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XX县XX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112承办单位名称XX县水务局地址人民东路30号法定代表人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单位名称XX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资格证书编号资格等级发证机关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2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14中华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215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16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17XX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218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计算规范;219水利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报告范围包括221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22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分析22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24工程建设设计方案225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226水土保持方案227环境保护、节能及劳动安全方案228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29工程效益分析2210工程风险评价2211项目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XX县XX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是蓄水护沙、固堤防洪的水利工程,更是净化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生态工程,也是服务工农业生产、带动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2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针对XX县XX河流域目前存在河道防洪能力低、河道污染重等情况,通过综合治理,旨在提高调蓄水量和防洪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2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XX县XX河综合治理工程西起赵堤口桥,东至曹楼,全长1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21河堤加固护砌工程修顺河堤15公里;222河道拦蓄工程修建滚水坝1座,防洪闸一座;223引水工程新建引水节制闸一座,引水渠道35KM;224交通桥工程新建长50米、宽16米、高7米、承载70吨大桥2座;225新建灌溉取水工程10处;226新建XX砀城北外环二级沥青混凝土路公路10公里(主车道宽15M,绿化带、人行道各75M);新建沿河绕城沥青混凝土路公路8公里主路宽8M,人行道、绿化带各2M;227河堤绿化树9000棵。2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65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2392万元,其它工程及费用2259万元,其中不可预见工程费6196万元。24、工程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使XX县XX河内排水畅通,水量加大,水流速度加快。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灌溉、供水等方面增量增益320万元,可减少因洪涝造成的社会资产总值达12000万元损失。本工程完工后,形成水面2597亩,两岸大堤将是绿树成荫,不仅调节气候,而且构成防风沙林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对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达到蓄水补源目的,并抬高地下水位,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极为显著。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提出的背景XX县XX河是一条河流冲击的季节性自然河道。全县整体农业生产水平,不具备规模化山产作业条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满足需要,原有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经多年运行加之管理不善大多失去其功能,小面积耕地有水利设施的基本有农民自发建设,结构简单、抗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又无统一规划造成水土资源的极度浪费,无设施的基本靠天吃饭,全县水土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的不配套,这些资源在过去的多年里处于闲置状态。为加固治理河道堤防,建坝拦蓄地表水,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扩大农村灌溉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长青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提出建设本项目。景观改造河道治理是一种将现代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项目。景观改造活动的特点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集农业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参与为一体,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活动,享受具有自然景致和田园乐趣的休闲旅游。