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一. 填空1. 间接强制的办法主要有代履行和执行罚两种。2. 行政裁决的纠纷只能是 行政争议的行为 。3.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的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4. 违法行为在二年 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与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5.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法定行政机关 行使。6. 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是无效的。7. 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8. 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9. 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分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等方式。10. 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 行政合法性 和 行政合理性。11. 我国政府的派出机关有 行政公署 , 区公所 和 街道办事处 。12. 行政立法的系统化就是对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清理,汇编和 编纂 。13. 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行政相对方的 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 。14.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15. 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16. 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17. 在行政赔偿的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关系时,我国采取 行政先行处理原则。18. 对 国务部各部门 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条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受理和审理。19. 在行政诉讼中,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20. 行政赔偿责任的归类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21. 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和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22.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23. 依据行政相对方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相对方,分为个人相对方和组织相对方。24.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 行政机关救济行政复议 和 司法机关救济行政诉讼 。25. 我国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26.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他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精神实质。27. 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28. 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29. 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30.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条件的管辖同于行政 诉讼条件。31. 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32. 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33. 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34. 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35.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6. 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37.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38. 赔偿法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39. 赔偿诉讼的举证制度依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赔偿义务机关也可)负责,减责的举证责任。40. 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41.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42. 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43. 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判决,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和确认判决。44.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45.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46. 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47. 行为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48.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49. 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50.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确定的方式是结合式。二名词解释1.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3.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4.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5.复议第三人:是指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而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6.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可能受到行政诉讼审理结果的影响,依本人申请并经批准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行政相对人。7.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该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8.收容审查:是公安机关对有流窜作案嫌疑或有犯罪行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来历不明的人采取的短期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9.行政裁定书:在行政诉讼中,具有或者有可能具有执行内容的裁定有三种:一是关于财产保全和先行给付的裁定;二是对行政判决书中的错误进行补正裁定;三是人民法院制作的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行政判决的裁定。10.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12.行政制裁权:主要的是保证公务的实施,包括金钱制裁,强制继续履行、代执行,解除合同等制裁方式。13.行政机关组织法:就是规定行政机关任务,地位、职责、组成与编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4.行政监督:就是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15.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机关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而与另一方发生争议。16.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17.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8.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19.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20.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21.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22.行政案件的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裁定与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3.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24.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25.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26.司法机关救济:也就是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27.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28.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29.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0.行政诉讼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31.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32.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33.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三单选1.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B)B.精神实质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的(D)D.财务和人身自由3.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C.一般行政监督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属(B)B.授权立法5.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6.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D)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7.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C)C.具体行政行为8.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D.村委会9.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社会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10.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A)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11.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B)B.辞职12.根据宪法(D)有权制定行政法规D国务院13.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D)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4.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诠释有(C) 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1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以行政机关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A)为行政诉讼被告。A.该行政机关16.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依照(C)权限,对案件进行的初次审理。C.法定管辖1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C.行政许可权18.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A )A.暂时停止19.(A)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位一方。A.行政司法20.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21.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A)A.该行政机关的行为22.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C)C.具体行政行为23.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诉讼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D)情况下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D.被告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4.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B)B.抽象行政行为25.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B)B.国家行政机关26.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C)C.代执行27.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C)C.没收28.行政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C)C.一定数量额罚款29.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A.行政机关30.行政复议机关直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在(B)进行审查,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B.5日内四多选题1.管辖权的转移在具备以下条件时进行。(ABC)A.必须是法院已受理的案件B移交此案的法院对此案不具有管辖权C移交者和受理者之间属同权关系2.在行政诉讼中下列人员可以受委托成为行政诉讼代理人(ACE)A.律师C提起诉讼公民的邻居(不必经法院许可)E其他公民(不必经法院许可)3.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提交上诉状的方式有(AB)A.向原审法院提交B向二审法院提交4.法院收集调查行政诉讼证据,可采取以下途径(ABCD)A.要求当事人提供B要求当事人补充C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取D向社会团体公民调取5.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CD)C.要式行政行为D不要式行政行为6.行政赔偿责任的归类原则主要有(ABC)A.过错责任原则B危险责任原则C违法责任原则7.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CD)A.服从行政管理义务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义务遵守法源程序要求义务8.根据我国法律(CD)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大及常委会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常委会9.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BCD)案件除外B涉及个人隐私的C涉及国家机密的D法律另有规定的10.根据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ABD)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权利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天内提出D除涉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C)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鉴定卫生管理承包合同1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ABC)A.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法规13.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理依据有(BCD)B.法律 C.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4.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AB)A.