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_第1页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_第2页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_第3页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_第4页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有一种合金的密度是8.5103kg/m3 , 它是由右表中某两种金属组成的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组成此合金的两种金属可能是A铅和银B银和铜C铅和铜D铜和锡2 . 如图所示,光滑小车上,放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光滑物体,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小车无限长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后,则两个物体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可能相碰D无法确定3 . 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小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4 . 当夏日炎炎时,我们常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当冬日严寒时,我们又可以使用空调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你觉得在使用的过程中,空调的风向应怎样调节最有利于整个室内温度尽快达到预设要求A夏天,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让凉风向上吹出B冬天,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让暖风向上吹出C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下调节D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5 . 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ABCD6 . 关于中学生身边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体温约为37B人耳听声范围约为20Hz20000 HzC步行的速度约为8m/sD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18cm7 .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0以下水变成了固体冰,分子停止了运动从而保持一定的形状C大风扬尘天气,空中飘满了沙尘降低了能见度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8 .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 490N 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 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 20cm,则每个人分别用为A490N 0NB0N 490NC980N 980ND490N 490N9 . 相同的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两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B液体密度甲乙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D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10 .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1 .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v-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都是静止的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12 . 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A10 N 20 NB10 N 10 NC10 N 0 ND20 N 10 N二、填空题13 . 两个站在水平冰面上静止不动的滑冰者,当一个人用手推另外一个人时,两人将_滑行;如下图所示,当人用手推另一艘小船时,他所乘坐的小船也将_,这些现象都说明_14 . (2016南充卷)已知某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N,物体的密度为_kg/m3(水=1103kg/m3,g=10N/kg)15 . 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B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A和B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上面(如图甲所示),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乙),B对A的压强为p2若p1:p2=1:2,则A:B= _16 . 小玲同学在宿舍里吃榴莲糖,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是_现象。当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宇宙是无限的,人类对它的认识是由近而远并不断扩大的,其中太阳是_系中的一员。17 . 图所示,用塑料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到它原来的位置,是由于它们具有_。下面两个棋子静止不动,是受_力作用。18 . 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_;当某实心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人们通常采用_的办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实现下沉的物体也能使它浮起来。另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球,其密度分别为水的密度的3倍和5倍,把它们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两球完全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_。19 . 如图是同学们训练排球时的情景:垫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应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球对手的作用力;球垫起后,在空中能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具有_,球的重力势能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 . 小明用手把重8 N,体积为1.010-3 m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N,放手后物体将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水=1.0103kg/m3)。三、实验题21 . 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丽同学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_(上端/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_(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_(变大/变小/不变),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_(越长/越短/不变)(3)小丽想,如果在吸管上标上相应的密度刻度,不就能直接显示所测液体密度的大小吗?于是她决定对吸管进行刻度的标定在标定刻度前,她先测出吸管在水中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H(如图所示)若漂浮在密度为液的其他液体中,则浸入的深度为h,可推出h的表达式为_(用水、液、H表示)根据以上表达式即可对不同液体的密度在吸管上进行标定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_(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要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图.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可适当_(增大/减小)配重,或换_(粗/细)一点的管子22 .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水5朝上4.9水5朝下4.9水5朝侧面4.9水10朝侧面9.7水15朝侧面14.6酒精15朝侧面11.8盐水15朝侧面15.9(1)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2)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分析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23 . 欲测出牛奶的密度,有天平和砝码,缺少量筒,现有一个小空瓶(有盖儿)、水请你写出利用上述器材完成实验的主要步骤:(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天平平衡( )用天平测出_的质量,记为( )在瓶中装满水,拧紧瓶盖,_,记为( )_,记为( )则牛奶的密度_(写出表达式,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表示)24 .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的关系;实验2是想验证:当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的关系;(3)如图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_(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25 . 如图1所示,用一只矿泉水瓶和一块海绵等器材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在图A、B操作中,可得到的结论:_;下列实例没有应用该结论的是_;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A汽车限重B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2)小明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钻出A、B两个小孔,发现瓶盖拧紧的甲图(图2)水并不流出,这是因为_的作用,打开瓶盖后如图2乙,水从两孔中流出的远近并不相同,B孔中的水喷的更急,这表明_。(3)小明想继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用到如图3(a)所示的压强计,当其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选填下面的字母)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小明在图3(b)所示的检查时,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将装置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3(c)和(d)所示,发现图3(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3(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_。26 . 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2)烧杯和加纸板盖的目的是(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可知,m甲m乙,实验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一物态变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27 .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于是他进行了相关的探究;(1)为了完成探究,除了需要质量不同的物体外,还需要的两样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_;(2)他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如图方格纸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_)次数1234质量/kg0.150.250.30.4重力/N1.52.534(3)由图像可得出结论为_;(4)若干年后,小明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在太空站_(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28 .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让同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_.(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4)如图图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关系(选填序号).重力势能与质量;重力势能与高度;动能与质量;动能与速度(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块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N.(6)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_关系(选填序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四、计算题29 . 把一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的质量为5.6kg,边长为0.2m求:(1)该物块的重力;(2)该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五、作图题30 . 请按要求作图(1)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_)(2)如图所示,人站在匀速上行的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向上运动,作出人的受力示意图。(_)31 . 画出图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_)32 . 如图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请在图中绘出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_)六、综合题33 . 请同学们阅读自学下列文章牛顿第三定律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把两个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示)用手拉弹簧秤,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