这种活动能够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发挥改造后的大自然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效果,将科普教育融于旅游中,使游客充分体会到在自然环境中参与劳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用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来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景观改造能够优化农业、林业、渔业的产业经济组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丰富生活情趣,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具有“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为满足城市市民“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需求,大力开发“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让人们更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非常关注,接连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号召通过发展采摘、种植、养殖、水产等项目拓展农业休闲功能,使其成为农村发展首选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争取农业发展与旅游进步的双重效益,生态农业的发展逐步展现了充满活力的前景。生态观光被认为是21世纪出现的具有“生态型”特色的绿色旅游产业,它符合当代人们注重生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维理念和生活要求,也给传统的农业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开辟了旅游产业的新天地,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化新城镇的目标要求,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仅要适应农业社会的发展,而且要适当超前。XX县XX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符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更适应XX县新城区建设的发展需要。2、有利于XX河流域治污工程的实施XX河为XX县城区北部主要水源,河道水质污染将会影响到新城区及附近乡镇生态环境。近几年来,随着XX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污水日益增多,河水污染也日益严重,边治理,边污染、治理抵不上污染,加之过去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所以直到目前为止XX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主要来源是沿河两岸果品加工厂排放污水。本工程完成后,通过河道治理,引用黄河水入XX河,沿河道加固堤防、沿河两岸绿化,不但有效减少河水污染,也满足XX河流域减排工程,符合河水治污的要求。3、有利于提高防洪能力XX河自运行以来,从未进行过治理,河床淤积严重,威胁着新城区北半部及沿岸村庄人民财产的安全,一旦遭到较大洪水,形成内涝,淹没村庄、农田,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必须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1、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有无良好的水利条件,尤为重要。2、河道严重淤积,排水能力普遍下降。由于淤积,致使排涝水位普遍抬高,缓排面积大幅度增加,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加大。因此,在降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涝灾损失逐年增加。3、尽快治理XX河,是XX县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实践证明XX河流域存在问题是严重的,不进行治理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防洪涝效益降低,已成为制约砀城镇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对XX河进行治理非常必要,势在必行。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无论从城市安全角度,还是水体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角度,本工程的建设都是必须和迫切的。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提高景观改造河道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本项目的建设,意在通过联合各方精英人士,对景观改造河道治理,充分利用中央政策加快本地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本项目的实施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新现代化经营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等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观光示范乐园。第三章项目区概况与建设条件、1、建设场地XX县全县辖13个镇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977万人(2009年末)。第二节建设条件1、地理位置XX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4省7县交界处。位于北纬34163440,东经1161011638之间,陇海铁路、310国道、101省道、223省道穿境。京九铁路、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市、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安徽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芒XX雄峙于前,黄河故道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2、地质、地形、地貌XX县处黄泛区内,黄河故道及两岸大堤一直横亘县境北部,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548米,高出两侧滩地68米。东南部地势较低,海拔40末左右。有多条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涸。年降水量760毫米,平均气温14。