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理工学院精品课程申请表课程名称机械原理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工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机械类所属院(系、部)机电工程系课程负责人胡莲君联系电话08135505867MAILHLJ28288SINACOM编号申报日期200803四川理工学院制二八年三月1课程负责人情况姓名胡莲君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09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位工学硕士职务教学办副主任传真08135505868所在院(系、部)机电工程系EMAILHLJ28288SINACOM11基本信息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理工学院机电工程系(643000)12教学情况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10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主要讲授课程“机械原理”(院重点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64学时考试),周4学时,本科4届500人左右。“机械原理”双语(院重点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64学时考试),周4学时,本科1届38人。“机械设计”(院重点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72学时考试),周6学时,本科5届500人左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周,本科5届500人左右。“机械原理课程实验”8学时,本科5届500人左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周,本科5届500人左右。“机械设计课程实验”8学时,本科5届500人左右。参与机械基础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项目、论文及获奖情况四川理工学院项目机械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与实践,20052006年,项目负责人。四川理工学院项目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新方法及其应用,20052006年,项目主研人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机械200606,独立完成院内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05年,第1作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独著荣获四川理工学院机电工程系2006年度教学科研十佳。荣获四川理工学院2006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理工组前十名。20062007年度开设了“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示范课,开设了“机械原理”双语课堂教学课。20072008年度开设了“机械原理”课堂教学示范课。13学术研究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10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科研项目四川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项目智能机器人视觉信息处理及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20072009年,项目负责人四川理工学院项目弧齿准双曲面齿轮CAD系统研究与开发,20042006年,项目负责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与设计集成的机械产品成本估算分析系统研究,20052007年,项目主研人员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多传感主动安全智能辅助驾驶,20062008年,项目主研人员四川省自贡市科技局重点项目系列优化设计研究及在减速器系列设计中的应用,20072009年,项目主研人员科研论文弧齿准双曲面齿轮CAD集成系统开发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第1作者基于OBJECTARX的渐开线绘制计算机应用,200412,第1作者非线性系统的广义TS模糊模型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06,第1作者一类不确定性系统的H优化控制的实现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8,第1作者VC环境下OBJECTARX应用程序的处理机械200312,第1作者不确定非线性完整移动机器人的时变H控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09,第1作者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姓名李开世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06最终学历本科职称教授电话08135505803学位学士职务副书记传真08135505810所在院系机电工程系EMAILLKSSUSEEDUCN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理工学院院办(643000)1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要授课1、机械设计专业基础课周学时65届573人2、机械优化设计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3届192人3、机械原理专业基础课周学时62届79人实践教学1、指导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周5届223人2、指导机械设计实验8学时3届176人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机械设计及优化课程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8年2、“机械类本科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四川省教育厅,2000年教学表彰奖励1、“机械设计及优化课程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2、“机械类本科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3、被评为学院“教学十佳”和优秀教师。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摩托配件CAD系统的研制与开发”(2002A121),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年6月完成项目,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2、“面向对象的三维产品参数化优化特征系统研究”(2006J13158),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6年7月立项,项目负责人3、“与设计集成的机械产品成本估算分析系统研究”(2005A14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年6月立项,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较重要的有1、“FUZZYOPTIMALDESIGNFORORDINARYCYLINDNICWORMGEARING”,CJISME2004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月,第1作者2、“ADESIGNRESEARCHONCHOICEOFMECHANICALDRIVESYSTEMFORMS”,ICMT2007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12月,独著3、“PARAMETEROPTIMIZATIONOFSTRAIGHTBEVELGEARDRIVEWITHRELIABILITYLIMIT”,ISAMSDS2007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10月,第1作者4、“机械可靠性设计中的当量理论与设计方法”,机械设计,2000年第1期,独著表彰奖励1、“双轨道多柔传动装置的研制”项目,200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研2、“常用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研究”项目,获自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持人3、多篇论文被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刊物摘录,多次获全国学会论文优秀奖,两项成果入选“中华专利技术精选”和“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4、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5、被自贡市委、市政府授予“自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称号。姓名刘郁葱性别女出生年月196710最终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电位学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部)机电工程系EMAIL11基本信息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理工学院机电工程系(643000)12教学情况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10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主要讲授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基础课每周6学时2届150人机械原理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连续5届600人机械设计专业基础课每周6学时连续5届600人指导每届机自、材控、过控专业学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300人指导每届机自、材控、过控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00人指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届60人指导机电032和机自042毕业设计共6人参与机械基础实验室建设。