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县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市xx县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市xx县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市xx县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市xx县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111工程概况1111项目名称1112建设地点1113项目业主1114可研编制单位112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过程1121项目建设背景1122项目实施总体思路3123项目过程313编制依据314编制原则415编制主要内容6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721旺苍社会经济现状722自然条件8221地形地貌8222气候水文9223地震效应923工程、水文地质10231地质构造10232水文地质10233地下水10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1241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11242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11243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就业率,支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1125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的社会效益12第三章交通分析与预测1331旺苍县城市道路交通现状13311城市外交通现状13312城市内部交通13232交通量预测14321趋势交通量预测14322转移交通量预测1533机动车道数拟定19331现状断面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19332车道数初步拟定2034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22第四章道路方案设计2441方案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24411设计原则24412设计标准25413建设标准论证2742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2943道路工程设计29431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29432路基工程32433路面工程34434道路交叉设计3644排水工程设计38441排水工程概况38442排水设计标准及规范39443技术标准40444排水工程设计方案43445排水工程建设目标4445给水工程设计45451给水工程概况45452给水设计标准及规范46454给水管网设计方案47455给水工程建设目标4946附属工程设计4946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49462无障碍设计52463照明工程设计54464绿化工程设计553第五章项目招投标及实施方案5851项目招投标58511实施原则58512项目执行单位的选择58513项目招投标方案5852项目实施进度60第六章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6161编制范围6162编制依据6163人工、材料、设备价格采用626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内容及费率标准62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6371环境保护63711环境标准63712环境污染因素分析63713主要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65714环境评价6672水土保持67721施工临时占地的恢复措施67722料场的恢复措施67第八章效益分析与社会评价6881经济效益6882社会效益6883环境效益6984评价结论69第九章结论及建议7091结论7092建议701第一章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111项目名称XX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改造112建设地点四川省旺苍县县城113项目业主旺苍县规划和建设局114可研编制单位12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过程121项目建设背景“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共造成旺苍县38个乡镇、382个村(社区居委会)、2513个社、147万户4547万人受灾,其中重灾196万人,灾害直接损失达1239亿元。属国家认定的29个重灾县之一。1、地震灾害造成16人死亡,受伤262人(其中23人重伤)。2、城镇和农村居民房屋破坏。城镇居民房屋全毁6193万平方米,损毁房屋11809万平方米;农村房屋倒塌28161万平方米,受损46913万平方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损毁。损毁公路165635公里;桥梁122座;损毁城市供排水管道303公里,供气管网05公里,城市道路196公里;损毁水库39座,灌溉渠道2085公里,防洪堤126公里,乡村饮水供水站1950处,管网488公里,2提灌站200座;城镇及农村供电线路受损33288千米,损坏变电站10座,变压器11台;校舍损毁40919万平方米;受灾医疗单位共523(含村卫生站182个,36个计划生育服务站,261个村服务站),受损业务用房124万平方米;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受损437个,受损房屋面积465万平方米,体育设施经济损失366万元;损毁广播电视台站38个,损毁房屋0898万平方米;单位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受损房屋2022万平方米。4、三大产业损失严重。受灾工矿企业343个,损毁厂房4189万平方米,设备设施受损5297台套;乡镇煤矿房屋受灾1973万平方米,煤矿巷道损失125千米;农田受损26841万亩,农作物受灾21075万亩,经济作物受灾35563万亩,林木损毁面积145万亩,畜禽养殖场受损528万平方米,生猪死亡115万头,退牧还草受损41万亩;受损景区1个,受损景区道路42公里,断道景区公共设施6处,旅游接待中心受损026万平方米,金融业受损房屋4万平方米,流通领域受损业务用房1241万平方米,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业受损业务用房051万平方米,劳动保障受损38个站所,业务用房048万平方米,人力资源市场受损1个,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受损8个,职业培训机构受损1个。5、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形成了地质灾害点462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镇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等)受损严重,给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旺苍县是国家确定的51个重灾县、市、区之一。旺苍县城镇基础设施是省、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建设项目。本工程位于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片区,涉及范围广,包括了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三条道路的改造。本次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片区城市道路改建和改建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资金。