三、水文气象1流域概况XX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大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440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752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21。主要河流有XX河、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东洪河、文家河等。2水文气象XX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早多风,四季分明,主要呈现大陆性气候特点。其多年平均降雨量760MM,其中年最大降雨量13295MM(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4189MM(1966年)。据XX县城关雨量站19512008年共58年资料统计,XX河流域排涝期历年最大1、3、7日暴雨如表所示。XX河流域排涝期各时段暴雨统计表单位MM年份最大1日雨量最大3日雨量最大7日雨量年份最大1日雨量最大3日雨量最大7日雨量19515838691172198074674812671952416667836198174810141157195310281385157819821513195523671954756170691911983627827935195511331301373198486810381325195670811861587198511691432144619571335200623351986578598669195814081526216919875758259681959735895124619889651405141519601475150617751959762119314341961114311451509199014011642179519625729129861991447563578196310071856298719925139181008196481106517131993687120414351965985170225681994604615115419664769541347199512831288135219676359321318199669611361305196887298610151997695118813461969861146522291998638714152819708538939321999605885887197179610191162000239430323379197264391213452001865122819181973112513181735200274991911461974856869172620037931445251619756251017134220042021264430531976764113417152005853136315519776351097128620067676811978923138716152007717659721979728103514622008176620942173均值87118150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992MM,年最大蒸发量12005MM(1966年),年最小蒸发量880MM(1964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418H,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02千卡/CM2;年平均土温163,最大冻土深度28CM(1955年)。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15(1966年7月19日),最低气温199(1955年1月6日);年平均无霜期199天,最长无霜期236天(1968年),最短无霜期174天(1957年)。流域内常年初雪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终雪期在3月中下旬,降雪期100天左右。3洪水根据19511997年降雨资料分析,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60MM左右,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雨量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约占全年雨量6080左右,1963年降雨量达12184MM,78月份降雨量7619MM,占全年降雨量的63,这两个月的平均雨量是其他月份平均雨量934倍。1954、1963、1974、1979、1985、1990、1991、2000、2003年降雨量是2000年6月24日26日3032MM,最大七日降雨量1963年7月30日8月5日,3647MM。四、地质情况1区域地址及土壤项目区位于山东台背徐蚌凹折带上,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依据安徽省地质局323地址队在XX工作的资料,第四系地层分为全新统Q4、上更新新统Q3、中下更新统Q12三部分中下更新统Q12本层为冲积湖积层,其顶部常为灰绿色、棕色、棕红色粘土,局部棕黄亚粘土,普遍含趱戏14CM的黑色贴锰结核,一般呈固结状态。上更新统Q3本层为冲积洪积层成困的青黄色、棕黄色、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结构缜密。全新统Q4本层为冲积洪积层,表面为黄河泛滥的冲击带,以亚沙土所覆盖。在垂直向上以亚沙、亚粘、粘土互层,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地址检测资料分析,项目区地层序为第一层种植土,层厚0512M,第二层为粉质土,层顶埋深0512M,层厚1628M,第三层为粉土,层顶埋深2140M,层厚0308M。由检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工程建设。土壤为两合土,可耕性强,土质松软,040CM容量为138G/CM3,土壤空隙率为4050,耕作层田间持水量约为25,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508,PH值在7884之间。、4、建设内容及规模XX县XX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是拦河蓄水、护岸砌筑、灌溉取水设施、道路、桥梁、绿化树种植。根据河道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当地规划,结合河流目前状况,综合考虑蓄水兴利和美化改善环境,造福人民,从综合治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并充分考虑到项目承办单位的资金筹措能力,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第一节治理标准只对原设计标准进行核准,通过分析,原设计标准满足防洪要求,并满足供水能力。采用“64”雨型排涝标准。第二节治理范围及主要工程内容1、治理范围XX河综合治理工程服务范围为XX河西起赵堤口桥,东至曹楼,总长1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主要工程内容(1)河堤加固护砌工程修顺河堰15公里;(2)河道拦蓄工程修建滚水坝10座;(3)进水涵管工程新建进水涵管6处;(4)交通桥工程新建长120米、宽16米、高9米、承载70吨大桥2座;(5新建灌溉取水工程10处;(6)河西侧修生产路7公里;(7)河堤绿化树9000棵。