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施测方案(图文并茂)_第1页
建筑工程测量施测方案(图文并茂)_第2页
建筑工程测量施测方案(图文并茂)_第3页
建筑工程测量施测方案(图文并茂)_第4页
建筑工程测量施测方案(图文并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施工控制网布设131平面控制网布设132高程控制网布设34、施工测量441000以下施工测量442000以上施工测量643标高传递与控制85、沉降观测951观测点布置及要求952沉降观测资料成果整理96、施工组织97、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08、质量保证体系111、编制依据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建筑物结构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小区203楼工程位于区门街,该工程系一建筑组团,为全现浇砼剪力墙结构,由结构变形缝自然划分为四段,0000标高为425,一段基础板底785米,二三段670米,四段665米,各段地下二层顶均为325米,0000上全高分为一段4320米,二三段3510米,四段2030米。3、施工控制网布设31平面控制网布设311布设原则根据设计总平面图,按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进行布设。选点应通视良好,安全易保护,必要时参考降水支护及土方开挖等方案实施时对点位的影响。控制网点必须用不短于15米长20以上钢筋打入地下,周围用混凝土加固,点位周边砌砖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示意图如下402长度15混凝土3120砖围外抹砂浆312控制网点测设校测原始点位1、2、3、4四点,根据1、2、3、4四定位角点与建筑物关系,以十字形建筑物外皮线控制建筑物,进而据内部轴线或轴线控制线与建筑物外皮线关系测放出主要控制线。依据点位1、3与建筑物关系,经内业计算,定出过3点且平行一段东西向轴线的定位控制线L5。3点支镜,以1点定零,转角测放出L5一端控制点K,倒镜量距定出L5另一端控制点B。再据1、2、4三点与点3及与L5关系,经内业计算,逐一测放出平行建筑物轴线的主控定位外皮线L1、L2、L3、L4,测放步骤为3点支镜K点定零,据内业计算结果转角测距定出L1、L2、L3、L4一端控制点,进而在各控制点上支镜,3点定零,转角测放出L1、L2、L3另一端控制点。86156,97ABCD1234L2L34L51EFHJN23485347876K较测各外皮定位控制线,利用内部轴线与L1、L2、L3、L4关系,进一步测放出建筑物内部主要控制线。测放完毕并经校测各控制点位,及时按要求对点位加以保护。32高程控制网布设321布设原则点位必须通视良好,安全稳固易保护。保证每一划分段均能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水准点可供引测。由于原始水准点距建筑物较远,故据高程点A2412高程42610,A208高程43485设置附和水准路线,向建筑物场地内引测一主控水准点M,建筑物周边主要高程控制网点则由点M引测。322高程控制网点测设在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等距的情况下引测水准点M。以M点准确高程引测建筑物周边各高程控制网点。高程控制点要稳固,每半月复测一次,每次大雨后复测一次,保证控制网点的精度。高程控制网等级布设为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M1/NWW/LMW高差全中误差()W闭合差()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N符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较差()前后视累积差()视线离地最低高度()四等10024、施工测量410、000以下施工测量411平面控制测量依据建筑物与主控外皮线尺寸关系及基础开挖平面图,施测出基槽开挖上口及下口线并用白灰撒出。当基槽开挖接近槽底设计标高预留量时,根据地面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出坑底轴线控制线,据此放出基槽边线和积水坑控制轴线。垫层施工完后,用经纬仪及时投测主控外皮线,校测合格后逐一测放出细部基础边线,以供防水施工用。防水保护层施工完后再次运用经纬仪及时投测主控外皮线及主要轴线控制线,校测合格后采用内插法测设细部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主要轴线控制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底板施工完成后的轴线等施测工作均重复上述操作。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平面测量完成、墙柱等竖向施工拆模后,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线长度(M)仪器型号与已只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闭合差(MM)四等650DS3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应在墙柱等侧立面投测出相应轴线上或主控线,并用红漆标清,以供下道工序使用。基础验线允许偏差412标高传递与控制检测地面高程控制网点对无卸载平台而基坑又较深处的高程传递,运用水准仪、塔尺、钢尺进行标高传递,操作示意图如上对有卸载平台且基坑又较浅的高程传递,可在平台上找一稳固可靠点,订设桩位,依此桩点为中转点进而引测出基坑底部高程,示意图如下长度L30M20ML60M60ML90ML90M允许偏差5MM10MM15MM20MM塔尺2BH1待测楼层SA钢尺S1AB地面H0塔尺标高基准点公式()首层标高基准点高程;待测楼层设计标高;2水准仪在5米钢尺上读数;S1水准仪在米钢尺上读数;B水准仪的塔尺读数;水准仪的塔尺读数;高程的竖向传递AB0B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相互校核高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层标高基准点。