3基于此,旺苍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院承担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编制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2项目实施总体思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旺苍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城镇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旺苍县属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城镇,在发展规模上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和今后长远发展需要适当扩大。对于城镇道路恢复重建,以国家相关规划技术标准为依据,突出城市道路作为城镇生命线的功能,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同时适当优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因此灾后重建要求在恢复原有市政道路设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以确保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后能正常运行或很快修复,吸取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沉痛教训,从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抵御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总体要求,对灾后市政设施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提高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123项目过程2010年9月受旺苍县规划和建设局委托,完成此次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汶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4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526号令)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旺苍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2005年编制)7、旺苍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8、旺苍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旺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10、旺苍县经济发展战略报告11、旺苍县乡村旅游规划12、旺苍县县志13、2009年旺苍统计年鉴14、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征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及住房拆迁安置办法的通知15、汶川地震城镇灾后重建体系规划1028发文稿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1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建设部18、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实施细则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1日)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524、城市污染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6月)2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4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道路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3、根据旺苍县近年来经济建设情况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震后旺苍县的具体情况,本次项目市政设施的灾后改建,应形成合理的城镇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使配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4、充分考虑建设地点的具体条件,全方位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对人群聚集的地段道路进行必要的改造,保证片区的群众出行安全。5、结合旺苍县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旺苍县境内城市道路、给水管网、排水管网进行完善;道路设施的改建应与沿线相关的各种市政管线设施修复统一规划,一并实施,避免重复施工;6、利用城镇重要对外通道以及主干道作为救援主要通道,并满足大型救灾机械的进出以及救援半径的要求;道路沿线标识和诱导系统要易于识别,隔离通道尽量避免与一般的交通通道相混合。7、城镇道路及相关交通服务设施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出行的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8、依托干道系统,提升路网结构和功能,提高路网规划指标,均6衡交通需求分布,构建各级路网体系。同时,加大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达能力。9、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10、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系统,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和谐、美观。15编制主要内容本次项目为改造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包括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三条街道,三条道路都是本片区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也是本区域与区域外城区连接的主要干道。其中凤凰路长1035米,商业南街长437米,建设路长494米。凤凰路、商业南街规划宽度18米,建设路规划宽度18米。7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21旺苍社会经济现状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南江,南接苍溪,西连广元市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南郑县。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2976平方公里。全县辖3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0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2516个社,1526万户,总人口4564万。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县内南、北、中三类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北部高寒山区,集中了全县58的贫困乡镇和82的贫困人口,扶贫攻坚难度较大。因此,1986年旺苍被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2年再次被列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旺苍县境内,北山18个乡(镇)125337人,占2730,南山8个乡(镇)94238人,占2053,公路沿线9个乡(镇)及煤铁厂239544人,占5217,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08164人,占总人口的2356;居住乡村的人口350955人,占总人口的7644;县城所在地东河镇居住人口71763人,占总人口的1563。