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第一节工程设计依据及标准一、工程治理目标及治理原则1、治理目标通过本次治理,恢复河道的设计防洪除涝能力;结合清淤堵复堤防缺口,加强培厚薄弱堤段;巩固完善灌溉供水系统,坚持旱、涝综合治理;修建生产道路并进行绿化,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2、治理原则、1、遵照“上蓄、中带加固、下游疏导、河道疏浚与堤防加固相结合”的原则,搞好上游蓄水工程的除险加固,主干河道的清淤、清障,疏通河道,加固堤防,提高河道行洪能力。、2、“兴利蓄水和防洪减灾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归德农业生产的发展,地下水资源日益紧张,枯水季节将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需在XX河流域河道上,开挖疏导河道,提高防洪能力,同时,修建拦水坝和截潜工程,拦蓄地上、地下水资源。、3、“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将综合治理工程逐项落实,分年组织实施争取早日见效。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3、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4、地方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水利混凝土结构设计SL/T191966、水利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7、防洪标准(GB5021978、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10、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11、安徽省水文图集;12、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4、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38915、其他相关的设计规范及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要求。、2、河道治理工程1、工程概述结合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确定XX河景观改造提升治理的工程内容。治理段为XX河西起赵堤口桥,东至曹楼河流总长12公里长度。二、工程设计1、河道治理标准根据黄河流域防洪规划,XX河治理仍按“六四年雨形排涝”是标准治理。2、防洪要求、1、水文资料的应用本次计算分析采用的水文资料是降水部分,均为水文系统各年,国家基本雨量站水文整编成果,洪水部分除应用了国家基本水文站、辅助站的水文整编成果外,为了对洪水进行原计算还采用了一些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水文资料汇编成果。所有水位计算系列均延长至1997年。、2、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了三种办法有设计暴雨推求洪水、有实测径流深推求设计以及有洪峰流量(洪峰模数)推求设计洪水。1、有涉及暴雨推求洪水、涉及雨期的确定本次洪水复核的区域XX河流域,属于中小流域。设计雨期定为三日,但为了对比三日暴雨与其它历时暴雨的时序分布点,还同时选用了一、七日雨期,作为暴雨统计分析雨期。河道设计面雨量的统计根据水文年鉴(19512000年)和近几年水文资料整编成果统计计算各河道一、三、七、四十五日最大流域平均暴雨量。流域不同历时暴雨的频率计算不同历时暴雨量的频率计算应用上述统计系列逐河进行各种历时暴雨的频率计算;从而提出不同设计标准的流域平均面雨量。频率分析采用CS35CV进行适线。设计雨型及其净雨分配本次计算分析采用了安徽省水文图集(1975年版以下简称图集)提供的平原区域三日雨型及其净雨分配。设计净雨的计算应用设计暴雨推求相应的净雨深采用了图集提供的PPAR关系曲线。洪水过程的推求设计洪水汇流过程采用了不积涝型与考虑积涝型两种办法推求。2、由实测径流深推求设计洪水实测径流深的计算分析河道设有常年水文测站,并且已搜集及雷达大量的水文资料。应用这些测站实测的年最大一次洪水径流深进行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是可行的。年最大一次洪水径流深的计算方法是从实测年流量过程线上确定最大一次有降雨形成洪水过程侵害复试峰求出次洪水总量除以流域面积而得。对于受建闸接蓄和窜通河道进出水量影响大次洪水,一般应用水量平衡方程式还原计算后确定总量。此洪水的水量平衡方式如下V天V断V耗V进V式中V天天然降水净流量V断出口控制站实测断面过水量V耗工农业经耗水量,一般暴雨期作零处理V进串通河道边界口门引水量V各河道闸坝计算时段始末蓄水变量以上各计算单位一般以10计。隔河径流深即以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除流域面积而得。年年最大径流深的频率计算将测站求得的径流深系列应用频率分析,求出不同设计标准的径流深,其计算成果附表略。计算中CS采用了两倍的CV,而且分析时对CV值采用了适线处理,使理论频率曲线与实测点据配合最好。设计洪水过程的推求应用实测径流深推求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其方法同于设计暴雨相应径流深推流演算。其中净雨时段分配百分比与暴雨推流一至。同时也分为不涝和积涝型两种单位线进行推算。3、洪峰模数计算设计洪水此方法以XX河资料为基础。考虑到自1971年至2000年(共30年)所以直接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是可行的。将此流域的洪峰模数(QM/A,QM为年最大洪峰流量M/S,A为流域面积采用1689KM移用到本河道。其方法是以XX河流域面积乘以XX河不同设及标准的洪峰模数既得到河道相应的同设计标准的洪峰流量。此法求得的设计洪峰流量可作为参照值考虑。3、防洪设计标准的比较评价原水利部批复的64型防洪标是以排水模数(M/S/KM,以下简称排模)给定的。以流域面积乘以对应的排模既是该河的防洪设计流量。由与原设计是采用典型年法,其设计标准进行比较平价,以说明其标准的高低。根据上述水文分析计算成果综述如下、1、根据频率法推算流域过程的方法求得的河道洪峰流量看,本河道的防洪标准一般不超过50年一遇。、2、如果考虑暴雨后允许部分面积涝蓄缓排消峰作用,本河道的防洪设计标准一般可达3050年一遇。、3、若不考虑雨后涝蓄缓排及各河道槽蓄影响即所有洪水随来即排,那么本河道的防洪设计标准一般在1020年一遇。根据以上分析,依据安徽省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XX河的治理标准为河道恢复“64雨型”排涝的治理标准。三、治理方案按设计标准XX河归清淤工程。其长度为12公里,河道按“六四年雨型”排涝标准实施清淤,完全恢复其设计的排水能力。河道清淤工程采用矩形断面,河底宽170180米。此方案需作清淤土方万M1、土方工程施工全部采用机械施工。