教改论文、项目和获奖情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经验交流会,2005,1113学术研究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10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科研项目管道内涂层双组分涂料分输技术的研究,校内200310200510,主持人科研论文管道内涂层双组分涂料分输技术的研究,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54,第1作者真空制盐工艺中循环泵选型问题的探讨,中国井矿盐,20049,第1作者叶虑机在提纯工艺中的改造设计,过滤与分离,20034,第1作者主讲教师情况姓名杨长牛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09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08135505867学位工学硕士职务教研室副主任传真08135505868所在院(系、部)机电工程系EMAILCHANGNIUYANG163COM11基本信息通信地址(邮编)四川轻化工学院机电工程系(643000)12教学情况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10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主要讲授课程机械原理,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1届,共97人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基础课,6学时/周,3届,共251人工程制图,基础课,4学时/周,1届236人毕业设计(论文),2届,共17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3届,共146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届,69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届,139人参与机械基础实验室建设。13学术研究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10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科研项目多柔传动装置多功能实验台的研制(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3A138,第2主研人员,完成了理论分析设计工作)。高炉自调式堵渣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负责单位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横向课题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第3主研人员,完成现有堵渣机的参数优化与分析,对现有堵渣机的改进设计)。科研论文导杆机构综合的位移矩阵法,机械设计与研究,第22卷第1期,200602,第一作者,核心齿式联轴器最大偏角计算及在多柔传动装置上的应用探讨,机械传动,第30卷第2期,200604第一作者,核心自适应内力加压机械装置综合机械设计与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CCMMS2006),第22卷专刊,200608,第一作者,核心高炉堵渣机功能结构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第19卷第4期,200608,第1作者多柔传动型式及两点啮合多柔传动设计初探,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第16卷第4期,200312,独著双轨道型多柔传动装置的设计研究,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第14卷第3期,200109,第1作者双顶杆双轨道型多柔传动装置的初探,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第14卷第4期,200112,第1作者2教学队伍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胡莲君女197109副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讲教师李开世男195606教授机械设计及制造主讲教师刘郁葱女196710副教授化工机械主讲教师杨长牛男197309副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讲教师黄文权男197006副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讲教师高一知男194904教授机械设计及制造主讲教师孙泽刚男197507讲师流体机械与自动控制助课范红平女197711讲师机械设计及理论助课郝昶安男195712实验师机械设计及理论实验课程教学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黄茂非男196905实验师机械设计及理论实验课程教学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从课程组的知识结构上看,具有机械工程硕士及研究生学历的有5人,高级职称以上的有6人,教师知识全面,大多数具有10多年以上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讲课过程中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针对性强,并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果。从课程组的年龄结构上看,形成了以中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中年以上教师都具有10多年以上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环境。从课程组的职称结构上看,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实验师,职称结构合理,保证了“机械原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从课程组的师资配置情况上看,由于该门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程,近5年每学年约有400500名机类本科学生修读该门课程,受众面广,师生比约为145,能较好的满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课程组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胡莲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有十几年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开设了机械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参加过院举办的课堂教学竞赛,开设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示范课。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技术、机器人、现代设计方法,负责省部级项目1项,主研省部级项目3项,负责院级项目2项,主研院级项目1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6年年度考核为优秀,2006年度被机电系评为教学科研十佳。刘郁葱,副教授,从1992年至今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担任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主讲,指导机械制图测绘,从2003学年起每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主讲,指导每届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机电、机自专业毕业设计本科人,专科人。学校年终考核均为称职。杨长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1995年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机械制图、化工制图、工程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讲,指导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机电专业本科毕业设计7人,指导机制专业本科毕业设计10人。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科研课题3项,年度考核均称职。在35年内,通过本精品建设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机类本科学生的升研率(该门课程为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为进一步申报省精品课程夯实基础,培养青年教师2名,逐步成为该门课程的骨干教师。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教改项目、教改论文、教改奖励及近5年来主要的教研活动和课程建设成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机类本科大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属必修课范畴,被列入四川理工学院教改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目标主要体现在为机械类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学生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方案设计的共性问题以及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措施要达到和完善上述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目标,应注重开展以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措施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课程理论教学规范、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教学的研究、完善与提高。