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3/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1.gif)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3/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2.gif)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3/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3.gif)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3/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4.gif)
![[人教版]小学科学第09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3/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6706b439-a283-4a1d-83e9-03361a42d437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凝结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4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或涂黑铁罐头筒、冰块若干。2演示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学生有水滴滴下来。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与热水有关系。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2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块玻璃冷、一块玻璃热。教师列表比较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课题3凝结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指导学生在课文填空处填写上述变化。水蒸气水板书教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等等。3指导学生认识露的形成教师出示挂图庄稼和草叶上的水珠叫做露,它常发生在夏秋晴朗的早晨。那么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进行预想,发表意见。这些露珠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从物体中渗出来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教师那么露是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搪瓷杯里放进冰和水,使杯子成为一个很凉的物体,把杯子放在潮湿的布上。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教师为什么搪瓷杯外有小水珠出现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学生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受冷变的。教师为什么有露的时候一般风很小风大了水蒸气要吹散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思考可以知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指导学生填空课本第10、12页的空白处。三总结、巩固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并且知道了露是怎样形成的。提问什么叫凝结露是怎样形成的质疑关于露的形成,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若学生提出为什么露多在夏、秋季晴天早晨、无风的条件下出现,教师可讲解夏、秋季日照强,水蒸气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有结;无风或者小风时,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四布置作业思考海水很咸、其中溶有较多的盐。你有没有办法使海水变成淡水板书设计3凝结凝结水蒸气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露无风、晴朗的天气4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2、挂图或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板书水水蒸气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学生回答。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板书课题4水的三态变化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结冰。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教师把水结成冰和冰化成水的变化及其条件,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来,填在书上的方框中。板书水冰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学生湿衣服会结冰。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板书冰水蒸气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教师冬天,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你已经知道门窗玻璃上的水和草木上的露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这些知识,你能推想出门窗玻璃上的冰花和草木上的霜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教师以上推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谁能设计一个霜的模拟实验想一想,露的模拟实验是怎样做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0C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C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板书水蒸气冰晶4综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板书水的三态变化图略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三巩固总结1霜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海水淡化的问题。四布置作业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2用一只塑料滴眼瓶盛满水,记下小瓶横截面的周长;将小瓶放进冰箱冷冻室,结冰后,再量量它的横截面的周长,看看有什么变化周长增加。这说明什么板书设计4水的三态变化水水蒸气水冰冰水蒸气水蒸气冰晶水蒸气气体状态水冰、冰晶液体状态固体状态5热空气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向上升。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做热空气变轻上升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向上升的科学原理。3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观察、实验、思考的习惯二、教学准备一演示材料1投影片1孔明灯最好是夜晚,孔明灯徐徐上升的抽拉片。