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雄市环城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成果集课题负责人张瑞华校长楚雄市环城小学课题组2009年12月20日目录1、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225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6353、中期研究报告39474、中期评估表48585、学生调查问卷59616、课题申请评审书62777、教师论文及教学设计78148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类研究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立项号064221198课题研究单位云南省楚雄市环城小学课题负责人张瑞华结题负责人刘海波结题与鉴定形式成果集填表日期2009年12月16日基本信息表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整合研究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研究类别综合研究地区云南省楚雄市负责人姓名张瑞华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62年3月专业职务小高行政职务校长最后学历本科研究特长学校管理、小学语文教学最后学位工作单位楚雄市环城小学通讯地址楚雄市环城小学邮编675000办公室含区号08783122550联系电话手MAILHCXXLHB126COM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研究特长学历学位刘海波女19759小学一级教科室主任语文教学本科代英男19738小学高级教导副主任科学、信息技术教学专科高文男19675小学高级教研组长语文教学本科郭云男19738小学高级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专科王丽女19715小学一级教师数学教学专科白晓燕女19744小学一级教师语文教学专科课题组主要成员彭荟女197311小学一级教师美术专科填表日期2005年5月6日研究预计完成日期2009年12月结题日期2009年12月结题或鉴定方式网上结题组织结题鉴定单位中央电教馆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单位学历职务和职称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及主要贡献刘海波楚雄市环城小学本科教科室主任语文教师研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结题申请和结题报告以及组织整个研究过程和完成资料的整理装订。代英楚雄市环城小学本科教导主任参与研究王丽楚雄市环城小学专科语文教师参与研究郭云楚雄市环城小学专科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研究彭荟楚雄市环城小学专科美术教师参与研究白晓燕楚雄市环城小学专科语文教师参与研究高文楚雄市环城小学专科数学教师参与研究提交鉴定的课题成果主件、附件目录(可另附文稿)主件课题成果集(结题报告、结题申请评审书、中期研究报告和小结、教师论文及教学设计等)附件光盘(课例、课件)一、自我鉴定(一)研究课题基本简况本课题从2005年5月申报开始到现在已历时近4年,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课题实践力度较大,围绕课题研究,学校主要开展了如下的工作。1以课题为龙头,加大投入,提升学校软硬件水平学校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原则,加大投入,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70台,实现了光纤进校,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建设了高标准网络多媒体机房,使校园内处处能上网。学校教师自购的计算机拥有率达80,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组建了具有丰富、实用、适时更新的素材库我校采取购买、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下载,自建相结合建设我校资源库;特别是自建资源库内容丰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音像、课件、试卷、图片、常用软件。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操作平台。2组织广泛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题组专题学习在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充分认识到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建设是整合的关键。为此,学校成立了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的信息中心,抓住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建设。第一,基础扫盲,领导带头。通过对领导干部、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2007年3月集中培训,使全校50岁以下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课件制作技术及资源库的运用。绝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二加强学习,运用提高。学校组织多次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层次、吸收先进经验,同时要求学校的各级公开课上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定期开展课件制作评比。第三,深入研究,总结提高。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研究、实践,我校培养出了一批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群体。在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的整合实践中初出成效。3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积极展示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只有强化过程意识,落实过程管理,才能取得总段效益,实现精品课题。我校与开题申报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准备阶段(2005年1月2005年4月)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做好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举行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工作。实施阶段(2005年5月2009年4月)按照课题的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做好课堂教学实录,撰写相关论文,做好阶段总结;2008年12月20日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中期交流研讨会。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出版相关文集;表彰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二)研究内容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省级课题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又下设了五个子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整合的方法研究;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精读课教学的整合研究;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教学的整合研究、4、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常识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5、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数学课教学的整合研究。通过五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三)研究目标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三大主题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资源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探索与创新能力。(四)研究的特色(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能适应广泛的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2)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任务为中心组织学习,在不同课程领域间建立有效的连接。(3)学习是在通讯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者之间是协商与合作的。(4)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5)将技术作为学习的综合组成部分,注重于基本技能、内容和高级思维技能,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属于运用研究范畴,以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以“提出问题自主实践积累事实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应用延伸”,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方法,实施过程中注重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进行统计分析。(六)、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及分析1我校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表一教师应用计算机技能情况10年以下教龄10年以上教龄操作系统9895文字处理9580数据处理7055图形处理8050网络应用9998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有98以上的教师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能进行文字处理的占95以上,表明已具备制作电子教案和使用课件的能力,但是具有编辑、开发教学资源技能的教师还不太多,会上网查找所需教学资料和收发EMAIL的仅占99。青年教师在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方面占很大优势。