在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8559人,占总人口的9988,少数民族人口为560人,占总人口的012。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8元。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县常住总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8023人(其中研究生13人),占总人口的17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口35335人,占总人口的770,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145623人,占总人口的3172,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187426人,占总人口的84082,文盲人口32859人,占总人口的715,未接受教育的6周岁以下人口49853人,占总人口的1086。与10年前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文盲人口呈快速减少趋势。图21旺苍县地理位置图22自然条件221地形地貌旺苍县地质构造为秦岭地槽与四川台地向斜的过渡地带,沉积岩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出露地层较为齐全。境内山、丘、坝兼有,整个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形成一条东西走向长廊,横贯全境。相对海拔3802281米,县城海拔458米。按地貌地形特征,旺苍地貌地形分为腹部走廊地区,南部低山区和北部中山区三种类型。腹部走廊区一般海拔450600米,相对高差100米左右,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山体矮小而浑圆,多馒头山,仅在东河镇和嘉川镇形成小平坝,属于河谷冲积台地。南部低山区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纵横,山体多由侏罗系、白垩系的砂岩、粉砂岩和紫色泥岩组成,山体两侧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南侧9坡度较缓,北侧坡度较徒,海拔一般在6001000米,相对高差200700米。北部中山区北部鼓城山、光头山、支雾山、汉王山、老君山、欧家坪等群峰雄踞,构成米仓山西段主体。山体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山体多为砂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浆岩组成,山势由北向南延缓下降,海拔13002200米,相对高差7001000米。沟谷两侧悬岩陡壁,谷底狭窄。222气候水文旺苍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时,年均雨量114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均无霜期266天。风向和风力季节性变化明显,年平均风速12米/秒,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南风、西北风次之,西风频率最小。年平均日照数13553小时,全年日照以8月最多,2月最少。大气降水是县内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根据旺苍县气象台有关观测资料,年平均降水总量345亿立方米。雨季分布8月为丰水月,月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19;3月为枯水月,月平均降水量7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070。县境内沟谷发育,大小溪沟河流甚多。全县主要河流总长度713公里,河网密度为0532公里/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24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属嘉陵江水系的东河、西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渠江水系的白河、白水河、秦巴河、洛羊河等。其中东河是旺苍县第一大河流,发源于秦岭米仓山南麓,流经英萃、万家、国华、双汇、高阳、东河、嘉川和张华等乡镇。县域内主要河流东河年平均流量1937M3/S,20年一遇洪水;50年一遇洪水位,黄洋河年平均流量25M3/S。白水河又名西河,年平均流量50M3/S,地下水丰富,买深最低6M。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库31座,塘1408口。全县水域面积5727公顷中,可养殖水面积103436公顷,而现养殖面积仅141公顷,占412。223地震效应根据汶川地震后最新修订的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测区沿线场区地震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属相对稳定区。23工程、水文地质231地质构造项目所在地主要属于构造侵蚀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地形多为单斜山岭;风化剥蚀地貌发育,河流第四系较薄,基岩出露广泛。沿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坡洪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是本区岩石以软质岩泥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其软化系数一般在065以下,并存在弱膨胀性,其抗风化能力及抗冲刷能力较差。232水文地质县境内沟谷发育,大小溪沟河流甚多。全县主要河流总长度713公里,河网密度为0532公里/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24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属嘉陵江水系的东河、西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渠江水系的白河、白水河、秦巴河、洛羊河等。其中东河是旺苍县第一大河流,发源于秦岭米仓山南麓,流经英萃、万家、国华、双汇、高阳、东河、嘉川和张华等乡镇。城区附近水域主要是东河、黄洋河和内河以及农村用于灌溉的水塘。233地下水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嘉川、东河、三江等地。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砂砾卵石层、含泥的砂砾卵石层和中上更新统的11冰水堆积的含泥砾卵石层和残坡、崩坡积层碎块石土,岩性松散,易于大气降雨的入渗,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其排泄方式为沿斜坡向地势低洼的地方排泄,地下水水位不稳定,动态变化大。2、碳酸盐岩裂隙岩隙水主要分布于东河以西地区。含水层主要为古生界至中生界三迭系的碳酸盐岩,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岩溶作用,浅部水文交替较强,深部水循环缓慢甚至停滞,地下水动态变化大,一般向当地的侵蚀基准面排泄(河流)。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泉水流量一般10L/S,单井涌水量1000M3/D。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41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竭尽全力支援灾区人民,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首先必须搞好与灾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本工程的实施正是作为灾后重建的必要条件,将为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旺苍县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开,尽快恢复旺苍县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旺苍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本项目的建设,能恢复旺苍县部分城市功能,是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242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地震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地震之后重建家园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此次城市道路是连接该片区各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通道,此次城市道路丰富了该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的道路网,把该片区12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有利于县城的经济发展。