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地图分析的基本概念,2,主要内容,地图与思维地图分析的含义地图分析在地图科学中的地位地图分析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地图的基本途径和技术方法,3,1.地图与思维1.1地图是思维的表达形式地图是图的高级抽象Cartographyistheartandscienceofmakingmaps.TheoldestknownmapsarepreservedonBabylonianclaytabletsfromabout2300B.C.CartographywasconsiderablyadvancedinancientGreece.TheconceptofasphericalEarthwaswellknownamongGreekphilosophersbythetimeofAristotle(ca.350B.C.)andhasbeenacceptedbyallgeographerssince.GreekandRomancartographyreachedaculminationwithClaudiusPtolemaeus(Ptolemy,aboutA.D.85-165).His“worldmap”depictedtheOldWorldfromabout60Nto30Slatitudes.Hewroteamonumentalwork,GuidetoGeography(Geographikehyphygesis),whichremainedanauthorativereferenceonworldgeographyuntiltheRenaissance.地图是空间认知的表现形式,4,1.2中西方思维特征的地图表示1)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地图反映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创立了“天圆地方”的假说。其后,中国历代地图学家都将地球看作是平面。如从魏晋时地图学家裴秀制作的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到后来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朱思本的舆地图和罗洪先的广舆图郑和航海图等,都是将地面或海洋看作是平面,而不是球面。,下一页,5,天圆地方,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磐,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聩,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穹,两个穹形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认为,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盖天说宇宙结构理论力图说明太阳运行的轨道,持此论者设计了一个七衡六间图,图中有七个同心圆。每年冬至,太阳沿最外一个圆,即“外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东南没于西南,日中时地平高度最低;每年夏至,太阳沿最内一圆,即“内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东北没于西北,日中时地平高度最高;春、秋分时太阳沿当中一个圆,即“中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正东没于正西,日中时地平高度适中。各个不同节令太阳都沿不同的“衡”运动。这个衡七衡六间图是力图定量地表述盖天说的宇宙体系,载于汉赵爽注周髀算经。因此,盖天说亦称周髀说。又晋书天文志亦载有:“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与周髀算经里所载的盖天说不同,实际上是较古的天圆地方说。中国科学史家钱宝琮等认为,这是第一次盖天说,而周髀算经所载的,则是第二次盖天说。,返回,6,禹贡地域图,约在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制图六体”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于测定地区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于确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离),用于确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3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裴秀还指出这“六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他认为,六体必须综合运用,互相参考,否则就不能正确绘制出反映实际地貌的地图来。遗憾的是该图已经失传。现存最早的历代政区沿革地图是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如下图),此图为中国古代地图之珍品。,返回,7,海内华夷图,贾耽是唐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他一生先后采用裴秀制图法,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陇古山南国、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及吐蕃黄河录等。他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内华夷图,花了1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巨幅唐代中国全图。这是继裴秀之后我国又一伟大的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幅图是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外国部分,虽然是采访材料,但注重实际,修正了不少错误;二是注重历史地理的考证,古今地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绘注,开创了我国沿革地图的先例。海内华夷图幅面约10平方丈,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图大10倍,可见工程之浩大,亦可见唐代制图事业之规模。,返回,8,舆地图,朱思本系元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江西临川人,他周游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十省。继承裴秀、贾耽“计里画方”法,注重实地资料的考证,并与地图对照,慎重取舍绘成舆地图,刻石于上清之三华院,可惜后来失传。但其求实求精的制图方法则影响了以后二百多年的地图发展。在朱思本之前,裴秀之后的500年,还出现过继承与发扬裴秀制图理论的又一杰出人物贾耽,贾耽生于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死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5年),为沧洲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他以裴秀的制图六体为指导,编绘出关中陇石及山南九州等图与统一全国的大地图海内华夷图等。