表二教师应用计算机教学情况统计从表二可以看出,约有1的教师,不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有931的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其中经常用的占955左右。表三我校教师在校工作期间,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表四学生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情况(信息技术课除外)年级每周次每月次每学期次一年级2836三年级31250阅读电子读物五年级41670一年级1420三年级31250使用学习软件五年级41670一年级000三年级2836上网收集信息五年级41670一年级000三年级1415交互式学习五年级2830从表四可以看出,学生在除信息技术课外的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不用偶尔用经常用各科教师1931955教师编写教案60制作课件80课堂演示70收集管理资料85设计交互式学习50机的时间较少,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机会每学期较少。2、基本结论我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已走在全市前列,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州、市、校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可以说,学科教学已经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阶段开始走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阶段。3、自我评价我校严格按照课题制定的计划进行研究,所有课题实验教师都参与进来,并且带动其他非课题教师共同参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题研究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教学经验性论文、教学案例及课堂实录。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也还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例如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上还不够及时,成果的水平上还不够,这些我们都将在后半段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克服,以期达到最优。三、结题报告要点(一)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该课题开展以来,课题参与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具体情况如下1、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使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动态地呈现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将事物放大或缩小,让全体学生充分感知,形成鲜明的表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重点,为学习概念,掌握规律创造了条件。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通过将近两年的课题实施,到2009年6月20日止,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利用网络技术导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可喜变化。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涌现出一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分子,推出了一批典型课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全校师生都有不小的进步及收获,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例,具体如下(1)、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整合研究”带动全校低年级语文教师都参与进其中,教师们积极的探索、交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运用于自己的语文教学,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例及课件,例如王卫老师的一年级下册课例识字4。老师这样引入新课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出示多媒体课件)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呢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学生1蜻蜒在空中飞学生2蝴蝶在花中跳舞学生3蝌蚪在水里游泳学生我在家里见过蜘蛛,我在河里见过蝌蚪这里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在学生对儿歌内容有所了解后,老师这样引导认识生字小动物们从儿歌中距出来了,你们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A)注意看屏幕,谁能带着大家读读这些词(图画、拼音、词语全部出现)(B)小动物们回家了,还能读出他们的名字吗(去掉图)(C)拼音不见了,还认识吗老师采用多种方式不断重复出现所学词语,在反复与生字见面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生字。接着老师又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并指导书写,对“蚂”字还作了书写笔顺动画。最后在拓展延伸阶段,老师引导学生仿写儿歌并把学生的即兴创作在电脑上打出来,投影在屏幕上,使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都有了成就感。在有意无意中感悟到了汉字符号的表述功能,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刘海波老师的一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绿色的小使者,教师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将环保知识寓于教学之中,既让学生注重环保,又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生字。信息技术进入识字教学课堂,以其富于灵动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行为模式。2、开展子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精读课教学的整合”,小学中年级的语文精读课在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课题负责人与其它语文教师通力合作,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此部分课程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李万金老师的小学四年级海底世界为例,据课文中的内容提问“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对这个问题,教师先利用CAI展示海底的静谧,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认为听得见声音,有的学生认为听不见声音。学生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学习兴趣非常浓。再利用CAI让学生跟随潜水员听水中听音器传出来的各种逼真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想象海底还可能有哪些声音。这样,既让学生感知海底的神秘,又让学生体会到要揭开海底神秘的面纱,得靠科学技术,从而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3、通过课题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教学的整合”课题实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交互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非常牢靠。同时,教师撰写了有经验有价值的论文,例如,陈晓东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整合尝试。同时出现了相应的优秀课例小学五年级草原,一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组自然风光,然后屏幕显示祖国名山大川的美丽自然风光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就乐于学习新知识,顺势导入新课。在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查询有关草原的知识、风光图片、音像等资料,并把它们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文件夹下保存。上课时,学生通过查询到的资料完全能够进行自学本课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李燕老师的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效果,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利用网络阅读了作者其他的作品,加大了课外阅读量。4、常识学科在小学课程结构中也是不缺少的一个分支,而其地位和语文、数学等科目比起来,在学生心目中又处于劣势地位。但其中的知识层面学生又是必须掌握的,通过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常识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后,学生在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更自由、更有广阔的知识空间,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师课件资源及优秀课例。如杨曙明老师的生命之源水一课,教师在上课时就让学生到相应的网站中查找,获取水有哪些重要作用,水的特点,水存在的形势,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等。同时从以往的经验中获取信息。在收集时注意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存储。以网络资源作为支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知识重点,也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5、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的感受是枯燥乏味,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数学课教学的整合”课题后,通过经验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使得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一些好的课件及教学案例也相继出现,并指导于教学。