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声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一章-发声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一章-发声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一章-发声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一章-发声基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发声基础,主讲教师戴朝阳,-,2,第一节发音器官,发音器官,指人体中参与发声活动的器官,它是发声的物质基础。人们的发声过程是这样的:运用呼出的气息为动力,使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声,声音经过由喉至口唇的声道共鸣而美化、扩大。根据对发声的作用,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器官、发声器官、吐字器官三个部分。,-,3,1.动力器官,声音的发出必须由气息推动,呼吸器官就是发音的动力器官。它包括呼吸道、胸腔、肺和腹肌几个部分。这些器官以肺为中心。肺就像一个风箱,在相关器官的配合下,它可以扩张以吸入空气,可以收缩而呼出空气,为发声提供动力。人们是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吸气的:口、鼻咽(鼻咽、口咽)喉咽气管支气管肺。发声是呼气的过程。呼气的顺序与吸气相反。,-,4,2发声器官,喉头内的声带是人体发声的振动体,声音在气息的作用下通过这个器官发出。声带振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声音的质量。音高、音色就是由这个器官决定的。人们所说的嗓子疾病,如咽喉炎、声带小结就是发生在这个部位。,-,5,3吐字器官,指唇、齿、舌、软腭、硬腭。它们可以控制气流,发出各种塞音、擦音,也可以控制鼻腔连通或断开,形成鼻音。还可以通过唇形或舌位的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共鸣特点的元音。,-,6,第二节呼吸控制,一、呼吸方法人们的呼吸共有三种,一是胸式呼吸法。它只是把气息存贮在胸腔里。这种呼吸方法是最不科学的,它的存气量很小,而且气息浅,将带来发音浅,声音单薄、僵持,缺少底气的现象。但是有的人为了片面追求声音的亮色,采用了这种呼吸方式。采用这种呼吸方法的外在表现是,当吸满气的时候,肩膀往上耸。二是腹式呼吸法。它是把气息存贮在腹部,它比胸式呼吸存气量大,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而发出来的声音比较闷,它的外在表现是吸气时腹部往外突起。三是胸腹联合呼吸法。这是最科学的呼吸方法,朗读时应采用这种方法。,-,7,二、胸腹联合呼吸法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的结合,这种呼吸方法是气息下沉、两肋张开、小腹收紧。这种呼吸方法吸气最大,较容易对气息进行控制,发出来的声音坚实、响亮。,-,8,三、换气,主要的换气方法有:1.正常换气,即在一句话之后,利用语句之间较大停顿从容补充气息。2.偷气,这是一种无声补充气息的方法。3.抢气,这是指发音过程中带有吸气声的换气方式。,-,9,第三节共鸣控制,运用共鸣能使我们在朗读和说话时声音宽厚、圆润、明亮、集中,而且不会感到费力。声道是发声的共鸣器官,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在共鸣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0,第四节吐字归音,朗读中对吐字归音的总要求是:准确、清晰、动听、自然。准确,即字、词、句的发音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不能带有方言的痕迹;吐字清晰,即每个字的发音都不含糊,能让听众毫不费力地听清楚;动听即发音圆润;吐字自然即发音不做作。,-,11,第五节音色、音域、响度的处理,一、音色音色是人在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音高、音强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也就是声音的独特品质和个性。要使自己的音色变得更好必须做到:1、要有较大的开口度。适当地增加开口度可以使声音共鸣效果更好。2、唇齿相依。如果唇齿分开,发出的声音会给人飘的感觉。3、各咬字器官要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12,二、音域音域越宽,说话和朗读的表现力越强。说话和朗读发音都应该在自如声区进行。自如声区是发音最轻松、声音状态最好的声区。如果发音高于这个声区,将会出现费力、声音单薄及声嘶力竭的状态。如果我们的声音低于自如声区,将会给人经“压”的感觉。如果音域宽了,那么自如声区也便加宽了。,-,13,三、响度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变化是与气息相关的。,-,14,-,15,第六节用声与嗓音保护,1.不要过分地追求声音的亮色。2.不要追求虚声。3.发声不可过高或过低。4.发音音量不可过大,发音时间不要过长。5.要注意锻炼身体。,-,16,6.练声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进行发音训练时,声音应由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弱到强,从低到高。不要一开始就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