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目的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本课将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以及元、明、清、近代文学三个大段依次讲授。本课作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二、课程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40学时概述(1学时)(一)社会历史概况传说中的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氏族间的争夺,金属工具的使用,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的形成。周灭殷商,奴隶制的发展、分封制、井田制、土地私有的萌芽。平王东迁。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提高,奴隶制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随着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尖锐复杂化,文化学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战国时代诸侯兼并,互相攻伐,长期分裂,战事造成人民极大的灾难。合纵连横,激烈斗争,战国后期七雄并峙,人民迫切要求统一。(二)文学发展概况文学起源于劳动。原始劳动歌谣和原始神话是原始时代最初的文学样式。殷商开始了初步定型文学,也开始产生了书面文学。殷商和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封爻之辞,以及尚书中的某些文诰是最早的散文萌芽。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开辟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历史教育和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战国后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个人独立创作,产生了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形成。它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丰厚而坚实的基石,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光辉而良好的开端。第一章上古文学教学目的了解上古文学的概貌学时分配4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文学的起源和原始歌谣(一)文学的起源文学起源的种种解释神灵赐予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都未能对文学起源作出科学解释。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二)原始歌谣一些古籍中保存下来的少数质朴的歌谣,从思想和形式看,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分析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易经中的归妹、礼记效特性中的蜡辞。它们不但形式淳朴自然,内容也多是反映远古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原始歌谣的主要特征产生于生产劳动,集体口头创作,语言淳朴、节奏短促,以二言为主,具有诗、乐、舞综合性。第二节古代神话(一)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马克思说过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也即神话是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神话中的“神”,是人们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神话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企图借助幻想形式来征服、支配自然力;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根据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可把神话分为关于自然神的故事;英雄神的故事;异人异物的故事三种类型。神话和迷信、传说的区别。(二)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分析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想象、探索。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夸父逐曰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反羿射曰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三)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神话是原始人类社会意识的最初记录。神话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表现出强烈的悲剧和崇高美。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手法,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思想题1、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2、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6、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8、背诵弹歌、归妹;熟读课堂讲过的几个著名神话。第二章诗经教学目的掌握诗经的文化精神学时分配10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诗经概貌(一)诗经名称及产生的时代、地域和分类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作品产生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及江汉流域。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曲、乐调的意思。国风是指15个诸候国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王畿之地的音乐,计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计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二)诗经的作者、收集、编订和流传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采诗“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秦代焚书之后,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存仅“毛诗”一家。毛诗附有大序、小序,是汉人解诗之作。第二节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农事诗讲解分析豳风七月。七月反映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展现了周代农业生活的风俗画面。周南芣苢反映了劳动者愉快的劳动生活。(二)徭役诗讲解分析小雅采薇,这是一首反映久戍不归、思念家乡的诗。小雅何草不黄是长年服役者的痛苦和怨愤的写照;豳风东山更是深刻动人,反映了征人还乡途中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讲解分析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启盼久来归丈夫的思妇诗。(三)爱情婚姻诗讲解分析周南关睢男主人公大胆、真率、健康的爱情追求;邶风静女中青年男女幽会的情趣;郑风溱洧中青年男女相伴游春时相互戏谑的主动、热情、亲昵、开朗、大方;秦风兼葭则表现了相思者寻觅和苦恼;鄘风柏舟是少女怨恨反抗家长对婚姻的干涉。讲解分析卫风氓,它反映了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邶风谷风也是一首弃妇诗。(四)爱国诗讲解分析秦风无衣,它反映了人民团结一心、反抗外敌的情景,洋溢着深厚的爱情热情和和英雄主义。小雅采薇交织着士兵的爱国热情和诉说战争生活劳苦悲伤的复杂情绪。许穆夫人的鄘风载驰也是一首爱国诗。(五)讽谕诗简介邶风新台、陈风株林、鄘风墙有茨、秦风黄鸟等诗。第三节古老的民族史诗(一)大雅生民叙述周始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二)大雅公刘叙述公刘率周人由邰迂豳恳荒造屋情形。(三)大雅皇矣记述古公禀父率众迁岐创业史。(四)大雅皇矣歌颂文王伐崇、伐密战绩。(五)大雅大明赞颂武王伐纣成功。