如马红老师执教的周长的认识一课。教师利用自己做的生动有趣的课件配合自己的教学,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对一些直观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物体感兴趣。因此,课一开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形,然后在图形的四周加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接下去又播放一只小兔沿着椭圆形走一圈,然后不停地闪动,这样“周长”的概念就被具体化,学生易于接受。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3、教学资源开发。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资源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探索与创新能力。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4、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5、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6、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7、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二)重要变更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和具体的变更因学校领导工作的变更,课题组组长由原来的初美华校长变更为现在的张瑞华校长,具体负责人变为刘海波老师。(三)、主要成果我校自此课题的开展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更进一步得到了全面发展,更可喜的是在特长生培养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实验班级一(1)、三(1)、五(1)具体数据如下表(16)表一(低年级识字教学统计班级二1班原一1班)时间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200年秋季学期43439488100772008年春季学期4343951310077582008年秋季学期4545963410095722009年春季学期464696831009603表二(中年级精读课教学统计班级四1班原三1班)时间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2007年秋季学期58588629982844832008年春季学期5959902510062712008年秋季学期6161907510066832009年春季学期61619234100705表三(高年级讲读课教学统计班级六1班原五1班)时间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2007年秋季学期52528364980427452008年春季学期5151909810068632008年秋季学期515191491007062009年春季学期515193271007234表四(中年级数学教学统计班级四1班原三1班)时间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2007年秋季学期585888731005692008年春季学期5959895910064412008年秋季学期6161911410068032009年春季学期61619178100705表五(科学课教学统计班级四1班原三1班)时间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2007年秋季学期585868428871752008年春季学期595984531003452008年秋季学期616186851003952009年春季学期616188231004233表六(特长生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获奖情况统计)时间级别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综合学科国家级2人3人省级5人7人4人州级11人9人3人2008年春季学期至2008年秋季学期市级7人3人3人国家级5人6人2人省级13人9人6人州级15人10人3人2008年秋季学期至2009年春季学期市级5人2人20人(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素质和计算机运用技能影响到教师的研究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影响到课题的研究进程。2)调研中显示,信息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特征的低利用率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高级认知能力发展为标志的自主学习。3)师资培训缺少从“整合”角度出发,编写的教材,缺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4)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动,缺少评价管理机制。总而言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五)、下一步计划和预期成果下一步计划1、更新教师观念,加强每位教师的科研意识,并能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扩大研究对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必将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高强度的训练,在平等、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个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已超越了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把教材作为凭借,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升华出激发创造性的动机。2、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将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进行资源再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成为习惯,要更新这种教学方法必然存在着许多困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是非常简单的教学软件也需要学习和操练,对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的教师来说更要有一个知应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循规蹈矩,满足现状。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要彻底的改变观念,跟上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此次研究,带动一批教师、形成一些资源。因此可以以点带面,推广此次研究的经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预期成果1、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具有交互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思路,收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和心得体会。2、形成系列化的课题研究、反思性的教学案例。3、在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使每一位教师具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意识和技能。课题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四、研究成果名称发表(出版)参赛情况具体研究成果名称形式承担人参赛时间发表刊物字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策略论文刘海波2010年1月云南教育增刊3000非智力因素在小学英语中的作用论文王枫2008年7月浅谈批评孩子的艺术论文何晓红2008年7月浅谈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胡俊梅2008年7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李兴兰2008年7月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马莉2008年7月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论文唐桂珍2008年7月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论文马红2008年学教学中的教材处理7月浅谈小学美术课作业的批阅方式论文李恒才2008年7月云南省第二届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知识大赛大赛姚明翠2008年6月二等奖云南省第二届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知识大赛大赛白晓燕2008年6月二等奖云南省第二届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知识大赛大赛夏艳梅2008年6月二等奖云南省第二届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知识大赛大赛余春菊2008年6月二等奖云南省新课程优质课评选大赛郭云2008年11月二等奖五、课题研究视频(课件、资源)成果获奖(出版)情况视频成果名称形式承担人日期颁奖(出版)单位长度触摸春天课件姚丽20093环城小学乌鸦喝水课件刘海波20093环城小学空气中有什么课件郭云2008年11月云南省教科院红领巾真好课赛刘海波2009年11月楚雄市教育局我们旅行去全国课堂实践评优刘海波2007年7月中央电教馆六、评估检查自评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自评分实施方案(5分)5分实施与条件保障(15分)15分课题研究进程开展研究情况(40分)材料收集与整理(10分)10分总结交流(10分)10分阶段性课题成果(30分)30分成果水平(10分)9分成果数量(10分)10分课题研究成果(60分)成果创新(10分)9分七、课题研究单位审核意见本课题采用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以“提出问题自主实践积累事实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应用延伸”,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方法,实施过程中注重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进行统计分析,并出相应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师资技术培训模式,继续营造整合环境,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单位盖章年月日八、参加终期检查评估活动简况(摘要)及采用通讯形式结题的意见九、专家组织结题或鉴定意见侧重于过程性和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也可进行延伸性评价等,限800字。