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1)_第1页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1)_第2页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1)_第3页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1)_第4页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1、 问题提出: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与学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思考,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引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存在误区。重形式、轻内容、照搬多、实效差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谈不上高效课堂。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在研究中总结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2、 归因分析 课程与教学改革,其实要解决的就是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教(学),即教学目的问题;二是教(学)什么,即教学内容问题;三是怎么教(学),即教学方法问题。(1) 为什么教?为学生需要教,为学生发展教,请问各位老师,当我们辛勤工作一学期之后,回头发现有些不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我们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得到的评价是“不满意”,我们作何感想!因此,弄清 为什么教这一问题,才有助于我们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正确评价。 例如: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仅仅是为了发现规律与巩固应用规律?显然这种学习是被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则是: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更能明确为什么要去发现这个规律的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自身需要,知识本身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尝试采用“学习需要有效探究反思完善”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小学数学教师,2010第四期43页)(一次和段老师参加的招聘教师的活动,课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许多教师对这节课的知识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位置都说不清,怎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低效教学原因分析:教师不能全面吃透教材,教学目标不明,重、难点定位不准。因此,明确为什么教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解读课标与教师用书,按教学单元分析实施的教学目的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那些知识打基础的明确所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使课堂上做的每件事情都有明确目标。(2) 教什么? 教什么?教知识,什么是知识?凡是拜读过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知识的冰山模型的教师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更丰富的理解,知识不仅是存于书本上的可以言传的言语信息,更重要的还有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学习态度。 例如:二年级的初步认识,知识目标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而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正是对角概念知识内容的诠释。 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水平下降的原因:重视知识系统的讲解,忽视情感因素的感染与学生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 因此,学生只有真正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 怎样教 以怎样的教学内容,提供怎样的数学信息,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设计怎样的教学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机制智慧,与学生互动的引导。学生参与能力的展现,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考虑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例如:圆的认识一节课:1、课题引入,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让学生画圆,对出现没有封口的图形分析原因,教师示范正确使用圆规的方法后,抛出新问题思考:如若在操场画一个大圆怎么办?学生结合圆规的原理用一根绳子解决。2、解读“圆”的概念,定点、定长点的轨迹。(生语言绕一个固定点,确定一个固定长度,让另一个动点跑一周组成圆。)3解读圆心、半径和直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教学中,蕴藏着精确的数学语言,充盈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弥漫着浓浓的数学味。4、在运用中体验圆与半径、圆心的关系。怎样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找正方形的对角线或对折两次找中心点得方法找到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自我建构,5、拓展延伸,为什么轮胎要用圆形而不用正方形或三角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并应用于生活。 如若教师画出圆并讲解半径与直径,最后记住概念,学生的收获在哪里? 低效课堂教学的原因:1、问题常规化,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课堂结构层次安排不科学,时间分配不合理;3、过分追求答案的完美性,忽视意义的理解和概念的获得等;4、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的结果或过程迁就,对课堂中反馈的信息不能及时调整。3、 教学策略研究(1) 、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习动力、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促进高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三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问题作为出发点;面对适度的困难;根据结果反馈。 例如:“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可开始,我设计三个动物比快慢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比快慢”的经验,在讨论中体会“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在此基础上,创设“路程与时间都不同”怎么比?这一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速度”概念的理解。(2) 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显示的知识和经验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和积累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1) 在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经验,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2) 在课堂设计上,一定要明白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找到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潜在距离,合适的潜在距离是成功的奥秘。(3) 严格的变式训练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例如: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图形的转换也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学时,先复习学过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面积公式的推导。接着提出探究目标: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启发学生思考:(找到适切的潜在距离)1、 你打算把梯形转化已学过的什么图形?2、 怎么转化,是拼、还是割、还是划分?3、 你会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吗?4、 转化后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关系怎样?5、 试一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推导梯形面积公式。(3) 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和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的整合,(有意义接受式和活动式教学有效整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教师“启发”但不“灌输|,“引导”但不“牵鼻”,“鼓励”但不“抑制”;课堂设计做到“静、动”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即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4) 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了解,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地改善学习的过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