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合。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把“国”与“家”联系起来。春节追求“合家团圆”体现了人们注重血缘亲情,维护家庭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指按血缘关系分配官爵和财产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主要指君主分封诸侯的地方管理制度,故d符合题意。2.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 周王室日趋衰微b. 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 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 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叙述的是西周初年周王责令诸侯国贡献特产,然而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要求诸侯给葬费等,可见周天子权力逐渐衰弱,正确的选项是a项;在西周初年周王没有受到诸侯摆布b错误;cd项错误。3.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按照“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等级身份,贵族获得的封地及征收赋役的比重不同,说明分封制下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贵族土地,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等级差别,并非强调血缘关系;b选项错误,分封制下土地国有,诸侯只有使用权;d选项错误,由题中“其食者半”、“其食者三之一”及“其食者四之一”可知并非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不同等级的贵族能够获得的封地和征收赋役的比重不同,依据所学分封制相关内容分析选项内容作答。4.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 重视分权和制约b. 加强对军队控制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重视官员的才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朝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从宋朝不断分割宰相权力,可以看出宋朝政治制度注重分权与制衡,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宋朝对权力的分割和制约,没有体现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书、门下并列于外”“与枢密院对掌大政”“悉隶三司”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通过对宰相权力的分割和制约体现了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权和制约的特点,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政治重视分权和制约的特点,没有体现知识可知官员才学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正确;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正确;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科举制为历朝沿用,总的来看发挥了积极作用,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6.汉武帝时任用外戚和功臣作为自己的侍中,如任命外戚身份的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任命功臣金日磾为光禄大夫,任命重臣霍光为奉都大将军、大司马等。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实现了军政权力的制衡c.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d. 中央集权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汉代的政治。材料中汉武帝的侍中(汉武帝身边的亲信)多是外戚、重臣和功臣,并担任要职,说明汉武帝将权力向自身集中,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故选c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表现的是血缘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所取代,这是秦朝的制度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军政权力实现了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7.明初废行中书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的民政与财政、司法和军事事务,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管理权限d. 解决各地的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初的地方设三司到明中叶以后派临时巡抚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变化,与推动民主政治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部是中央机构,此举没有削弱六部的权限,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论及地方行政权力的变化,未涉及解决各地阶级矛盾的相关信息,故d选项错误。8.库朗德在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中说:“拥有自己的祖国当然是件珍贵的事,没有什么比一个没有祖国的人更悲惨的了,对罪大恶极者通常所采取的惩罚就是放逐。”开始实行这一举措的雅典执政官是a. 梭伦b. 克里斯提尼c. 伯里克利d. 苏格拉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罪大恶极者通常所采取的惩罚就是放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陶片放逐法,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没有通过放逐来惩罚罪大恶极的措施,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对民主政治有威胁的人进行放逐,因此材料内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而不是伯利克里或苏格拉底,故c、d选项错误。9.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a. 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b. 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c.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 由最高外事裁判官制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万民法。根据材料“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适应新的形式,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而不是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但自由民不包括奴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万民法由罗马政府设立,最高裁判官只是罗马政府用于处理案件设定的职位,故d项错误。10.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a. 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b. 出现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 民法大全编纂成功d.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的编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建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公元前449年,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习惯法的表述与史实不符;b选项错误,公元前272年,罗马统一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整个意大利,在此之前十二铜表法已经建立;c选项错误,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的,是在罗马帝国分裂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穆勒说:“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社会集体地统治着组合为社会的分散的个人时它就是在实践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可怕的社会专制。因为它几乎没有留下逃脱的手段,它更深地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奴役着灵魂本身。”这段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a. 城邦体制的危害b. 奴隶主贵族的专政c. 轮番而治的弊端d. 多数人暴政的危害【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社会集体地统治着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专制”可以看出,民主掌握在集体手中,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最终成为多数人的暴政,所以d项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奴隶主贵族的专政”,排除b。12.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以上体现了a. 古代罗马帝国的尚武精神b. 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追求平等性c.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提高平民权利d. 实践人文精神废除奴隶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等信息可知,愤怒的群众通过斗争的形式迫使元老院废除债务奴,并且要求宽待债务人,不能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等,这体现了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追求平等性,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等信息可知,体现了罗马法的追求平等的特征,没有体现古代罗马帝国的尚武精神,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追求平等特征,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故d选项错误。