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doc_第1页
《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doc_第2页
《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doc_第3页
《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doc_第4页
《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泸州地处长江与沱江汇合口,城市屡遭洪水侵袭,所辖四县三区也常遭洪水与山地灾害。在现有防洪设施不完善,多种山地灾害未能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为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尽可能减轻和降低汛期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而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旨在抗洪抢险中做到有备无患,临危不乱,措施得力,科学有序,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本防洪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四川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国家、省相关法规、条例和政策,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制定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结合我市防汛实际,在原泸州市城市防洪预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形成新的泸州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泸州市境内(以城市为主)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洪水(含江河洪水、水库垮坝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依法防洪,科学防洪,团结抗洪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防汛保平安”。 1.4.2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汛岗位责任制。要求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的落实要贯穿到防汛准备,汛期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的全过程。 1.4.3各部门、各单位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凡有防汛任务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防洪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制定和完善包括特大洪水处置措施的防洪抢险方案。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总体地貌 泸州市处于四川省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其中丘陵占43%,山地占57%。全市可综合分为四种地貌类型区域:北部浅丘宽谷区、南部低中山区、中部丘陵低山区、沿江河谷阶地区。泸州城市区地貌为长江、沱江一、二级阶地,以“馒头状”浅丘为主,相对高差一般2030米,沿河岸阶地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其余以侏罗系、白垩系陆相红层分布面积最广。 2.1.2水系泸州地处长江、沱江交汇处,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河流有:长江、沱江、赤水河、永宁河、濑溪河、龙溪河,皆属长江水系。影响城市防洪的主要江河有长江、沱江、永宁河。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区,流经市区段36.95千米;沱江由西向东汇入长江,流经市区段长约10千米、永宁河由东南向西于安富镇汇入长江。 2.1.3气候 泸州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618,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9,全年无霜期340天。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61毫米,实测最大降雨量1464.9毫米(1962年),最小降雨量760毫米(1960年),但时空分布不均,70%雨量集中在59月,一般大雨开始在5月上旬,9月底结束,暴雨大多集中在69月上旬,多年平均风速1.6米/秒,最大风速40米/秒(1989年4月20日),平均日照总数为1208小时。 2.2社会经济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泸州城区位于市域西北部,地处长江与沱江交汇处。城市海拔标高在235520米之间。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区,沱江由西向东汇入长江,将市区分割为中心半岛、江北和江南三部分。现城市用地面积29.4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0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泸州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一个以主城(中心半岛)为中心, 其它六个片区(小市、兰田、安富、茜草、高坝、玉带桥工业区)连接而成的现代化城市,城市交通比较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齐备,能源、化工、机械、食品加工、港口等企业遍布城区城郊。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经济建设,泸州已成为四川对外开发开放沿长江和南通道出海的门户,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3洪涝风险分析 2.3.1洪水特性泸州长、沱江河段汛期洪水的特点是:涨落缓慢、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淹没时间可达一周之多。据长江泸州水位站资料分析,每年洪枯变幅都在10米以上,1015米变幅占64.4%,1519米占.36.5%,1905年历史洪水计算达20.79米,一般洪水上涨始于6月初,下落止于10月末,长达五个月之久,历年最高洪水基本发生在78月份。沱江流域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其年内径流分配受降雨支配,干流洪水多发生在69月,尤以78月机会最多。洪枯变幅高达15米,汛期特别是长江高水位时,沱江受长江洪水顶托影响较大,泸州市区河段主要受长江水位控制。见长江、沱江主要控制站到泸州站的洪水传播时间表一。李庄、富顺站、泸州站不同频率洪水位、流量见表二。 