2热气球。2走马灯点燃下面的蜡烛,上面的叶轮及连在叶轮上的纸马就会转动。3小碟内有酒精、大塑料袋。二分组实验材料挂好线的纸蛇、蜡烛、火柴。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1在火炉上方的铁丝上挂着一块手帕,当炉火烧得很旺时,常有什么现象2为什么火炉上方的手帕会摆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L。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师老师在小凳子上放了一个小碟子,在碟子里倒入一些酒精,如果把酒精点燃再把这个大塑料袋套上,这个塑料袋里面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推测空气的体积会膨胀问如果像你们推测的那样,套上凳子上的塑料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实验点燃酒精,塑料袋被热空气胀得鼓了起来。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2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会变轻,上升师胀大的热空气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继续观察。实验松开手后,塑料袋徐徐上升。师为什么塑料袋会升起来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做个实验。教师拿起悬挂好的“纸蛇”。这是剪成弯弯曲曲的纸蛇,我们就用它做实验。用线把纸蛇悬挂起来,观察一下纸蛇是什么样子;把纸蛇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纸蛇有什么变化,再把纸蛇离开火焰,观察它会怎样。学生分组实验;悬挂纸蛇,观察纸蛇的样子。做纸蛇在蜡烛上方转动的实验。做离开火焰,观察纸蛇变化的实验。反复几次,对比实验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问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纸蛇就转了起来;离开火焰,纸蛇就不转了。这说明纸蛇的转动与什么有关刚才我们看到的大塑料袋升起来又是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研究结果。问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比,密度小,重量轻。就像比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会上升一样,比周围冷空气轻的热空气也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使纸蛇转动,推动塑料袋上升。3热空气的应用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情听取学生的发言。师热空气是位“无名英雄”,它能悄悄地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投影孔明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古代军事家孔明也就是诸葛亮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一种能上天的灯复合投影将孔明灯升上去。有了它,部队在夜间行进时,就能传递信号,取得联系。由于这种灯是孔明发明的,人们就把这种灯取名为孔明灯。投影热气球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这是二百多年前法国人制作的热气球。点火后可以带着人升上天空,是最早的飞行器。现在,还有人喜欢乘热气球遨游天空呢三巩固出示走马灯玩具。师这是一个走马灯,点燃灯下的蜡烛,上面的纸马会转动起来。演示实验。问走马灯就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四布置作业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自制小玩具。6风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发生的。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实验中空气流动的原因,推想自然界中空气流动成风的原因。二、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1关于刮风时的情景的录像或投影片。2海滨白天、黑夜的景色画或投影片。2分组实验材料空气对流实验盒、蜡烛、火柴、香。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出示挂图或放录像风中的景色。问图上或录像中是什么样的天气学生刮风的天气。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刮风的天气学生谈刮风时的情景。师关于风,你有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风。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风是流动的空气师你们能看到旗子在风中飘动、烟柱被风吹得斜斜的、树叶在风中奔起来,自己也能感到微风的吹拂和狂风的力量。可是,风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看得见吗学生思考,回答。师你有办法制造一些风吗学生利用书本扇、用口吹等办法制造风。问你们制造出风了吗学生回答你根据什么知识制造出了风学生回答。师根据脸上有凉气、头发摆动、红领巾扬起等现象可以判断有风。为什么有风头发会摆动,红领巾会扬起是什么推动了它们这说明风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小结风是空气的流动。2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师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吧。做风的模拟实验在空气流动箱内,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箱的侧口外放一支点燃的香。观察香冒出的烟飘向哪个方向这说明箱附近有风吗点燃箱内的蜡烛,观察香冒出的烟飘向哪个方向这说明什么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在这个实验中,怎样能形成风为什么点燃蜡烛后会形成风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没点燃蜡烛时,箱里箱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点燃蜡烛后箱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哪里热哪里比较冷这说明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师那么,自然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自然界里的空气有冷热差别吗哪里的空气冷哪里的空气热为什么这些空气怎样流动学生讨论,回答。师风的形成一定是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吗如果把箱里的蜡烛熄灭,看看烟飘的方向是怎样的,还有没有风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小结自然界中各地冷热不同。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压力小,温度低的地方压力大。压力大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三巩固出示海滨白天、黑夜景色的投影片或图片。师这是海滨的图画。白天,陆地比海面的温度高。这时,风向哪个方向吹为什么学生讨论,然后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用彩笔把海滨白天的风向用箭头表示出来。师夜晚,海面比陆地的气温高。