在教研室与课程组成员中,大力开展课程建设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工作,提倡观摩教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课程教学研究改革为平台,积极申报教学研究与教改项目,加强教材建设,多层次有计划的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以研究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计划的开展机械原理课程实验项目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设置符合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体系,合理分配基础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将实验项目的开放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竞赛(如机器人竞赛等)密切相联系,力争在全省、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突破。使机械原理实验室逐步成为既为本科教学服务,也可以为研发创新提供平台的特色实验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教研活动和课程建设成效主要的教研活动“机械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实施细则“机械原理”课程在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研究,对该课程在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机械原理”课程在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以、学时数及学时在各章节的分配进行了研究讨论。“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规范、实践教学大纲、教案等研究讨论。“机械原理”课程实验项目与实验室建设讨论。“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交流与讨论。“机械原理”课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与任务,以及相应的培养措施讨论课程建设成效(含教改项目、教改论文、教改奖励)机械类本科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展了四川理工学院教改项目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4篇。培养了多届机械类本科人才,获得了后续课程任课教师以及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多年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已成为院级重点课程,学生和督学专家评价优良。开设了“机械原理”双语课堂教学,开设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示范课。3课程描述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1980年,机械原理课程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分别于1980年、1985年和1987年经过了3次修订,其中在1987年修订时,按照国家教委要求将教学大纲改为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实验方面也有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并重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因技术和装备所限,实验项目数较少,全部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学时仍内含在理论教学学时中,学生的实验成绩由课程总成绩统一考虑。进入上世纪90年后,全国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于1995年再次进行了修订。我院为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机械类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变化较为频繁,几乎每两年修订一次,在拓宽专业口径,降低专业重心、压缩课程学时的形势下,“机械原理”课程的学时也均由原80年代后期的90学时逐步减为如今56学时。现在我们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2005年我院机械原理课程继续改革,将实验课另设学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我院机械原理课程的建设成果主要有2005年院级立项的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新方法及其应用教学改革项目;2006年“机械原理”课程被评为四川理工学院院级重点课程,并在2007年开设了“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2008年开设了“机械原理”课堂教学示范课。32该课程国内外建设现状分析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查阅对比国内各大专院校机械类本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机械原理”课程的开出率为100,可见该课程在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查阅20033007年全国高校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课程的报道和记录随处可见。作为一门受众面广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原理”在我院还不是一门院级精品课程,落后于其它兄弟院校,这对我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升级为大学是极其不利的,好在教育部在精品课程的审批时政策向受众面广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如机械原理)倾斜,故该课程申请设置为院精品课程建设,为今后力争申请省级或国家精品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33教学内容(主要包含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课程体系结构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基础课,既有基础性又有工程性;研究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方案设计的共性问题,既有较强的理论系统性,又有鲜明的针对性;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它是一门设计性质的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范畴,我们即根据这样的性质与任务来构建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本课程包含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机械原理综合设计三大模块,形成知识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这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三者单独设课,单独记分。理论教学重在理论基础知识及理论与工程结合的应用与建模,设计策略与方法等的传授与学习;科学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创新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三大模块中的主体,共35学分。实验教学重在加深对理论的深入实质性的理解;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共05个学分。课程综合设计重在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的培养,共1周。教学内容组织以加强设计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将运动分析、静力分析融入连杆机构设计;将动态静力分析与机构的平衡融入机械系统动力学;按照精选整合,减少重复及加强内容系统性的原则,这样全书共分为绪论、机构结构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及其分析与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机构运动、动力学及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等。内容的组织上注意了以下几点为了加强工程背景及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从机械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要求来认识、了解与应用机构,每一章都包含了该机构的应用、工程结构的实例与特点,并从机械系统中抽出机构,从典型机械系统的工作需要提出对机构的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参数。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内容上适当加强了结构创新设计,机械动力学中的振动及机构平衡基础及机械方案设计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规定了必须自习的内容,在教材上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或提问,或考试等进行检查。