217550D2175D212550D2125D27530D275D25025D250最多个数个/10CM2060601806半透明尺寸D3MMD3250D3160D3100D380最多个数个/10CM20000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最大微孔尺寸MM75503020最大突起MM125806550页码,17/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式中TMIN最小厚度,MM;TN标称厚度,MM。6皱纹铝套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与01MM加15标称厚度的差值,即TMINTN(01015TN)(8272)式中TMIN最小厚度,MM;TN标称厚度,MM。828外护套1外护套应采用耐热性能良好的绝缘型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其绝缘水平应符合表605的规定。一般敷设条件可选用聚氯乙烯外护套,对直埋、穿管、地下水位较高和低温下敷设的电缆,宜采用聚乙烯外护套。2外护套应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其材料的氧指数不应低于28。3外护套除应符合GB/T29521295241989的规定外,表面应涂以均匀牢固的导电层。4外护套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与01MM加15标称厚度的差值,即TMINTN(01015TN)(828)式中TMIN最小厚度,MM;TN标称厚度,MM。5敷设条件需要时,外护套应能防止白蚁、鼠啮和真菌的伤害,其预防添加剂不应是环境保护禁用的材料。6当敷设条件需要时,外护套也可由铠装层和挤压成型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层构成。铠装层由非磁性钢带或钢丝构成并应符合GB/T29521295241989的要求。7整根电缆外护套上应印刷或压制下列标记制造厂名称、额定电压、导体截面和材料、绝缘材料、制造年份,连续每米印刷。页码,18/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二章、9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第1节、91电缆终端911电缆终端划分电缆终端可分为SF6终端、油浸终端和空气终端。挤包绝缘电缆与GIS相连应采用SF6终端;挤包绝缘电缆与变压器相连宜采用SF6终端,也可采用油浸终端;充油电缆与GIS相连应采用SF6终端;充油电缆与变压器相连应采用油浸终端;电缆与架空导线连接应采用空气终端。电缆终端的绝缘水平应等于或高于所连接电缆的绝缘水平。912SF6终端1SF6终端与GIS的接口设计及供货范围划分,宜符合附录C的规定。2SF6终端的导体与GIS(变压器)导体的连接处应有一可拆卸短段,以利于电缆和GIS(变压器)分开进行各项试验。3SF6终端外壳与GIS(变压器)外壳连接处应有一绝缘垫,绝缘垫两侧应并联金属套绝缘保护器,绝缘垫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4挤包绝缘电缆SF6终端中存在绝缘填充剂时,绝缘填充剂应与应力锥材料相容,并对电缆绝缘介质无害;充油电缆SF6终端应有防止SF6气体和绝缘油互相渗透的措施,电缆的油压应高于SF6气压。当终端采用全密封结构时,SF6气压可高于电缆的油压。5SF6终端存在绝缘填充介质(油或气体)时,应对其设置单独的监测装置。913油浸终端1油浸终端的导体与变压器导体的连接处应有一可拆卸短段,以利于电缆和变压器分开进行各项试验。2油浸终端外壳与变压器外壳连接处应有一绝缘垫,绝缘垫两侧应并联金属套绝缘保护器,绝缘垫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3挤包绝缘电缆油浸终端应有防止绝缘油和电缆绝缘介质接触的措施。4高落差充油电缆的终端,应能耐受最高工作油压,下终端宜采用双室式壳体、高强度瓷套或高油压塞止盒等结构。914空气终端1空气终端应有使终端底座与终端支架相互绝缘的底座绝缘子,底座绝缘子的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2空气终端的外绝缘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应满足安装地点环境条件(如污秽、盐雾、海拔高度等)的要求。3空气终端应能承受连接导线的拉力。4330KV及以上空气终端应有防晕罩或屏蔽环。5应符合工程设计地震烈度要求。915电缆终端的布置要求1支撑电缆终端的支架,应能方便电缆穿入和电缆终端及其附件的吊装。2工作电流大于1500A时,钢结构支架不宜围绕电缆构成闭合磁路,或以非磁性材料隔断。3底座绝缘子的设计,应能使不吊起终端就能更换绝缘子。页码,19/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4金属套接地连接箱宜布置在支架上,金属套绝缘保护器应布置在接地连接箱内或支架上人不能触及的位置,布置应使同轴电缆连接最短。