13.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和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说:“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力量发生变化,工业阶级向土地阶级要求分享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就此开始。”对于这次“争取民主的斗争”理解正确的是a. 主要指工人阶级向资本家要求政治权力b. 实现了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权力的转移c. 各个阶级以暴力冲突的方式进行d. 权利法案是其重要的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工业阶级向土地阶级要求分享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就此开始”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壮大,要求重新分配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故b项正确,c项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工业产资产阶级而非工人阶级,排除。d项,权利法案为光荣革命后的成果,排除。14.英国政府与议会围绕“脱欧”程序主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脱欧“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脱欧”需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a. 议会至上原则b. 行政权在议会c. 首相没有实权d. 政治协商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由政府与议会的主导权之争,最后经法院裁定,政府需要按照议会的主张,经议会批准后履行程序,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英国政治中的议会至上,a项正确;英国行政权属于(内阁)政府,b项错误;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议会多数党首领,c项错误;政府和议会的斗争,最后经法院依法裁定,不是政治协商,d项错误。15.下面图示较为突出的反映了a. 英国君主立宪的曲折b. 美国共和制的曲折c. 法国共和制的曲折d. 德国君主立宪的曲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折线图来看,共和制与帝制交替出现,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法国政权更替频繁、政体交替不断,法国共和政体是经过长期复杂激烈的斗争而最终确立,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法国共和制的曲折性,而不是英国、美国、德国政体的建立过程,故a、b、d选项错误。16.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a. 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b. 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c. 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d. 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从材料“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结果或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可以看出甲认为不应把民族主义当作德国统一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知乙认为俾斯麦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两位史学家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d正确;甲和乙的论述可以看出两种看法是互相支持的,a错误;从材料“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以看出b、c两项错误。17.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a. 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b. 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c. 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d. 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表明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技术上的优势”,排除a、d;c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抓住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表明鸦片战争中英军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了解给英军带来困难,后来,由于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地理环境的了解战争非常顺利,排除与材料主旨无关选项即可。18.美国全权公使顾盛在望厦条约中塞进了12年后修约的条款。后来,当列强提出修约时,清朝君臣无不以“万年和约”为辞,极力反对,谓“均应遵照旧约,断难随意更改”。在当时的清政府看来a. 条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b. 条约一旦缔结双方均应信守c. 对新的条约关系必须持谨慎态度d. 与列强修约就是给对方权益【答案】d【解析】清朝官吏们不懂得条约是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在他们看来,与外国订约就是给予对方权益,是单方面的让予,如果再行修约,意味着还得继续给予对方以新的权益,担心失去更多的权益,极力反对修约,d正确,a错误;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政府守约方针,主要是针对对方的,而且还有着暗地摆脱条约约束的明显意图,清帝国的君臣将接受条约视为羁縻外夷的权宜之计,故b错误;c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19.下图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2002年,保利集团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你知道它们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吗?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在大肆抢劫之后纵火焚烧了圆明园,英法联军犯下了滔天罪行,故b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圆明园”无关,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次洗劫了北京,但十二生肖的“牛首、虎首、猴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的,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分析解答。20.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 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d. 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潮流,但不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也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土地的分配方面主张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故a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故b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抗的政权,随即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故c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21.一位对太平天国并无敌意的英国外交官员富礼赐(robertjforrest)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记中说:“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a. 洪秀全b. 洪仁玕c. 陈玉成d. 李秀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天京游记”、“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结合所学可知,天京游记是英国外交官富礼赐访问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见闻随笔,其中对太平天国领导人多有评价,而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是洪仁玕,他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因此b选项正确。洪秀全、陈玉成和刘秀成都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不熟悉地理和机器工程,并未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2.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总督巡抚汉员旗员合计汉员旗员合计1837年3710128201864年731019019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c. 联邦制的国家结构模式已经形成d. 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中可知,汉族官员增多,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启用了一大批汉族官员来镇压叛乱,即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制指的是中央政府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联邦制国家结构,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无法体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故d选项错误。23.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 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c.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d. 