这时,风向哪个方向吹为什么再请一名同学把海滨夜晚空气流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四布置作业思考我国冬天经常刮什么方向的风夏天经常刮什么方向的风结合地理知识想想这是怎么回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对风怎样预报7风的观测一、教学目的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利用烟、旗等物体在风中飘扬的方向判断风向,利用风级歌给风定级,使学生初步掌握风向、风力的观测方法。二、教学准备1风向标和风杯的模型。2电风扇。3表示烟飘、露展方向的活动投影片两片胶片组成,下面一片为八个方位的图,上面的胶片为活动66可任意变方向的小胶片,胶片上画有烟和旗。4关于风级歌的投影片图与文不在一张胶片上。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你们知道风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吗(听取学生发言)人们怎样预防风造成的灾害(学生回答)对,要对风进行观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风的观测。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学习测定风向问你们在收听天气预报时,注意过气象台是怎样预报风的吗学生回答。师对,主要是对风向和风力进行预报。那么,什么是风向呢学生回答。师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风从南边吹来,就是南风,风向是南;要测风向就要认识方向,你们认识方向吗现在,请你们对照这个方位图,认一认方向。投影方位图。问谁来指一指我们教室四面、四角的方向学生上讲台前来指,教师指导、纠正。师人们怎样观测风向呢在气象站,有专门用来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出示风向标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当风从不同方向吹来的时候,风向标的箭头是怎样指示风向的。演示教师打开电风扇,让风扇从不同方向吹向风向标,让学生观察随着风向的改变,风向标怎样变化。提问现在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是什么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个方向多次改变风向,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回答。谁来总结一下,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与风向有什么关系小结风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师没有风向标时,能不能观测风向呢教师把刮风时情景的投影片叠在方位图上一起投到银幕上。这是我们校园刮风时的情景,从图中的景色,你能知道当时风往哪个方向刮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提问烟向东飘、旗子向东摆,这说明风是从哪个方向刮过来的这时候风向呢不断改变图中烟、旗飘的方向,让学生反复判断。现在,请你总结一下在没有风向标的情况下怎样观测风向小结通过观察烟飘、旗展等物体在风中飘动的方向,可以判断风向。烟、旗飘去的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也就是说烟、旗飘向的反方向是当时的风向。2指导学生学会测定风力大小投影仍然是风中的烟和旗,改为大风时的情景提问图中的风向有变化吗风的其它方面有变化吗,你从哪里看来的师看来风有大小的区别,风大时,风的力量也大;风小时,风的力量也比较小。因此,风的大小叫做风力。在气象站,也有专门观测风力大小的仪器,叫做风速计出示风速计。风速计上部有三个半圆形风杯受到风吹时会转动;风速计下部有记录风速的仪表。现在,我们来观察当不同大小的风吹来的时候,它有什么变化演示用电扇对着风速计吹,调整风扇的风速档,改变风力的大小,观察风杯的变化。提问风力大小不同时,风速计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师风力大,风杯转得快;风力小,风杯转得慢。提问那么,当我们看到风杯转得快时,就知道风力怎样呢当我们看到风杯转得慢时,风力怎样呢学生回答。师风力的大小用风级表示。由0到12,分为13个级。0级为无风,12级为微风,34级为小风,58级为大风,8级以上是特大的风,会造成风灾。提问如果没有风速计,有办法观测风力的大小吗学生回答。师当风大小不同时,风中物体的动态例如旗、烟、树枝的动态是不同的。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风中物体的动态和人的感觉判断风力大小。投影0级和7级风的情景。问在这两幅画中,哪幅画面表示的风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口答。师没有风速计时,可以根据风中物体的动态和人的感觉估测风力的大小。人们根据经验,把13个级的风的特点编成了风级歌。有了风级歌就可以比较方便地估测风力的大小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级歌。投影风级歌图片。学生读风级歌。教师投影风级歌中其中的一幅,投影片中只有图,没有风级歌内容。师谁能根据这幅图上的情景,判断当时的风力大小呢学生回答。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学生回答。三巩固1判断风向根据投影图中烟飘的方向判断风向。2背风级歌,根据风级图,判断风力。3练习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风向和风力的观测方法。要掌握这些方法,必须实际练习。现在,我们一起到校园实地测一测好吗到室外观测当时的风向和风力,测完后返回教室。师这时的风向和风力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四布置作业观察记录一周风向、风力情况每天早晨上学时对冈的情况进行观测,将观测结果记录在课本25页表格里。8根的作用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2、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常见的自然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概括。获取有关知识。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说明根有吸收水分作用的实验。二、教学准备1、投影片、挂图2、“根吸收水分”实验装置3、课前采集的有主根或须根的植物各12株4、观察根毛的实验材料若干套5、学生实验器材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谈话我们日常所见的植物,大部分都有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些植物的根被破坏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学生设想、汇报。3讲述植物的根枝破坏了,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掉。可见,植物的根,对大多数植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究竟根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谬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1推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提问高大的树木,依靠什么稳固地生长在地上为什么我们拔麦子时觉得很费力出示拔麦子的投影片或挂图同学们在野外拔野蒿时费不费力根据以上事实,推想一下,根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推想、再汇报。谈话同学们推想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授为什么能具有这种作用。2研究“为什么根能固定植物”。谈话首先来观察根有哪些适宜固定植物的特点;量一量野蒿的主根有多长数一数野蒿的例根有多少数一致狗尾草的须根有多少估算狗尾草的须根连起来有多长学生分组观察自己采集来的植物的根。汇报观察结果。可选择35个小组汇报谈话这么多、这么长的根,是怎样分布在土壤中,使植物固定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幅图出示主根和须根在土壤中分布剖面示意图。