243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就业率,支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近20年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旺苍县已经成为川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旺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打造中国红军城,发展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经济发展与落后的重要标志。旺苍县经济及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愈来愈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交通滞后己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瓶颈。同时“512”汶川地震又对旺苍县城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害,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旺苍县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旺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建设将改善该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加快旺苍经济建设的步伐。25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的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如下社会目标1、妥善安置灾民,极大的改善了灾区居民的出行条件,实现灾民安居乐业。2、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4、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5、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本区域的人居环境,带动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13第三章交通分析与预测31旺苍县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建设,旺苍县交通得到了较大发展,与周边的广元、苍溪、巴中形成了西、南、东干线公路运输网络。全县100的乡(镇)通了公路,483的村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体,辅以铁路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截至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己达303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72公里,等外级公路2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990公里客货车达2517辆年运输能力货运量达33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8250万吨公里,客运量达2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6364万人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广达省道为骨干,县城双汇、普济化龙、三江金溪为支干的放射状交通运输网,路网密度达541公里/百平方公里。311城市外交通现状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南江,西连广元市中区、和朝天区,北接陕西宁强、南郑县。广(元)乐(坝)铁路支线和省道S202线横贯全境,主要起旺苍和苍溪等地的物质集散作用,是旺苍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出入口。目前省道S202线的等级较低,特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路况变的更差,广(元)乐(坝)铁路支线为断头路,运输能力低,因此旺苍的交通区位势薄弱,严重制约了旺苍的经济发展。14312城市内部交通目前旺苍县城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凤凰梁、红军古城区、红旗坝、新桥片区。现状道路5590公顷,人均598平方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多数公路等级较低县域公路形成时间较早,技术标准低;全县尚无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也不足70公里;县、乡道中多为简易公路,道路弯多路窄,线型差,通行能力弱。2、路面质量较差全县大部分公路均属泥结石或者混凝土路面,加之严重紧缺的公路维护资金,使得公路养护没有跟上,加之512地震又对城市道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原来就低级的路面状况越来越差,造成公路承载力弱,行车不畅。3、人均道路面积偏低道路划分不明确,道路横断面建设不合理,道路的系统性以及横向联系较差,机非混行,互相干扰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过境及货运交通穿越城区,噪声污染及环境污染严重,对城市的干扰较大。随着广巴高速的修建,过境交通有望得到解决。32交通量预测道路的建设将打破现有的交通平衡,路网交通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在这一过程中,道路交通量生成效应不仅使原道路网交通量转移,还将刺激区域新交通量发生,形成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因此,预测交通量应由三部分构成趋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321趋势交通量预测由于经济和人口因素发生变化,道路整改后,这个区域内的交通量会发生一定的增长,对这种增长的交通量预测称为趋势交通量预测。预测时,以路段交通量的增长与其影15响区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预测。1、影响区系数影响交通量变化的相关指标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车辆拥有量等,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将各交通区经济指标与相应交通区的客货运量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得出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取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指标作为最相关指标,根据相关指标增长率确定路段的影响区系数。影响区系数IJAKLM/式中,路段在影响区内的里程KL为影响区域内的最相关指标增长率AM路段的总里程IJ2、正常交通量预测模型MAIIQYYN10式中,远景第年的路段交通量NQ远景第年的路段交通量,当时为基年交通量11N1N交通量增长率YI,待定参数,根据历史年份的,用最小二乘法确0A1YIM定322转移交通量预测本项目建成后,线路通行能力提高,从而导致部分交通量从其他路线转移到本项目路线上来。这部分交通量是由于道路的建成而产生的,同时也构成了这一路网的基本交通量。