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发展_第1页
个性发展_第2页
个性发展_第3页
个性发展_第4页
个性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性发展,内容简要,什么是个性发展?,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先天与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人的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1、遗传:先天的神经类型的差异,导致儿童在出生后,在个性方面就存在着个性差异。2、环境:后天的生活和教育的差异,导致有些类型掩蔽,有些则更加发展。 在个性的发展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小,而环境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性本能是驱使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心理性欲理论”。但是他所理解的性是广泛的,而且包括性成熟前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活动。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 (Libido)兴奋和满足的中心。弗洛伊德根据里比多兴奋区域的不同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口唇期 (01 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5岁) 4、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20岁),.,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器理想人格状态是很难的,因为人格在每个发展阶段会遇到两种危机,即:1、固着:由于里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2、倒退:由于里比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启示,1、父母对儿童的养育不能仅停留在物质方面的满足,更需父母的爱,以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 2、父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尤其是与孩子同性别父母,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成长。 3、不同家庭的教养模式会使儿童形成不同的人格。 4、儿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把握好儿童在不同时期的训练和学习。 5、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心理冲突和挫折,要使儿童建立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相对应,但是他更强调的重点不是性欲,而是个体的社会经验。后三个阶段由埃里克森独自阐述。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这一阶段危机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品质,消极解决就会形成惧怕的品质。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这一时期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会使儿童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的品质,反之形成自我疑虑。,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器期。儿童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品质,反之形成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这一阶段的危机的积极解决会使发展出勤奋感,进而形成能力品质,反之形成自卑感。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 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期。这一阶段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会形成忠诚的品质,消极解决形成不确定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这一阶段危机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反之形成两性关系混乱。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这一阶段危机得以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系的品质,反之形成自私自利。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 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智慧的品质,反之形成失望与无意义感。,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四个方面:个体性: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存在。整体性和整合感: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的整合作用。一致性和连续性: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感,感受个体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社会团结感: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启示,1、教学方式要和学生人格发展水平相适应。2、要建立和谐的早期亲子关系。3、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4、给儿童恰到好处的满足。5、注重对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培养。,弗氏个性发展理论与埃氏个性发展理论的比较,相同点:1、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精神分析这个思想原则。2、在影响人格发展的几个因素中,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重视成熟的作用,重视机体内部的影响。3、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都提出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发展观。4、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很重视”自居作用”。,弗氏个性发展理论与埃氏个性发展理论的比较,不同点:1、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而埃里克森注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他们关于人格发展理论的根本区别。2.弗洛伊德强调“伊底”的作用,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而埃里克森则更重视“自我”的作用,把自我看作人格中更为独立的部分。3、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动力学是不同,所建立的模型也不同。4、弗洛伊德对人格的发展持悲观主义态度,而埃里克森则以乐观主义精神代替悲观主义论调。,弗氏个性发展理论与埃氏个性发展理论的比较,5.埃里克森概述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序列,要比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更为详尽,包括了整个人生的周期。6.弗洛伊德集中注意于“里比多”主要投放的区位,而埃里克森不仅重视各种区位,还企图描绘出每一时期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性质上不同的行为模型。7.埃里克森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人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二种可能性。他是以两极来划分人格阶段。这一点弗洛伊德没有认识到。,个性初形成-幼儿期,幼儿出现了最初的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也出现了一定的能力上的差异,初步形成了对人、对事、对自己、对集体的一些比较稳定的态度,也出现了最初的比较明显的心理倾向,这表明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具体为:从最初的轻信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能独立作出评价,并开始有了对别人评价的批判态度。幼儿初期的自我评价一般仅限于掌握一定的行为标准,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到晚期则开始能对自己和别人的内心状态作简单的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还表现在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局部的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评价。,个性的发展-童年期,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自我评价的原则性逐步形成 自我评价的深刻性的发展2.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的发展3.道德行为的发展4.儿童性格的发展5、儿童兴趣的发展6.儿童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青少年期,(一)少年期: 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体验,从而能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自我评价或是评价他人时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在逐渐减少。 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也趋于自觉的、稳定的。(二)青年初期 这一时期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发展(全面地、辩证地进行自我分析,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不足。评价的深度也有很大的发展,一般都能从个性品质的高度上认识自己 ,青年初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已接近成熟。 ) 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掌握的道德准则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道德观点的形成占有显著地位,道德理想也进一步发展。) 世界观的形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个性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1、教学要遵循儿童个性发展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2、教育的最高使命应是培养健全的人格。3、教师的个别化关注。 “关注个别,体现自主”。了解性格表现 ,不同的幼儿个性迥异,这使他们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