同轴电缆截面应满足热稳定要求,绝缘水平与外护套的绝缘水平相同。5布置于户内时,应按试验要求在一侧留有足够的试验场地。第2节、92电缆中间接头921电缆中间接头的型式对挤包绝缘电缆,电缆中间接头可分为直通接头和绝缘接头;对充油电缆,电缆中间接头可分为直通接头、绝缘接头和油塞止接头。当电缆金属套需要直接连接时,采用直通接头;当电缆金属套不能连接(如金属套交叉互联)时,采用绝缘接头;当充油电缆需要将两根电缆的供油系统分隔成各自独立的系统时,采用油塞止接头。电缆中间接头应满足如下要求1电缆中间接头的绝缘水平应等于或高于所连接电缆的绝缘水平。2电缆中间接头的导体应连接良好,导体之间宜采用压接相连。3电缆中间接头应有密封性能良好的外罩,外罩应能耐受一定的机械外力。4油塞止接头应有良好的分隔油路的措施。922电缆中间接头的绝缘性能1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应可靠,可分为缠包带式、现场浇注式和预制式,宜优先采用预制式中间接头。2电缆中间接头外壳应对地绝缘,外壳绝缘保护罩的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一致。3绝缘接头在外屏蔽层断开处的绝缘水平不得低于连接电缆外护套绝缘水平的2倍,外壳绝缘保护罩的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相一致。923电缆中间接头的布置要求1支撑电缆中间接头的支架,应不妨碍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完成后能方便地吊装就位。2金属套接地连接箱宜布置在支架上,金属套绝缘保护器应布置在接地连接箱内或支架上人不能触及的位置,布置应使同轴电缆连接最短。同轴电缆应满足热稳定要求,其绝缘水平与外护套绝缘水平相同。3如无运输、敷设条件的限制或特殊要求,不宜设置中间接头。页码,20/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三章、10自容式充油电缆的供油装置1001供油装置油压自容式充油电缆必须接有供油装置。供油装置的选择应使电缆工作的油压变化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线路最高部位油压,在环境最低温度、空载时,不得小于电缆允许最低工作油压002MPA。2电缆线路最低部位油压,在环境最高温度、满载时,不得大于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油压(按加强层结构有03MPA和06MPA两类)。3电缆线路最高部位油压,在环境最高温度、从满载突然切除负载时,不得小于电缆允许最低工作油压002MPA。4电缆线路的暂态油压,在环境最高温度、负载突增至满载时,不宜大于允许最高暂态油压。1002供油装置的供油量供油装置的选择,应使可能供油量大于电缆及其附件需要供油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油装置可采用压力油箱,其供油量宜按环境最高温度满载、环境最低温度空载等电缆可能有的工况下油压最大变化范围的条件确定。2电缆需要供油量,应计及负荷电流和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电缆线路本体及其附件的油量变化的总和。3供油装置的供油量,宜有50的裕度。4根据电缆需要供油量,校验压力油箱的供油特性,核实能否满足电缆对油压和油量变化的需求。5电缆线路如在上、下终端之间出现驼峰时,应计算出其对油压和供油量的影响。1003供油装置的配置1宜按相分别配置。每相供油装置由压力油箱、真空阀门、真空压力表(带电接点报警)及铜质输油连接管道等组成。2一端供油方式当电缆线路两端有高差时,压力油箱宜配置在电缆线路较高一端。3线路较长当一端供油不能满足容许暂态油压要求时,可在电缆线路两端或油路分段的两端配置。4每相配置多台压力油箱时,应并联连接。5当每相只需设置一台压力油箱时,宜另设一台压力油箱作备用。6供油装置及其布置,应使管路较短、部件数量较少。供油管宜用紫铜管,管径宜不小于12MM,并应经一段不低于电缆外护套绝缘强度的耐油性能好的绝缘管再与终端或油塞止接头相连。7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位移的场所,压力油箱与终端应布置在同一整体基础上。8户外压力油箱宜有遮阳棚。环境温度低于压力油箱允许最低工作温度的地区应采取加热或防冻措施。9电缆终端与压力油箱连接的真空阀门、真空压力表分别安装在阀门箱和真空压力表箱内,其安装位置要便于操作与观测。1004供油装置的监测供油装置应按相设置有油压过低、过高越限报警功能的监测装置,油压事故信号应可靠接到中央控制室(或值班室)。页码,21/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页码,22/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四章、11电缆金属套接地方式与金属套绝缘的过电压保护第1节、111金属套接地方式的选择金属套接地有一端直接接地、两端直接接地、交叉互联接地三种方式。