因此合理地确定转移交通量对道路交通量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1、交通阻抗确定交通阻抗是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预测的关键步骤之一,交16通阻抗是指路网中路段或路径的运行距离、时间、费用、舒适度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我们这里针对城市里居民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选取平均行驶时间作为路段的交通阻抗。3321/CQULTX式中,交通阻抗T车辆平均行驶速度,UHKM/道路的设计车速,X,回归参数123交通量,辆/QH2、相关路段转移交通量预测(1)转移交通量计算公式RORQPTCCTCTCT0101111000/2/EXP/EXPEXP/式中,道路建成前、后的交通阻抗0T1最短路径的总阻抗33道路建成前路段的正常交通量0RQ道路建成后路段的交通量(2)路段转移交通量的计算步骤计算路网中既有路段的交通阻抗、道路建成后路段的交通阻抗;根据交通阻抗寻找经过道路起、终点的最短路径;计算建道路及其最短路径的交通量比例;17计算道路的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323诱增交通量预测道路建成后,会诱发一些潜在交通量的发生,此处采用增长率法来计算诱增交通量。TTMQTTT1式中,年增长率;TM诱增增长率,可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及路网状况确定;规划年;T第年的诱增交通量;TQ第年的诱增交通量,当时,表示基年的诱增1TT1T0Q交通量,可根据车辆拥有量情况及路网状况确定。以上三种交通量预测完成后,把相应路段上的预测交通量叠加,得到影响范围内各路段的交通量。324交通量预测结果1、交通量出行结构研究旺苍县城东河镇城镇总人口为934万人。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中定位的旺苍县城最终规模为1020万人的城市发展目标,结合城乡统筹战略,旺苍县城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为2010年13万人,2020年控制在18万人左右。根据相关规划及调查数据,分析其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国内同等县城,得到2025年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45次/(人日),并类比同类型县城出行方式来进行本研究区域未来年交通出行方式的划分,具体如下表31。31规划年研究区域出行结构()年份步行公交电动车/自行车出租车小汽车单位车摩托车2015年22202686414182025年182525672172030年182624682162、机动车交通量通过前述预测思路和模型,以现场踏勘观测的交通基础数据为基准,依据旺苍城市空间发展及区域道路网规划,并结合产业布局,预测道路各特征年交通量如下表3232未来年项目断面流量预测表(PCU/H)研究年度序号项目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1凤凰路7048429082商业南街7468829573建设路4796887653、非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流量以机动车流量为基准,通过规划年研究区域出行结构,折算出预测道路各特征年非机动车交通量如下表33所示33未来年研究道路非机动车断面流量预测表(辆/H)研究年度道路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凤凰路108314861750商业南街112415811822建设路960127715684、行人交通量行人流量以机动车流量为基准,通过规划年研究区域出行结构,折算出预测道路各特征年非机动车交通量如下表34所示34未来年研究道路行人交通流量预测表(人次/H)研究年度道路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19凤凰路183525343295商业南街178924513157建设路18992677306133机动车道数拟定331现状断面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路段服务水平采用V/C(饱和度)来评价,其中通行能力计算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推荐的方法。CNA0式中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AN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0车道宽度修正系数车道数修正系数道路分类修正系数自行车修正系数交叉口影响系数C(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表35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NO设计速度(KM/H)8060504030可能通行能力(PCU/H)18001730169016401550(2)车道宽度修正系数与车道宽度关系表36车道宽度修正系数宽度(M)253354455556050075111112126129130(3)车道数修正系数表37车道数修正系数车道数123420118726032(4)道路分类修正系数表38道路分类修正系数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07508085090(5)自行车修正系数表39自行车修正系数道路断面情况机非分隔两块板(非机动车影响不大)机非混行自行车修正系数10807(6)交叉口影响系数CMSS2073010式中,交叉口间距S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起点交叉口控制方式0C定,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如果由上式计算的大于1,则取。1C由上式得到道路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310单向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道路名称性质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M凤凰路次干路532商业南街次干路510建设路支路567332车道数初步拟定1、机动车道初步拟定本研究所取参数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NDAHPN/式中单向规划车道数(N)CU/21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NHHPCU/预测设计小时交通量()DA方向不均匀系数,采用值06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HPCU/按照上式计算,研究道路单侧车道数初步拟定见下表表311研究道路单向车道数计算表研究年度序号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1凤凰路0971181382商业南街1131571793建设路076083098经计算,初步拟定凤凰路、商业南街道路为双向4车道,建设路为双向2车道。2、人行道初步拟定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人行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如下表312所示。312人行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表类别人行道PHM人行横道P/TGHM人行天桥、人行地道P/HM车站、码头的人行天桥、人行地道P/HM可能通行能力2400270024001850注TGH为绿灯小时(H)折减系数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公园、剧场及市中心行人集中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采用075;大商场、商店、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等采用08;区域性地带采用085;支路、住宅22区采用09,各类型人行设施折减后的设计通行能力如表313所示。313折减后的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类别075080085090人行道PHM1800190020002100人行横道P/TGHM2000210023002400人行天桥、人行地道P/HM180019002000车站、码头的人行天桥、人行地道P/HM1400按照上式计算,研究道路人行道数初步拟定如下表314所示314研究道路人行道数计算表(M)研究年度道路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凤凰路045064087商业南街046066091建设路057072121经计算,初步拟定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人行道为双向各25M宽。