这五篇史诗,较完整地勾勒出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第四节诗经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题材广泛、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民歌作者以淳朴自然的语言、形式,自然流露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淳朴自然,一版天籁。(三)赋、比、兴表现手法赋就是直接描写陈述。比就是打比喻。兴一般是在开头用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歌词。大量而成功的运用比、兴手法,确为诗经民歌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也构成了它的浓厚风土气息。(四)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五)动词、形容词的恰当的运用,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穷形尽相,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声音和美自然“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而自然成韵。第五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二)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三)诗经中优秀民歌,在艺术风格、手法和语言技巧方面也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思考题1、何谓“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2、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3、举例说明诗经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4、诗歌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5、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6、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7、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背诵硕鼠、何草不黄、伯兮、君子于役、关睢、柏舟、无衣、芣苢、十亩之间等作品。第三章先秦散文教学目的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散文艺术学时分配15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文字的发明和书面文学的萌芽(一)殷商时代甲骨卜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萌芽。(二)易经中的卦爻之辞,代表了散文萌芽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三)尚书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分历史文献总集,都是官方文告。(四)介绍盘庚和秦誓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发展的原因(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逐步变为封建地主所有制。(三)旧制度、旧思想、旧传统的解体和“学在官府”,士阶层的壮大,各种社会思潮的高涨,文化学术的空前繁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散文勃兴,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说理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历史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第三节叙事散文(一)春秋和左传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但记事过于简略。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伟、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左传的思想观点及政治倾向在天人关系中比较强调人的作用;在君、民关系中,比较重视的作用;对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持“不隐恶”态度,赞扬了有志之士,但也宣扬了迷信思想及某些宿命论观点。左传的艺术性长于描写战争,善于在矛盾斗争中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语言精练传神;善于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左传对后世文学有着重要影响。讲解分年晋公子重耳出亡或殽之战。(二)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主要记言。作者相传为左丘明。讲解分析召公谏弭滂等(三)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纂集的一部国别史,记言为主,作者无可考。战国策思想复杂,主要反映战国纵横家的思想,对游说之客的活动和他们的奇智异谋、策略,作者真实记载,也予以颂扬。也对某些有远见、正义之士作了颂扬。战国策文笔生动、清新流丽,又善于把人物活动故事化,尤善渲染气氛。叙事说理,辞采绚丽。又长于比喻,艺术技巧比以往历史散文有新的提高,对后世散文有相当影响。讲解分析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第四节说理散文(一)论语论语主要是记述孔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书。它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于战国初编纂成书。孔子的基本核心是讲“仁”和“礼”。论语散文的突出特点吸收和灵活运用大量口语虚词,使说话人的语气、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现,且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讲解分析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二)墨子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对他的言行记录,也有一部分是后学者著作。墨子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和“非攻”,另外主张“尚贤”、“节用”、“节葬”、“非乐”。墨子散文特色“三表法”注重对客观事理的剖析,注意用事实论证,注意实际效用;以逻辑严密著称。简析非攻、公输等篇。(三)孟子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基本是一部对话录集,但无论篇章结构和言辞文采上都较轮语有很大发展。孟子思想是“性善”论,政治主张核心是“仁政”,有较强的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的暴政作了激烈的揭露批判。孟子思想激烈,性格刚烈,胸襟博大,构成孟子散文特点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论战性文字,善设机巧,选纵后擒,步步进逼,使对方理屈词穷。孟子中的叙事文字,已具有小说雏形。孟子已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详细论述,已接近完整的议论文。孟子风格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辨犀利,痛快淋漓。讲解分析齐桓晋文之事、齐人有一妻一妾、鱼我所欲也等。(四)庄子庄子一书中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出于门人和后学者之手。全书思想相同,风格一致。庄子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理想境界。庄子散文艺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描写声形毕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讲解分析逍谣游、疱丁解牛等。(五)荀子荀子是儒学大师,但对当时各家学派都批判吸收,成为先秦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哲学上主张“人定胜天”,思想上主张“性恶”论,政治主张礼治为主又兼法治。荀子散文,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善于类比,不乏文采。荀赋是后来盛极一时的汉赋的渊源之一。成相篇采用说唱形式,对后世弹词、鼓词有影响。简析劝学(六)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末年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严刑峻法,提出“法”“术”“势”政治理论。韩非子散文特色;严密的推理,犀利峻峭的风格;善用历史故事和寓言进行说理。简析孤愤。第五节先秦寓言文学(一)“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它是社会经验和人们智慧的集中和概括,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化、故事化。