师生共同归纳长有主根的植物,除主根外还有许多侧根。主根向土壤深处伸长,侧根向四周伸展,就像把脚深深地插在土壤里,使植物“站得稳稳的”。长有须根的植物,小根很多,它们纵横交错地分布在土壤里,就像有许多手紧紧抓住土壤,使植物固定住。2根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1推想“根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讨论种向日葵要浇水、施肥。如果缺水,向日葵就会怎么样如果缺肥,向日葵又会怎么样种花、种树、种庄稼都要浇水、施肥。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养分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和养分,可是人们并不把水和肥料直接给植物,而是把水浇在地里,把肥料也撒在地里。这是怎么回事植物的根在土壤里,水和肥料也浇在土壤里,看来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由此推想,根有什么作用讲述同学们从事实出发,推想“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这个推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2实验根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法谈话在容器中放一些水,找一株带根的植物,把根浸在水里,在容器的水面处做一个记号。过一段时间,观察容器中的水是不是会减少。你认为这个方法行不行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话同学们担心蒸发会使容器中的水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很有道理。怎样控制容器中的水不因蒸发而减少学生讨论,提出各种方法。讲述有的同学想到“滴一层植物油在容器的水面上”,还有的同学想到“用切成两半的软木塞把植物固定,塞紧试管口”。下面就请同学们按刚才设想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组装实验。演示出示“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讲述这个装置就是用上述方法组装的。昨天老师把它放在向阳的窗台上了。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容器内现在的水面在哪里容器内原来的水面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说明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3探究为什么根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所需的水分。出示观察根毛的实验材料如萝卜种子萌发长出的幼根。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一条小根的尖端。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小根尖端长有根毛根毛是什么样子又细、又嫩、又多讲述又细又嫩的根毛分布在土壤中,水分很容易被根毛吸收。根毛的数量又很多,所以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三巩固练习提问1根有什么作用2根主要靠哪个部分吸收水分3根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四布置作业观察自己组装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将结果记录下来。9叶的蒸腾作用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二、教学准备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一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实验的观察结果。试管中的水面第一天下降多少第二天下降多少3谈话亡节课,我们研究了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叶的作用。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启发学生想象树木用根吸收的水分,从树木的什么地方散发到空气中去了。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课题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学生讨论回答。4教师讲解。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可以使空气湿润。三巩固练习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四布置作业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10叶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2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二、教学准备1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2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70一75、绿叶、火柴等。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叶的蒸腾有什么作用2讲述植物的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叶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二学习新课1了解海尔蒙实验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讨论、汇报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对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300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海尔蒙实验”。阅读并思考海尔蒙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桶里为什么只浇雨水实验结果怎样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三种结论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汇报。小结海尔蒙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2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认识叶经体中含有叶绿素。出示投影片蔓挂图叶的内部构造。讲述为什么植物的叶大多是绿色的呢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吁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汇报。讲述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或看教材中的插图。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故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3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1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爵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呼出什么气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人呼嚎藩署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2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督食物,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干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三巩固练习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2。