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答案】b【解析】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恢复发展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故a错误;材料中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具有空想性,社会习俗改革具有进步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排除c;从材料中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习俗改革,无法推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变化,故d错误。24.下表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两大政党的情况。据此推断,两党斗争的焦点应体现在自称党员来源被对方称呼国权党由原同盟会下的一些团体“分化”出来,与非同盟会团体逐渐“化合”,由张謇(原立宪派)章炳麟等人成立,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御用党国民党由原同盟会“化合”改组成立,坚决反对总统暴民党a. 是否拥护君主专制b. 是否实行政党政治c. 是否拥护民主制d. 是否拥护袁世凯【答案】d【解析】【详解】由“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立宪派张謇”为首的国权党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原同盟会改组成的国民党则“坚决反对总统”,攻击对方为“御用党”,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因为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两大“政党”无论原来是立宪派还是同盟会员,都反对君主专制,a项错误;两大政党政见不同,但都认可政党政治,b项错误;由两大政党成员来自立宪派和同盟会可知,他们都拥护民主制度,c项错误。25.加试题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答案】c【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足以采信,故b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2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答案】(1)图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三省六部制。(2)“上”是指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三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图二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2)根据“秦朝初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内容,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奠定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角度进行总结。(3)根据“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并结合所学内容总结概括明清时期的变化。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人们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过种种评价,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人教版历史必修材料二 临时约法尽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反封建纲领。但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其精髓在于它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其实践意义在于在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其思想启蒙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民的觉醒,鼓舞人民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斗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的性质?恩格斯和材料中认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功绩。【答案】(1)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其存在的不足还有: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其不足之处: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反封建纲领。(3)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第(1)题,设问一根据“它最先承认了人权”,依据所学推出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设问二根据“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推出“不足之处”是其存在的不足还有: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第(2)题,根据“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推出此部宪法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根据“尽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反封建纲领”推出它的缺陷是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反封建纲领。第(3)题,根据“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 进了人民的觉醒”推出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材料“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根据所学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1835年,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基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又被称为郡议会法。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1889年,颁布了苏格兰地方政府法,1894年又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把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导致地方官员和地方行政开支的大量增长,这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地方政府制度演变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英国与近代中国的有关史实阐述钱穆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地方政府有长期的自治传统;地方政府通过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取得或扩大自己职权;中央以立法和财政手段控制地方;地方的独立性日益减少。(2)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英国政治制度建立基于国情,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1688年光荣革命后,继承了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法律解决政治矛盾;1835年,市镇法、1888年地方政府法、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既保住了地方自治的传统,同时又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地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完善了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繁荣。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是专制制度,没有民主的传统。1840年后,中国也没有出现如西方那样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专制制度服务的儒家思想仍占据主流地位;宗法制仍是维持当时中国农村稳定的重要制度;19世纪中期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向西方学习,力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先后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得出:地方政府有长期的自治传统;根据材料“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把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得出:地方政府通过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取得或扩大自己职权;根据材料“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这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得出:中央以立法和财政手段控制地方;根据材料“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得出:地方的独立性日益减少。(2)按照题目要求首先提炼出钱穆的观点。根据材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物监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美工中级技工证试题及答案
- 宣传讲座面试题及答案
- 单词翻译考试题及答案
- 薪酬谈判技巧与策略试题及答案
- 现代专利代理的特点试题及答案
- 法务求职笔试题及答案
- 药品流通监管体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营养对健康促进的贡献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美术四年级国测模拟题(满分50分)附有答案
-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北局三三八处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2024
- 家族办公室公司章程
- 2024年度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新版
- 【9道三模】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敲墙搬运合同范本
- (高清版)JTGT 5190-2019 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 小学生必背古诗“飞花令”200句
- 2024年3月青少年软件编程Scratch图形化等级考试试卷一级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