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全册说课-精品教师文档整理_第1页
五年级数学全册说课-精品教师文档整理_第2页
五年级数学全册说课-精品教师文档整理_第3页
五年级数学全册说课-精品教师文档整理_第4页
五年级数学全册说课-精品教师文档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设计各位老师一、说教材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整体优化实验教材第九册P6567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AB还可以看作求A的,而求A的,就相当于求1的”这个递进过程。(A、B为非1B1BAB零自然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二、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二)自主探究、发现关系。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第一步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第二步是教学例1(1),通过改题出示例1(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就是米即13(米)。然后追问如果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131313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认识到1M,初步感1M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三步再改题出示例1“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13有2个米,就是米,即23(米)132323第四步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14有3个块,就是块,即34(块)。143434第四步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即AB被除数除数AB除数B0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的具体安排过程要注意详略得当,根据时限规定,有些可以略说、概说,但对于一些亮点、重点要说得详些,要说明白,要把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结合进去说,让听者既了解你的大致的教学框架脉络,你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更明确你的设计思想。这是“说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求。)(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7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37单位名称的;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7,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据17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说练习设计既要让听者明白题型、功能,也要说明设计理念,又要简洁明快,层次清楚,反馈的要点明确、到位。板书设计如无新意,一般可以不说。四、总结(略)整个说课过程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所以说课者就要根据不同的教材,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要把你对这堂课的整体把握、设计的理念依据、你对教材理解的程度、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计新颖独到之处、你的亮点等主要的内容呈现给听者。)朱岳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金南路小学金杰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探索规则图形面积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并且在本单元探索活动(一)中,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教会学生预习,让学生在猜想、观察、操作中自主归纳公式运用公式作为本课的侧重点。教学目标是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教学准备(略)教学环节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行为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预习并不是放任自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了指导预习的9种方法。他们分别是读、找、做、想、记、举、试、问、联。所以在这节课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就指导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在书中的标题旁或者小刺猬的图例旁找一找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要求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操作的过程。还要教会学生问一问,问问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容易错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做七巧板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中,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要跟踪检查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二、进入情景,发现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本课的必要性。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为学生设置了学校开运动会制作宣传小旗的情境。引导学生看情境图,分析要求出至少需要多少布料的关键就是要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教师要及时抓住主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在学生的讨论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重要性,然后及时切入新课。三、尝试解决,交流总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在预习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的行为就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适当的指导,并在学生的汇报中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强化重点。因为学生在课前有了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经验,又做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上。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且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数小格的局限性,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学生很有可能直接就说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其实学生在没有教师讲授的时候就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足以为奇,关键是教师要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是底高2,这才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我们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的顺序,变“以往的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大量的环节牵引学生一步一步的推导”到“让学生在了解公式的前提下,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其实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公式的形成进行了再一次的推导,不过在教学的顺序上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教学的要求由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自主验证,让学生充分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做更激会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强化本节课的几个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公式。四、分层达标,巩固练习在第三个环节中,我们重视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索,鼓励每个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为了尊重学生,教师只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帮助和个别引导的作用,教师不牵引,不主导,所以,在第三个环节中会比以往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总结的时间花费的多。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分层达标中,我们就要用短暂的时间,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情景的变式,通过设计饶有兴趣的练习,或新颖耐人寻味的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五、自我评价,总结提高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总结的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找次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说说你们家都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是什么品牌的为什么选这个品牌呢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为新课的导入作好铺垫。一、情境导入播放电影首席执行官片断海尔砸冰箱事件。看了这段影像,你有什么感想“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不但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损毁一个企业的声誉,可见质量检测是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小质检员,用我们的智慧找出不合格的产品。设计意图海尔砸冰箱是发生在1985年的一件真实事件,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但仍有着较大的影响,2006年“海尔砸冰箱”还被评为标志品牌事件之一。新课以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真切体会到产品检验的重要性,使学生能用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下面的学习。出示3瓶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出示天平。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平衡11次5(2,2,1)不平衡2(1,1)2次5(1,1,1,1,1)1次或2次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所以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观察板书的图示法,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好准备。三、探索最优策略在9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画图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2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2名同学分析填表。)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每份的个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并板书平衡3(1,1,1)9(3,3,3)不平衡3(1,1,1)2次平衡19(4,4,1)平衡2(1,1)3次不平衡4(1,1,2)不平衡1平衡1平衡(2,2,1)9(2,2,2,2,1)不平衡2(1,1)3次不平衡2(1,1)9(1,1,1,1,1,1,1,1,1)4次引导观察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小结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设计意图小组汇报时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图示法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2次就找到次品,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2次要多,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规律。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应该怎样分呢全班合作用图示法从10个和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合作要求将全班所有的小组分成2部分,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0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另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小组内先共同讨论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再2人合作选一种(组内不重复)用图示法分析。)指名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引导观察,感知规律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为10个和11个,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但考虑到学生独立用图示法分析仍有难度,因而采用两个合作的方式进行。