由于海内华夷图图大,内容丰富、位置准确、绘制技术全面,不仅继承了裴秀理论,而且还有创新。因此可以说,裴秀贾耽朱思本是元代前杰出的三大著名地图学家,前后共约1000年,计里画方的基本编图法一直延用。,9,舆地图(局部),返回,10,广舆图,元代制图学家朱思本,以实地调查资料,参考前人著作,费时10年(13111320年)绘成的舆地图,取材广博,取舍慎重,采用计里画方制图方法,精确程度超过前人,是我国地图史上一幅很有影响的地图。可惜图幅太大,不便携带翻刻,现已失传。明代罗洪先将朱思本舆地图加以改绘,取名为广舆图)。刻图由45幅地图组成图集,其中包括九边图、海防图、江防图等幅,具有明显军事性质。九边图是明朝为了防御北方瓦刺族骚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将所设的9个边防重镇(即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分别刻绘一幅地图。每镇均驻重兵把守,是一个相联系的北方防御体系。每边图旁都有简略的图说,介绍驻军人数,下属各边镇兵马数目以及屯积粮草情况。明崇祯八年兵部职方主事(主管地图的官员)陈祖绥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图做了详尽的研究,绘制出一幅继承朱、罗二图长处,又重视军事要素绘制的地图皇明职方地图。刻图出于陈祖绥任兵部本职工作的需要,侧重于军事要素的绘制。例如,在绘制边疆各地理要素上,改旧图详绘境内而疏境外的缺点。“九边之要,全在谨备于外,故外夷出没,不可不详”。陈还把旧图明王朝失去的土地,也绘于图内,他说绝不可“弃而不问”,用来激发光复国土的信念。海防图也是明代一种军事地图。海图内,不仅有倭寇入侵沿海的路线图,而且有沿海沙山图,刻图绘有沿海城镇、烽堠、岛屿、山、海、沙滩、海岸线以及屯兵营地等要素。着重表示沿海一带山脉地形、河口海湾、小岛礁石、军营、指挥所、烽堠等。图的方位多以大陆为下端,海为上端。江防图也是明代出现的一种军事地图。它同海防图如同一对孪生姐妹,现存较完整的明代江防图是郑开阻杂著中的江防图。图内绘有长江两岸的地形、居民地、城镇和城墙、城楼、江中岛屿、江防兵要说明等。,返回,11,郑和航海图,原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载于中国明代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因为它是明代杰出航海家郑和(13711435)自永乐三年(1405)起28年间7次远航“西洋”的产物,所以一般称它为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实际上是一册图集,包括航海图二十叶(相当现代书籍40页),过洋牵星图二叶(4幅)。航海图记述了郑和在宣德五年(1430)最末一次远航的主要航线。这条航线以宝船厂(在今江苏南京)为起点,沿江向东,出长江口沿海岸向南,经淡马锡(今新加坡)向西,经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等地到溜山国(今马尔代夫)。从溜山国开始航线分为两支,一是横越大洋到非洲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另一是穿过阿拉伯海直达忽鲁谟斯(位于今霍尔木兹海峡北)。图上注出了航线的针位(航向、方位)和更数(航程、距离),表示了所经海区的主要港口、河口、岛屿、礁石、浅滩,以及沿岸陆地上的山形,可作航海目标的桥梁、宝塔、旗杆等,还详细地表示了500多个地名。过洋牵星图则是用星辰测向定位的专用图。在明朝的众多地图中,郑和航海图就是其中一幅具有重大影响的航海图。郑和七次航海,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也是一次罕见的大举,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前后近30年访问了亚洲、非洲等30余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极大的作用。这其中据郑和航海经历编成的航海图,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创作,更是一部专为指导航海用的地图。,12,13,14,郑和航海图(局部),15,返回,16,2)西方古代思维特征的地图表示西方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具有实证性、局部性和精确性特点。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古希腊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地图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它处于开放型海洋社会地理环境中,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因此发现地球是个球体。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公元87年150年)著写的地理学指南中所附27幅地图,是世界最早的地图集.,17,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托勒密古罗马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约公元90年生于埃及的托勒马达伊。曾在亚历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著作地理学指南(8卷)是古希腊有关数理地理知识的总结,主要以马里努斯的工作为基础,参考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资料撰成。第1卷为一般理论概述,阐述了他的地理学体系,修正了马里努斯的制图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欧、亚、非三大洲8100处地点位置的一览表,并采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纬度和经度网,把圆周分为360份,给每个地点都注明经纬度坐标。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组成,以后曾多次刊印,称为托勒密地图。托勒密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整个已知地区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作线性描述,即绘制图形,并用地名和测量一览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学指南中采用了波西东尼斯错误的地球周长数字,又在绘制陆地向东延伸中增加了误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为一片连续不断的陆块,中间包围着一些海盆,并在地图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还存在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见古希腊罗马地理学)。直到18世纪英国探险家J.库克的探险航行,才消除这个错误。他在地理学指南中还提出了两种新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和球面投影。