1111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线路不长,且金属套上任一点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1162规定时,应采用一端直接接地方式,见图1111。图1111一端直接接地1终端;2中间接头1112两端直接接地只有当传输容量很小或利用率很低的电缆线路,若一端直接接地不能满足1162的规定,才可采用两端直接接地,见图1112。1113交叉互联接地电缆线路较长,采用一端直接接地的感应电压超过1162规定时,应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见图1113。图1112两端直接接地1终端图1113交叉互联接地页码,23/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1终端;2绝缘保护器;3均压线或回流线第2节、112金属套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套采用一端直接接地方式时,另一端则应通过金属套绝缘保护器接地。电缆金属套的接地点原则上可选择在电缆的任一端。当电缆两端所连接的电气设备不同,接地点可按如下的规定选择1121电缆一端连接变压器,另一端连接架空线路,金属套的接地点宜设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1122电缆一端连接GIS,另一端连接架空线路,金属套的接地点应设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1123电缆一端连接GIS,另一端连接变压器,金属套的接地点宜设在电缆与GIS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第3节、113金属套采用交叉互联接地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时,电缆线路全长应分成三等分段或三等分段的倍数,把相邻两段的金属套进行交叉互联,在电缆两端金属套三相互联接地,电缆金属套分隔采用绝缘接头。分段的长度,应使金属套上任一点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1162规定。第4节、114均压线1141为降低110KV与220KV电缆线路外护套绝缘和保护器所承受的工频过电压,宜敷设均压线。1142均压线应满足下列条件1均压线应采用裸导线,如铝线或铝排,使电缆附近的地面电位抬高并分布均匀,以降低外护套绝缘所承受的工频过电压。2为使均压线充分发挥作用,均压线的泄漏电阻宜大于自身阻抗的30倍。可将均压线敷设在干混凝土地面上就能满足要求。3均压线在三相电缆之间按“三七开”布置并两端接地,能有效地降低外护套工频过电压。均压线的布置见图1142。如果电缆线路较短,经计算均压线布置在电缆外侧线中间,不换位也可满足要求时,可不按“三七开”布置。图1142均压线(或回流线)布置和绝缘保护器接线1终端;2绝缘保护器;3均压线或回流线;4金属套绝缘接头页码,24/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5节、115回流线1151为降低220KV及以上电缆外护套绝缘所承受的工频过电压,抑制对邻近弱电线路和设备的电磁干扰,宜沿电缆线路装设平行的回流线。1152回流线应采用绝缘电缆,在三相电缆之间也按“三七开”布置并两端接地。参见图1142。回流线宜采用铜芯电缆,其绝缘等级宜采用10KV电压级或与电缆金属套绝缘相匹配。第6节、116金属套感应电压1161计算电缆金属套的工频过电压时,应考虑“三七开”布置的均压线或回流线。在任何条件下金属套工频过电压应低于外护套绝缘工频耐受电压,安全系数可取12。1162正常运行时电缆金属套上感应电压,在不接地端处不应大于50V;超过50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1163电缆金属套交叉互联并两端直接接地,计算金属套感应电压时,只需计算一个分段。1164雷电冲击波进入电缆时,不论是否有均压线或回流线,金属套不接地端都会出现很高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必须装设金属套绝缘保护器。1165金属套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值,等于绝缘保护器的残压、绝缘保护器连接电缆的冲击电感的压降及绝缘保护器接地电阻的压降三者之和,可按下式计算(1165)式中UF金属套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KV;UB绝缘保护器的残压,KV;RC绝缘保护器与地网连接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取2W;RL绝缘保护器连接线冲击电感的等值电阻,对110220KV电缆可取0337W/M,330KV电缆可取062W/M,500KV电缆可取0818W/M;L绝缘保护器连接线的长度,可取25M;IM通过绝缘保护器的最大雷电流幅值,KA。第7节、117电缆金属套绝缘保护器选择1171选择原则如下1当最大雷电冲击电流通过时,绝缘保护器应能通过最大雷电流20次而不损坏。