主要控制站至泸州站洪水传播时间表 河名 岷江 金沙江 长江 沱江 站名 五通桥 高场 岷山 李庄 三皇庙 石桥 登岩 石盘滩 富顺 传播时间(小时) 19 12 15 8 43 37 25 17 8 表一 李庄、富顺站、泸州站(麻沙桥)不同频率洪水统计表 站名 项目 富顺 李庄 泸州 备注 不 同 频 率 洪 水 解放后 最大洪水 流量(m3/s) 15100 58400 表中泸州站麻沙桥为黄海高程 水位(m) 273.26 276.13 242.93 历史最 大洪水 流量(m3/s) 18600 66084 水位(m) 278.07 245.35 流量(m3/s) 6040 36000 水位(m) 269.30 236.75 流量(m3/s) 9280 44000 水位(m) 270.01 271.63 239.19 流量(m3/s) 11670 50000 水位(m) 272.02 272.94 240.69 流量(m3/s) 13990 55000 水位(m) 272.90 274.11 242.09 流量(m3/s) 15330 58800 水位(m) 273.59 274.67 242.88 流量(m3/s) 17010 62600 水位(m) 276.02 275.43 243.79 流量(m3/s) 19260 68000 水位(m) 279.29 276.45 244.85 表二 2.3.2洪涝灾害成因及特点 泸州城区地处长江干流,由于有两条较大支流(沱江和永宁河)汇入,长江与支流洪水相互顶托,历来洪涝灾害频繁。城区以上长江上游集雨面积达67.4万平方公里,上游地处著名的四川省三大暴雨区中的鹿头山暴雨区和青衣江暴雨区,形成洪水具有峰高量大,洪枯流量、水位变幅大的特点,因而洪水涨势迅猛,破坏力极强。据实测统计,城区洪峰流量极值倍比达6.2以上,洪枯水位变幅约14.820.3米。而泸州城区的兰田片区和小市片区地势低洼,居民住房、城市建房多数在海拔243米以下,河道防洪标准低,目前仅能防御五年一遇洪水,所以泸州城区洪涝灾害频繁,据统计,仅从1905年至1998年94年间,有记载的洪水就有22次,平均4年多发生一次。 2.3.3历史洪涝灾害 据泸州志记载及调查,从1847年至2000年的153年间,泸州市城区遭受的大洪水有15次,即1847、1863、1905、1907、1919、1920、1931、1933、1936、1937、1948、1949、1955、1966及1991年。其中1905年、1936年、1955年、1991年为特大洪水。 1905年洪水:长江二道溪(沱江汇口下游2.10公里)水位243.9米,流量6.77万立方米/秒,“大水入城至三牌坊街(今北城迎晖路,路面高程244.98米),为清代水之最大”。 1936年8月2日至4日,长、沱江大水,回水顶托造成洪灾,沿江两岸农田、房屋被淹。3日洪水入城至三牌坊、大什字、小市、兰田正街都可行船,小市体仁堂(今川塑厂)洪痕高程243.73米,城乡受灾严重。 1955年7月15日,长江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长江二道溪水位242.00米,流量5.84万立方米/秒,相当于30年一遇洪水。据统计,本次洪水泸州城区淹没了三分之一,(其中小市被淹近60%),交通几近瘫痪,市区直接经济损失7300万元(当年价、下同),约4000户居民近25000人受灾,毁坏房屋2188间。 1991年8月10日,长江发生相当于20年一遇大洪水,水位为241.78米。受灾户2.06万户7.45万人,全市区有698个企业停产,财贸系统1520个企业、仓库、商业网点被淹,据统计,本次洪水仅市区直接经济损失2.84亿元。 2.4城市防洪现状 泸州城区段河道断面狭窄,河床地形复杂,糙率增大,坡度变缓。从纳溪安富至罗汉的长达27.5公里河道中,警戒水位的平均河面宽度为790米。在机场口至二郎滩河段急剧收缩变窄,河宽仅440米,过水面积0.95万平方米。河段水下礁、滩较多,河道蜿蜒曲折,局部段呈瓶颈状卡口,行洪不畅,威胁城区安全。除沿江遭受江水淹没外,城区局部地区有内涝(如兰田、茜草、五桂桥、营沟头等处)和山洪(如小市水井坎、宝莲街、转角店等处)。 经过实测与计算,目前各保护区防洪能力一般均低于20年一遇洪水,高坝片区地势稍高可抗御20年一遇洪水,小市和中心半岛可抗御1020年一遇洪水,茜草坝可抗御10年一遇洪水,兰田坝可抗御5年一遇洪水,安富可抗御1020年一遇洪水,均远低于20年50年一遇城市设防标准洪水。 由于城区多位于江边一、二级阶地或冲积平坝上,而洪水又具有峰高量大,水位变幅大的特点,因此城区洪灾频繁严重。目前城市防洪存在问题: 一是现有河段已建堤防工程标准相对较低。 二是因航道整治、河滩地开发及倾倒弃土垃圾至使长江、沱江和永宁河河床逐年抬高,河宽减小;且由于长江、沱江上游沙土流失,河道淤塞日趋严重,行洪能力降低。 三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标准低,断面不足,部分地方尚有占用排水通道建房的现象; 四是沿江存在滑坡和岩崩的安全隐患。 五是水文观测设施少,难以满足洪水预报、预警对水文资料的要求。 3组织体系及部门职责 根据水法及防洪法,设立泸州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在省防汛指挥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行使政府防汛指挥职能,领导和指挥全市的防汛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市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其调整,由市政府发文明确。 3.1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市的防汛工作,组织制定泸州市城市防御洪水方案,及时掌握全市汛情、灾情,按照不同洪水量级发布洪水预报、汛情公告和防洪警报。对防汛抗洪做出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及监督全市各级各部门的防汛工作,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措施,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协调相关工作。 3.2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机构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指挥长,泸州军分区参谋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水利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政府办公室、水利局、救灾办、发改委、经委、公安局、财政局、规建局、民政局、国土局、交通局、广电局、卫生局、农业局、气象局、安监局、城管局、海事局、粮食局、供销社、泸州电业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财保泸州分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和武警支队、77105部队的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3.2.1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防汛工作事关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级分部门负责的规定,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全市防汛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其主要职责如下: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对全市防汛抗旱重大事件的协调和重大事项的督办。 泸州军分区:负责制定驻泸部队和全市民兵参加防汛抢险方案,组织协调部队、民兵参加防汛抢险;根据汛情需要,担负抗洪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和执行重大防洪抗灾任务。 市水利局:负责水利工程的行业管理;负责所辖水利、防洪、地方电力工程的运行安全和渔业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对病险水库的监测处理,水利工程防洪抢险和水利水毁工程的修复;负责全市主要河道管理及清障工作。 