二“寓言”最中于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被春秋战国思想家和游说之士用来表意明理,特别发达起来。(三)保存最多的是孟子、庄子、韩非子和列子;以及战国策和国语。(四)艺术上故事短小,构思精巧,含蕴深刻,写人状物生动传神。思考题1、试述我国古代书画文学是怎样萌芽和发展起来的2、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3、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4、春秋是怎样一部书“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书5、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6、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7、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8、简述论语语言特色。9、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10、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1、庄子一书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12、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13、什么是寓言试述先秦寓言发达的原因和思想艺术特色。第四章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教学目的掌握楚文化的特征和楚辞的艺术特色。学时分配10教学环节讲课、讨论第一节楚辞的名称、来源及其它(一)楚辞,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楚的一种新诗体。其名称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有浓厚地方色彩。刘向汇集屈原、宋术诸作和汉人仿作,编成专书,名“楚辞”。楚辞又称“骚”或“骚体”。(二)楚辞的产生,与南部民歌有密切关系,对其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楚地民间“巫歌”;其产生也受到北方诗经的影响;楚辞也受到当时散文的影响;更归功于屈原创造。(三)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的。第二节屈原的时代、生平、思想(一)屈原名平,楚贵族,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当战国后期,各国间兼并战争剧烈时代,“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二)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改良楚国内政,明法度举贤能,对外联齐抗秦,实现统一大业。(三)屈原的才能和工新政治主张遭到贵族旧势力的猜忌反对,楚王两次把他放逐,屈原终于自沉汩罗,以身殉志,表现了高洁人格,强烈的爱国主义。(四)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第三节屈原的作品(一)离骚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逸响传辞,卓绝一世”。是作者再放江南时的作品。离骚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离骚的伟大艺术成就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诗体和诗歌语言上也有创造,诗句加上“兮”字运用,增强诗的咏叹抒情气息和音乐美。讲解分析离骚。(二)九歌九歌是屈原吸收楚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九歌有对天神的热烈礼赞,也有描写神与神、人与神相恋爱的情歌。国殇赞颂了楚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九歌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意境;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解分析山鬼、湘君、湘夫人、国殇等。(三)九章九章是一组政治抒情诗,非作者一时一地之作。九章主要是记实之辞,用直接倾泻方法表现复杂心曲和奔放感情,优美情感与记实之辞相结合是它的主要特色。讲解分析哀郢、枯颂等。(四)天问、招魂天问对天命、自然提出了大胆疑问,气势磅礴,奇气逼人。招魂以幻想手法,曲折表现对楚国,对家乡无限眷恋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招魂吸取许多古代神话材料,构成一篇浪漫主义奇文,排比铺叙,辞藻华丽,对汉赋有不小影响。第四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骚体”。(二)屈原的艺术影响,他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开辟了我国文学的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发现了诗的比兴;“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直接影响汉赋形成;为五、七言诗产生铺平了道路。第五节其他楚辞作家(一)宋玉是屈原之外楚辞最重要的作家。(二)九辩是宋玉作品最可靠的一篇,表现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悲秋情绪。(三)九辩在艺术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构巨丽,文辞秀美,音韵谐美,情味悠长。简析九辩思考题1、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2、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3、屈原生平和思想概述。4、试论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点。5、九歌和九章的名称是怎样来的九歌和九章各包括哪些作品6、九歌性质如何以湘君、湘夫人和山鬼等篇为例,说明九歌的艺术特色。7、概述屈原的天问、招魂的基本思想、艺术特点。8、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9、简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性。先秦文学参考书目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褚斌杰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上海艺术出版社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第二编秦汉文学20学时概述(1)学时(一)社会历史概况秦王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汉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二)文学概况秦代的长城歌。李斯的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创作得到高度发展。赋是汉代重要的文学样式。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在汉代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代表传记文学高峰的司马迁史记。其他散文。第一章汉代乐府民歌教学目的掌握汉乐府艺术精神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关于乐府及乐府诗“乐府”涵义的演变。汉代乐府机关的设立和任务,汉代乐府民歌的采集、整理、流传。乐府诗集的分类和对民歌的保存。第二节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一)社会生活的实录(二)人生问题的探索第三节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一)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二)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的独白。(三)形式比较自由。(四)语言质朴、简炼。第四节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一)现实主义精神。(二)新诗形式。(三)艺术技巧。第五节作品选讲重点分析东门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略讲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妇病行、古歌、悲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芫等。思考题1、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2、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3、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4、汉代乐府民歌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巨大影响5、东门行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6、陌上桑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它有何艺术特色7、分析罗敷的形象。