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港澳回归,洗雪国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BCD2 .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A彭德怀B麦克阿瑟C克拉克D朱德3 . 五四运动作为反封建运动,可以说是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继续,而其斗争的彻底性大大超过前者,其主要原因中不包括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D吸取了两次政治运动的经验教训4 . 下列是某同学自主学习时收集的图片。从中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A国防现代化B新中国外交C祖国统一大业D两岸交流5 . 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自由劳动力,不同国家通过不同方式实现这一条件,下列属于获得自由劳动力的方式是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南北战争三角贸易俄国农奴制改革ABCD6 . 有人为研究二战后世界发展的特征,找到9个关键词。通过分析以下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多极化与全球化B信息化与多元化C危机与挑战并存D多元一体与兼容并包7 . 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ABCD8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该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A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C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 .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关于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都是在没有改变国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C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和完善D都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灵活调整经济政策10 . 一位战争亲历者、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但给中国,也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的“战略决战”不包括( )A辽沈战役B延安保卫战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11 . “哥伦布日”最早在1937年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为每年的10月12日。自197 1年开始,此纪念日被正式定于lO月的第二个星期二。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哥伦布进行的航海线路是ABCD12 . 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A谋求世界霸权B限制苏联扩张C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发展D实现欧洲一体化13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14 .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它们都主张A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B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D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15 . 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C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D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16 .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康熙帝B光绪帝C顺治帝D乾隆帝17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作者之所以对拿破仑表示感谢是因为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动摇了意大利封建统治的基础B拿破仑给意大利带来了繁荣C拿破仑帮助意大利赶走了外国侵略者D拿破仑促成了意大利的统一18 . 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下列关于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容登载了国家政治大事B创办于上海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靠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19 . 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20 .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你知道诗中的“夷岛”指A海外B沿海岛屿C日本D葡萄牙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22 .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世界历史部分大事件,请你从下列事件中任意选出一组事件(每组含两个事件即可),分别指出这组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示例:事件: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联系:文艺复兴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明: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3 . 20世纪,有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救国篇】材料一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他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业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医国”的主要历史功绩。【建国篇】材料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2)新中国成立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强国篇】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3)据材材料三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在这场社会变革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分别是什么?(4)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什么?24 . “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材料三请回答:(1)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2)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英国这一地位的形成?(3)当今,图1与图2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4)以上材料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三、辨析题25 . 综合探究:在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国家与地区在战争与冲突中博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根据图片内容分析,这条丝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四处探访,对拥护明朝的各国君主提供协助,但并未试图攻占或殖民他国郑和下西洋得以证明,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2)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欧洲人远航目的有何不同?欧洲人的“探索”、“征服”有何历史影响(任选一点解答)?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枪支状况比较表型制点火装置枪长射程射速生产年份中方鸟枪、前装滑膛枪火绳2.01米100米1-2发/分钟1548年英方伯克式前滑膛燧发枪摩擦燧石1.16米200米2-3发/分钟1800年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击发撞击火帽1.42米300米3-4发/分钟1838年资料来源: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4月版(3)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据上表总结清军枪支的落后之处。除此之外,中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任选两点作答)材料四 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尊敬时期(18世纪),轻视时期(1840-1905)取善好施时(1905-1937) 赞赏时期(1937-1944),清醒时期(1944-1949),敌对时期(1949-)。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4)国家形象与国家地位、国际关系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材料四中的第和第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