为了加强工程背景及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从机械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要求来认识、了解与应用机构,每一章都包含了该机构的应用、工程结构的实例与特点,并从机械系统中抽出机构,从典型机械系统的工作需要提出对机构的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参数。34教学条件1教材选用机械原理孙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课程教学准备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规范、多媒体课件、教案与讲义、教学日历、考试规范(含试题库)及复习提纲等。机械原理课程试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场地以及实验配套设备,并开放了该课程的部分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所需实验设备以及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网络课堂教学,包括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网上答疑、教学规范等等教学系统。3实验教学必做实验4项,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有2项,并且均为开放性实验,安排在实验周完成,学生实验的最终成绩为两部分实验成绩的综合,所有的实验都在机械设计实验中心进行,实验中心实验设备齐全,建设规范,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3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为了适应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机械原理”课程组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以先修课为依托,综合专业课要求,确定核心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前沿技术,充实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采用课前预习,课堂互相讲授、互相提问的互动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系统的有机统一。教学手段上基本实现讲稿计算机化,网络集体备课;开发CAI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试题库,跟踪测试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期末考试实现教考分离;课后作业多样化,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根据课程需要编写实验讲义,针对教材出版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大纲,编写补充讲义,充实课程内容。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体制,提高了教师队伍学术水平和总体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程组认为,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新知识介绍法”,“实践教学法”,以达到“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教学不仅体现了注重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扩大招生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而使用交叉式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的问题,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概念或原理。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相互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应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材形式和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途径。制作适合机类本科的“机械原理”网络资源、包括电子讲稿、时空教学、动画教学、答疑版、标准题库、实验教学、在线答疑。“机械原理”课程采取教考分离制度,授课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授课。由非授课教师从试题库出题,出题教师必须认真拟定考题,考题内容覆盖课程的知识面、试题难度、评分标准,必须接受审查,做到适度、适量,能真正检测出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考试结束后,试卷统一收回教研室,采用流水作业统一批改试卷,试卷批改结束后统一填写成绩送至教务处和各系。试卷批改结束,出题教师和授课教师共同写出试卷分析、成绩分析等,并进行总结。36教学效果课程组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对本院“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了综合评价,一致认为课程组全体教师能认真执行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严格实行教学规范化措施。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讲授清楚,重点突出,难度适中,能作到理论联系实际,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得当,学生课堂气氛积极,教学效果明显。“机械原理”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较科学,教学理念正确。从近五年来机类本科在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统计,院督学专家和学生评教的评价结果等方面来看课程考试(基本知识55,综合分析35,扩展提高10)成绩平均在75分左右,不及格率不超过10,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较好的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明显扩大,且能较好运用“机械原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效果还表现在,一是通过学院一年两次的问卷调查,对每位老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数可以看出学生的评价情况优秀;二是部分老师在学生中还进行过多媒体使用效果的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进行改进,提供的数据显示80的同学喜欢多媒体教学,15的同学觉得还可以,5的同学不喜欢多媒体教学,依据数据我们适当的调整多媒体的教学环节,使部分不喜欢多媒体的同学改变了观念。三是学院、系教学督导专家经常到课堂听课,总的反应优良以上。国评期间,项目申报人有幸接受国家评估专家课堂听课,评价结果为优秀。四是近三年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统计表(学生评教)显示“机械原理”课程组教师的分数名列前茅。大多数教师评教平均分数都在95分以上。五是20062008年度项目申报人相续开设了“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示范课,“机械原理”课堂教学示范课。4自我评价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1“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机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应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2“机械原理”课程面向机类本科专业开设,面广量大,课程内容广泛,应用性强。3定位准、培养目标明确。在进行广泛调研与各专业教师进行联合教研的基础上,紧扣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确定了“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按照“素质教育是方向,培养应用能力是重点,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助手”的方针,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受到学生欢迎。4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药理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前台客服上半年工作总结四篇
- 石河子大学《现代交换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食品安全检测与仪器分析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俄语语言与文化》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专业创新课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光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软件工程》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节能》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过程控制系统》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公路标识安装合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综合实践活动课《早餐与健康》优质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武汉市江岸区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办公室办文工作流程图
- 工程钻机产品合格证
- 六壬高级教程
- 员工奖惩制度 公司员工奖惩制度范本
- 【原创】水平三花样跳绳教学设计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