提问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被物,动物能生存吗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调查了解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11、茎的作用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2。使学生学会“茎有运输水分作用的实验”。3。学习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证明提出结论”的程序进行科学研究。二、教学准备1、投影片或挂图茎运输养料的作用。2、课件动画茎对养分的运输3、实验器材夹竹桃一盆课前12小时浇足水;按实验组数各准备一套“茎运输水分”的实验装置;广口瓶、红墨水、放大镜、单面刀片、芦苇枝条。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2、讲述植物的茎与根相连,也与叶相连。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除了有支撑作用外,它还会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茎的作用”。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L。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怎样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将准备好的夹竹桃的枝条用刀片切断,发给学生。观察茎的下切面上有什么思考为什么把水浇在植物的根部,茎的截面上会出现小水珠茎可能有什么作用讲述茎是怎样运输水分的呢茎内有什么样的构造呢根据同学们的设计,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只广口瓶,装大半瓶水,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将一段芦苇的枝条插入水中。学生分组实验此实验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可以讨论一些问题,也可以先观察教师在课前浸泡的枝条。汇报观察结果在植物的叶面上是什么样的变成了红色。为什么叶面会有红色红水是怎样到叶面上来的将浸泡过的芦苇的茎横切、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切面。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有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植物的茎内有一种小管子(筛管),它与根、叶相连,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由下而上地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2茎有运输养料的作用讲述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植物生长,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部分去的呢出示“茎运输养料的作用”的投影片或挂图。讲述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树上选取一根比较粗的枝条,在枝条上割掉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切口上部的树皮逐渐肿胀,日子一久,形成了瘤状突起。讨论你认为切口上部的树皮为什么会肿胀或瘤状讲解植物的茎内还有一种管子(导管),这种管子在茎的外皮内,它能将植物的叶制造的养料由上而下地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供植物生长。提问现在你知道植物的茎内有几种管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指导填空在茎的内部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养料。三巩固练习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茎的作用”。2提问茎有什么作用3观察学生分组实验的结果,嫩枝的叶是否变为红色。四布置作业1观察周围的树干,有没有因树皮受到破坏形成的瘤状。2思考假如树皮大面积地被破坏,树会怎样根据这个道理,应该怎样保护树木12弹性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具有弹性,建立“弹性”私“弹力”的初步的概念,了解弹性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二、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器材钢锯条、螺旋弹簧、薄竹片、弹簧扩胸训练器或自行车内胎剪成的橡胶窄条。2分组实验器材薄竹片、螺旋弹簧或橡皮筋、玻璃或塑料注射器。3挂图或幻灯片弹性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实验像老师这样(演示)左手把钢锯条的一端按上桌上,右手把钢锯条的另一端向下压,锯条的形状有变化吗变成什么样当右手慢慢减小压力,锯条的形状又变成什么样2讲述铜锯条受力后会改变形状,失去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是钢锯条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别的物体是否有这种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具有弹性1通过实验感知竹片的弹性讲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左手把竹片的一端按上桌上,右手把竹片的另一端向下压,观察竹片的形状发生怎样的变化当右手慢慢减小压力,竹片的形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实验说明,竹片与钢锯条具有相同的性质。受到手的压力时会变弯曲,当压力慢慢减小时,竹片又会慢慢地恢复原来的形状。2通过实验感知弹簧的弹性讲解实验操作方法两手分别握住弹簧或较粗的橡皮筋用力向两边拉,然后再慢慢减小拉力,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当我们握住弹簧向两边用力拉时弹簧被拉长,当拉力渐渐减小时弹簧又会慢侵恢复原来的长度。这说明弹簧也具有与钢锯条相似的性质。3讨论下面这些物体,哪种物体具有与钢锯条一样的性质海绵。塑料直尺。橡皮泥。人身上的皮肤和肌肉。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这种性质4研究压缩空气的弹性提问压缩空气具有什么性质弹性讲述请你做一做说明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实验。讨论压缩空气的性质与钢锯条、弹簧、竹片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压缩空气的性质与钢锯条、弹簧、竹片的性质有什么不同点压缩空气受力后是体积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体积。5讲解钢锯条、薄竹片、弹簧、压缩空气等物体具有相同的性质受到外力时,它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样的性质叫做弹性。2指导学生认识弹力1提问刚才,我们做了几个物体有弹性的实验。当你们对物体施加力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感到有一种阻碍物体改变形状或体积的力2实验让学生用弹簧再实验一次,进一步感受弹力的存在。3汇报实验中的感受。