8、孔雀东南飞取得了怎样的思想、艺术成就9、比较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形象。10、背诵东门行、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从开头到“二情同依依”)。第二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教学目的了解五言诗的发展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东汉末年五言诗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二节古诗十九首(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时代。(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四)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影响。(五)作品选讲重点分析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略读辛延年的羽林郎。思考题1、简要说明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和它在我国王言诗史的地位。3、试述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各有何艺术特色并背诵这四首诗。第三章汉代的辞赋教学目的了解汉赋的体式及文精神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关于汉赋(一)赋的起源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和诗经、楚辞的关系。(二)汉赋的发展变化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汉赋的发展变代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三)汉赋的特征及其影响内容贫乏,文词繁琐,极尽铺张扬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是大赋的基本特征。大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逆流。第二节作品选读重点介绍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赵壹的刺世嫉邪赋为例,比较说明汉代大赋和殊情小赋有何不同之处。5、如何正确评价汉赋第四章汉代的政论文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政论文的特征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汉代政论文概说第二节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文。简析贾谊的过秦论(上)思考题1、汉代政论散文和先秦政论散文有何不同之处2、贾谊过秦论(上)有何艺术性第五章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教学目的掌握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汉书传记文学的特征。学时分配1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司马迁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重点介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一)在一定程序上反映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某些真实情况。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二)揭露鞭挞了最高统治者的凶残暴虐、贪婪狡诈和庸俗无赖。(三)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德予以热情讴歌。(四)在一定程序上否认天命,同时也强调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一)能抓住带本质意义的典型重大历史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也表现了人物性格。(二)善于运用“互见法”。(三)善于通过琐事来刻划人物。(四)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五)精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雕塑感。第四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史记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影响。鲁迅先生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对古代诗歌,尤其是戏剧、小说、散文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启示和影响。第五节作品选讲重点分析项羽本纪选读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魏其武安候列传等作品。第六节班固与汉书(一)班固生平和汉书的创作。(二)选读苏武传、李夫人传、霍光传。思考题1、在司马迁一生中,主要有哪些事件与他的史记他作有密切的关系2、举例说明史记表现了怎样的进步倾向3、举例说明史记传记文学的地位和影响。4、简述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评述项羽其人,谈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塑造项羽形象的6、简述汉书写作过程。7、汉书体制怎样它在艺术上有何特色8、分析苏武传思想性、艺术性。两汉文学参考书目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班固汉书中华书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编魏晋文学15学时概述(1学时)(一)社会历史概况魏、蜀、吴三国鼎立,司马迁建立西晋。十六国混战东晋。南朝和北朝。杨坚建立隋朝。南北朝复归统一。(二)文学概况建安文坛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正始文坛的阮籍、嵇康基本继承了“建安精神”。两晋诗坛的形式主义词风。陶渊明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代诗风。七言诗的确立。新体诗的产生。南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汉赋之后,这一时期辞赋有新的发展。骈文的盛行。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轶闻锁事小说的产生。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第一章建安文学教学目的;掌握建安文学的特征,体会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学时分配5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关于建安文学介绍建安文学的盛况,建安文学的特点,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第二三曹(一)曹操曹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曹操作品选讲分析步出夏门行二首观苍海、龟虽寿和短歌行(对“酒当歌”)。(二)曹植曹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曹植作品选讲分析前期代表作白马篇和后期代表作野田黄雀行选读步登北邙坡、美女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三)曹丕曹丕的诗歌创作曹丕作品选讲简析七言诗燕歌行其一第三节建安七子(一)王粲1、王粲的生平和创作2、王粲作品选讲分析七哀其一(“西京乱无象”)选读登楼赋(二)陈琳陈琳的生平陈琳作品选讲分析饮马长城窟行第四节其他作家诗文选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蔡琰的悲愤诗思考题1、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2、建安文学有哪些特点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曹操在诗中如何反映了汉末社会现实他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首诗各有何艺术特色4、曹丕的燕歌行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5、曹植的诗在艺术上有何特色、曹植一生的诗歌他作前期和后期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白马篇和野田黄雀行各自反映了曹植什么样的思想它在艺术上各有何特色6、试述“三曹”诗歌风各有何差异7、“建安七子”是指哪些作家他们的诗主要有哪些方面内容8、王粲的七哀、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和蔡琰的悲愤诗各有怎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9、背诵曹操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野田黄雀行。