把学生分成2部分分别分析10个和11个,并要求小组内选方法时“组内不重复”,这样能提高探究的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几种情况都分析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不能对这个规律作出解释设计意图46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出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解释这个规律能使学生对得出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想用比较少的次数找到次品,那么每称一次都应该将次品锁定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每称一次不但能对放上去的2份进行推理判断,还能对没放上去的1份进行推理判断,所以每称一次保证能锁定范围的最小值是待测物品的三分之一左右。四、拓展提高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第135页“做一做”有()瓶水,除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用图示法分析,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设计意图本节课中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再将“做一做”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较为开放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后完成。叶逢春循环小数说课设计一、对教材的认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四、教法、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五、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我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我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400赛跑情景,让学生分组计算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我将分如下几步完成(1)初算,产生疑惑我有意安排一、三、五组同学计算能除得尽的除法,二、四、六组同学计算商是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除法。六个学习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比一经哪些组算得又对又快。当我观察到一、三、五组的同学基本完成时,我向二、四、六组的同学发问“为什么你们还没有算完,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会向我诉苦这些题怎么除也除不完。(2)再算,明确问题我将这个问题推给全班学生,我让一、三、五组的学生也来算一算,让大家都体验到40075、40096、40074这三道题余数重复出现,商中一部分数字也总是重复出现。当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商的特点(3)分类,引出概念让学生将六道题的除法竖式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商的特点,并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学生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将这三题分成一类,另三题分成一类;第二种将商是有限小数的三题分成一类,商是纯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商是混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共三类。当学生说出第二种分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后两类也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归为一类。因此,这六个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这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它为有限小数。另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我们称它为无限小数。然后我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无限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循环小数的主要特征。我随机用课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揭示课题。这里我还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还有些小数它们也是无限小数,但是小数部分不循环,不是循环小数,这种数我们以后会遇到。像这些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循环的,我们书写时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4)阅读、总结在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之后,我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本课进行小结。3、巩固新知,实践运用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五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4、质疑反思,拓展延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异议和疑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出“循环小数是否还有其他记法除到哪一步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等问题时,我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随机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将其设计成课外探究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为下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点然智慧的火花。人教版小学数学11册圆的周长说课稿长湴小学徐冬梅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周长。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的周长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尚节可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队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2)通过对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4、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德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资助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8组,2、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根据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3、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4、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感知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圆周长的含义。(二)活动研讨(三)猜想验证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统计分析,在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认识圆周率的含义,得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四)巩固应用例题讲解,模仿练习,辨判断,拓展练习(五)总结评价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折线统计图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课。一、说设计理念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强调学生发展中的探究与体验过程。折线统计图一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了1、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着力强化主体意识。、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二、说教材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教学关键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三、说教法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四、说学法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3、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数目疑问吗教师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1、阅读课本(1)独立自学(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2、观察交流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二)制作折线统计图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A)讨论制作步骤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讨论后小结横轴定项目,纵轴定数据,描点、连线,写名称、单位、时间。(B)动手制作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1、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4)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2、对比练习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来帮忙。A、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B、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五、实践应用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周婷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龙村擎天岩小学魏宗明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学生现状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五、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平平的。(板书面)(2)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觉很直,是一条线段。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3)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到它很尖,很扎手。师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特征。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先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上不动,变换着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动手画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立体图,同时指出,看不到的部分要画成虚线。(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入手,强化感知过程,清晰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突破难点。)(三)拓展应用,实践创新1、基本练习几有几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立体图形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相交于三个项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2、看图想象。先给出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根据要求想象。3、挑战尝试。你能切一刀,把一个六面体变成长方体吗(设计意图这个练习题的设计,既练习了重点、难点之处,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四)总结评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附板书长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的倍数的特征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徐金霞一、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3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猜想验证。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三、体验新知。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一人记录。顺便提出要求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然后观察各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15、18、21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31、46、134、156、296、463、40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这也正应了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