该标高基准点应位于稳定位置,并作出明显标志,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以便施工中使用。垫层防水保护层施工前,均事先根据引测的标高基准点,抄测出足够标高控制点,点位用88CM方形灰饼制作,梅花形布置。施工时在灰饼上拉通线严格控制好标高。对底板标高控制,事先在周边导墙上抄引底板上标高50线,而对基坑内部底板标高控制,则抄测50线于绑扎稳固的暗柱主筋或反梁筋上。地下墙体拆模后,及时抄测底板标高50线,以备日后施工。420。000以上施工测量422平面控制测量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工程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天顶法进行主要控制线投测,同一施工平面的细部测放工作则以投测合格的主要控制线为依据。内控点测设。为在以后施工中既不影响各流水段施工作业,又兼顾整体平面测量布局,在每个流水段设置4个激光投测点,投测点应系相互垂直控制线上点,此时的控制线可以是据实际施工测放需要据投测出的主要控制线而测放出的主要轴线,但其必须经过严格校测合格方可作控制线使用。内控点的埋设。内控点做法为10010010的钢板预埋进顶板后面部钻孔,以后在之上各层顶板施工时,在垂直对应内控点处预留200200孔洞,以便进行控制线向上投测。轴线竖向投测。激光经纬仪分置于地下一层内控点上进行控制点投测。激光铅直仪在内控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00,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至激光接收靶上,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接收靶操作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投测其余各点在同一施工层上。投测完毕,将经纬仪分置于各投测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校过的钢尺检测每相邻点间距离是否与相对应控制点间距离相等,若精度未达要求,则证明投测有误,须重新投测直至满足要求。竖向投测允许误差如下表,且不应超过全高的3H10000高度(M)允许误差(MM)实际允许误差每层33H305430H60108在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方可进行其余细部轴线等的施工测放工作。43标高传递与控制431首层墙体施工完后,将0、000标高引测到外墙面上,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以首层的0、000标高向上拉钢尺传递。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且钢尺须加尺长、温度改正。实测值实际距离(L)改正数(L长L温)L长(L实L名)L/L实L温A(TT0)LL长尺长改正数L实钢尺实际长度(20,50N拉力下)L温温度改正数L名钢尺标明长度(名义长度)A钢尺线膨胀系数T测设时温度T0标准温度(20)L欲测实际距离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丈量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读定次数沽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100001222010205053432外墙面传递高度时,应沿一事先用经纬仪投测出的竖向直线丈量,保证尺量的垂直度,且该直线以靠近门窗洞口为宜,以方便向内引测高程。433各楼层之间的内标高控制,以外墙传递的标高为基准,抄测结构50线于待绑扎的暗柱主筋上,以供绑扎钢筋使用。434每一层的墙体拆模后,及时根据外墙传递的高程控制线抄测室内50线,以备顶板支模和日后施工使用。435高程传递应从三个不同位置进行,以方便进行校核,校核误差不得超过3MM,以三点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抄平的基准标高值。5、沉降观测51观测点布置及要求511观测点位置应立尺方便,点位通视良好。沉降观测点可以是施工所用水准点。512观测点牢固稳定,可长期保存。513观测点宜设置在建筑物转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缝两旁。514较大荷载增加前后、建筑物周边大量积水或暴雨后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进行成果整理。52沉降观测资料成果整理521建筑物平面图一份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必要时另绘竣工时及沉降稳定时的等沉线图。522下沉量统计表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52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6、施工组织61所有进场仪器等以重新进行检定校核完毕。本工程所用相关仪器工具如下名称数量规格电子经纬仪1DJD2G水准仪1DS3激光铅直仪1JJ2钢尺150M塔尺15M铅锤1052KG62测放人员组成根据该工程测量工作的性质,工程测量放线人员组成如下测量负责人1名,负责测量工作计划、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工程定位控制测量,测量放线人员2名,负责工程施工中所有测量放线抄平工作的实际操作。7、测量质量保证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