4讲解当弹簧受到外力、长度发生变化时,弹簧同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来的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当弹簧被拉长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就会向内拉人的手;当弹簧被压缩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就会向外推人的手;弹簧受到的力越大,长度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5游戏让几位同学同时上台,先轮流用双手拉“弹簧扩胸训练器”系的一根弹簧,然后逐渐增挂弹簧根数。比一比谁能拉动几根弹簧,并要求学生说出拉不同数量弹簧时的感受。最后讨论从这个游戏可以发现关于弹性和弹力的什么规律用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弹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弹簧的根致越多,拉动时需要用的拉力越大。三巩固、应用1讲述许多物体明显地具有弹性,人们应用物体的弹性或弹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2出示挂图或幻灯片弹性的应用或看课本插图。3提问图中的什么物体、它的明个部分具有弹性起什么作用4总结什么是物体的弹性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区别弹性和弹力的不同之处。四布置作业观察找一找自己家中的哪些物体有弹性应用弹力做什么13怎样测定力的大小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2指导学生初步地学会使用测力计。3培养学生进行定量实验、观察的能力和制作能力。二、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1演示用测力计模型或挂图、幻灯片。2弹簧秤、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圆盘油力计、50克钩码、螺旋弹簧、平板小车、带把的茶缸、铁架台。2分组实验材料平板测力计、50克钩码、直尺、平板小车。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提问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弹性。说一说,什么是弹性哪些物体有弹性2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测力计1演示把螺旋弹簧的一端竖钩在铁架上,在弹簧下端挂钩上依次挂上1个、2个5个钩码,观察记录弹簧逐一伸长的格数。2提问从这个实验中发现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讲述当弹簧受力小时,伸长小;当弹簧受力大时,伸长大。4提问那么,当我们看至的簧被拉得比较长时,就可以知道它受力的大小情况如何当我们看到弹簧被拉得比较短时呢5讲解人们利用弹簧的伸长长度随拉力增长而增大的关系制成了能用来穗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测力计。6出示实物或挂图、幻灯片,介绍各种各样的测力计。7观察找一找这些测力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它们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的8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9讲述测力计一般都有弹簧、指针、底板、刻度、提环和挂钩。2指导学生认识力的单位1讲解要利用测力计测定力的大小,首先要知道表示力大小的单位是什么。力的单位名称叫做“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这是为了纪念在力学方面作出伟大贡献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而定的,全世界都统一用“牛顿”作力的单位。2观察测力计上标有“牛”或“N”的刻度。浏力计的刻度上标的最小数值是什么数0牛顿。刻度上标的最大数值是多少每个大格表示多少牛顿每个大格中有多少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顿找到L牛顿的刻度。3分组实验感知L牛顿拉力的大小。同桌两位同学一起做。一人用手握住涸力计的底板,另一人将食指钩在挂钩上慢慢拉动挂钩,待指针指在1牛顿的位置时,体会1牛顿的拉力有多大。两人轮换着做。3学习正确使用测力计1讲解、演示用测力计可以测定力的大小,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也是力的一种形式。当把物体挂在测力计下时,就相当于有一个拉力向下拉测力计的弹簧,这样就可以测出物体的重量了。怎样正确使用测力计呢主要有以下几点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处。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萍,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钩码,把重物提起。注意不能让指针或挂钩的上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不然的话,测力计会被损坏。2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钩码的重量。3汇报测量的结果。4讲解、演示用测力计也可以测定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下面我们来学习测定水平方向的力让测力计的刻度面朝上。用挂钩钩住小车后尽量使测力计保持平直。手持测力计的底板用力,拉着小车沿直线以均匀的速度运动。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读出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数值,这个数值就是人拉小车用的力的大小。5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可以改变小车上放的钩码的个数,分别记录用多大的力拉动小车。6汇报实验结果。二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小物体如带把的茶缸测量它们的重量重力。2总结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什么性质制成的力的单位是什么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时要注意哪几方面怎样使用测力计测定水平拉力的大小四布置作业1讲解制作简易测力计的方法1看课本第44页下面插图。2用橡皮筋代替弹簧,找一块小木板,一小段铁丝做挂钩和指针。3按课本上的图组装。做好后还要在小木板上画刻度,想一想刻度应怎样确定。下节课把你们做好的测力计带来,比一比谁做得最好。2利用自制简易测力计测量家中一些小物体的重量。14摩擦力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认识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2初步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平板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木板正面光滑,背面粗糙、砝码或钩码、玻璃板、几支圆杆铅笔等。2挂图或幻灯片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事例。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实验用两只手掌互相摩一摩,有什么感觉2谈话两只手掌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叫做摩擦。你还看过哪些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摩擦与摩擦力讲述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例如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牵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行驶中的汽车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摩擦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小时滑动省力,摩擦力大时滑动费力。