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567-1996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是中国关于种畜禽在运输过程中的检疫技术规定,旨在确保种畜禽健康,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养殖业安全及公共卫生。该标准具体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畜禽(包括家畜、家禽等)及其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在国内跨地区调运前的检疫工作。

  2. 检疫责任主体:规定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实施种畜禽调运前的检疫工作,明确了养殖场、经营者及运输者的防疫责任。

  3. 检疫准备:要求调运前,种畜禽需在指定隔离场所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并由官方兽医进行临床检查,确保无传染病症状。

  4. 实验室检测:对特定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等,需要采集样品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以进一步确认健康状况。

  5. 检疫证明:检疫合格后,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详细记录种畜禽种类、数量、来源、目的地及检疫情况等信息,作为合法调运的凭证。

  6. 运输要求:规定了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的卫生及防疫措施,如使用清洁、消毒过的运输工具,保证通风良好,避免不同来源的畜禽混装,以及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卸载或接触其他动物等。

  7. 到达地接收:到达目的地后,接收方需再次进行检疫申报,接受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复检,确保种畜禽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8. 记录与档案管理: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妥善保存检疫记录和运输档案,以便追溯和查询。

  9. 异常处理:对于检疫不合格或运输途中发现疫情的,需立即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或扑杀等处置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10-03 颁布
  • 1997-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6567-1996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_第1页
GB 16567-1996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_第2页
GB 16567-1996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6567-1996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6567一1996of of 输检疫和目的地检疫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国内种用家畜、家禽的调运。其他种用动物的调运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弓30 发现有一类传染病及炭疽、鼻疽、布鲁氏菌病、猪密螺旋体痢疾绵羊梅迪/维斯那病、鸡新城疫和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疫情时,停止调运易感畜禽。查看调出种畜禽的档案和预防接种记录,然后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并作详细记录。6549执行。6549执行。疽、马传染性贫血病、马鼻腔肺炎。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蓝舌病、结核病、牛方性白血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羊:口蹄疫、布鲁氏菌病、蓝舌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绵羊梅迪/维斯纳病、羊痘、蜻病。猪:口蹄疫、猪瘟、猪水疙病、猪支原体性肺炎、猪密螺旋体病。兔:兔病毒性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兔螺旋体病、兔球虫病。鸡:新城疫、雏白痢、禽白血病、禽支原体病、鸭瘟、小鹅瘟。2. 12. 3条检查确定为健康动物者,发给“健康合格证”,准予起运。4种畜禽运物时的检疫4.,种畜禽装运时,当地畜禽检疫部门应派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舶、机舱以及饲养用具等必须在装货前进行清扫、洗刷和消毒。经当地畜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一10一03批准1997一02一01实施6567一1996检疫部门检查合格,发给运输检疫证明。准在疫区车站、港口、机场装填草料、饮水和有关物资。运员应经常观察种畜禽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当地畜禽检疫部门联系,按有关规定处理。5种畜禽到达目的地后的检疫种畜禽到场后,根据检疫需要,在隔离场观察1530 d,在隔离观察期内,须进行3. 2. 1  3. 2. 3条的检疫。经检查确定为健康动物后,方可供繁殖、生产使用。515253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