市救灾办:协调防汛抗旱的抢险、救灾工作,制定抗灾救灾措施,安排生产救灾资金和物资;负责全市灾情核查、收集和上报等工作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市发改委:指导防汛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协调重点防汛设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计划安排和资金筹措。 市经委:负责所辖工贸企业的防汛抗灾保安工作并及时收集统计工贸企业的洪涝灾情,协调抗洪抗灾电力的调配。 市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灾区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确保抗洪抢险人员和物资运输防洪专用车畅通;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物资、物料及破坏水利、水文、通信及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协助水行政部门做好河道清障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防汛经费的筹措、调拨和监督使用,确保防洪工程抢险应急及抢险救灾资金及时到位。 市规建局:负责城镇建设工地防御洪水和因建设施工而可能带来不安全隐患的监督管理,临河建筑物安全检查。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城市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供水、供气等)的防洪保安工作。在重大洪灾时负责灾区群众的饮用水、生活燃料供应。 市民政局:及时掌握并报送洪灾情况,负责洪涝灾区群众的安置、生活救助工作及救灾救济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负责捐赠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管理和发放,协助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市国土局:负责编制全市防御地质灾害预案,负责中型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受省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的委托,开展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市交通局: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设备的防洪安全;及时组织水毁公路、桥梁的修复,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防、护岸的保护;协调组织运力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为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及时提供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 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及时准确报道经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的汛情、灾情和各地防汛动态。负责报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宣传工作。 市卫生局:编制汛期医疗救护、卫生防疫预案,负责洪涝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 市农业局:及时掌握农业洪涝灾害情况,负责指导洪涝灾害后的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工作;负责种子等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汛期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做出滚动预报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信息和雨情实况信息。 市安监局:负责监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在汛期要加强对矿山及其尾矿库和其他重要工程设施安全度汛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城管局:负责监督、检查城市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保安全工作,制定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防洪排涝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城区排涝、清淤工作。 市海事局:负责江河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港口区的防洪安全工作,汛期督促船舶航行服从防洪安全和河道管理的要求,抓好水上船舶的安全度汛。协助开展水上抢险工作,为抢险和撤离人员提供船舶。 市粮食局:负责灾区灾民口粮的调拨和供应,做好粮食的安全储存和防汛物资(麻袋)的储备。 市供销社:负责有关防汛抢险物资的组织、储备和调运;负责政府委托农药的安全管理,农地膜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拨供应。 泸州电业局:负责防汛所需电力调度和安全供电,保障防汛抢险、排涝、救灾的电力供应和灾后电力设施的修复工作。 泸州电信分公司:负责电信本地网内有线通信设施检修及因灾损毁的通信设施抢修工作,保障防汛抢险信息畅通。 泸州移动分公司、泸州联通分公司:负责无线通信设施检修及因灾损毁的通信设施抢修工作,保障防汛抢险信息畅通。 人民财保泸州分公司:广泛动员、组织单位和个人参加防洪保险,及时进行投保户财产施救和灾后理赔工作。 77105部队和武警支队:根据汛情需要,担负抗洪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稳定秩序及执行重大防汛措施的任务。 3.3办事机构(防汛办公室)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防汛抗旱办公室负责防汛日常工作事务,市防汛办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防汛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法令;执行国家、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抗洪指令。汛期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准确、及时收集分析传递各类汛情;及时调查、核实、上报汛情灾情和抗灾救灾情况,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上级防汛部门指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拟定全市防汛抢险预案;负责水毁防汛工程的岁修和加固整治,与市级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各项防汛项目的资金安排方案。 4 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1.1气象水文信息 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及防汛办公室。市防汛办应加强与水文部门的联系,了解长、沱两江汛情变化趋势,将重要水情及时报市领导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 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和风暴灾害时,市防汛办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区域、部门及下级防汛指挥机构做好相关准备。