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2014年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重要性。B2014年11月25日上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驶离江苏江阴,这是“蛟龙”号赴西南印度洋首次开展科考。C盐城高新区几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大部分竞争力不够强。D习近平在澳门大学讲述了自己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知识、开启智慧,希望澳大学生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2 . 下列加横线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能够忍受冬寒)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用鞭子或板子打)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3 .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C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明了阿长不懂文化,体现了鲁迅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4 .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俨然:形容庄严。)B“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和煦:温暖。)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D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内部改革,增强造血功能。(造血:比喻部门、组织、单位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的实力。)5 . 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凛冽(ln)脸颊(ji)花团锦族(c)B蝉蜕(tu)禁固(g)亵渎(d)锋芒毕露(lu)C拂晓(f)阻遏()剽悍(pio)锐不可当(dng)D黝黑(yu)诘责(ji)嗔视(chng)呕心历血(l)二、字词书写6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1949年,人们(qio)首以待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1964年,科学工作者为巨型“蘑菇云”(u)心沥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ch)热激情;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些精彩瞬间被记录在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里,也(jun)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8分)玫瑰和胶囊沈奇岚有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10页左右的“精华”,提供给那些想诿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这个公司一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让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如果抽去了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个节奏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藉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写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7 . 写出上文的中心论点。(2分)8 . 根据语境,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话。(2分)9 . 阅读第段,你是如何理解“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这句话的?试从论证方法角度加以分析。(4分)故事,就是最好的年货曹保明从进入腊月开始,人们在准备着回家过年,同时也在为捎带年货而操心。环顾四周,仿佛一切都给亲人准备了,又总觉得缺点什么,细细想来,没有准备好的也许是“故事”。应该给亲人多带点儿故事回来。故事,就是信息。团聚之所以成为春节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因为一家人需要在这个时间共同辞旧迎新,回顾旧的一年,规划新的一年。可以说,过年就是祖法规定的一种家庭会议,从老时候的春种、动土、传家,到新时代的婚育、养老、职场,年夜饭餐桌上所谈论的,都是需要一起来参谋的家族大事。亲人们各自忙活一年了,儿女想了解爹娘今年的辛苦,爹娘也想听听儿女们一年的收获。老人们要在团聚的时刻讲讲古,给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以岁月的建议,晚辈们则要拿起手机说说今,给留守家乡的长辈们带去时代的变化,而小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场,听着家里人的各种故事,家庭观念就在其中进一步深化。故事,也是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过年一度成为“改善生活”的近义词。直到实现了“顿顿饺子,天天过年”的今天,我们才重新记起,年过的原来是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意义上,年是一个最大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为什么贴春联、福字、年画,为什么拜年,为什么除夕晚上非得吃那顿饺子?每一个细节,后面都流传着很多故事。我们的祖先什么样,我们家族曾经出过什么人,我们的家乡曾经发生过什么?每一个提问,后面都追叙着一段历史。过年就是中国人传承传统的最好方式,说不完的为什么,讲不完的想当年,一切都在故事里。故事,更是生活。冯骥才说过,“故事是浓缩的人生”。讲故事原本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能力,世界上少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尝尽跨越五千年的酸甜苦辣,因而也具备复杂和广泛的精神理解。查干湖的冬捕鱼,过年时之所以可以卖到几万几十万,因为卖的已经不是“鱼”了,而是一种不同人的生活体验。鱼,是怎么从严寒的冰层下捕捞上来的?查干湖畔,受“腾格里”佑护的民族是如何生活的?北方的“鱼把头”为什么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水源?给年夜送上这样一条“有故事的鱼”,当然意味着一些特别的祝福。同理,当老人们翻出发黄照片,当游子们捎回外地特产,当孩子们拿出学期成绩,是什么都不重要,关键在于讲什么。故事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故事涵盖了人对生活的认识和表达,真正的好故事,从来都是扎根生活、走进生活才能获得。故事,就是最好的年货。“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流行语所揭示的,恰恰是春节最传统的精神意义。在这个每一年都不同的时代,过年讲故事越来越重要。不仅家中的长者要讲,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更该多讲,因为他们往往既是一个家庭获得新生血液的入口,也是一个家庭融合新老两种文化的节点。春节,本就是家庭话题最开放的时刻。无论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好好给家里人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剧烈变化与传统道理的安处之道,实现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吐故纳新功能。(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0 .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 . 在作者眼中,故事的内涵有哪些?结合全文分析。12 . 第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作简要分析。13 . 结合全文说一说,怎样才能实现家庭的“吐故纳新功能”?四、句子默写14 . 默写。客路青山外,_。(王湾次北固山下)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烟笼寒水月笼沙,_。(杜牧泊秦淮)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李煜相见欢)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范仲淹渔家傲)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_,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真无马耶?_。(韩愈马说)张养浩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发出了_;_的议论,表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思念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桑茶坑道中 宋 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15 .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花堤和_等景物。16 . 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六、课外阅读(三)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17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因起彷徨尝暂寄人空宅住18 . .翻译下面的句子。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9 . .“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七、名著阅读20 .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着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多姿的人生画卷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向你朋友推荐一部,并说说理由。书目: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名人传。推荐书目:;推荐理由:八、综合性学习2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四时景物(一览无余美不胜收)。春风中,微润的空气里酝酿( )着各种花香;夏夜里,静m( )的夜空中传来知了的鸣叫;秋田中,忙碌的农民伯伯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