律师证 B.会计师执照15.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C)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21:00,非机动车辆不能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 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根据本局鉴定16.行政诉讼确定受案范围的原则是(ABCD)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B.妥善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 D.既借鉴他过经验,又考虑自身实际17.国务院是(ABC)A.最高行政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18.行政赔偿的方式有(BCD)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支付赔偿金19.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哪些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ACD)A.周某对海关的扣留决定不服 C.某村民对县土地局强行拆除某房屋的决定不服 D.张某对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不服20.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BC)B.单方解除 C.协议解除21.行政立法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AB)加以实现的A.实效制度 B.代理制度22.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BCD)案件除外。B.涉及个人隐私的 C.涉及国家机密的 D.法律另有规定的23.下列中的(BD)是行政立法主体。B.国务院 D.北京市人民政府24.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D)B.吊销营业执照 D.没收非法所得五简答题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答: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2.简述行政法的作用?答:行政法作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1 保障了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2 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 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备以下特点:1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基础性。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映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本质特征。4.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答: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行政合法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体讲,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 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 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5.简述行政主体的特征?答: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 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3 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6.行政机关活动的原则主要有哪些?答: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需要原则;适应需要,即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 精简原则;精兵简政是党的优良传统,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仍然应当用最 少的人办最多最好的事。3 高效率原则;高效率是现代化对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普遍要求,而对行政机构则有特殊的意义。4 依法设置的原则;行政机关肩负着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它本身成立的合法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地位和作用。7.简述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或论述)答: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存在很大差别。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被授权组织则有。具体区别如下: 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权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8.具体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主体要件包括哪些?答: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的形成或作出。一般说来,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主体条件: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人员,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受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的工作人员。2 主观条件: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在主观上有凭借行政职权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且显露达到该种效果的意思表示。3 客观条件: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并通过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4 法律效果条件:行政行为作出后应当能够产生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效果,即使某种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使行政相对方面权利义务因此受到影响。行政行为符合上述条件时即可成立,但并不意味着其合法有效。9.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答:一般说来,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包括:1 主体合法:所谓主体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由于行政行为通常是由行政主体的具体工作人员实施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应具备法定条件,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体合法除了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以外,还要求其行为必须在权限范围内。2 内容合法: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行为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3 程序合法: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10.简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答: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 立法的主体不同2 立法权的来源不同3 立法的内容不同4 所立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5 立法的程序不同6 立法的形式不同7 立法的效果不同11.简述执行罚的特点?答: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可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执行罚一般包含以下特点:1 执行罚一般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2 执行法主要通过滞纳金表现出来,其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3 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人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计算,可反复适用。一旦义务人履行义务,执行罚不再进行。12.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答:行政处罚具有以下特征:1 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别开来。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促使义务人履行义务。2 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一点使它与刑罚区别开来。刑罚的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3 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处分区别开来。行政处分只能适用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由行政机关任命或管理的人员。13.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包括哪些方面?答: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主要有:1 是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2 是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的控告、检举;3 是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4 是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5 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14.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 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 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3 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不是一种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责任。4 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15.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答:行政复议的特点是:1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 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3 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4 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16.简述行政复议的排除情况?答:根据行政复议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不能申请复议:1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2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此外,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也不能申请复议。17.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答:行政诉讼被告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须是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和组织。2 须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职权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3 必须为原告所指控并经人民法院通知应诉。18.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归责原则?答: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必须具有下述三方面的条件:1 行政侵犯行为:这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包括三个要素: 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其他被授权或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2 损害事实:这是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侵权行为的客观损害。认定损害事实应注意以下几点: 损害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确实存在的损害; 受损害的权益必须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权益; 损害事实包括物质损害事实,人身损害事实和精神损害事实。3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行政主体对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直接联系,行为人才能对侵权损害承担责任。19.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答: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多种主张,主要的有:1 过错责任原则。只有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因过错造成损害才能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2 危险责任原则。不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有无过错,只要是执行职务侵犯了相对方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即应承担赔偿责任。3 违法责任原则。只有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执行职务时的违法行为侵犯相对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六论述题1.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答:行政行为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 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行政行为的作出必须有法律根据的要求并不意味着行政主体只能按照法律的预先设计亦步亦趋,没有任何主动性。3 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比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4 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2.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答:行政法制监督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进行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 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国家公务员和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3.论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与共同点?答: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如下:1 监督的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且只能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多样性。2 监督对象的范围不同: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监督的对象则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包括部分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3 监督程序不同:行政监督的程序通常是立案、调查(或查账)、结论、处分等;监督行政行为则通常是听取汇报、评议、观察、质询、批评、审判等。4 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利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5 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1 监督的对象相同:都是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主要对象。