,18,托勒密地图,19,3)墨卡托地图反映了西方近代思维方式萌芽,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公元1512年1594年)创立了等角正轴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并于1568年用这种投影编制了世界地图,代替了托靳密的普通圆锥投影地图。墨卡托世界地图,不仅收集并改正了所有天文点成果,而且把当时对世界的认识表示到地图上,使人类基本上对客观地理空间得到正确的认识。,20,4)实测地形图反映了西方近代思维特征,西方近代思维特征表现为实证性、局部性和精确性。主要表现在用观测实验方法代替了单纯思辨、推理演绎方法,把科学建立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基本地形图测绘-主流实测技术的进步(仪器的改进)数学方法如微积分等的成就,促进了地图投影学的发展具有计量概念的等高线成为地形表示的主要方法地图要素和符号比例分级概念逐渐加强,1730年1780(法),21,5)中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明代的地图较发达,尤其到了明末,西方新兴的自然科学技术由一些传教士逐步在华传播,地图制图术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第一次把西方绘制的世界全图传入中国,把中国的资料补充进去,充实丰富了地图内容。续此之后,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华绘制了一些,这些世界地图经过修编后,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绘图成规,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特点:1.把地图的中央经线置于中国,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图面配置2.采用测量出地球表面的经纬度绘制地图3.把地球以赤道为中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划出了南北二回归线与南北二极图线。相应形成气候的热带、温带与寒带。4.扩大了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5.对外国地名的翻译起了一个译定作用。,22,明坤舆万国全图,明坤舆万国全图反映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首次融合,中国地图上出现了地球是“球”的概念,23,6)西方现代思维特征的地图表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西方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周围的一切都毫无例外地服从科学定律,并把自然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题图诞生,24,7)20世纪现代思维特征的地图表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其中,系统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的形成引起人类思维方式革命性变革,此时的思维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精确性和逻辑性。出现了人工智能理论、信息论等先进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的物化工具。电子地图、GIS出现,25,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慧社区,26,在新时代的信息化社会里,你能否借助人类新的思维特征去开创地图学、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新的天地,从而成为为后人所铭记的伟大的地图学家、地理学家、GIS学家?我相信,我期待!,27,1.2地图分析的含义,近几十年来,随着地图编制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和完善,地图应用的范围迅速扩大,现在人们不再把地图作为劳动成果的表达形式,而是把它看成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地学问题的不可缺少的媒介。地图分析,就是把地图表象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们感兴趣的客体,利用地图上所栽负的客观实体的信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揭示它们的分布、联系、演化过程等规律,预测预报它们的前景,即将地图作为空间模型,用多种方法对各种地图表象进行分析解译。分析地图,可以获得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空间表象,及其联系和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从而可以得出相应的空间量度(坐标、长度、面积、高度、体积等)。地图上包含着空间现象诸多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以及现象间的联系,地图的这些特点,使它早就成为地球科学中的主要认识手段之一。,28,1.2.1地图应用,分析地图是在应用地图的目的指导下进行的地图阅读是最粗浅的应用方式地图分析是地图应用的主题,其目的在于使用各种方法,充分利用地图所载负的各种信息,从地图上获得各种有用的数据,建立现象间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概念,探讨现象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现象的空间分布及时序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基本进程,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9,1.2.2地图分析的基本目的,30,1.2.3地图分析的历史,科学地分析地图开始于18世纪到19世纪地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共间联系和结合的规律的发现。学者们最初的兴趣是分析研究大陆、海洋的位置,计算它们的高度、深度,研究它们的形状特征及海陆系统的分布规律。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根据对地图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例如,法国地理学家勃尤沙在1753年根据地图研究了地球上最重要的山脉和河流的分布;俄国的地图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季洛于18871889年根据地图研究了全球地势,按地球的纬度计算大陆平均高度和大洋平均深度,发现在北纬和南纬30。一40。的纬度带内,大陆的平均高度和大洋平均深度省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地质学家卡尔皮恩斯基比较了大陆地图,得出关于大陆的轮廓、分布和结构的正确结论,并且在地图分析的基础上预告了南极大陆山脉的结构;,31,1891年,比利时学者普里恩茨发表了关于行星和地球地图显示出的相似性的署名义章到20世纪初期,由于地图的精度和详细性提高,随着对地图的研究,促进了对地理地带性基本规律的发现。