当长江、沱江发生洪水时,气象部门应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报送雨情,市防汛办要与水文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水情信息,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4.1.2工程信息 (1)堤防工程信息 a.当长江水位达到13.5米及以上时,沱江水位达到警戒水位以上时,堤防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了解工程运行情况。当堤防发生险情时,堤防管理单位要在险情发生后2小时内报送到上级工程管理单位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b.当堤防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垮塌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影响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利加强指导和进一步的抢险决策。 (2)水库工程信息 a.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关键部位加强监测,并按照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运行状况应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后2小时内报送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水利局。 b.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利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c.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溃坝时,应提早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4.1.3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区、县防汛部门及市级有关部门及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洪涝受灾情况,市防汛办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市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区、县防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市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各区、县防汛办应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4.2预警级别划分 泸州城市长江洪水划分为四个预警级别,水位达到13米以上而在警戒水位15米以下为IV级,达到警戒水位为III级,达到保证水位16.5米为II级,超过保证水位为I级。当长江泸州水位站水位达到以上级别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向社会发布汛情警示通告。 泸州沱江洪水划分为三个预警级别,水位达到警戒水位为III级,达到保证水位为II级,超过保证水位为I级。当沱江水位达到以上级别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向社会发布汛情警示通告。 4.3预防预警行动 4.3.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市区、县两级防汛部门和汛前有防汛任务的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要加强防洪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要市区、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落实防汛责任制,企事业单位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明确防汛安全责任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能留有防汛安全死角。各区、县和市级各部门及重点防汛单位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防汛保平安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工作的全过程。汛前要分别明确全市中小型水库、重点部位、重点防洪区、重点山洪灾害防御地段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要落实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本单位、本部门防汛抢险专业队组织的建设。各级各部门防汛机构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确保雨情、水情、灾情和防汛指令迅速传达。 (3)工程准备。各区、县要按时完成水毁修复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水库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全市所有水库汛期蓄水不得超过汛限水位,汛期要留足防洪库容,尤其是病险水库更要限制蓄水,水库管理单位要服从上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险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准备。各区、县、各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江河、水库、城市防洪、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御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切实将防洪、抢险、救助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5)物料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 (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通信完好和畅通。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7)防汛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市防汛办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依法对影响防洪安全的项目进行监管。 4.3.2江河洪水预警 (1)泸州城区内长江和沱江警戒水位下的常年洪水预警。由市防汛办公室24小时值班,及时将两江洪水水情传达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完成预警。 (2)长江、沱江警戒水位至保证水位洪水预警。当长江或沱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尚在保证水位以下时,市防汛办公室实行24小时监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到岗,与水文、气象部门会商分析天气、水情趋势,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社会发布预警。 (3)长江、沱江超保证水位洪水预警。市防汛办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汛情,24小时监控水情、雨情变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及部门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并由指挥长召集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进行汛情分析,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社会发布预警。 4.3.3山洪灾害预警 (1)地质灾害预警。这里的地质灾害指由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崩裂、垮塌、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根据我市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市国土局应对全市重点地质灾害点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与气象部门配合,及时发布预警。 (2)水库洪水预警。根据水库管理单位编制的防洪应急预案,小型水库的洪水情况报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主管部门,中型水库报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主管部门。当水库出现危险水位时,由水库所在地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 4.3.4城市暴雨渍涝预警 由城市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根据城市排涝设施状况和城市排涝能力以及城市规划区内周边山溪、渠塘洪水汇流等综合状况,会同气象部门制定城市内涝标准等级。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预警,并及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4.4 主要防御方案 4.4.1长江、沱江洪水防御方案 4.4.1.1洪水量级划分 根据泸州城区防洪工程现状和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川防指20048号文确定泸州城区洪水量级划分的标准。即:长江泸州段洪水防御方案采用泸州水位站水位,警戒水位为238.04米(黄海高程,下同),相应流量为430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为3年一遇,保证水位为239.54米,相应流量为490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为近10年一遇。高于239.54米的洪水为超标准洪水。 由于泸州市境内无沱江水位站,故沱江泸州段采用富顺李家湾水文资料推算到沱江口河段洪峰流量。以泸州沱江二桥水位为准,警戒水位为238.34米,流量92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为4年一遇,保证水位为239.84米,流量115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近10年一遇。高于239.84米的洪水为超标准洪水。 4.4.1.2长江泸州段洪水防御方案 (1)警戒水位下的洪水防御 a 、每年5月1日起我市进入防汛期,沿江企事业单位应在汛期到来前务必将警戒水位以下的人员、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海事局应负责将河道范围内的商业摊点和游乐场所汛前撤离,并清除行洪障碍,确保安全度汛。 b、当长江水位超过236.04米(即13.00米)并且预报未来长江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时,此时长江处于高水位状态,沿江低洼地段处于洪水威胁中,洪水对堤防的冲击增大。 市防汛办应将汛情及时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通过广播、电视及报纸上发布汛情快报,通知区、县防汛办作好防汛准备,要求沿江各防汛主要单位,加强防汛值班。并将汛情快报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传达贯彻上级机关和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并向有关单位通报信息,密切监视上游水情、雨情。 区、县防汛指挥部应注意对长江和沱江堤防巡察,特别是险工险段的监测,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做好应急抢险方案。市海事局要加强对所辖区内河道的巡查,防止在封航水位以上出现渡船载人过江的情况发生,确保沿江码头作业安全。将沿江堤防警戒水位下的设施和人员及早撤退到安全区域。市水产渔政管理单位要注意对各类养殖渔船的管理,确保渔船处于安全状态。 (2)警戒水位至保证水位洪水防御 当长江已达到警戒水位238.04米(即15米)时,城区沿江地段处于洪水威胁中,堤防的险情增大,部分低洼地方即将进水。市防汛指挥部立即发布第一号通告,各新闻媒体要滚动播发通告全文。市防汛指挥部当班领导,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防汛指挥部当班领导到岗,指挥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洪抢险、组织抢险人员和车辆、船只等抢险工具准备,加强巡堤查堤工作;市指挥部办公室要随时与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密切注意雨情、水情的变化趋势,及时分析汛情变化、灾情发展,向指挥部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当预报泸州水位站水位将超过警戒水位并继续上涨时,根据雨情、水情预测何时可能出现较大的洪峰,在通知有关区、县防汛指挥部的同时,通过电视台发布防汛指挥部第二号通告,市和区、县指挥部办公室及沿江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加强值班,随时与水文、气象及上级防汛指挥部等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汛情变化趋势。市防汛办随时通过短信将汛情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和指挥部其他成员。做好防汛抢险物资调用准备和抢险队伍召集,一旦出现险情,立即投入抗洪抢险。根据预报洪峰流量,由属地区(县)防汛指挥部通知有关街道办事处、乡(镇)在洪峰到来前组织将被淹没地方的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责任人要确保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讯畅通,随时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系,交换汛情信息,以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掌握各区域防洪情况,供领导决策。 市交通局,海事局等要进行水上交通巡逻,加强警示,防止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水产渔政部门要对渔港、渔业码头和渔业船舶逐一进行安全检查,特别对养殖船舶的靠泊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排除。 当预报泸州水位站洪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