34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建设标准的适应性分析主要指拥挤度、行车速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服务水平的要求。城市干道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平均行程速度量度。其判定标准见下表315。表315服务水平参照表V/C04004060060750759009100100服务水平ABCDEF23根据路段预测交通量和设计通行能力,可以求得饱和度(V/C),从而判别其服务水平,对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适应性分析后见下表316。表316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分析2015年2025年2030年序号名称饱和度服务水平饱和度服务水平饱和度服务水平1凤凰路039A046B050B2商业南街041A047B051B3建设路038A046B055B分析表明,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凤凰路、商业南街、采用城市次干道级标准,双向4车道,建设路采用城市支路级标准,双向2车道),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在评价期末年2030年均能提供B级服务水平,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因此本次研究从工程经济性考虑并结合城市道路发展的前瞻性,推荐采用的技术标准是恰当的。24第四章道路方案设计41方案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411设计原则1、符合旺苍县城市规划,采用标准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等相关规范;突出道路交通作为城镇生命线功能,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水平。2、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道路交通也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应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3、全方位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本项目片区道路的标准,增强其道路的通达性。4、利用城镇重要对外通道以及主干道作为救援主要通道,并满足大型救灾机械的进出以及救援半径的要求。道路沿线标识和诱导系统要易于识别,隔离通道尽量避免与一般的交通通道相混合。5、旺苍县道理灾前已经显现出道路交通系统问题,本次道路的改建,应提高、完善城镇道路网等级和规模,使之更合理。6、城镇道路及相关交通服务设施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出行的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7、依托干道系统,完善路网结构和功能,提高路网规划指标,均衡交通需求分布,构建各级路网体系。同时,加大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达能力。8、认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现有基础设施及排水、水利规划情况,研究标准合理、使用可靠、投资效益高、满足道路功能需要的排水方案。259、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处理好道路建设与沿线镇区环境、风貌的协调。412设计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道路交通标线与标志(GB5768199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城市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投资、运输效益等关系,正确的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的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1、道路等级凤凰路、商业南街,城市次干道路级;26建设路,城市支路级。2、设计速度凤凰路、商业南街,30KM/H。建设路,20KM/H。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表41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值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支路)III级2计算行车速度KM/H30(20)3车道数双向4(2)4停车视距M30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6设超高推荐半径M857设超高最小半径M408最大纵坡推荐值7限制值89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1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11路幅宽度M241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1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14路拱横坡15人行道215雨水设计重现期年116地面综合径流系数0617地面集水时间MIN103、抗震设防根据汶川地震后最新修订的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本测区沿线场区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4、交通量设计年限次干道15年,路面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KN。5、地基处理设计标准工后沉降为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残余沉27降,工后沉降值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6、通讯线距路面的最小垂直空距不小于55米,35KV、60110KV、154220KV、330KV的架空电力线距地面的最小距离分别为70米、70、75米、85米。413建设标准论证1、交通量预测结果上述章节通过对交通量预测思路建立模型,以现场踏勘观测的交通基础数据为基准,依据旺苍城市空间发展及区域道路网规划,并结合产业布局,预测道路各特征年交通量如下表42未来年项目断面流量预测表(PCU/H)研究年度序号项目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1凤凰路7048429082商业南街7468829573建设路4796887652、机动车道数拟定(1)现状断面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路段服务水平采用V/C(饱和度)来评价,其中通行能力计算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推荐的方法。CNA0式中,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AN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0车道宽度修正系数车道数修正系数道路分类修正系数自行车修正系数交叉口影响系数C28表43单向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道路名称性质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M凤凰路次干路532商业南街次干路510建设路支路567(2)车道数初步拟定本研究所取参数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NDAHPN/式中,单向规划车道数()NCU/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NHHP/预测设计小时交通量()DAC方向不均匀系数,采用值06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HPU/按照上式计算,研究道路单侧车道数初步拟定见下表表44研究道路单向车道数计算表研究年度序号名称2015年2025年2030年1凤凰路0971181382商业南街1131571793建设路076083098经计算,初步拟定凤凰路、商业南街道路为双向4车道,建设路为双向2车道。