起初,发现了“地球的气候和植物的地带性”(古姆鲍利德特);随后证明了“整个地理环境的地带性”(道库恰耶夫);在地图上发现了“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大西洋沿岸轮廓惊人的拼合性”(魏格纳)。,32,我国在地图历史上有着光辉的成就。在我国古代,地图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密切相关。我国最早的地图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纪。相传黄帝与贵尤的战争中即应用了由大臣史皇所绘制的“地形物象图”。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中普通使用了地图。战国时成书的管于地图篇的记载,说明了当时地图内容齐全,包括城镇、道路、地形、土质、植被等要素,达到相当详细的程度。在规划和建筑中应用地图的实例也可追溯到公元前1125年,当时周公为营造东部洛阳,首先测绘了附近的地形图。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以户藉、田赋等行政、经济管理为目的的地图。荆柯之所以得以接近案玉,就是因为他带了燕国督亢之地图作为晋见礼。汉相萧何入咸阳后不去收集案之金银财宝,而首先收集秦王朝的律今图书和天下图籍,并建“石渠阁”妥善保存。宋朝平定异城后,命令州县造送地图。,33,1.3地图分析在地图科学中的地位,地图应用是伴随地图的产生同时出现的。但初级的用图方法仅限于阅读。现代的地图科学包括地图制图学和地图应用学的观点,至今并没有被完全接受。编制地图和使用地图是有区别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制图方法已经渗透到分析及应用地图的过程中(例如,地图的图形变换),实践中的分析结果又反馈到制图工作中。客观现实是原始信息的源泉,在编制地图时,制图者根据编图目的及地图用途确定编图任务,结合当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自己的经验,对制图对象和地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确定符号系统、图例、数学基础、图形综合、编制和出版方法等。,34,1.3.1地图编制与地图应用关系,35,1.3.2地图应用的定位,分析的结果一方面应反馈到地图生产过程中去,以利生产更好的地图,提高制图科学水平,但是,更重要的是,分析的结果应该对客观现实起作用,用分析地图所得到的结论,参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决策,这才是地图分析的实质所在。地图应用,如同地图制图学一样,应被理解为地图科学体系中独立的一门学科。美国地图学者CM菲利浦认为,“地图极似一个五光十色的水晶球,我们仔细阅读、分析解译它,它将使我们窥见过去、理解现在,从而展望未来;每一种、每一幅地图都会告诉你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动人的、精彩的、充满开拓性的故事”;“地图提供给我们探索的足够线索,有新发现的起点,想象的起航点,激起你寻求答案的好奇心”;“无论在理论上相设计上多么完善的地图,只有当它开始被应用的时候,才是最完善的,否则是徒劳的。”,36,1.4地图分析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1)进行各种现象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地图,认识和掌握各种地图表象的分布规律,例如:通过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的分析,可以获得水系结构和河网密度的规律,地形起伏和形态结构,居民点的类型、密度、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系、地貌、交通等要素的联系。分析地质图可获得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及变化的规律。分析地震图有助于获得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分析研究各种气候图可以查明太阳辐射、气温、降水的明显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从我国的土壤图和植被图上可以分析出我国植被和土壤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包括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以及森林地带、草原地带、荒漠地带的各种地带性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37,(2)进行各种现象相互联系的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利用地图进行各相关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研究是很有成效的。例如,分析我国的地震图和地质构造图,可以发现强烈地震般都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曲折最突出部位、中断部位、汇而不交的地段,与大地构造体系相应。综合分析植被图、土壤图、气候图、地形图、地质图可以发现,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它们的水平地带性格局首先是由于气候的水平地带性造成的,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某种稳定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与地形图相比较,可以找出地形的高度、坡向,坡度对土壤和植被分布的具体影响。与地质图对照,可以找到岩性对植物群落和土属的影响。有些岩石分市区往往只生长某种特殊植物,这种植物称为“指示植物”,通过它们可寻找不同的矿藏。岩石风化又形成特有的“岩成土壤”,例如,紫色砂岩地区形成紫色土,石灰岩地区形成石灰土等。对照植物图和土壤图,更能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暗针叶林与暗棕壤、干草原植被与栗钙土,荒漠草原与棕钙土,沙漠草原与灰钙土,高山草甸植物与高山草甸土,沼泽植被与沼泽土等,有的完全对应,有的则部分对应,显示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对照环境污染地图与工业分布图,可以找到空气污染同工厂类型、分布有直接关系。,38,(3)进行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研究,有些地图上已经表示了某些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分布范围和界线、运动方向、途径等的变量线,研究这些地图,自然很容易获得各种现象动态变化的信息,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地区表达同一现象随地图,或分析同一地图上表达的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表象,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例如:水系变迁图上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符号表示不同时期的河道、湖泊、岸线位置、范围,可以很明确地得到河流改道,湖泊展缩、海岸变化的信息,甚至可直接量算变化的幅度和数量。