清淤土方,采用挖掘机两次倒土之路面,晾干后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弃土放在废坑塘内,分层上土、碾压。2、建筑物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器及人工开挖,双脚轮车运输,运至指定的地点。土方回填采用双脚轮胎车运输,人工平整,蛙式打夯机夯实的施工方法。3、弃土工程弃土安放工程顺序为填平河道及地洼坑、平整堤防外大坑、弃土堆放。弃土堆放方案现状两边滩地宽均为15M左右设计滩地宽,故弃土为沿河堤内廷,与堤同高。、3、河道拦蓄工程为了将有限的宝贵的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必须在河道建设拦蓄工程。1、河道拦蓄工程在XX河干流段建设10处重力拦河坝。截潜流工程6处。2、截潜流工程截潜流工程主要起拦截地下水的作用,通过暗渠引导地下水流向地面。XX河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只是多年来这些地下水并没有被利用起来,而是白白的流走了。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兴建截流工程。截潜流工程包括地下拦水坝、蓄水池和输水管系统。地下拦水坝为蓄水池起截流作用。水泥防渗墙,高56米,长200210米,垂直横切河床,拦截地下潜流。三、取水工程拦河坝及截潜工程有效的台高地下水位,增加水资源的可用量,为方便群众取水灌溉,沿河设置10处灌溉取水工程。、4、堤防工程堤顶高程按设计防洪水位超高2米计。不足的利用清淤补足,超过的不再整平,堤距维持现状堤距,不再调整。堤顶宽度5M,左右堤坡内全部采用浆砌石,坡度13,采用浆砌片石护坡。1、护岸1、护岸型式比较防洪堤工程型式应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地段所在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筑堤材料等,结合考虑各种地形结构特点、水流及风浪特性、施工条件、环境景观等各方面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斜坡式优点堤身基础面积大,地基应力较小,在松软地基上易保持稳定;斜坡面对浪潮的冲击较有适应性,斜面能消散大部分波浪能量;护面结构及施工技术简单,维修养护方便。缺点断面大,占地多,受地形条件影响大,土石方工程量也较大;波浪爬高较直墙大,工程造价高,不适宜城市规划与建设。直立式优点断面小,占地少,土方工程量较少;受地形条件影响小,施工进度容易保证,施工不需要围堰,美观性能较好,游览功能较强。缺点断面大、占地少、造价高。2、护砌结构比较现有防洪堤重要堤段主要采有混凝土、砌石、混凝土栅栏板等形式。混凝土防护包括砌石混凝土、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砌石防护包括干切实和浆砌石;混凝土栅栏板防护为干砌石与混凝土预制件相结合的防护式。1)混凝土防护优点防护糙率较砌石小,抗冲刷能力强,坚固耐久;材料可塑性好,防护造型机动灵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缺点防护糙率较砌石小,波浪爬高值大,湖面损坏,修复较困难;投资较砌石护面大。2)砌石护面优点较混凝土护面糙率大,波浪爬高值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投资较省;干砌石护面堤坝变形能力强,修复较简单;施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缺点湖面整体性差,抗冲刷能力低,以破坏;工程量大,管理维护费用高。3)混凝土栅栏板防护优点防护抗冲刷能力强,坚固耐久;坡面糙率大,透水性好;波浪爬高值小。缺点施工难度高,需预制,吊装;工程量大,造价高。3、河道治理的意义鉴于XX河地理位置,为美化XX新城区环境,XX河防洪堤建设将摆脱纯粹防护的单一功能,而将护岸工程与城市发展、沿河道、景观绿化和城市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沿河带状区域,建成一条及景观、休闲于一体,沿河特色鲜明,人文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河边风景线,既提高了河道防洪的能力,又改善了新城区面貌与旅游环境。因此,防洪堤从协调、美观、性能、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考虑,结合城镇规划要求和工程实际境况,防洪堤可采用直墙台阶式、直墙式及斜坡式三种断面形式。鉴于实际情况,因此,堤坡主要采用砌石结构。护岸形式,拟采用坡度1125浆砌石护坡,每隔一段距离设下河台阶或戏水平台,块料石压顶,设立料石栏杆防护。2、主要工程量河道总长865公里,护坡长度两岸15公里。护岸采用浆砌块石岸墙,细料石镶面,岸墙基础采用现浇C25素混凝土,墙后回填乱石、石渣,河床采用干切片石护底。、5、桥梁建设方案1、概况XX河区域内需架设交通桥15座(大桥2座、小桥13座)。2、技术指标1、汽车荷载等级A级2、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3、大桥桥面宽为15米,小桥桥面宽8米。3、主要材料1、混凝土及砂浆、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铰缝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空心板封头强度等级为C25,桥面铺装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桥头搭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2、盖桥、台帽、墩柱、耳背墙、挡块及人行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基、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护坡砂浆强度等级为M102、钢材、1、普通钢筋采用符合GB1301391标准的R235光圆钢筋和符合GB149998标准的HRB335螺纹钢筋。、2、钢板采用符合GB70088标准的Q235钢板。3、支座支座采用圆板橡胶支座GYZ和GYZF4系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交通部行业标准JT/T493的规定。、设计要点1、采用简支板、桥面连续结构。2、有有机混凝土空心板跨中弯矩及支点剪力以正板为算依据,横向分布按交接计算。3、在运营状态下主梁考虑预制板、剿缝和整体化现浇混凝土共同受力。、6、坝顶路面及美化工程1、坝顶路面硬化工程计划按二级公路标准硬化,拟定为XX县北外环路。车行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05CM下封层透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30CM12石灰土,总厚度605CM;人行道为251256CM砼砖2CMM10水泥砂浆5CMC20水泥砼20CM12石灰土,总厚度为33CM。道路长度共计12KM坝顶两侧路沿石,排水沟计划坝前后坡每隔50M设一条纵向排水沟。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安装。尺寸2040CM的水泥槽,路两边埋设路边石。