第二章正始文学教学目的了解正始文人的苦闷情怀。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关于正始文学第二节阮籍、嵇康(一)阮籍与稽康政治态度及文学创作(二)阮籍与嵇康的作品选讲分阮籍的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一曰复一夕”)。选读嵇康幽愤诗、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第三章西晋文学教学目的了解西晋文学的概貌,掌握西晋文学雕琢的特点。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西晋文学概说第二节陆机第三节左思第四节刘琨思考题1、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以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例说明嵇康散文的特色。3、西晋有哪些重要诗人他们各有哪些代表作品。第四章东西文学教学目的了解东晋文学玄言的特征。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东晋文学概说第一节郭璞及其游仙诗第五章陶渊明教学目的掌握陶渊明淡泊情怀和诗歌淳厚平淡的特征。学时分配5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一)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二)在黑暗动荡时代,陶渊明怀着济世壮志,从二十九岁步入官场,之后十三年仕隐无常,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写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病逝于家。第二节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二)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生活,主要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三)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四)陶诗也表现了一定消极思想。第三节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一)陶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了平淡与淳美统一的艺术风格。(二)情、景、理的合谐统一。第四节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一)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二)陶渊明蔑视宝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三)“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第五节陶渊明作品选讲分析归园田居三首(其一、其二、其三)、饮洒二首(其五、其九)选读移居二首(其一、其二)、乞食、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桃花源记并诗思考题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分析田园田居(其一)、饮洒(其五)并背诵之。第四编南北朝文学15学时第一章刘宋文学教学目的掌握刘宋文学孤傲的情怀和山水诗风格特点。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晋宋之际诗文风气的嬗变第二节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第三节颜延之谢庄第四节鲍照第二章永明文学教学目的了解永明文人重亲友之情的特点和永明诗风。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永明体的兴起第二节谢眺和他的新体诗第三节沈约和他的文学主张第四节孔稚和齐代其他作家第三章梁代前期文学教学目的了解梁代前期儒学中兴的时代特点,文学的风格特点。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何逊、吴均、柳恽第二节萧统与文选第四章梁陈宫体诗教学目的了解宫体的特点,理解宫体的文化内涵。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宫体诗的出现第二节宫体诗代表作家第三节徐陵和玉台新咏第四节宫体诗的评价第五章由南入北的作家教学目的掌握庾信前期诗歌风格的变化及心态的转变。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庾信第二节颜之推和颜氏家训第六章北朝文学教学目的了解北朝文学概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北朝文学概说第二节北地三才第七章南北朝乐府民歌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乐府的风格及北民歌的不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讲课(一)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南朝乐府民歌多是情歌,反映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生活,反映了恋爱和婚姻的不自由。(二)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体裁短小,多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广泛运用双关隐语。(三)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歌咏北方民族尚武精神,反映爱情生活,描写北国风光和游牧生活。(四)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题材广泛,语言质朴,表情直率,风格豪放,句式多样,和南朝民歌风格大异。(五)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地位和影响形式主义的对立面,五言绝句的源头,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南朝情歌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六)作品选讲分析木兰诗选读南朝闻欢变歌、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丁督护歌、读曲歌、那呵滩北朝企喻歇(“男儿可怜早”)、隔谷歌(之一、之二)、雀劳利歌辞、幽州马客吟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李波小妹歌、地驱乐歌辞(“驱羊入谷”)、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健儿须快马”)、敕勒歌第八章南北朝的骈赋、骈文、散文教学目的了解南北朝骈赋、骈文、散文的特点。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讲课(一)南北朝的骈赋、骈文(二)南北朝的散文(三)作品选讲选讲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自三峡泪沾裳”)选读鲍照的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江淹的恨赋、别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庾信的哀江南赋。思考题1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什么原因造成了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单一化其艺术上有何特点2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其艺术上有何特色它在风格上和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4简述南北朝文人诗文创作概况。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况。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中国古代小说溯源(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二)历史传说向小说的过渡。第二节志怪小说(一)产生的社会基础(二)干宝的搜神记(三)其它志怪小说第三节轶事小说(一)产生的社会基础(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三)其它轶事小说第四节魏晋小说对后世的影响为唐宋传奇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开导了笔记小说的先路,为后世戏剧、小说提供了丰富素材。第五节作品选讲选读列异传宋定伯、搜神记三王墓、世说新语王蓝田性急。