同样,在其它地图上往往把台风路径、动物迁移、人口流动、贷物流通、军队行动等现象表达得一目了然。利用不同时期制作的地图,摄制的航空像片和航天影像,对同一现象的位置、形态、范围、面积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变化。例如,我国唐山地区的地震发生后,利用航片和原有的地形图对照,很快编制出地震破坏程度图,详细准确地反映地表裂缝和房屋、桥梁等建筑物的倒塌的程度和方向,地表冒砂、喷水的范围等。并迈过冒砂范围的弯曲带状的定势图,反映出一条条被埋藏在地下的古河道。对表达在地图上的历年来同一季节、月份的气温、降水、河道、水位等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报出气温、降水产一年内及不同历史时段的变化规律,39,(4)利用地图进行预测预报,利用地图,根据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预测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即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预测现象的空间分布情况尤其适合一些潜隐的地下现象,例如,矿藏、石油、地下水等的分布。根据已查明的地段上矿藏和地质构造的联系,采用内强和外推法,对未知地区的地质图表示的构造与岩层进行分析,确定富集矿藏和贮油地层的可能性,就可以对矿藏和石油贮存进行预测。用同样方法分析含水层也可预测地下水的分布。,40,(5)利用地图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优势等级。这种评价包括对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环境质量、生产力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类型图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对农、林、牧的适宜性和局限性,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和目前生产水平,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法进行综合评价,划出宜农、宜林和宜牧地的范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区域的环境条件的优劣和质量好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包括环境的污染程度及对生态的危害程度。,41,(6)利用地图进行区划和规划,区划是根据现象内部的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所进行的空间地域的划分。规划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设想和战略性部署。区划和规划都同地图有密切的联系,不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图上作业,而且地图常常作为表达区划和规划成果的必要媒体。区划也是地理研究中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自然区划和社会经济区划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要素或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两种。自然区划包括: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动物区划等部门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社会经济区划包括:农业区划、工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行政区划、旅游区划等以及综合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又可分为粮食作物区划、经济作物区划、畜牧业区划等部门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区划工作的一般过程是先进行部门区划,然后进行综合区划;先从类型分析入手,研究地区差异、再进行区域划分;先确定区划指标,再建立区划的等级系统,最后划定区划界线。区划的指标可以是质量的,也可以是数量的。自然区划一般采用多级制系统。部门自然区划界线往往以类型图和其它具有分析性的地图作为基础,参照某些类型界线划定。综合自然区划往往需要利用多种要素和现象的类型图,等值线图进行比较叠置,确定带有共同性的区划界线。,42,(7)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国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分析研究及熟知国土资源,摸清国土情况,可为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利用,发挥地区优势,合理进行生产布局和决策提供可靠资料。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减少大量的野外考察和统计工作,节省大员的人力物力,不仅可以在大范围内对国土进行总体分析和综合研究,而且可以小范围具体地按需要指出国土的栽负能力。剖析其质量和数量特征,对国土信息的某一专门内容进行深入的解剖,为发挥国土潜力指明方向。例如,从分析研究能源分布图帮助制定提供电能的方式,我国西南地区应以水电为主,东北和华北地区应以火电为主、中南地区应以火电与水电并举,华南地区则应发展核电和水电,据水资源图,可制定水电厂装机容量及覆盖范围、水电站的布局等。,43,1.5分析地图的基本途径和技术方法,1.5.1地图分析的基本途径单张地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气环境化学实验设备培训重点基础知识点
-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研究-水风光一体化能否再造一条雅砻江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 六年级的成长印记
- 立春营销策略解析
- 2025黄河大桥C合同段施工投标文件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精美课件送期末复习(第1课时)
- 艺术培训项目商业计划书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
- 行业数据:中国水压控制阀门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微课版)(周舸第6版) 各章课后习题
- 中华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 医疗抢救设备仪器培训
- 多模态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 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安全乘坐电梯》课件
- 2025年中国电信云网资源管理技能认证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青春自护-远离不良诱惑主题班会
- 结构化面试的试题及答案
- 架空管道安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