专家签字年月日十、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省电教馆)核查意见盖章年月日十一、云南省教育科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意见盖章年月日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楚雄市环城小学课题组执笔人刘海波一、课题的提出从社会发展状况看当今社会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多样的,而信息的获取者(特别是我们的学生)面临如何搜集、分析、处理众多信息,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从传统教学状况看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与儿童学习实际脱节,教师一言堂,学生机械地记忆各种观念和进行无效的练习,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从教育思想背景看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要重视儿童的自发兴趣与直接经验,必须提供让儿童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课程改革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在刚推出的课程标准中指出,不仅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为其编写了课程标准,而且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课程内容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也都提到将网络等信息技术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提倡教师收集国内外网站中的教学素材。因此,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搞好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课题的研究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打破传统观念,实行课堂改革,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为培养一批能掌握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打下基础。二、理论依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中有这样的观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加涅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因为从认知主义理论来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的“获得”。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教学模式来看,加涅认为,“教学”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对外部活动的控制,这些活动是由教师、教科书的作者、电影或电视课的设计者、自学课程的制作者等所操纵的,他们对应于学习者内部所发生的学习过程。此外,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是本课题的理论来源之一。从教育理论家的观点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我们明确了研究目标,努力开展研究工作。三、概念的界定信息技术环境我们是这样认为的一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二是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课程整合的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无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还是其他课程中,都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的各个方面的系统设计、处理和实施,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目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思想品德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教师在信息技术上观念得到转变,课程内容得到革新、课程资源不断扩充、教学评价手段得到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四、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1、能够有机地与各学科整合,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并能加以推广。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主动了解信息技术新发展、新动向的意识。3、通过研究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4、通过研究,使教师和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通过研究,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思想。五、研究的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环境,比较显著的特点是人机交互,资源共享,不但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突破重点难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特定环境来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而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环境,如何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2、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过程。3、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4、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以上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难点是如何继承传统的教学过程,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革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并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六、研究的措施1、学校进一步完善和保障硬件设施,确保课题正常开展。2、研究课题的教师和学生要加大力度培训,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3、组建以校长室决策,教导处、教科室、教技室组织调控,各学科教师代表组织实施的三级网络体系,使本课题的研究能高速运转。4、定期活动研究小组要每月活动一次,既要通报总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又要汇报各自的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点滴成果,及时发现,纠正研究中的偏差。5、及时总结要把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成绩检测、体会、总结、论文报告等形式及时加以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把研究不断推向前进。6、建好资料平时要将研究过程中的学习资料、调研报告、活动情况和有关体会总结及时收集整理好,力求做到研究管理过程的完善。七、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实践研究方法,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参加本课题组的成员要明确研究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对被研究对象的变化情况加以观察记载,并要对各种材料加以整理分析,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能够上升为理论进行推广。八、研究的过程多媒体、网络只是环境,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即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开放性的学习,是指构成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3、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由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多种角度,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学习任务、组织形式、学习策略、等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加以设计。1学习任务的设计1解决问题的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方式,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教师通常提供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2真实性任务的设计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真实性的任务可以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他们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这也是维持学习动机非常重要的因素。2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群体学习几种,小组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的较好组织形式。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人。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问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3学习过程基本步骤的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激发兴趣,确定研究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让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确定本小组研究的方向。