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 旧人教版(通用)_第1页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 旧人教版(通用)_第2页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 旧人教版(通用)_第3页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 旧人教版(通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了解“不可知论”的危害性。能力方面,使学生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掌握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觉悟,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学重点:为什么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教学难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学设想:创设问题情景,采用讨论、对比等形式使学生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知论”,从而培养学生以满腔热情,以积极主动、锐意进取的态度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学方法:通过谈话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想象、感悟。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冥王星被逐出行星之列。冥王星刚被发现之时,它的体积被认为有地球的数倍之大。很快,冥王星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写入教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发现当时的估计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它的体积要远远小于当初的估计。此外,冥王星(pluto)的行星身份也一直以来成了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对行星没有一个具体清楚的定义。尤其,自1992年首次发现“柯伊伯带”(Kuiper Belt)以来,更多关于天文发现加剧了人们其行星资格的争论。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2020年8月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看作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把冥王星除名的理由是:新的行星定义要求行星轨道附近不能有明显的“邻居”。冥王星的轨道与海王星重叠,根据新的定义只能算是一个矮行星。此说由于遭到反对,且存在科学性的错误,故不成立,在此不多做赘述。对冥王星的重新认识说明对于客观事物哪怕及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也是能够作出正确反映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新课教学)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板书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改造世界)(下一框题)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板书)请学生举例:冥王星被重新认识、神州系列飞船升天、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商品的认识等都充分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讨论:哲学史上,有个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也叫“怀疑论”),他们认为:客观事物是不可认识的,科学知识是不可靠的,人的意识是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想一想,这种观点对人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由于这种观念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忽视了人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提高的;因而它会导致人们消极的放弃认识世界的主观努力,从而不能积极地有效地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为了将来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第一、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板书)分析教材P20小字材料:20世纪末有人估计请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哲理?这一材料说明,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在加深。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现在未被认识的事物,不等于永远认识不了。“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第二、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别的。(板书)从理论上讲,人能认识客观事物是因为(板书):客观事物本身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有的属性和规律,不是捉摸不定的。从人的认识能力,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板书)由于不同的人的知识构成有所差别,认识水平有所不同,面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会不同,但他们的反映又都是正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医生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板书)举例:哭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不是说意识反映客观事物每时每刻都是正确的。2、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形成不同意识的原因。(板书)(1)客观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板书)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同样的物质条件,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是不同的,这就要从主观上找原因。(2)主观原因: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以及知识构成不同。(板书)第一、立场不同。(板书)提问:对同一场春雨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看来立场不同是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一个主观原因。思考:“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在告诉我们什么哲理?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属于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许多思想意识都具有阶级性。讨论:结合教材上四“伯乐”相马的漫画,并联系当前生活中的事例,议一议端正立足点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四“伯乐”以自己的高矮胖瘦为标准来评价马;而它的深层次的含义是,人们一旦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因此,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立足点。只有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讨论:“夕阳无限好,知识近黄昏。”唐 李商隐“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他们为什么同样写黄昏,反映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再举例:两个乡下人的打工故事。他们为什么有不同的遭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看法,无不受到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第三、知识构成不同。思考:一学生提出:“打人和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被打是受害。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政教主任:各记大过一次。问: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知识构成不同)从知识性质来说,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来说,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从知识的数量来说,正确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