2绝缘保护器在最大工频过电压作用下应能耐受5S而不损坏。3绝缘保护器通过最大雷电流时,外护套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应低于外护套绝缘允许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值,其安全系数取12。1172绝缘保护器通流容量的确定绝缘保护器接在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的连接端处,通过绝缘保护器的雷电流最大,应按此情况确定绝缘保护器的通流容量,见表1172。FBMC12LUUIRRL页码,25/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表1172电缆金属套绝缘保护器的通流容量1173绝缘保护器应选用氧化锌保护器,并配有动作记录器。1174绝缘保护器的连接方式如下1电缆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三相绝缘保护器按Y0连接,见图1113。2电缆金属套交叉互联接地,三相绝缘保护器按Y连接,见图1142。1175电缆金属套与绝缘保护器连接的要求如下1连接导线应尽量短,宜采用同轴电缆。2连接导线截面应满足热稳定要求。3连接导线的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套绝缘水平相同。系统标称电压KV通流容量KA11022033050050100150200注雷电冲击电流波形为8/20MS。页码,26/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五章、12电缆敷设第1节、121一般规定1211电缆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避免电缆遭受各种损害,包括机械外力、振动、水浸泡、腐蚀等。2路径要短,且便于敷设与维护。3弯道要少,采用充油电缆时,应注意路径高程变化,避免出现驼峰。4避开易燃、易爆与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段。1212电缆在其全部路径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除特殊要求外,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1213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管道、供热管道等不应与电缆在同一构筑物中敷设。12141214厂区内电缆根据工程条件宜敷设于隧道、竖井或斜井内,条件受限制时也可敷设于电缆沟内,但不宜采用直埋敷设。12151215电缆与厂区道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保护管中或隧道内。保护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长度应在道路或铁路宽度的两端各伸出2M。保护管管顶距道路路面或铁路路基不得小于1M。1216当需穿管通过楼板或隔墙时,宜采用PVC管。第2节、122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1221敷设在同一隧道、斜井或竖井内的电缆回路数不宜超过4回。1222电缆隧道、斜井的净高应不小于2000MM。通道净宽电缆两侧布置时应不小于1000MM;单侧布置时应不小于900MM。通道侧边宜设置防护围栏,高度不小于800MM,并便于维护检修时进出。1223电缆竖井中应有容纳供人上下的活动空间,高差超过5M时,宜设楼梯,且每隔3M左右有楼梯平台;高差超过20M且电缆回路数在2回及以上时,可设电梯。1224电缆隧道或斜井应采取防渗漏水和外部进水及排水的设施。隧道底部沿纵向宜设泄水边沟。1225电缆斜井的倾斜角不宜超过35。1226在隧道或斜井内,电缆可敷设在地面沟道中,也可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吊架或挂钩等支持。在地面沟道内敷设时,电缆不用支持和固定直接敷设在沟槽里或用支架和夹具敷设在沟槽里,电缆相间距离不小于2D(D为电缆外径)。充油电缆其上可敷50MM100MM沙层盖住电缆。采用电缆支架、吊架或挂钩等敷设时,支架与吊架的间距水平敷设宜为1500MM;垂直敷设为3000MM。水平敷设时最上层电缆支架距建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不宜小于500MM,支架层间垂直距离不小于400MM;最下层支架距地坪不小于150MM。1227电缆在构筑物中的敷设方式1直线敷设。电缆采用刚性固定时,电缆架(夹具)的间距一般为500MM700MM。2蛇形敷设。电缆采用挠性固定时,蛇形敷设参数的选择,应使电缆因温度变化所产生页码,27/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的轴向热应力无损电缆绝缘,不致因长期运行使金属套产生应变疲劳断裂。蛇形节距和初始蛇形幅值由制造厂根据工程条件计算确定。