3、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建设标准的适应性分析主要指拥挤度、行车速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服务水平的要求。城市次干道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平均行程速度量度。根据路段预测交通量和设计通行能力,可以求得饱和度(V/C),从而判29别其服务水平,该拟建道路适应性分析见下表。表45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分析2015年2025年2030年序号名称饱和度服务水平饱和度服务水平饱和度服务水平1凤凰路039A046B050B2商业南街041A047B051B3建设路038A046B055B分析表明,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凤凰路、商业南街、采用城市次干道级标准,双向4车道,建设路采用城市支路级标准,双向2车道),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在评价期末年2030年均能提供B级服务水平,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因此本次研究从工程经济性考虑并结合城市道路发展的前瞻性,推荐采用的技术标准是恰当的。42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本次项目为改造凤凰梁、商业南街道路,是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包括凤凰路、商业南街、建设路三条街道,是片区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也是本区域与区域外城区连接的主要干道。其中凤凰路长1035米,商业南街长437米,建设路长494米。凤凰路、商业南街规划宽度18米,建设路规划宽度18米。43道路工程设计431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4311平面设计本次道路工程平面线形设计以广元市旺苍县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基础,并满足相关市政设计规范。4312横断面布置(1)、布置原则30通过对现有交通量的调查及对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结合旺苍县的实际条件及规划要求,推荐选用双幅路形式。该种断面形式比较适合城市道路,符合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设置绿化景观用地;(3)在穿越城市已建成区的路段,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居民、单位的通行要求;(4)在建筑密集区,合理布置断面形式,采取工程措施减小道路用地,尽可能少拆迁;(5)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4313横断面布置横断面布置基本参照规划断面设计,其横断面布置如下车行道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车行道车行道凤凰路、商业南街道路25米人行道65米车行道65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18米。机动车道双向直线坡15;人行道单向直线坡20;31建设路25米人行道45米车行道45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14米。机动车道双向直线坡15;人行道单向直线坡20;4314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原则(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2)道路沿线起伏较大,在考虑各项技术指标及现场条件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到土方平衡要求;(3)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4)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同时兼顾到土方要求;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5)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6)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32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2)道路纵断面设计本方案设计道路竖向高程基本依据规划,高程调整幅度较小。432路基工程1、本次可研阶段路基的处理原则(1)填方路段清表3050CM后,对现状路进行碾压,达到压实度标准后再分层回填好土至设计路床标高,每层厚不大于30厘米,达到压实度要求后方可填筑上一层。路基回填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中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填土可为粘土和砂性土,其料径不得大于10厘米,有机物含量小于10,CBR必须大于4,严禁将生活垃圾及淤质土作为回填土进行路基回填。对达不到压实度标准的段,待勘察完成后,在下一阶段中视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2)挖方路段挖至路床设计高程后,应进行碾压,检压达到压实度要后,方能再依次铺筑路面结构层。对达不到压实度标准的段,待勘察完成后,在下一阶段中视情况采取换填、呛灰等不同的处理措施。2、路堤边坡设计边坡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为115;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在其高度为8米处设置大于或等于10宽的平台;边坡平台以下边坡坡度为1175,以上边坡坡度为115;大于14米高度设置二级平台,宽度15米,其下边坡坡度为12,以上边坡坡度为115。根据填方高度的不同,土质边坡分别选用全部种树、植草绿化;菱形混凝土网格植草绿化等防护型式进行边坡防护。3、路堑边坡设计土质挖方边坡H4米(H为路堑边坡高度)时,边坡坡度为11110;4米H10米时,设置变坡点,上部边坡坡度采用11115,下33部边坡坡度采用105;边坡20米时,当边坡高度大于20米时,应当在下部设置挡土墙,其上部刷坡方式参照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的方式刷坡。石质挖方边坡H20米时,弱风化、微风化岩石边坡坡度为103,中风化岩石边坡坡度为105,重度风化岩石边坡坡度为107511;边坡20米H30米时,弱风化、微风化岩石边坡坡度为105,中风化岩石边坡坡度为11,重度风化岩石边坡坡度为111125;H30米时,边坡坡度为11。当挖方边坡较高时,根据不同的土石性质和稳定性要求,开挖成折线或台阶式,在台阶式边坡中部,高度每隔610米或变坡点处设边坡平台一道,边坡平台宽度一般为20米。此外为防止碎落的岩石阻碍交通,影响道路安全,在边沟外侧设置宽度为1米的碎落台。根据挖方高度的不同,土质边坡分别选用全部种树、植草绿化;菱形混凝土网格植草绿化等防护型式进行边坡防护。石质边坡可根据情况可以通过用作广告、宣传等其他方式美化、利用。4、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降水较丰沛。水是危害路基稳定,造成公路病害的重要因素,为防止路基水毁及边坡冲蚀,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应保证连贯畅通,自成体系,保证路基路面水及时排出。(1)路基排水路堤坡脚侧设置浆砌片石排水沟;挖方路段路基侧设置浆砌片石边沟,当挖方边坡较高,边坡上方汇水面积较大时,边坡上方设置截水沟。此外根据地形的变化情况设置水泥混凝土急流槽或跌水,以防止路基被冲刷,影响路基稳定。边沟和排水沟通过沿线设置的涵洞贯通统一分段排入路侧江河。(2)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由道路车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