思考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产生这些小说的社会基础是什么2简述这一时期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严可均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颜之推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陆保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曹道衡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北大中国小说略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五编隋唐五代文学36学时概论隋唐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特别是唐高祖李渊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唐太宗李世民,继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固政权起很大作用,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外因。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内因。第一章初唐四杰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四杰生平“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之浪漫,遭遇悲惨。”(闻一多语)重点介绍王勃生平;重点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两条感情线索的交互发展,决定了此诗健康、向上的基调。杨炯与从军行。骆宾王与在狱咏蝉。卢照邻九月九曰登玄武山远眺。四杰诗作虽未能脱尽六朝绮靡文风,然而,能初步突破了诗歌只描写宫庭、贵族生活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领域,开始具有唐诗的气派,五律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初步定型。思考题结合四杰诗作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研读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第二章陈子昂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陈子昂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四杰之后,正式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以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了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的生平早年“任侠使气”,中进士后,上书论事,曾两次随军出塞,因受主将压抑而去职还乡,后遭政敌追害死于狱中。陈子昂的思想政治上的远大抱负。“请息兵”,“请措刑”的政治主张。陈子昂的创作感遇诗丁亥岁云曰期暮。重点分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理论感遇诗“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思考题陈子昂的诗作为什么写得质朴、苍劲、平实、无华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上简述之。第三章山水田园诗派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山水田园盛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孟浩然生平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孟浩然的创作分析过故人庄,串讲春晓。王维的生平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是其处世哲学。王维的创作也以40岁为分界线,划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分析前期作品观猎。分析后期作品山居秋暝。选讲篇目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春晓。王维观猎、少年行、送元二使安西、老将行、山居秋暝、渭川田家。思考题如何认识山水诗的思想性第四章边塞诗派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边塞诗兴盛的原因盛唐社会,由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新的局面吸引着有志之士,跃马边疆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应运而生。岑参生平略述;分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岑参的诗,气势磅礴、雄奇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特点。高适生平略述;分析燕歌行。王昌龄与王之涣生平简介。分析王昌龄出塞,介绍王昌龄的创作特征,“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选讲篇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高适燕歌行、封丘作。王昌龄出塞、从军行、闺怨。第五章李白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学时分配6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生平李白出身富而不贵。学习从方术入门,博涉百家,未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习辞赋,好剑术,慕神仙。二十六岁离乡远游。胸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其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生平的三个重点1李白的籍贯问题;2供奉翰林与赐金还山;3从永王李东巡。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的庞杂的思想。1封建市民的思想。2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功成身退”将二者统一起来了。3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李白思想中的糟粕。4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非政治家。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李白的创作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浪漫主义这一流派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1主题的现实内容与非现实情节的结合。2很少详尽地描写生活过程。3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重点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串讲串风“西上莲花山”、行路难、月下独酌、赠孟浩然、赠汪伦、嘲鲁儒。选讲篇目古风“西目莲花山”“大车扬飞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永王东巡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第六章杜甫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学时分配6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杜甫生平和思想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2长安十年(35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4“漂泊西南天地间”(4959岁)。重点讲述杜甫的生活道路对其创作的影响。杜甫的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艰难坎坷的生活,玉成了杜甫,使其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杜甫的创作,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广度”从略,参见文学史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概述部分。深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尖锐性;对时局的敏感与预见;对战争的清醒认识。