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3月2日《扬州慢》导学案(学生版)(1)_第1页
(高二语文)3月2日《扬州慢》导学案(学生版)(1)_第2页
(高二语文)3月2日《扬州慢》导学案(学生版)(1)_第3页
(高二语文)3月2日《扬州慢》导学案(学生版)(1)_第4页
(高二语文)3月2日《扬州慢》导学案(学生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强化诵读,结合注释以及有关资料,整体把握词的大意,关注引用的典故出处以及含义。2.学习借鉴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等写作技巧。3.体味词中流露出的情感: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悲悯,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学习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清冷”的景物特点,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写几首描写扬州的古典诗词。(如果只记得几句也可以) 小贴士: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期就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二、走进这首词:(一)词牌、作者和背景“扬州慢”,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姜夔(约1155 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格律派词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座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二)初读感知 1.阅读词前序言,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序言交待了哪些内容? (2)序言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小贴士:黍离:唐诗宋词选读教材P94第8个注释,这里再做些补充: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因此,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2.通晓词意,赏析词作。(1)学习词的上片:上片实写萧条之景,主要有: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和清角吹寒。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大意: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大意: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大意: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大意: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片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呢? 同学们,说说上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手法?请具体说明。 (2)学习词的下片:下片虚拟设想 想了哪些内容?其一是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其二是桥月仍在,玉人不在;其三是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大意: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大意: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意: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大意: 同学们,说说下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手法?请具体说明。 纵观全词,词人写出了自己经过扬州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突出了萧条冷落;所闻,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突出了凄清;所感,杜郎须惊,突出难言之痛、黍离之悲,知为谁生的桥边红药,表达感时伤乱之情。(三)再读领悟典故小贴士:用典,有两类,一是事典,即援引古人的事迹,前人谓之稽古;二是言典,即引用或化用古圣贤的语句,前人谓之引经。用典有两种情形:一是明典。明典,一望就知是用典,这首词里面,绝大部分是明典。二是暗典。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的痕迹,须详加玩味,才能体会。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1典故及出处: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 2作用:古诗词中用典,一是内容上引发读者联想,使诗歌内涵更丰富,寓意更加深刻。二是在语言上显得简洁精炼,让情意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使诗词语句更显圆熟典雅,富有文化气息。就这首词来看,作用有: (四)三读赏佳句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诗歌,请你选出体会较深的一些诗句,进行理解鉴赏。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赏析: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赏析: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赏析: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赏析: 三、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_2.阅读朱文颖的扬州一觉,千年不醒这篇散文,体味作者对扬州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情感的技巧。扬州一觉,千年不醒 有一个梦,或者一种现实一一它从来未曾证实,但也似乎永远不被否定。 我一直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两岁,或者三岁,我们一家,我、父亲,还有母亲,在一个轻雾的早晨,坐车来到水草极盛的河边,母亲替我梳着头发,然后指向远方: “喏,那边,那边就是扬州了呢。” 这个梦我母亲是否定的。她说她从来都没去过扬州,更不要说再带上我和父亲了,而我父亲則抿嘴一笑,并未正面回答。他们两个都是南方人,神情里有着南方的含蓄与意犹未尽。 但这个梦于我却是无比真实,比很多现实生活更要真切无比。我固执地记得那个场景。我母亲把我抱在怀里,风吹过来,然后她的手指向薄雾深处的水域: “喏,看到了吗,那就是扬州啊。” 还有一件事也是奇怪而莫測的。十多年前,真实记忆里我第一次去扬州时,朋友带我游个园。 半园逛过,我说:“这地方我住过。” 朋友笑,说:“不可能,这里从来不对外开放客居的。” 但我仍然固执,说真住过。而且是一间大客房,一溜下着蚊帳,纯白色的,像一朵朵夏日里也掩盛开的荷莲。 仍然是十多年前,个园游过的第二天,朋友开车送我去高旻寺。 恰是正午。一个小沙弥跑来开启铁门。寺静极,有几棵参天的古树。这江南四大禅院之一的高旻寺,正值改建,原先的正门封住了。朋友是旧地重游,于是感慨:全变了,不一样了,真的全不一样了。 在高旻寺用餐,饭堂正中是一张长条木桌,一盆白米饭。汤是青菜汤,另有咸菜、炒茄子等素食。我们一坐了。菜极淡,盐放得很少,并绝无味精。虽然时候不早,已是饥肠辘辘,却仍然食之无味。因为在寺庙中与僧侣共餐,饭食是不能剩的,大家努力把碗中的饭菜吃完后,抹抹嘴巴,忍不住问道:寺中的大和尚也吃这个吗?回答说是,并告知这青菜与茄子还都是自己种的。不时有和尚吃完饭,默默站起身去刷碗,素色的长衫在面前晃来晃去。那天我没有多说话,我总觉得仿佛多问了这样的问题,多少有些影射出对僧侣清贫生活的鄙夷而不知为何,这让我感觉羞愧。 因为和尚不肯收饭钱,所以朋友拿了钱出去捐募。这时我身边有人轻声说道,其实在庙中乞食,是必得的。因为僧侣们觉得,佛的也就是众生的,你问他讨取什么,他都肯给你。真的全都可以给吗?我又连问一句。重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因为还未完全竣工,殿内的脚手架还未拆除,但已可见气势的不凡与场面的恢弘。我们在殿内走动,现看四壁的佛教壁画。或许是殿大而空旷的缘故,讲话的声音发出了辽远的回响。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走上前来,说道:不要喧哗,有僧正在午睡。看一看就请出去吧。这和尚穿着深色的袈裟,眼眶很深,颇有达摩相。我们问他的籍贯,回答说河北。不多言。 出寺门,我竟有些恍若梦境的感觉。寺外荒凉,几片池墙。塘中却是残荷,不见花,光有大瓣杂芜的荷叶。身体在那艳阳下出奇的沉静下来,突然不太觉得热了。 我们朝河边走。走了很久,河边的水泥墙忽然不见了,面前是不宽的一片水域,有小艇停着,船上一位船夫,悠闲而坐,等待接渡者上船,然后把他们载向彼岸。可以望见河的对面,丛丛的树影。朋友说,对岸有一座庵。渐渐有摆渡者过来,背着大捆捕虾的虾笼,沿踏板上了船。 而河水,在烈日下闪着光,竟是通体透明。 后来就很长很长时间再没去过扬州。仍然记得那个两三岁时的梦。记得我固执地在个园里说:“这地方我住过。”记得十多年前高旻寺那顿清淡的午餐。记得烈日下淡到虚无的河水一直记得扬州。 去年秋天我去德国。到了中部的一个小城镇马戈的堡。我在地图上查找它的方位和知识欧洲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市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大部分的统治时间都居住在那里,死后也葬在那里的大教堂;在二战时期,它是德国被盟军轰炸毁坏程度仅次于德累斯顿的第二大城市,美国和苏联的军队占领了该城。在两德没有统一期间,它归于民主德国,两德统一以后它现在是萨克森州的首府。 于我,这个地方和知识都是陌生的。 黄昏的时候我们到了,先去看一个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这个教堂在二战时被毁坏得非常厉害。德国人后来用一种专门的砖来重建它。这种砖据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被雨淋湿以后,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