采用花岗岩条石安装,厚02CM,高03CM二、坝顶、坝坡绿化、美化计划对坝内外坡、坝脚外每米约栽植草皮绿化100M2;沿河绿化带以垂柳、桃树等为主,背景采用雪松、广玉兰、女贞、香樟等常绿浓荫树种,有前后高矮层次和疏密层次之分,色彩也有深浅之分。坝顶两边栽树,绿化香樟树及银杏树共计20000棵。三、亮化工程亮化工程是一种结合功能照明与装饰照明于一体的综明体系。好的城市景观照明体系是城市的“第四位空间”代表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城市内涵,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照明作品要与城市规划、当地人文景观及建筑师的构思融会贯通,并充分体现光和影、虚和实、动和静等现代照明技术手法,展现一个有别于白天的城市夜景。照明中点、线、面的空间邮寄结合,是照明的重要布置形式。1照明设计的原则(1)结合园林景观特点设置照明设施。照明设计以最能在灯光下的景观效果为原则。(2)灯光方向和颜色的选择以增加植物的美观为前提。(3)水面、水景的照明用直射光照水面,这样能在水中看到被灯光照明的物体的倒影,形成一种梦幻似的感觉。(4)彩色装饰灯不可滥用,这种灯不易获得宁静、安详的气氛。(5)照明设备最好隐蔽在视线以外。2、灯具布置景观灯布置于广场等人员聚集、人流量较大区域水榭观娱。庭院灯主要用于公园内道路照明,间距20米左右道路及广场布置,作为公园的功能性照明灯具。草坪灯用于夜景气氛的营造,布置于绿地内。投光灯永不重要建筑小品、雕塑等的装饰照明人文景观的夜景效果。水下灯布置于水景观区域的水底,营造光与水文融的优美水景。3、灯具选用根据河道景观照明工程的风格及特点,以节能、美观、舒适与景观和谐一致作为照明设计原则,采用景观灯、庭院灯、草坪灯、投光灯、水下灯五大类灯具。4、灯具数量估算本项目沿河双岸每隔20米左右设置路灯1柱,约需安装路灯275柱。路灯供电变压器待初步设计时再根据周边供电现状,具体确定容量、数量和安装位置。、6、水土保持法方案、1、编制说明及现状一、编制原则和目标1、编制原则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从实际出发,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法与环境绿化、美化环境相结合,与主体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2、防治目标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总则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结合工程实际,以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中导致的新添水土流失为重点,同时使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防治目标达到以下标准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达到90以上,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0以上。该项目工程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流是谁治理”的原则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情况,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主体工程防治区、管理单位设施防治区、护堤地防治区、弃土防治区、施工临时占压区。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根据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的要求和各防治区的特点,做到主体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重点治理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确保工程建设期及完成后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A四、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对XX河生态改良与水土保持。根据对项目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勘测,项目位于黄河故道区南部,XX新县城北侧流域总面积3517平方公里,涉及城关镇9个行政村20自然村,人口20370人。2、水土保持现状当地水土保持部门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特点,对本地区的治理以洼地和沟道为重点,逐步将洼地改为经济林及农田。根据土壤条件逐步进行开放治理,实施植物封育措施,对峙然资源,对水、林、田、路进行全面规划,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治理措施配套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与保持系统。同时适用和项目的一些简单、实用、高效的水土保持技术、管理措施,积极引进应用,充分体现水土保持治理的新水平。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潜力。、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分区防治措施计划主体工程防治区保护措施、1、堤防工程堤顶高程按设计防洪水位高出2米计。不足的利用清淤补足,超过的不在整平,堤距维持现状堤距,不再调整。堤顶宽度10米,大堤边坡迎风面1125,背风面1125堤防薄弱段及无堤段采用换土方式筑堤,即滩地或坡外取土筑堤,然后清淤补土。根据当地的土料性质和工程地质等情况,初拟内边坡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厚04米;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2、护堤地防治区护堤两侧形成绿色林带。护林带可以较好地涵养地下水源,节流雨水,减少土壤溅蚀,保持水土。、3、弃土防治区工程弃土应严格按照设计区域推平堆放,并对弃土进行绿化。、4、施工临时占压区施工生产和生活的临时占地,在施工完毕后尽快采取翻土复耕,粪土深度不得小于30CM,以利用以后耕作使用。二、防治措施体系在防治分区基础上,通过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针对工程设施施工活动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确定水土保持防治措河道、外边坡设计稳定,浆砌石护坡施体系。为体现防治措施体系的完整性,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纳入到防治措施体系中,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三、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1、选用草树种根据本工程沿线气候特征及不同施工区的立地条件,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应引进异地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植物;在发挥林草防护和观赏等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做到即防风、防噪、又美观的效果。