然后学会用搜索引擎,用网络寻找信息。最后让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2、学生参与后,让其自行组织成各个活动小组,推选出组长。3、学生学会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2进一步收集信息,探究分析问题在这过程中确定学生活动目标使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学生学会发布自己的观点;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3总结问题,激励评价。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两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在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一步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很重要,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在研究中激励评价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造就一批动脑、动手、实践、探究于一体的学生。九、研究成效通过研究不管在教师素质,学生技能均有很好的收获。、1、初美华校长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发表于走进信息化的云南2008年1月第一期;2、陈晓东主任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教学的整合,发表于走进信息化的云南2008年1月第一期;3、周文相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初探;4、郭云利用网络走进科学课程、开展科学探究;5、刘海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6、李万金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精读课教学情境7、王卫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案草原教学设计8、李燕信息技术与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整合初探9、马红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数学课有效整合的案例周长10、李有平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课程整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11、杨曙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探索;12、郭云科学火山教学设计;13王丽比尾巴教学设计;14、刘海波三颗纽扣教学设计15、刘海波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6、刘海波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八、发展方向我们在十一五课题结题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力度,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云南省楚雄市环城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报告楚雄市环城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由于信息技术使教育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出现了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将计算机引入教育领域,并将其定义为计算机辅助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等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历程可归纳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静态的改良,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动态的突破,而当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则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综观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能将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整个过程中。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人员则于1998年第一次引进了“课程整合”的思想,并成立了相关课题组,从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程整合与校校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等热点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管理的质量和声誉。为使课堂教学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改革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使师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人,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达到教学媒体最优化,教学目标最优化,组合信息反馈最优化,电教控制最优化,课堂节奏最优化,师生情感最优化,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易操作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环城小学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90人,52名教职员工。学校2000年被省教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2001年11月被省科协、省教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初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第五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校2001年建设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并进行了每周不少于15节课的各种教研课、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实验展示课等六课和以各种学科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课。2002年5月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通了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同时每天都向教师开放,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学做课件,查阅有用的信息资料和下载有用的信息、收看远程教育的节目,这给师生自我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继又配备照相机、打印机等部分设备;课件制作素材、K12教学源资库、电子备课系统电子图书和教师课件制作软件。为教师课件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配备了一间有47台计算机的微机室,以2003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一至六年级微机课,并以10M的FTTBLAN的方式拉入INTERNET。现已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在此背景下,我们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研究,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具有资源的多元性,实践的探索性,学习的互动性等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变目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交流,发展学生智力的较好途径,有效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能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贡献力量。二、研究的理论依据该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呢我们将首先给出一些专家的观点,从中提炼出我们的观点,从而能够清晰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层次JONASSEN(1996)曾以MINDTOOLS说明教学科技有三个层次的应用,分别是“学计算机知识”、“从计算机学知识”、与“用计算机学知识”。这三个层次的应用对应的信息教育分别是信息概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儿童节教案:六一活动方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4课时) 人教版
- 工厂建筑安全管理方案
- 2024年创意工作室装修协议
- 2024年卫星发射地面站电缆布设合同
-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方案
- 2024临时维修服务合同
- 大气污染防治施工合同
- 工厂火灾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 2024年云计算平台设备采购合同
- 中公教育考研协议班合同模板
- 借用朋友公司签合同协议书完整版
- 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
- 年产2完整版本.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的设计说明
-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 幼儿园教师思想政治培训
- 220kV级变压器安装使用说明指导书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04纸质文物病害形成机理
- 氢能源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新应用研究
-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技术应用
- 2023年1月自考00324人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