2 监督的内容相同:都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普遍的行政行为和个别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3 监督的目的相同:都是保障国家法律、政策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4.论述行政复议的作用?答:行政复议的作用如下:1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我国,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有待深入,有时行政权的行使不是来自于法律的规定,而是来自于管理的需要。行政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虽然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但是,行政权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来行使,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都会对相对人的权利造成损害,因此,必须给予相对方一定的权利救济措施,这就是行政诉讼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必要。它是利用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关系,由上级行政机关纠正下级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说,行政复议是一种权利救济措施。2 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权的行使会影响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如果相对人认为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就会引起行政争议。通过行政复议,由上级行政机关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决定以撤销或纠正,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对合法和适当的行政决定予以维持。对相对方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又不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保证行政决定的权威性。因此,行政复议制度不仅有权利救济功能,还有保障功能。3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机关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是行政系统内部良好运行的保障。行政复议是由上级机关通过对具体行政争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以监督下级机关的行为是否违法或不当。因此,对于行政机关来说,行政复议制度又是一种监督机制。与行政复议的权利救济作用相比,其保障和监督的作用是次要的和附带性的。5.论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答:在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的构成应当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 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能充当原告。2 被告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3 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院受案范围内且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行政争议。4 原告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5 法律、法规规定起诉前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进行了行政复议;自己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6.论述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举证责任?答: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对行政诉讼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对行政诉讼法活动有拘束力。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都要遵循。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原则:1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行政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就具体案件的审判来说,各人民法院的审判权独立; 审判人员独立。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以事实为根据要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作出裁判之前将相关的事实调查清楚; 以法律为准生要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不管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还是作裁定或决定,均应依法进行。3 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只有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异议时,才能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而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适当的问题,原则上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自行判断和处理。4 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但这并非指原、被告诉讼权利和义务完全对应。5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应当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6 当事人有权辩论原则: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有权针对案件事实的有无,证据的真伪,适用法律、法规的正确与否诸方面进行辩论。7 会议,回避、公开审判及两审终审制:行政案件技术性,知识性较强,而且行政诉讼当事人一方为行政机关,独任审判难以胜任,采用合议制有利于行政案件的公正解决。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行政诉讼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样,坚持回避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并实行两审终审制。8 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以保障行政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答: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该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7.论述(试述)行政诉讼案件中设置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意义?答: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不是必须经过的审理程序,不具有审计的性质,是第一审、第二审以外的检验法院已结案件办案质量的一种监督程序。1 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程序和提审程序两种程序: 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再次进行审判的活动。再审分为两种:一是自行再审;二是指令再审。 提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下级人民法院裁判已经生效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行政侵犯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2 损害事实:这是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侵权行为的客观损害。认定损害事实应注意以下几点: 损害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确实存在的损害; 受损的权益必须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权益; 损害事实包括物质之间损害事实,人身损害事实和精神损害事实。3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行政主体对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直接联系,行为人才能对侵权损害承担责任。答: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多种主张,主要的有: 过错责任原则。只有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因过错造成损害才能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危险责任原则。不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有无过错,只要是执行职务侵犯了相对方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即应承担赔偿责任。 违法责任原则。只有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执行职务时的违法行为侵犯相对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狭义讲来,指国家职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职能的总称;广义讲来,指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 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 关系称为行政关系。它是现代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2调整对象具体包含:(1)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在对外进行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可称为行政主体。这种关系的特点是行政主体与管理相对方之间的地位不对等。前者在关系中居于主导的优势地位,后者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对外关系)(2)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同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授权的公共组织之间的关系等。(对内关系)(3)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行政主体处于一种被监督、被审查的地位。(监督关系)(二)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也是我们区分其他法律关系的重要依据,我们应了解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特别是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3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行政法律关系既然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那么,由权利、义务构成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要素。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主要包括:人的出生、死亡。如人的出生、死亡会导致户口登记、注销等行政法律关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战争可以导致兵役征集和财产征用等行政法律关系;自然灾害可以导致税收减免、社会救济等行政法律关系。时间的流逝和物的灭失。如物的灭失可能导致行政赔偿法律关系。 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它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行为,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为行政相对方的行为,如行政主体吊销相对方营业执照的行为;行政主体没收、征收财物的行为;行政相对方申请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等。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了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从而使原行政法律关系消灭。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全部消灭,从而使原法律关系消灭。(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刑法、民法并列的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行政法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作用: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1.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2.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精神文明。三、本章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练习题一、名称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行为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4、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5、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6、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7、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8、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行政法基本原则就是一个即:行政法制原则,具体可以细化为两个原则:合法性和合理性。(一)行政合法性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概念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行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2)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3)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这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行政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的权限划分、上级与下级的权限划分等都必须依据法律确立。各部门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否则即构成违法。(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二)行政合理性原则1行政合理性原则概念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基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奖学金合同(2篇)
- 雨水收集池施工合同(2篇)
- 幼儿斑马 课件
-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
- 坚定跟党走课件
- 党课 制作课件
- 西京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外贸函电》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4种高逼格的动画封面模板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卷含答案
-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RAPID(ABB):RAPID编程项目实战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6 第1课时(Get ready)
- 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4至2030年中国股指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母乳低聚糖(HMO)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江城子-密州出猎》1省名师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的承诺书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 第2课时说课稿
- 2024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笔试历年职业技能测验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含答案
- DB11T 2292-2024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乌鸡产品晒市场营销模式与投资策略规划研究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