经实地调查,确定拟选用草树种及特性见表。选用树种、草种特性表植物名称植物性状是以生长环境根系分布生长速度萌生能力主要功能种植区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图河道工程防治区建筑物管理工程防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堤防内外边坡设计稳定及纵向排水沟设计坝顶硬化及路面排水坡设计防护堤外边坡种草绿化设计绿化区土地整治管理区桥、灌、草绿化设计狗牙根多年生草本喜温暖、耐干旱、适适应性强侧根发达快强保持水土固持堤岸河道防护大堤紫羊茅多年生草本耐强碱、适应强、生长速度根系发达快强保持水土固持堤岸白玉兰落叶乔木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快强改善生态绿化美化垂柳落叶乔木耐旱、耐碱、耐寒、能力强侧根发达快强改善生态绿化美化木槿观赏乔木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快强改善生态绿化美化龙爪槐观赏乔木喜光、耐旱、适适应性强深根中强改善生态绿化美化小叶女贞常绿灌木耐旱、怕涝、适应强根系发达快强改善生态绿化美化小叶黄杨常绿灌木耐旱、怕涝、适应强根系发达快强改善生态绿化美化三叶草多年生草本喜光、喜温暖湿润侧根发达中强保持水土绿化美化2、各放置区措施设计XX河本次河道工程队两侧防护堤外边坡进行绿化设计,草种选用狗牙根和紫羊茅,采取撒播方式。在XX河的周边地带带状植物速生杨,形成环衬防护林带。四、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在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对生产将设过程中和工程建成后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分析各因子对土水的作用机理;分析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监测水土保持实施效果;监测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五、水土保持效益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是由于本工程的蓄水保水功能,可是周边的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7、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XX河流域施工所在的交通条件较好,公路四通八达,运输车辆可直接达施工现场。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蓬勃兴起,区、乡(镇)及的施工队伍都具有一定运输能力,个体运输业已发展起来,为工程建设机械化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2、施工水、电及建筑材料供应条件1、施工供水XX河河道内水质满足混凝土拌制用水要求,可采用水泵直接从河道内抽取备用,生活用水拟从工程范围附近的村庄和市区固定供水管网接水施工期人员的用水。2、施工供电现场供电网络基本覆盖施工工区内各用电地点,施工时接线较方便,个别建筑物可先行架设永久供电线路供施工使用。因此本工程施工用电全部使用电网电。3、建材供应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均可从当地就近采购。根据调查情况,所有建材质量、储存均满足工程要求。第二章施工组织1、建设组织形式为保证建设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本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的管理措施。1、项目法人责任制该项目建设组织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生产经营、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并负担投资风险。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国家和投资各方负责,要按批准的建设文件,充分发挥管理的主导作用,协调监理、施工以及地方等各方面的关系,实行目标管理制,实行建设单位法人职能。2、工程监理制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能项目法人单位对工程建设监理进行招标投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对建设实施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面的工作关系。2、施工导流拦河坝施工采用大围堰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导流,鉴于河床内主要为沙土,渗透力强,应在威严背水侧坡脚处设井点抽排水,搞好基坑排水,提高功效,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以便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桥梁的新建不需要施工导流。三、河道土方工程施工根据XX河治理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作量,年施工天数,考虑到施工技术,材料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工作强度,采用分年度实施、分段施工的办法。充分利用开挖土方对现有河堤进行加高、培厚,河堤内坡上,确保不再新占耕地。复垦沙土不足部分利用挖河槽补充。四、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施工主要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以保证施工功效,并便于工期的实现。个别施工部位空间较小,机械无发展开施工的部分辅以人工作业。1、河道施工河道挖沙采用推土机配汽车运至两侧堤防脚处培堤,赔堤土采用分层碾压之设计要求。排水沟和路沿基础人工开挖。2、建筑物工程建筑物土方采用推土机清表和开挖,开挖土料临时堆放在基坑附近,后期回填结束后就近整平弃置。砌石工程所需石料运抵现场后人工挑选用于相应施工部位,人工砌筑。建筑物混凝土分段设置拌制系统就近拌制供应施工。施工工程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流程,避免出现安装程序偏差以及物料损毁的情况。安装结束后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验收。5、施工布置XX河非汛期水量较小,河道两岸滩地较宽,所有堤防及建筑物施工期临时建筑物、机械、物料均可按照便于施工管理的原则在施工部位附近的滩地上布置。