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介绍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成熟、高超的艺术技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现了杜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生命线,正是这条生命线,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批判现实的力量,具有真正的思想价值。三吏、三别表现了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特征1深刻、冷峻的解剖现实。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3选材的典型性与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五律春夜喜雨,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表现了“律中鬼神惊”的高超技巧。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杜甫继承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把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比较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对中晚唐的新乐府运动具有直接的启迪作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思考题简评古今李、杜优劣论。选讲篇目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宗旨及创作实际。学时分配5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原则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概括地说乐府诗,自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文人的摹拟创作,再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写时事,三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其间,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标则,与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共创新乐府,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第二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一曰讽谕诗,二曰闲适诗,三曰感伤诗,四曰杂律诗。以白居易44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划分前后两期,前期“志在兼济”,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后期志转消沉,“独善其身”,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中,白居易最重视的是讽谕诗。重点介绍讽谕诗。重点分析上阳白发人,串讲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第三节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是一篇脍炙人口而内容又极为复杂的叙事诗。(一)古今岐说述评。(二)长恨歌的基调是婉而讽。(三)回答几个问题1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评价,为什么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2白居易为什么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3“一篇长恨有风情”该如何理解思考题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选讲篇目重赋、杜陵叟、轻肥、卖炭翁、上阳白发人、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第八章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文运动的内容及韩愈、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学时分配3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中唐社会一部分中地主知识分子为挽救社会危机,巩固唐王朝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要求文学自觉地为它服务。古文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由秦汉的古文到魏晋南北朝的骈体,再到韩柳的古文,走了一个由散到骈再到骈散结合的过程,恰巧走了一个“之”字。古文运动不是重复秦汉古文而是一种新的发展。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第二节韩愈和他的散文(一)韩愈的生平、思想、创作(二)重点讲述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第三节柳宗元和他的散文(一)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创作。(二)重点讲述永州八记,具体分析小石潭记、小丘记,综合介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选讲篇目韩愈师说、原毁、讲学解、送董邵南序、杂说马、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捕蛇者说、三戒、传、小石潭记、小丘记、小石城记、种树郭橐砣传、段太尉逸事状。第九章中唐其他诗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唐其他诗人的创作实际情况。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刘禹锡的生平与创作重点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二节李贺生平及创作重点分析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选讲篇目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竹枝词、浪淘沙词。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第十章杜牧、李商隐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晚唐现实主义诗派的创作实际。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杜牧生平及其作品第二节李商隐生平及其作品第三节唐末社会概况及现实主义诗派串讲皮曰休橡媪叹、聂夷中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黄巢不第后赋菊。第十一章唐传奇与唐五代词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唐传奇及唐五代词的作品特色。学时分配2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及思想、艺术简介兴盛原因1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丰富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科举考试“温卷”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买卖二手房认购协议书
- 家庭房屋装修协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公司信用担保合同样本
- 住建部合同样本样本
- 个人借用汽车合同样本
- 精装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资料
- 中学“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 信封供货合同标准文本
- 主题班会教案:积极心态-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教案
- 会计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 对5S管理成果的记录和展示
-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简介
- JGT541-2017 建筑隔震柔性管道
- 小学校本课程-三省吾身教学课件设计
- 《沧浪之水》阅读分享
-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帐(参考模板)
- 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 风力发电风机拆除方案
- GA 1814.4-2023铁路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4部分:重点场所
- DB15T 3062.1-2023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河套灌区
- 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