3水平悬吊式敷设。当电缆重量小于20KG/M时,可用尼龙带具(或其他非磁性合成材料的带具)将三相电缆捆绑在一起,用金属吊具将电缆悬吊在构筑物的墙壁上。每侧墙壁上用悬臂钢梁悬吊敷设23回电缆,按上、中、下排列,悬臂梁间的上下净距为500MM600MM。沿电缆轴向悬吊点的间距为2500MM3000MM,两悬吊点中间装一个捆绑电缆的尼龙带具。悬吊点间电缆中点的挠度取50MM100MM(或按制造厂的要求)。在电缆两端按制造厂的要求用固定支架和固定夹具固定电缆。第3节、123电缆的固定1231电缆在构筑物明敷时,应设适当固定部位,并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直线敷设,应在电缆线路首末两端设置不少于1处的刚性固定。2在终端、接头或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上,应有不少于2处的刚性固定。3在竖井或斜井敷设的高位侧,宜有不少于3处的刚性固定。4蛇形敷设的每一节距部位,应采取挠性固定。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1232采用皱纹金属套的电缆,在竖井敷设安装及运行时,应要求制造厂采取防止电缆芯与金属套发生相对位移的措施。页码,28/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六章、13电缆的支架与夹具第1节、131电缆支架1311电缆支架的机械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固定件和安装时的荷重(如纵向拉力、电缆传输装置和人体重量等)。支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并符合防火规定。构成环形支架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隔断。1312刚性固定的电缆线路,电缆支架都固定在构筑物上,不产生位移。1313挠性固定的电缆线路,电缆支架固定在构筑物上,不产生位移。为使电缆热胀冷缩时,在电缆挠性固定的半波幅处,能沿垂直于电缆轴线方向上往返位移;在半波节点处的两侧电缆能有偏角的正负方向的位移。因此在电缆支架上安装的电缆夹具,应满足这些要求。1314悬吊式敷设的电缆线路,它的吊具和悬臂支架梁可用钢材加工,但需做防锈处理。其机械强度应满足1311的要求。第2节、132电缆夹具1321固定电缆的夹具,应用非磁性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等制作,并满足该回路短路电流作用下的机械强度,表面应光洁,安装要简便。1322电缆夹具与电缆间应加氯丁橡胶或其他合成材料做的垫层,垫层厚度宜为5MM。1323挠性固定的电缆,其电缆夹具是具有弹性的,由制造厂提供图纸或供货。1324刚性固定的电缆,其电缆夹具是紧固的夹具,由制造厂提供图纸或供货,安装时按制造厂要求的力矩扳手紧固。13251325悬吊敷设的电缆,捆绑电缆用的尼龙带具,其机械强度应满足电缆悬吊的荷重。页码,29/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_T2052282005MHT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FINEPRINTCN第十七章、14电缆防火电缆防火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页码,30/59标准正文2007321MHTMLFILE/D标准D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股开店合同范例
- 共同资产出售合同样本
- 共同富裕合作合同样本
- 供应合同标准文本标准文本
- 专项合作合同样本
- 个人租给公司设备合同样本
- pet材料购销合同样本
- 中介外包合同样本
- 住房单间合租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培训咨询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报告-以产业大脑为例-浙江大学(肖俊)
- 厂房电费收租合同范例
- 2024年南京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笔试真题
- 增资扩股方案模板
- 鹅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深度研究
- “三新”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 (完整版)Camtasia-Studio使用教程
- 监理月报(水利工程)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 1~3+期中共4套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
- 班组的安全文化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