施工临时道路在滩地上布置即可。6、施工进度安排考虑到工程规模和现有施工技术水平,拟定本工程总工期为两期,第一期,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第二期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具体工程施工进度根据资金情况安排。第八章工程招标方案第一节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为确保项目的建设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利益,本项目建设各主要环境应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招标工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开原则。工程项目招标应具有高的透明度,实现招标信息,招标程序公开。2、公平原则。应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共同的义务。3、公正原则。评标时应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4、诚实信用原则。招标人应以诚实、守信的态度行使合法权力,履行义务,以维护招标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5、独立原则。招标人应是独立的法人,在招标过程中应自主决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6、接受行政监督原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接受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第二节工程招标一、工程招标程序根据有关规定,项目工程招标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建设单位向招标主管部门提出招标申请,经批准后,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2、发布招标广告或招标通知书。3、对招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组织投标企业勘察施工现场。4、编制标底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时,审定标底。5、工程招标由招标单位主持,在招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当众封标书,宣布标价,公开标底,进行评标、决标。6、签订标合同中标企业确定后,由招标单位发出经招标管理部门签发中标通知书,招、投标双方在一个月内签订承包合同,并经招标管理机构审定。2、招标方案招标方案主要包括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材料及设备采购招标等。1、设计招标。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2、施工、监理招标。在工程施工之前,应根据工程建设内容确定招标段进行招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3、材料及设备招标。主要通过招标确定供货厂家。、招标方式、本项目招标形式和招标内容五、对中标单位的要求1、对中标的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安装单位,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讯标书中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必须亲自到现场,原则上不得中途换人,如确实需要换人,必须征得甲方同意,且一旦甲方发现所换人员不称职,中标单位必须立即撤换,如由于换人而引起质量、延误工期、增加造价等问题,应由乙方负全责。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投标,不允许中标人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允许将中标的项目分解后向他人转让。3、对设备、材料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的产品供货,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变更。招标方案一览表招标规划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单项名称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不采用招标方式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工程监理主要设备主要材料其它说明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估第一节概述一、编制依据1、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2、主要技术规范、规定、1、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3、水利水电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规总院,2002年8月)3、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估法办法。2、预测因子及评估标准1、预测因子根据对工程情况的分析,本项目预测因子的识别与筛选结果详见下表预测因子确定表项目专题影响因素影响预测因子环境空气施工期扬尘、粉尘SO2、NO2、TSP地表水施工期污水、运营期拦蓄坝CODCR氨氮地下水运营期水拦蓄、回灌氨氮、铜、六价铬、锌、镉、铅、砷、汞噪声施工区机械噪声LAEQ土壤运营其拦蓄水铜、六价铬、锌、镉、铅、砷、全盐量2、评价标准根据XX县环境空气、地表水及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估执行以下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详见下表环境质量标准表项目执行标准标准分级或分类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三级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级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二类土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详见下表污染物排放标准表项目执行标准标准分级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施工区空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90)土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