2指导学生认识摩接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1研究摩擦力大小与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讲述那么,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这里面又有什么秘密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在每组的桌上有一块长木板,观察木板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辨别一下哪一面较光滑,哪一面较粗糙,以便下面的实验。实验时,照课本上的方法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的和光滑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挂在木块前端的挂钩慢慢地拉动,看看用多大的力记录下来。每个实验做两次。比较两个实验用力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小结把物体木块放在表面粗糙的板面上滑动时用力比较大,这说明摩擦力比较大;当在光滑的板面上滑动时用力比较小,这说明摩擦力比较小。可见摩擦力大小跟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系。这是关于摩擦力的一个秘密。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的关系。讲述为了弄清摩擦力大小还与什么有关系,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照课本第二个实验插图所示的方法,将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块上先后加放不同数量的砝码比一比,当放不同数量的祛码时,拉着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时用的力有什么不同每个实验做两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有什么作用增加重量或压力在木块上先后放不同数量的砝码,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不同。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小结被拉动的物体重,用力大,这说明牵引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用力小,这说明摩擦力小。可见摩擦力大小跟被拉动物体的轻重还有关系。这是关于摩擦力的又一个秘密。3归纳总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提问根据上面的研究,摩擦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摩擦力比较大在什么情况下摩擦力比较小为什么拉动轻重不同的物体,用力大小不同拉着同样重量的物体运动,在什么情况下比较省力什么情况下比较费力为什么3、指导学生认识利用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1讲述透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我们知道了在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和被拉动的物体重量改变时,摩擦力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如果被拉动的物体重量不改变,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也不改变,能使摩擦力变小吗看看课本第46页插图中的器材,对你有什么启示设计个实验试一试。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怎样做实验的用多大的力4小结要使木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摩擦力更小,可以在木块下面垫上能滚动的圆杆铅笔。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力更小。这是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的关于摩擦力的又一个秘密。三巩固应用1讲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2出示挂图、幻灯片或看课本第47页插图。3提问1鞋底和轮胎为什么都有凹凸的条纹增大摩接力增大摩擦力对鞋底和轮胎有没有不利的方面2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增大摩擦力,防滑。3为什么要经常在自行车转动轴的地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力你还看到哪些东西需要加润滑油的例子4讨论1你还知道哪些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2如果没有摩擦力存在,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四布置作业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哪些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15反冲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地认识反冲现象,建立初步的“反冲”概念,了解反冲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准备1带吹气管的气球,在气球上粘有两个挂钩,铁丝长约3米。2两个分别按不同方向扎好喷水孔、剪去瓶的上部、系好挂线的塑料饮料罐,支架、水槽、水等。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每当国庆节的晚上,在我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都要燃放五光十色的焰火,非常美丽。你们知道焰火是怎样升到天空中的吗你们玩过小焰火吗燃放过爆竹中的“二踢脚”吗它们是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措施试题及答案
- 招聘面试标准的构建与实施试题及答案
- 环保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科目设置解读试题及答案
- 样题分析健康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福利与法律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试题及答案精雕细琢
- 电大 合同法试题及答案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与公众健康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西医临床考试技巧提升试题及答案
-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PPT保护视力预防近视PPT课件(带内容)
-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课件
- 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卡(配电)
- 仓库发货清单
- 旅行管家实务全套ppt课件最全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教程整套全书课件ppt
- GB∕T 31568-2015 热喷涂热障ZrO2涂层晶粒尺寸的测定 谢乐公式法
- 校园车辆出入证办理
- 清洁工具使用及动作规范
- VTE防治基础知识
- 5-4地铁盾构施工技术试题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