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方案芦桢沈河区北一经小学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方案(二)、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虽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国的确培养了一大批英才,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忽视学生个体自主性和主动性,忽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忽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担加重,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整体素质无法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尤其要重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 鉴于以上情况,我校启动“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希望通过实验研究,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探究过程!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同时让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让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建语文课堂教学。(三)、历史和现状:上世纪80年代始,国内教育理论界讨论课堂师生关系是主客体关系和主体性的讨论,曾提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和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关系的“主客体复合性”观点,但当时的讨论仅仅以“人”与“物”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认识,没有把“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的模式来认识,没有提出教育是人类的特殊交往活动的观点。新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论提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从如何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方面,对语文学科的生成性课堂作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四)、概念的界定:“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社会学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行为过程来理解师生互动的。课堂被看作一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常用的词。所谓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意义有了升华和丰富。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它既是校园里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互动必须是积极的、自主的。教育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前进的过程。生成的模式与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符合的。(五)、实验目标:1、 科研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意在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研究中寻找更有效的策略、方法、组织形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2、 工作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研究,通过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构建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3、 育人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研究中,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能力,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智慧的全面发展。(六)、实验研究内容(实施内容):(1)整合教材的研究 着眼于互动生成性的语文教学,那么,课堂上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或删、或添,总之一切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 着眼于互动生成性的语文教学,那么,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计划”的课堂,它应具备“市场经济”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它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应当允许偏差的存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这一切,又都应当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新课程理念倡导“生成课堂”,而教师对待这个问题感到棘手。有人对“生成”求之不得的时候,就把责任推到“预设”上,认为预设阻碍了生成,于是提出为“生成”而舍“预设”,甚至把“生成”看作是“不曾预约的美丽”。大意是说,只有离开了预设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成课堂,才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这些人的观念里,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立的,或者说预设与生成之间相互制约。而也有人认为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实现生成的课堂,责任不在预设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堂教学,问题不在要不要预设,而是怎么预设。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上,预设与生成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才能构建生成的课堂? (3)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着眼于互动生成性的语文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有深刻的变化: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新型学习方式具有互动的、综合的、开放的、自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能力。 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 “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会越来越增强。 (4)课堂师生关系的研究 着眼于互动生成性的语文教学,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鼓励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师生共同演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书本的“奴隶”,也不是教师的“应声虫”。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生成一些信息,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同各不”的精彩画面。 (5)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着眼于互动生成性的语文教学,在备课的时候应该作更科学而充分的预设。一般来说,教师备课时,就是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特点,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及其经历、体验来确定教学目标,并且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应体现三维理念,以知识和能力目标为主线,将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融入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师生双方所伴随的情感体验等能、能动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预设目标与教学实际不一致。因此,本次教学实验评价标准之一为: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把握是否准确。 由于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综合体。如果教师过分引导,就使学生失去自主权,课堂教学又陷入“添鸭式”教学模式中。但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学习方法、阅读水平、还是生活阅历、情感体验,都有局限,必然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依赖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领和指导,否则他们的主体性就滑向“自流”中,因此师生之间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学实验评价标准之二为: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否充分。 教学实验评价标准之三为:教师是否为学生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本次教学实验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背诵、表演、写作等方式让学生锻炼和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验评价标准之四为: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不仅要评价一堂课的的结果与过程,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有深刻的变化: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新型学习方式具有互动的、综合的、开放的、自主的特点。(七)、主要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学习教育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以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 2、调查研究 调查本年级组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行动研究 确定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总结、调控、积累研究成果。 4、对比研究 把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得失,及时调控。 5、经验总结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1)、行动研究法为主;(2)、经验总结法;(3)、案例分析法。(八)、研究计划:时间:2006.52008.5阶段:第一阶段: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006.52006.6)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事实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找到差距,不断地调整、修改方案。课题组成员讨论、观摩研究课,撰写教学札记,开展定期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2006.72007.7)第三阶段: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的总结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008.32008.5)(九)、预期研究成果:1、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实验方案2、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生成性”教学策略中期报告3、小学语文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